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化膜电容器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曹均正 +4 位作者 黄金魁 张一恺 姚睿丰 王妍 高景晖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中国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相关电力设备(如电容器等)的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式金属化膜电容器是一种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好的电容器,近来研究较为广泛,特别是针对其运行可靠性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多年... 中国现代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相关电力设备(如电容器等)的性能和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式金属化膜电容器是一种安全性与稳定性较好的电容器,近来研究较为广泛,特别是针对其运行可靠性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多年来金属化膜电容器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材料老化、金属化膜自愈等方面,针对金属化膜的自愈机理及应用、材料老化的机理及寿命评估模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电容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运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膜电容器 可靠性 自愈 老化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基金属化膜电容器自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阳 +5 位作者 高景晖 姚睿丰 钟力生 张一恺 唐超 张社红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1,46,共6页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开发高储能密度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重要介质之一,而对其自愈特性的研究是提升储能特性的关键。通过对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PVDF/PMMA)薄膜与金属化膜电容器心子的耐压试验、自愈点形貌表征与自愈能量等...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开发高储能密度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重要介质之一,而对其自愈特性的研究是提升储能特性的关键。通过对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PVDF/PMMA)薄膜与金属化膜电容器心子的耐压试验、自愈点形貌表征与自愈能量等效电路计算,与聚丙烯电容心子对比分析了电容器的击穿场强、自愈能量等特性。发现批量化制薄膜的击穿场强相比实验室制薄膜降低约21%;电容心子贯穿性击穿场强为薄膜击穿场强的54%,心子平均自愈面积大于同等容量聚丙烯心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愈过程等效电路模型,讨论了PVDF/PMMA电容心子自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膜电容器 储能密度 聚偏氟乙烯 自愈
下载PDF
半互穿网络结构提升聚偏氟乙烯基材料储能温度稳定性
3
作者 徐雅婷 +2 位作者 吴明 高景晖 钟力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4-2381,共8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油气勘探等高温环境对电储能器件的需求迅速增长,对储能电容器的小型化与高温化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极性介质材料能够实现高储能密度特性,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介电性能严重降低;而常见的高温聚合物,虽然高温介电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油气勘探等高温环境对电储能器件的需求迅速增长,对储能电容器的小型化与高温化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极性介质材料能够实现高储能密度特性,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介电性能严重降低;而常见的高温聚合物,虽然高温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良好,但是极化响应较低。为此研究了利用半互穿交联聚合物共混方法,在具有高介电性能的聚偏氟乙烯中引入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高击穿强度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构建互穿交联网络结构协同提高储能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结果发现形成的半互穿交联聚合物无定形区温度稳定性随聚甲基丙烯酸酯含量增加而增强。获得的最优组分在30~120℃范围内同一电场强度下的储能密度与效率控制在6.9~7.6 J/cm~3与81%~59.7%,储能密度随温度的相对变化率在11.2%,高于大部分铁电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聚合物 互穿网络 共混 温度稳定性 聚偏氟乙烯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柔性压电材料聚偏氟乙烯基电介质的压电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妍 陈川 +2 位作者 冀晓雨 高景晖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4,共4页
本文从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压电效应的晶体结构基础出发,研究不同退火温度(60~160℃)对薄膜样品表面结晶形貌、结晶尺寸、结晶度,以及关键介电参数包括极化响应曲线和压电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0~14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升高,... 本文从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压电效应的晶体结构基础出发,研究不同退火温度(60~160℃)对薄膜样品表面结晶形貌、结晶尺寸、结晶度,以及关键介电参数包括极化响应曲线和压电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0~14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样品结晶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从而在极化曲线中表现出更高的剩余极化强度和滞回度,同时压电系数随退火温度升高从11 pC/N增大至27 pC/N。而当退火温度达到160℃时,样品表面出现裂痕缺陷,极化过程较容易发生击穿,且压电系数分散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柔性压电传感 压电系数 半结晶聚合物 退火
下载PDF
低交联度LLDPE用于XLPE绝缘的机械及直流电气性能
5
