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947
1
作者 黄勋 邓子德 +25 位作者 倪语星 邓敏 胡必杰 李六亿 李家斌 周伯平 王选锭 宗志勇 任南 李卫光 邹明祥 徐修礼 周建英 侯铁英 鲜于舒铭 胡成平 艾宇航 王玉宝 秦秉玉 吴佳玉 郑波 孙树梅 赵鸣雁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由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组织,5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65位专家参与,历时10个月,召开了9场专题讨论会,在充分收集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抗药性 微生物 病原菌 多重耐药 泛耐药 全耐药 MDR XDR PDR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艾滋病诊疗指南 被引量:631
2
作者 王爱霞 王福生 +28 位作者 王清玥 王健 冯铁建 卢洪洲 孙洪清 孙永涛 叶寒辉 李太生 李兴旺 邢玉兰 何云 汪宁 吴昊 吴南屏 张福杰 周曾全 宫恩聪 赵红心 赵敏 唐小平 徐莲芝 徐小元 曹韵贞 康来仪 蒋岩 蔡卫平 樊庆泊 潘孝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关键词 诊疗指南 艾滋病 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会 人民健康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循证医学 医疗资源 诊疗措施
原文传递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55
3
作者 周华 李光辉 +21 位作者 陈佰义 卓超 曹彬 杨毅 张菁 王辉 何礼贤 胡必杰 黄晓军 吕晓菊 邵宗鸿 孙自敏 又宁 倪语星 邱海波 施毅 王明贵 谢灿茂 周建英 周志慧 俞云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47-1856,共10页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恰当治疗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制定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和提高我国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感染性疾病 肠杆菌科细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四代头孢菌素 ESBLS 专家 中国
原文传递
院内真菌感染149例分析 被引量:153
4
作者 盛瑞媛 +2 位作者 李旭丽 李太生 王爱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 134...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8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9例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中有 134例为深部真菌感染 ,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 ,以原发肺部疾病 ( 2 9例 )、神经系统疾病 ( 2 4例 )、风湿性疾病 ( 2 0例 )以及血液病 ( 18例 )最多见 ;其感染的常见诱因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37例 )或糖皮质激素 ( 2 9例 )及免疫抑制剂 ( 17例 )、化疗( 10例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 12例 ) ;感染的部位依次为肺部、脑膜及脑实质、血液等 ;感染的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为主 ,但一些少见的真菌如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也在临床上分离出来 ;在临床上 6 3 76 %的病人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者占 39 6 % ;单纯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者分别为 74例、5例和 16例 ,其余病例均采用联合治疗 ;治愈 6 7例、好转 2 9例、死亡 44例 ( 2 9 5 3% ) ;近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1996~ 2 0 0 1年共 75例 ,占5 0 34%。结论 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真菌感染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39
5
作者 王贵强 +13 位作者 朱利平 吕晓菊 章强强 俞云松 周志慧 焱斌 蔡卫平 李若瑜 张文宏 张福杰 吴昊 徐英春 卢洪洲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7-323,共7页
引言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首次发表了“隐球菌病治疗的实践指南”,2010年更新为“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该指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确实发挥了规范... 引言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首次发表了“隐球菌病治疗的实践指南”,2010年更新为“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该指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确实发挥了规范隐球菌感染治疗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临床实施过程中,的确发现有很多不适用于中国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实践指南 Diseases 专家 诊治 隐球菌病 隐球菌感染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被引量:75
6
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14 位作者 韩扬 张宏伟 王仲 范宏伟 吕玮 于莺 王焕玲 张惠媛 谢静 周宝桐 马小军 倪安平 王爱霞 邓国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发病机制 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药物热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吴梓涛 盛瑞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药物热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王爱霞 +2 位作者 李太生 秦树林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资料 ,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 2 0年 (198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共 2 6例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 14例 ,年龄 5~ 6 2岁 ,平... 目的 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资料 ,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 2 0年 (198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共 2 6例患者 ,其中男 12例 ,女 14例 ,年龄 5~ 6 2岁 ,平均 35 6岁 ,有基础疾病者 16例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9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 (HIV/AIDS) 4例 ,其他疾病 3例 ;有明确鸽子接触史者12例 ;误诊结核性脑膜炎者 5例 ,狼疮脑病者 6例 ;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者 2 3例 (2 3/ 2 6 ) ,乳胶凝集试验抗原阳性 2 0例 (2 0 / 2 0 )。颅内压明显增高 >30 0mmH2 O者 15例 ,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引流者 9例 ;12例给予两性霉素B(AmpB) +5氟胞嘧啶 ,6例又同时加氟康唑治疗 ,5例AmpB +氟康唑 ,1例单纯应用AmpB治疗。AmpB最大用量 :AmpB 10 0 5g+脂质体两性霉素B 2 0g,平均用量 2 6g ;治愈 17例 ,好转4例 ,死亡或自动出院 5例。同时发现近 5年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 近年来 ,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明显增高 ,可能和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HIV/AIDS增多有关 ,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治疗仍首选AmpB加 5氟胞嘧啶 ,侧脑室引流可减少AmpB的用量 ,提高治愈率 ,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诊断 药物疗法 脑室引流
