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驻涡燃烧室主流对凹腔涡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瑞明 玉英 +1 位作者 杨茂林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82-1487,共6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矩形模型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驻涡燃烧室主流速度及结构变化对凹腔内涡流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流速度对凹腔内涡的大小、形状、涡心位置影响不大,旋涡强度及凹腔回流量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矩形模型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驻涡燃烧室主流速度及结构变化对凹腔内涡流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流速度对凹腔内涡的大小、形状、涡心位置影响不大,旋涡强度及凹腔回流量随速度增大而增大.主流无稳定器时凹腔内涡心基本居中;主流加入稳定器后,凹腔中心剖面涡较大,涡心偏向后方,稳定器剖面涡较小,涡心偏向前方.实验结果为开展热态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涡燃烧室 凹腔 主流 粒子图像测速仪
原文传递
驻涡燃烧室凹腔供油位置对流场影响的PIV实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玉英 +1 位作者 李瑞明 杨茂林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72-2276,共5页
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凹腔供油位置不同时凹腔内的冷态流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来流速度对腔内涡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研究不同供油位置对涡稳定的影响.实验表明,供油位置在凹腔前体,油气掺混孔处... 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凹腔供油位置不同时凹腔内的冷态流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来流速度对腔内涡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研究不同供油位置对涡稳定的影响.实验表明,供油位置在凹腔前体,油气掺混孔处的射流对涡有破坏,供油位置在凹腔后体,油气掺混孔处射流对涡没有破坏作用,在不考虑供油方式等因素的情况下,凹腔后体供油优于凹腔前体供油.研究结论可为该驻涡燃烧室进一步的热态燃烧性能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油位置 速度场 粒子成像测速仪
原文传递
延安地区胃癌发生部位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雪平 +3 位作者 侯锦乡 庞淑珍 柴源 李玉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地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胃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陕西省延安市3家医院中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并且居住在延安地区的1 689例胃癌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肿瘤发... 目的了解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地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胃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陕西省延安市3家医院中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并且居住在延安地区的1 689例胃癌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肿瘤发生部位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 689例患者的胃癌发生部位:胃体(34.3%)、胃大部或全胃(27.3%)、胃窦(22.3%)、贲门(11.1%)、胃角(3.4%)、胃底(1.2%)、幽门(0.4%);男性1 308例(77.4%),女性381例(22.6%);胃窦和胃角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以40~59岁居多(47.1%和46.6%),其余部位胃癌患者年龄均以60~79岁居多;各部位胃癌发病的主要人群为农民,农民占胃癌患者总数的55.4%;胃癌患者多来自宝塔区(35.8%)、安塞(12.7%);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仅为2.2%;进展期胃癌临床分型以溃疡浸润型(BorrmannⅢ型)为主;各部位胃癌均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延安地区胃癌的好发部位是胃体、胃窦、贲门;各部位胃癌患者均以男性、农民为主要人群,好发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40~79岁);各部位胃癌患者主要分布在延安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地区较少;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贲门、胃体部;进展期各部位胃癌在临床分型上均以BorrmannⅢ型为主,均以低分化腺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生部位 延安地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丙泊酚对小鼠胃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费素娟 +2 位作者 叶惠惠 张姣丽 张咏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495-1501,共7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小鼠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胃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S组)、I/R组、脂肪乳组(fat emulsio...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小鼠胃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胃黏膜损伤程度及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胃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S组)、I/R组、脂肪乳组(fat emulsion,F组)、丙泊酚组(propofol,P组).通过夹闭小鼠腹腔动脉30min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h制作胃I/R模型.取胃观察大体形态变化、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分别检测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测定胃黏膜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25mg/kg丙泊酚后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具体表现为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充血、水肿及糜烂均有明显改善;与I/R组相比,P组细胞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增强(P<0.01);与I/R组相比,丙泊酚可明显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33.9%±1.3%vs60.8%±6.9%)、促进细胞增殖(16.0%±1.8%vs6.4%±1.2%)、下调Bax(0.453±0.025vs0.268±0.023)及上调Bcl-2蛋白(0.513±0.014vs0.752±0.015)的表达(均P<0.01).结论:丙泊酚能促进小鼠胃I/R后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对胃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制备
5
作者 叶惠惠 +1 位作者 张咏梅 吴克俭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引起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最佳乙醇浓度与容量,以建立稳定的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方法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组、75%乙醇灌胃组、99.5%乙醇灌胃组,然后分别在1h、4h处死小鼠取胃... 目的研究引起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最佳乙醇浓度与容量,以建立稳定的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方法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组、75%乙醇灌胃组、99.5%乙醇灌胃组,然后分别在1h、4h处死小鼠取胃,观察小鼠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乙醇灌胃1h后,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99.5%乙醇0.2ml/10g对小鼠胃黏膜的损伤较重。99.5%乙醇0.2ml/10g灌胃4h与1h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有所下降。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与乙醇灌胃时间的延长小鼠的生存率并无显著变化。结论乙醇灌胃可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且以99.5%乙醇0.2m//10g灌胃用来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胃黏膜损伤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