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49
1
作者 李文华 刘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1-796,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政策框架 中国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5
2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1 位作者 李世东 刘某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8,共12页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 由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性,较大部分难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如何通过适当的措施将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进行补偿,吸引全社会参与森林的保护与培育,即如何用经济杠杆解决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和公平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展开研究和探讨。对发达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具体实践,得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需要完善的方面。最后,提出我国今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工作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 制度 展望
下载PDF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126
3
作者 李文华 李世东 +1 位作者 李芬 刘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 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并且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森林生态效益的受益者主要是江河中下游地区,一般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因而如何给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实施补偿,实现生态公平,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提出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总体框架和分析评价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探讨:界定了森林生态补偿的内涵与范畴;对补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两类;对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考虑营造林的直接投入、保护森林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益三个方面的因素;培育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途径,加强对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基金寻求国外非政府组织捐赠机构支持等办法;开征森林生态税,对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依据和税率等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森林生态补偿的“三步走”战略,包括补偿基金完善阶段,补偿基金与生态税双轨并行阶段,生态税独立运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补偿 机制 重点问题
下载PDF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26
4
作者 李文华 刘某 闵庆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1021,共7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后期,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多功能农业 高品质农业 农业产业化 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6
5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1 位作者 刘某 白艳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红河县为例对ESECC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省红河县
原文传递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 被引量:74
6
作者 刘某 苏宁 +3 位作者 伦飞 曹智 李文华 闵庆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已批准了三批5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科学地决策和行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社会... 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已批准了三批5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科学地决策和行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和谐进步。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S)、生态足迹(EF)和人均GDP3个指标,以及这3个指标所代表的资源禀赋、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并以此对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直辖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最大,为0.5091,北京市的指数最小,为0.0377;最后,分析了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直辖市处于低资源禀赋高资源消费状况,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处于低消耗和低产出的阶段,经济增长尚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综合指标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GDP
下载PDF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被引量:65
7
作者 王景升 李文华 +1 位作者 任青山 刘某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41,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 价值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契机 被引量:65
8
作者 李文华 刘某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3-667,共5页
农业发展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传统地区的传统农耕方式在适应气候变化、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环境、提供多种产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类... 农业发展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与之对应的是一些传统地区的传统农耕方式在适应气候变化、供给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环境、提供多种产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这些传统的农业技术以及重要的生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的重要性。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保留了杰出的农业景观,维持了可恢复的生态系统,传承了高价值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同时也保存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最后本文从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文化功能角度对生态农业多功能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文化遗产 多功能农业
下载PDF
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评估 被引量:57
9
作者 洪传春 刘某 李文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状况、政策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的评估。评估认为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各层次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并缺少关联性,政策实施效果并... 根据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状况、政策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的评估。评估认为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各层次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并缺少关联性,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政策对污染控制甚至起着相反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政策、有机质提升支持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和对化肥生产企业的税收与补贴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化肥 测土配方 政策评估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文华 李芬 +1 位作者 李世东 刘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153,159,共4页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和范畴,对...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和范畴,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开展研究和探讨。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历程进行回顾,探讨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进行初步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以期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今后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补偿 机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杨伦 刘某 +2 位作者 闵庆文 何思源 焦雯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172-8182,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和“优势生计”的发展方向。农户作为农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和行为决策主体,处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核心,其生计策略与生计活动的动...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和“优势生计”的发展方向。农户作为农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和行为决策主体,处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核心,其生计策略与生计活动的动态变化势必对所处的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回顾农户生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农户生计策略的内涵与类型、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其驱动因素、生计策略转型对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尝试性地构建了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的基本研究框架,提出未来研究应当体现生计问题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并注重可持续生计策略的界定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策略 可持续生计 土地利用变化 自然资源消费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文华 成升魁 +2 位作者 梅旭荣 刘某 洪传春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4,共9页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第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粮食生产区再平衡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水资源 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
下载PDF