原文传递
从99例败血症看院内感染的新动向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爱霞 +2 位作者 盛瑞媛 谢秀丽 陈民钧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及败血症发展的新动向。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105次败血症(占同期入院总人数的0.79%)。结果99例105次败血症中院内败血症占74.75%(...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及败血症发展的新动向。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99例105次败血症(占同期入院总人数的0.79%)。结果99例105次败血症中院内败血症占74.75%(74/99例),与本院80年代初期(67.1%)及末期(677%)相比较,表明目前院内败血症仍占重要地位。本组有严重基础病及易感因素者的比例增加,占90.19%。与80年代初、末期比较,本组菌种分布变化特点是:(1)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由24.29%至32.43%至34.34%;(2)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但仍以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主;(3)复数菌比例变化不大;(4)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占10.08%。本组败血症的总病死率为38.38%,与80年代相比无明显变化;败血症相关病死率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先兆因素。结论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有下降趋势,真菌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败血症的总病死率无明显变化。应重视用药前的细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焕玲 李太生 +6 位作者 王爱霞 盛瑞媛 范洪伟 滑立伟 秦树林 邓国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AIDS合并PC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22例患者中,男性占72.7%,年龄(35.0±9.4)岁.感染HIV途径主要经输血(54.5%)和性传播(27.3%);(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21例)、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20例)、咳嗽(16例)、咳痰(12例)及体重下降(18例).68.2%(15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外周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占63.6%(14例);(3)均为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3~148)×106/L,其中<100×106/L者占90%(18/20).CD+4/CD+8<0.20者占95%(19/20);(4)常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19/22)和斑片影(14/22);(5)治疗药物主要为复方磺胺甲NFDC2唑(SMZco)(100%)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86.4%).治愈13例、自动放弃5例、死亡4例.死亡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P=0.07). 结论 PCP主要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临床遇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来诊的青壮年患者,胸部影像学提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斑片影,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临床怀疑AIDS合并PCP时应尽早给予SMZco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卡氏肺囊虫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医学 临床分析 孢子 胸部影像学表现 艾滋病 CD4+T淋巴细胞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在HIV感染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3 位作者 王爱霞 马小军 盛瑞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9例HIV/AIDS患者和 5 1例健康献血员的T淋巴细胞 ,对其中 40例患者和所有健康献血员进一步分析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 (HLA DR+ CD4+ 、HLA DR+ ...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9例HIV/AIDS患者和 5 1例健康献血员的T淋巴细胞 ,对其中 40例患者和所有健康献血员进一步分析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 (HLA DR+ CD4+ 、HLA DR+ CD8+ 和CD38+ CD8+ ) ;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 5 9例HIV/AIDS患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结果 与正常人组相比 ,HIV组和AIDS组的T淋巴细胞各激活亚群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 ,所有激活亚群均与T4细胞计数成反比 ,而与病毒载量成正比。其中 ,CD38+ CD8+ 亚群的百分比与T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 .6 0 3和r =0 .5 2 3(P <0 .0 1)。结论 HIV/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发生持续和异常的免疫激活 ,细胞激活程度与疾病进展高度相关 ,测定这些激活的T细胞亚群变化不仅有助于评价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判断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 HIV感染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蔡建芳 曲璇 +2 位作者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 目的总结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9例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受累肌肉疼痛和(或)压痛、肌肉肿胀、尿色改变及少尿或无尿,均有血清肌酶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有急性肾衰竭、电解质和代谢紊乱、肌间隙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等。感染(33.3%)和药物(25.6%)是本组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代谢紊乱(10.3%)、酒精中毒(7.7%)。治疗包括减少肌肉损伤、补液、碱化尿液及并发症的处理,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总体病死率为15.4%,合并急性肾衰竭(ARF)者病死率为20.7%。MOSF是死亡的预测因素。存活者若无慢性肾功能异常,其肾功能均可恢复或维持正常。结论非外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样的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只要治疗正确、及时,存活者肾功能多有望恢复或维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肌间隙综合征
