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支付的优缺点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开锦 刘武 《产业创新研究》 2019年第8期94-95,共2页
随着科技和移动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非现金交易,移动支付的使用量不断扩大。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金额3687.24万亿元;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 随着科技和移动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非现金交易,移动支付的使用量不断扩大。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金额3687.24万亿元;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金额3759.94万亿元,同比增长2%。移动支付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便利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时移动支付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缺点。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研究了移动支付使用的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支付市场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武 孙磊 +1 位作者 薛龙海 路岚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许昌龙湖医院行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前外侧入路)与对照组2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许昌龙湖医院行THA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前外侧入路)与对照组2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以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arris以及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rris以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THA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能有效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老年人
下载PDF
石膏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武 孙磊 +1 位作者 薛龙海 路岚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许昌北海医院收治的60例近中节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石膏组(n=28)与克氏针组(n=32),分别给予石膏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许昌北海医院收治的60例近中节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石膏组(n=28)与克氏针组(n=32),分别给予石膏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克氏针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石膏组,分别是(28.36±4.67 vs 39.11±5.82)min、(4.97±1.25 vs 7.02±1.68)d、(5.49±1.37 vs 6.81±1.56)周、(5.62±1.61vs 7.34±1.92)周,P均<0.05。克氏针组术后3个月TAM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石膏组,分别是(92.84±7.01vs 79.65±6.49)分、(40.91±4.56 vs 32.75±3.68)分,P均<0.05。克氏针组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明显低于石膏组的39.29%(11/28),P<0.05。结论:对近中节指骨骨折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能明显促进手指功能恢复,较石膏固定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中节指骨 骨折 石膏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普布利乌斯与荀子人性观比较——基于人性与制度设计的政治视角
4
作者 刘武 徐志超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年第1期186-187,共2页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代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在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进行了共和制度设计。通过比较,一则能明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思想家或制度制定者在设计或制定制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人性假设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二则能理解制度对于人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某种制度如果付诸实施势必造成一种既定的事实存在,并对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体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制度 专制 民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