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海 任赛赛 +1 位作者 陶艳玲 张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 选取PV患者65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羟基脲或肌肉注射干扰素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红血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比... 目的 探讨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 选取PV患者65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羟基脲或肌肉注射干扰素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红血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和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17)g/L比(182±23)g/L和0.606±0.049比0.578±0.06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HCT明显低于对照组[(153±27)g/L比(168±14)g/L和0.490±0.050比0.539±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PV首选治疗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疗效比较研究 红细胞单采去除术
原文传递
原花青素对泥鳅生长、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琼亚 孔祎頔 +4 位作者 李民 李科 刘晓蕊 刘海 王桂芹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1,共7页
研究旨在探究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泥鳅生长、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和800 mg/kg OPC[分别记为对照(CON)、OPC100、OPC200、OPC400、OPC800组],饲喂300尾初... 研究旨在探究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泥鳅生长、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 mg/kg和800 mg/kg OPC[分别记为对照(CON)、OPC100、OPC200、OPC400、OPC800组],饲喂300尾初始体重为(2.13±0.01)g的泥鳅。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后,测定泥鳅的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肝脏、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OPC添加量的增加,泥鳅的特定生长率(SGR)、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下降;OPC400组泥鳅肥满度显著下降(P<0.05),OPC200、400组的泥鳅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OPC400、800组的泥鳅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降低(P<0.05);OPC200、400、800组泥鳅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降低(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补体4(C4)和溶菌酶(LYS)水平(P<0.05),且各组补体3(C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OPC400、800组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P<0.05);OPC200、400、800组的肠道中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脏中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组肠道中GSH活性均显著提升(P<0.05),而所有组肝脏和肠道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200~400 mg/kg OPC能够增强泥鳅生长、改善免疫能力和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泥鳅 生长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林蛙营养素含量及其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海 常悦 +1 位作者 孔祎頔 王桂芹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74-77,共4页
林蛙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和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其数量锐减,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崔光旭,2018;卫功庆等,2021)。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与药用价值,副... 林蛙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和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其数量锐减,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崔光旭,2018;卫功庆等,2021)。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与药用价值,副产品包括蛤士蟆油(蛤蟆油)和活性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林蛙 活性多肽 无尾目 两栖纲 濒危物种 蛙科 林蛙属 东北林蛙
下载PDF
益生菌对动物肉质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 李民 +1 位作者 孔祎頔 王桂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2-28,共7页
饲用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过程中,动物肉品质决定经济价值。益生菌改善动物肉的质地和风味,从而提高肉品质。文章对常见饲用益生菌对动物肉质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从增强营养物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优... 饲用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过程中,动物肉品质决定经济价值。益生菌改善动物肉的质地和风味,从而提高肉品质。文章对常见饲用益生菌对动物肉质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从增强营养物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优化肠道菌群和提高胃饥饿素(Ghrelin)的分泌4个方面探讨益生菌改善动物肉品质的作用机制,为研究益生菌对动物肉质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肉质 风味 动物 理化指标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晶晶 黄玉 +10 位作者 黄倩 刘磊 刘海 任赛赛 王海燕 杨春燕 贾路 吕琳琳 李颖 宋东晓 张颢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1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41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采用化疗药物+...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41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采用化疗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小板生成素(TPO)或化疗药物+G-CSF的动员方案。移植前预处理方案:26例患者采用BEAM方案+地西他滨,12例采用BEAM方案,3例采用BEAM方案+西达苯胺。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相关并发症、移植后转归,以及临床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结外累及部位、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移植方案、移植前状态对移植后OS及PFS的影响。结果41例患者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疾病获得完全缓解37例(90.24%),部分缓解2例(4.88%),未评估2例(4.88%)。24例干细胞采集资料完整的患者采集的中位有核细胞计数12.74×10^(8)/kg[(3.91~22.68)×10^(8)/kg],中位CD34阳性细胞数为6.74×10^(6)/kg[(0.91~50.47)×10^(6)/kg]。全部41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 d(7~32 d),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9 d(8~16 d)。41例患者移植后疾病均获得完全缓解,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至随访结束,无疾病进展33例,死亡8例。患者移植后12、24、72个月OS率分别为93.4%、85.3%和60.9%,PFS率分别为93.3%、84.0%、84.0%。中位PFS及OS时间均为未达到。不同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IPI评分、结外累及部位、血红蛋白、LDH、β_(2)-MG、移植前状态患者OS及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地西他滨患者PFS及OS均优于单用BEAM方案患者(均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效果。BEAM方案+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较单用BEAM方案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用单酶消化法分离整根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海 任赛赛 +2 位作者 陶艳玲 刘路璐 张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从整根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方法.方法 用单酶消化整根脐带,并传代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贴壁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贴壁细胞向脂肪、成骨分化.结... 目的 建立一种从整根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方法.方法 用单酶消化整根脐带,并传代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贴壁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在特定诱导体系中,诱导贴壁细胞向脂肪、成骨分化.结果 成功从整根脐带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倍增时间为(24.15±0.49)h;细胞周期G1期细胞占82.66%;贴壁细胞均表达CD93、CD105、CD44、CD29和CD73,不表达CD34、CD45、CD31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UC-MSCs能够向成脂、成骨分化.结论 单酶消化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培养UC-MSCs的方法,为建立MSCs库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单酶消化法