原文传递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爱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索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 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索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发生率为8.1%;2000年为6.7%。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已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紊B的曲霉存在。因此需夏新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即将推出和已上市的新药有:多烯类的制霉菌素脂质体、两性霉索B脂质体剂型AmBisome、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elect、两性霉素B胶样分散体Amphotec、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和口服片剂以及卡泊芬净注射剂。各种新药均有其特点与不良反应,但总的是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将会对侵性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治疗措施,真菌感染的治疗前景将会有进一步的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多烯类 三唑类 棘白菌素类
下载PDF
中国毛霉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26
14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毛霉病专家共识工作组 +5 位作者 李若瑜 黄晓军 余进 高莉 孔旭东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5,共9页
毛霉病是重要的侵袭性霉菌病,诊治困难,病死率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毛霉病的诊治水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此专家共识。本共识参考最新国际毛霉病诊疗指南,结合我国毛霉病发病特点和治疗需求,内容... 毛霉病是重要的侵袭性霉菌病,诊治困难,病死率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毛霉病的诊治水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此专家共识。本共识参考最新国际毛霉病诊疗指南,结合我国毛霉病发病特点和治疗需求,内容涵盖病原学、高危因素、临床类型、影像学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8个方面,以供我国临床医生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中国 毛霉菌目 诊断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70例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黎 +3 位作者 徐英春 李太生 王瑶 王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2-956,共5页
目的评价北京协和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至2010年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l7.0软件。结果本组70例均存在基础疾病和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确诊为真菌血... 目的评价北京协和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至2010年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l7.0软件。结果本组70例均存在基础疾病和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确诊为真菌血流感染,40例(57.1%)为单数菌感染,30例(42.9%)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从70例患者的血培养中共分离122株病原体,72株真菌,50株细菌;念珠菌61株(84.7%),占绝对优势,白念珠菌31株(50.8%),非白念珠菌30株(49.2%)。分析真菌血症的原发感染来源,35例(50.0%)原发真菌血症,18例(25.7%)同时存在下呼吸道定植,10例(14.3%)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真菌血症,3例(4.3%)继发于腹腔真菌感染,另有4例(5.7%)存在多个部位相同真菌定植。住院期间死亡37例,粗病死率为52.9%,真菌血症所致的直接病死率为32.9%。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治疗(χ2=15.136,P〈0.001)、30d内手术史(χ2=3.540,P=0.060)、有创机械通气(χ2=4.450,P=0.035)与住院期间死亡相关;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χ2=5.657,P=0.017)、循环系统疾病(χ2=3.399,P=0.065)、ICU治疗(X2=4.955,P=0.026)增加归因病死率。多因素分析中,ICU治疗增加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30d内手术史与住院期间死亡负相关;ICU治疗和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增加真菌血症患者的归因病死率。结论真菌血症多发生于有一定基础疾病的患者,常伴随细菌血流感染。出现真菌血症的患者预后差,半数以上病人死亡,ICU治疗同时增加真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期间死亡和归因死亡风险,住院期间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增加归因病死率,30d内手术史与住院期间死亡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真菌血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戴懿 李太生 +11 位作者 王爱霞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马小军 王焕玲 范洪伟 左玲燕 李雁凌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血浆病毒载量 CD4+T细胞计数
下载PDF
106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总结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太生 +14 位作者 王仲 徐作军 王焕玲 于莺 杜铁宽 白彦 邱志峰 吕玮 范洪伟 马小军 周宝桐 王爱霞 蔡柏蔷 邓国华 倪安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前瞻性的方法对入院的 10 6例SARS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0 6例患者男 5 6例 ,女5 0例 ;年龄 15~ 81岁 ,平均 (36± 10 )岁 ;多数病人都有发热 (98 1% )、畏寒 (75 5 % )、咳嗽 (71 7% )、头痛和胸闷憋气 (4 3 4 % )、腹泻 (2 4 5 % ) ,肺部有音者较少 (11 2 % )。WBC计数降低者占 34 0 %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 81 1% ,CD+ 4 T细胞减少者为 98 1% ,ALT增高者占 7 6 % ,血小板降低者少见(3 8% ) ;几乎所有病人在入院时或次日都有血氧分压下降 [<90mmHg(1mmHg =0 133kPa)者90 2 % ,<70mmHg者 2 8 6 % ];X线胸片表现为单侧局部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34 0 % ,单侧多发肺部斑片状浸润者 11 3% ,双肺斑片状浸润者 4 6 2 %。