作者 李银格 曹亮 +3 位作者 相辰 高景晖 钟力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了降低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并提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同时改善绝缘的高温力学性能,文中引入低交联度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作为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文中对比添加不同含量过氧... 为了降低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并提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同时改善绝缘的高温力学性能,文中引入低交联度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作为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文中对比添加不同含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通过热延伸、动态热机械测试及拉伸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并测试直流电导率和直流击穿场强。结果表明,DCP质量分数为0.7%~2.0%范围内,交联LLDPE具有更低的热延伸率,DCP质量分数为0.7%即可满足高压直流电缆对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热延伸率的要求。由此结果,结合减少副产物的目的,选出DCP质量分数为0.7%的LLDPE作为传统XLPE(DCP质量分数为2.0%的LDPE)的对比及替代绝缘材料。动态热机械测试(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及拉伸试验验证了DCP质量分数为0.7%的LLDPE比传统XLPE拥有更高的杨氏模量及断裂伸长率;电导率及直流击穿实验表明前者在30~90℃拥有更低的电导率及更优的电导率和直流击穿场强的温度稳定性。由于实际电缆中的交联副产物难以脱尽且分布不均,严重影响电缆长期安全运行,可考虑将DCP质量分数为0.7%的低交联度LLDPE用作直流电缆绝缘材料,从而在满足高温机械性能的同时降低直流电导率并增强电导率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交联度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热延伸 交联密度 动态热机械测试(DMA) 电导率
下载PDF
±320 kV直流电缆交联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附件击穿特性
6
作者 高景晖 +3 位作者 钟力生 梅文杰 王纪儒 潘文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0,共9页
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与终端为电缆系统故障的多发点,其击穿强度为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文中以±320 kV高压直流海底电缆中交联聚乙烯(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XLPE)/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 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与终端为电缆系统故障的多发点,其击穿强度为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文中以±320 kV高压直流海底电缆中交联聚乙烯(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XLPE)/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附件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电缆及附件负荷循环耐压试验,发现附件界面为击穿薄弱环节;其次,研究绝缘材料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特性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电缆空载和满载运行时附件的温度分布与电场分布,发现最大电场出现在电缆绝缘靠近附件应力锥一侧,为29.5 kV/mm,低于附件材料的击穿场强;最后,研究界面在直流电场下空间电荷特性对电场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电声脉冲法测试复合叠层片状样品介质界面的空间电荷及其电场分布,发现场强畸变率约为100%~200%。同材料本征绝缘匹配相比,界面空间电荷积聚对附件内部电场造成的畸变程度更严重,在后续附件提升中应更注重开发抑制空间电荷的绝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缆附件 交联聚乙烯(XLPE) 三元乙丙橡胶(EPDM) 绝缘匹配特性 电场分布 空间电荷
下载PDF
反铁电材料中负电卡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明 肖娅男 +4 位作者 李华强 高景晖 钟力生 娄晓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6-386,共11页
电卡效应是指电介质材料中施加或去除电场导致的材料温度变化的现象,包括正电卡效应和负电卡效应两种类型。电卡效应作为一种高效率、无噪声、环境友好的制冷效应,在固态制冷特别是集成电路制冷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十... 电卡效应是指电介质材料中施加或去除电场导致的材料温度变化的现象,包括正电卡效应和负电卡效应两种类型。电卡效应作为一种高效率、无噪声、环境友好的制冷效应,在固态制冷特别是集成电路制冷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吸引了科研人员广泛的研究兴趣。研究表明,通过结合正负电卡效应,可以显著提高电卡效应的制冷能力。与正电卡效应不同,负电卡效应因其独特的物理起源,调控手段极为有限。本文以负电卡效应为中心,重点介绍反铁电材料中负电卡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从电卡效应的研究历史出发,介绍了电卡效应的制冷原理,介绍了一个典型的能将正、负电卡效应结合的双制冷循环;其次,介绍了基于Maxwell关系的负电卡效应间接测试方法,以及几种负电卡效应直接测试方法,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再次,以典型的负电卡效应材料——反铁电材料为例,着重介绍了负电卡效应的物理起源,综述了反铁电薄膜和反铁电块体材料中的负电卡效应,并对其它铁电材料中的负电卡效应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负电卡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电卡效应 反铁电体 PbZrO 综述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储能陶瓷Ba(Ti_(1-x)Hf_x)O_3介电常数寻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景晖 +3 位作者 闫文博 王妍 何芷欣 钟力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9-2233,共5页
为了加速开发具有高介电常数高储能密度的三临界电介质的过程,在Ba(Ti_(1-x)Hf_x)O_3陶瓷高介电常数成分设计中采用机器学习寻优方法与实验制备表征互相迭代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寻找三临界成分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寻优加速寻找... 为了加速开发具有高介电常数高储能密度的三临界电介质的过程,在Ba(Ti_(1-x)Hf_x)O_3陶瓷高介电常数成分设计中采用机器学习寻优方法与实验制备表征互相迭代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寻找三临界成分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寻优加速寻找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三临界成分,并对几种不同优化算法的寻优效率和收敛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出的的高介陶瓷(摩尔分数x=11%)相对介电常数最大值约为4.5×10~4,高于传统陶瓷材料(约为1 000);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尝试实验次数(约37.5%)。研究表明机器学习寻优方法可以为新型高介、高储能密度陶瓷材料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材料设计 介电常数 机器学习 加速寻优 三临界点 陶瓷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