Water Yield of Xitiaoxi River Basin Based on InVEST Modeling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灿强 李文华 +1 位作者 张彪 刘某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Water yield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A water yield model based on InVEST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water runoff in t... Water yield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A water yield model based on InVEST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water runoff in the Xitiaoxi River basin. The data included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depth, and plant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In order to test model accuracy the natural runoff of Xitiaoxi River was estimated based on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 of rainfall-runoff in a ‘reference period’. After repeated validation, when the Z value was 6.5 the water yield was 8.30 E+8 m3 and this was a smaller difference with natural runoff.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yield, south and southwestern areas of the watershed had higher water yield volumes per hect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yield INVES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plant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Xitiaoxi River
原文传递
传统地区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被引量:42
14
作者 刘某 伦飞 +1 位作者 张灿强 李文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3-709,共7页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政府对补偿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框架。其次,以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的稻田系统为例,计算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放弃一定程度...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政府对补偿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框架。其次,以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的稻田系统为例,计算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施用的受偿意愿,并评估了不同化肥、农药限制施用条件下稻田所能供给的生态系统价值,最后基于政策有效性目标构建了哈尼梯田地区稻田生态补偿的动态标准。结果表明:在化肥、农药施用的不同限制条件下,农户的受偿意愿与限制标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接受政府直接补贴形式的补偿意愿为每年3 727~8 732元.hm 2,接受市场调控下稻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25~2.45元.kg 1。因此,以稻田养鱼减半化肥用量并不施用农药为例,初始时稻米价格未能提高,政府需要补偿农户7 462元.hm 2,但生态环境收益仅为7 447元.hm 2;当稻米价格提高1元.kg 1时,政府只需要补偿农户7 112元.hm 2,此时政府的投入盈余335元.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稻鱼共生 稻田 哈尼梯田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某 王佳然 +2 位作者 刘伟玮 杨伦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0-1337,共8页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事权与补偿的关系;从对生态系统补偿和对人类行为补偿两个角度明确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并从识别补偿的主体、构建补偿的方式、确定补偿的标准、拓展融资的渠道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4个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补偿机制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有机生产转换期农产品价格补偿测算——以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为例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永勋 刘某 +3 位作者 闵庆文 袁正 李静 樊淼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83,共10页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意义重大。通过有机生产提高稻谷价格的方式,推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可以达到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的目的。然而,从非有机到有机生产有一个转换期,这期间稻谷无法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所以,政府须给予一定的价格补偿才可保证农民利益和生产的持续性。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有机转换期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状况,以及现代规模生产方式下的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分析对比和核算,得到结果如下:1哈尼梯田地区有机转换期水稻种植直接投入高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总投入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比最大,而单产低于现代水稻种植方式;2哈尼梯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偏向于在城市生活和务工,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常规农业收入,使农业机会成本较高;3有机转换期的稻谷价格补偿至少2.84元/kg才可保证有机转换期农民收入稳定,从而达到保护哈尼梯田景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有机转换期 价格补偿 哈尼梯田
原文传递
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伦 刘某 +2 位作者 闵庆文 田密 张永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9,共14页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特征、村落发展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与资源禀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调查涉及的41.23 hm^2有效耕地中,按种植总面积排序,杂交稻、玉米、水果类作物位居前三。2)本地传统粮食作物——梯田红米,种植总面积和户均种植面积远小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杂交稻和兼有饲料用途的玉米。同时,农户倾向于将其种植在质量较差、海拔较高的耕地上。3)作物的经济效益和耕地海拔及质量对替代性作物(如杂交稻和红米)的种植选择影响较大;个体农户层面上,农户特征与资源禀赋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作物的种植选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种植结构 哈尼稻作梯田 似不相关回归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碧天 闵庆文 +3 位作者 焦雯珺 何思源 刘某 杨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17-5532,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桥梁,是社会⁃生态系统管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关注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的认知和调节,对于协调多元目标、最大化人类福祉、支撑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整...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桥梁,是社会⁃生态系统管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关注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的认知和调节,对于协调多元目标、最大化人类福祉、支撑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内涵和分类,将生态系统权衡研究分为客观权衡规律和管理权衡决策两大类,并对两类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客观权衡规律方面,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供与需间权衡规律、生态系统服务供或需间权衡规律两部分,其中,供与需间权衡规律包含供需匹配的维度和供需匹配的研究方法两部分,供或需间权衡规律包含关系识别和驱动力分析两部分;在管理权衡决策方面,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权衡决策的准则确定和求解思路两部分。最后,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行了国内外进展的总体评价和研究展望。目前,客观权衡规律研究较为成熟,继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侧权衡研究的热点之后、需求侧的权衡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整体上仍存在研究的应用指向不明、研究结果稳健性不足的问题;管理权衡决策研究易忽视决策准则的设置问题,使得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存疑。因此,应当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范式,整合客观权衡规律和管理权衡决策,提升客观权衡规律研究的应用指向。在客观规律探索方面,深化对权衡规律驱动机制的研究,开展多时空尺度耦合研究,明确权衡规律的稳健性。在权衡决策管理方面,重视决策标准的设置,加强多方参与决策,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联系,使权衡准则更加贴近区域管理的真正需求,提升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在实证研究方面,权衡决策研究对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关注不足,未来应在继续推进城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社会⁃生态系统管理 优化决策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文华 刘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共7页
中国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生态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描述、监测、比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中国是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生态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切入点,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描述、监测、比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将5种货币化评价指标与传统GDP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在总结各种指标体系特点与缺陷的基础上,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从指标的权重、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公平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包括在现行的单项指标基础上构建综合指标、指标的确定要符合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区分不同指标在系统中的权重、突出对限制因子的要求、加强科技的支撑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省 指标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多类型比较——以技术型、景观型和遗址型遗产为例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26-1534,共9页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技术型 景观型 遗址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