临床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 ,包括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4 0~ 80mg,12h 1次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以及抗病毒药物为主 ,同时强调氧疗、对症及其基础病等的治疗。结论 SARS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多样化 ,CD+ 4 T细胞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氧疗及小剂量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临床特征 治疗 传染病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118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葛瑛 李太生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1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118例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平均年龄53.3岁,其中发热(97.5%)、寒战(91.5%)、右上腹痛(44.1%... 目的探讨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1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118例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平均年龄53.3岁,其中发热(97.5%)、寒战(91.5%)、右上腹痛(44.1%)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糖尿病(41.5%)、胆系疾病(24.6%)是主要易患因素。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04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2例)。肝右叶(93例)单发脓肿(88例)最多见。21例脓液培养和55例血培养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病原菌,占56.4%。80例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有增大趋势,以肝右叶单发脓肿最常见,且临床表现多样,病原学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糖尿病和胆系疾病是主要的易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细菌 体征和症状 治疗学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病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焕玲 邱志峰 +8 位作者 盛瑞媛 赵岩 朱晓春 郝英英 范洪伟 吕玮 马小军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探讨CMV活动感染时的免疫改变及其免疫发病机制,提高CMV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50例CMV病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病人,男...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特点,探讨CMV活动感染时的免疫改变及其免疫发病机制,提高CMV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50例CMV病患者均为2000年8月~2002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病人,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35.5±16.2)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在确诊CMV病时留取其外周抗凝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按照有无基础病将患者分为两组,并设5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结果(1)11例(22%)CMV病患者原无基础疾病,39例(78%)患有各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病,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48%)、恶性肿瘤(8%)、糖尿病(8%)、艾滋病(6%)及接受肾移植等(8%)。(2)CMV pp65抗原及CM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5.3%和68.3%。(3)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血液系统改变(96%)、肝功能损害(30%),也可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视网膜炎等。3例视网膜炎均为晚期艾滋病患者。(4)与对照组相比,CMV病患者不论是否存在基础病,其外周血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CD8+ T细胞比例增高,CD4+/CD8+比值倒置;存在基础病组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少于无基础病组和对照组。结论 CMV病不仅可以累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病 临床特点 淋巴细胞亚群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酯对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 被引量:21
20
作者 葛瑛 李德明 +6 位作者 范韫明 杨海红 吕玮 范洪伟 周宝桐 晓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拉米夫定(LAM)初治失败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同时与治疗队列中恩替卡韦(ETV)单药挽救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LAM初治失败后应用LAM联合ADV方... 目的 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拉米夫定(LAM)初治失败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同时与治疗队列中恩替卡韦(ETV)单药挽救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LAM初治失败后应用LAM联合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57例患者给予单药TDF 300 mg/d,在12周、24周和48周检测HBV DNA、肝肾功能、HBV标志物等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队列中ETV 1 mg/d(40例)挽救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挽救治疗之前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挽救治疗24周时,ETV组仅有1例(2.5%)达到HBV DNA转阴,TDF组则有49例(86.0%)达到HBV DNA转阴,x2=22.26,P<0.001.治疗48周时,ETV组5例(12.5%)HBV DNA转阴,31例(77.5%) ALT复常,而TDF组50例(87.7%)患者HBV DNA转阴,48例(84.2%)达到ALT复常.HBV DNA转阴率TDF组明显高于ETV组(x2=24.17,P<0.001).ALT复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2,P=0.431).ETV组和TDF组在48周时各有1例患者发生血清HBeAg阴转(2.5%比1.8%,P=0.964).结论 对于LAM治疗失败后LAM联合ADV方案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TDF 300 mg/d的挽救方案较ETV 1 mg/d方案更为有效,可以实现更好的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替诺福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