原文传递
伊沙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明晓 刘海 +4 位作者 任赛赛 杨春燕 黄倩 陶艳玲 张颢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以伊沙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复发难治,15例初治。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以伊沙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复发难治,15例初治。治疗方案包括ID(伊沙佐米+地塞米松)、IRD(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CD(伊沙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分析复发难治、初治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发难治患者总反应率(ORR)达52.9%(9/17),其中6例完全缓解(CR),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例部分缓解(PR)。硼替佐米难治者的ORR为40.0%(4/10)。可评估疗效的初治患者ORR为100.0%(14/14),其中9例CR,2例VGPR,3例PR。32例患者治疗后,2例(6.2%)患者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1例带状疱疹、1例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在以伊沙佐米为基础方案治疗中均未发生Ⅲ~Ⅳ级周围神经病。结论伊沙佐米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结果 伊沙佐米
原文传递
初中物理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德明 刘海 汤金波 《理科考试研究》 2021年第8期46-48,共3页
初中物理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研究主要依靠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后.这一实践研究能够倒逼改变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科学家搞科研... 初中物理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实践研究主要依靠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后.这一实践研究能够倒逼改变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科学家搞科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对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常态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项目 自主创新实验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分析将定期口腔护理应用到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海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5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定期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50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定期口腔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定期口腔护理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50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定期口腔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4.00%)比对照组(24.00%)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对比,未见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低,差异明显(P<0.05);在菌斑清除效果方面,治疗当日,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2.00%)比对照组(68.00%)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定期口腔护理干预的实施,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外,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 定期口腔护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冠周炎拔牙患者的术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 骆永燕 叶丽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21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护理对冠周炎拔牙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取到我院就诊的62例冠周炎拔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方法)及研究组(31例,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护理对冠周炎拔牙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择取到我院就诊的62例冠周炎拔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方法)及研究组(31例,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SAS评分及紧张度评分等情况。结果:经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3.55%)高于对照组(70.97%),SAS评分与紧张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6.46%)则相对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在冠周炎拔牙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认可度、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周炎 拔牙患者 术后影响
原文传递
lncRNA CYTOR/miR-193b-3p/HMGB1轴调控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春燕 王海燕 +5 位作者 黄倩 程盼盼 李玲 陈璐璐 刘海 张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90-97,102,共9页
目的 探讨lncRNA CYTOR对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系HS-5和T-ALL细胞系(CCRF-CEM、MOLT-4、CEM-C1),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中lnc... 目的 探讨lncRNA CYTOR对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系HS-5和T-ALL细胞系(CCRF-CEM、MOLT-4、CEM-C1),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 CYTOR、miR-193b-3p和HMGB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MGB1蛋白表达。分别转染si-CYTOR、miR-193b-3p mimics、si-HMGB1及共转染si-CYTOR与anti-miR-193b-3p至MOLT-4细胞,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ax和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CYTOR与miR-193b-3p、miR-193b-3p与HMGB1的调控关系。结果 与HS-5细胞比较,T-ALL细胞系(CCRF-CEM、MOLT-4、CEM-C1)中lncRNA CYTOR、HMGB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miR-193b-3p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lncRNA CYTOR、上调miR-193b-3p或下调HMGB1后,MOLT-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Bcl-2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和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CYTOR竞争性吸附miR-193b-3p,HMGB1是miR-193b-3p的靶基因。上调HMGB1表达可逆转lncRNA CYTOR对T-ALL细胞MOLT-4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敲低miR-193b-3p可逆转lncRNA CYTOR对MOLT-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 lncRNA CYTOR在T-ALL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可能通过竞争性吸附miR-193b-3p进而上调HMGB1的表达来促进T-ALL细胞增殖,并阻碍细胞凋亡,其有可能成为T-ALL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ncRNA CYTOR miR-193b-3p HMGB1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May-Hegglin异常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任赛赛 刘海 +1 位作者 陶艳玲 张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May-Hegglin异常为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血液遗传病[1],先由May(1909)、后由Hegglin(1945)描述,是一种遗传性异常,本病又称为杜尔小体(Dohle body)白细胞异常综合征,以血小板(PLT)减少、粒细胞中出现大的包涵体(类... May-Hegglin异常为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血液遗传病[1],先由May(1909)、后由Hegglin(1945)描述,是一种遗传性异常,本病又称为杜尔小体(Dohle body)白细胞异常综合征,以血小板(PLT)减少、粒细胞中出现大的包涵体(类似杜尔小体)和PLT巨大症(30-80fl)为特征[2-11]。May-Hegglin异常患者常伴有MYH9基因突变,这个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22q 12~13[1]。该病一般不危及生命,多有家族遗传史,出血症状尚不确定。故临床上多不予以治疗,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予以输血治疗,如产妇分娩等[8,12-13]。May-Hegglin异常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相混淆,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May-Hegglin异常报道如下,并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Y-HEGGLIN异常 文献复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常染色体显性 临床表现 输血治疗 鉴别诊断 血液遗传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