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贵川地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群体遗传分析
1
作者 张志博 +6 位作者 张思玥 赵璟琛 张吉光 李宇翔 胡小平 商文静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01,共13页
云贵川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明确我国云贵川地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遗传结构和菌源交流关系,对该地区及流行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的203株... 云贵川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明确我国云贵川地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遗传结构和菌源交流关系,对该地区及流行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的203株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25对KASP-SNP引物完成基因型分析。根据KASP-SNP分子数据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西部群体与云南中部群体分布更相似,遗传距离更近。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除四川盆地群体外,其他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主成分判别分析进一步说明四川盆地群体相对独立,与其他群体菌源交流较少,除四川盆地群体外的各群体之间存在频繁的菌源交流。群体遗传分化分析显示四川盆地群体与云南东北部-凉山州群体FST最大,为0.043,两者遗传差异最大。贵州西部群体与云南中部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最低,为0.003。通过基因流分析显示,各群体之间基因流(Nm)均大于4,表明各群体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四川盆地群体与贵州西部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0.527和0.487。本研究证明我国云贵川地区内部既存在频繁的菌源交流,又存在相对独立的地区,云南和贵州的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可能作为1个大群体在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KASP-SNP 群体遗传 云贵川地区
原文传递
贵州高海拔地区试种西洋参品质对比分析
2
作者 张吉光 +2 位作者 秦燕 周丽 商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4-1410,共7页
为了评价试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西洋参品质,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来自全国西洋参优质产区(山东文登、吉林抚松、陕西留坝)西洋参在总皂苷、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品质因素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试种... 为了评价试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西洋参品质,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来自全国西洋参优质产区(山东文登、吉林抚松、陕西留坝)西洋参在总皂苷、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品质因素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试种西洋参总皂苷含量为2.65%,显著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2%的标准,但同比最低;贵州试种西洋参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71.3 mg/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总糖含量为15.1mg/g,显著高于吉林抚松(7.4 mg/g)和山东文登(5.8mg/g),与陕西留坝(19.8mg/g)相近;贵州试种西洋参Ca、Fe、Zn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含量分别为1854.6、129.1和15.9mg/kg;重金属元素未检出或含量显著低于国家允许的最高限定值。研究结果说明,试种地区能够进行西洋参的人工种植,试种西洋参品质达到或超出国家标准,证明贵州省部分地区具备生产优质西洋参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人参皂苷 中药材品质 氨基酸
下载PDF
植物抗病毒基因及其介导的抗性机理
3
作者 郭子坤 李继平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89-95,共7页
当前已知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大体上分为5类。第1类为源自病毒的抗病毒基因,它们源于病毒基因组;第2类为与病毒基因相关的其他基因序列,它们或独立存在、或寄生于病毒、或依赖于病毒才能复制,如核酶基因、缺陷干扰颗粒等;第3类为源自植物... 当前已知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大体上分为5类。第1类为源自病毒的抗病毒基因,它们源于病毒基因组;第2类为与病毒基因相关的其他基因序列,它们或独立存在、或寄生于病毒、或依赖于病毒才能复制,如核酶基因、缺陷干扰颗粒等;第3类为源自植物的抗病毒基因,它们是植物基因的一部分,如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潜在自杀基因、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等;第4类为植物抗体基因,它们是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具有抵抗植物病毒作用的中和病毒基因;第5类为干扰素基因,它们为控制激素(干扰素)合成的基因,最初在动物体内发现,其后在烟草、番茄、番椒、丁香等植物中也发现干扰素基因。抗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十分复杂,不同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各不相同,同一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也有不同的模型,多数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还未搞清,所以,在抗性机理方面尚未有统一的学说来阐明。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于植物抗病毒基因资源的分类与整理、抗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分子基础、抗病毒转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的影响因子(如转基因重组、沉默等)、新的抗病毒基因的发掘、增强抗病毒转基因生态安全性与遗传稳定性的措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病毒基因 抗性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