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当量条件下Si/C比变化对灰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家骢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CE和Si/C量的变化,并分别加入与不加入合金,探讨了它们对灰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不论是否加入合金,在低碳当量(CE=3.5~3.7%)时,Si/C比从0.36~0.55提高到0.71~0.85,可以使抗拉强度提高40~50Mpa,而碳当量较高(CE=3.9~4.5%)时,提高Si/... 通过CE和Si/C量的变化,并分别加入与不加入合金,探讨了它们对灰铸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不论是否加入合金,在低碳当量(CE=3.5~3.7%)时,Si/C比从0.36~0.55提高到0.71~0.85,可以使抗拉强度提高40~50Mpa,而碳当量较高(CE=3.9~4.5%)时,提高Si/C比只能使抗拉强度提高0~20MPa.不加合金时,随Si/C比提高,试棒边部的珠光体含量逐渐减少.加入0.3%Cr、0.4%Cu后,在各种CE和Si/C比条件下珠光体含量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当量 SI/C比 灰铸铁 铸铁
下载PDF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及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柳耀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2期46-47,共2页
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进行分子对接、药物筛选、先导物的优化、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等药物设计方法,可以揭示药物与受体靶标的作用机制,探索药物靶点的空间结构,最终目标是设计具有能选择性地与某一靶标结合的分子;利用分子模拟技术... 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进行分子对接、药物筛选、先导物的优化、定量构效关系和药效团模型等药物设计方法,可以揭示药物与受体靶标的作用机制,探索药物靶点的空间结构,最终目标是设计具有能选择性地与某一靶标结合的分子;利用分子模拟技术来构造、显示、分析和储存复杂的分子模型,在三维空间中观测药物小分子的结构特征,更改小分子形状和方位,并探测小分子与受大分子靶点的作用机制,判断药物小分子与受体大分子结合的可能活性位点,还能对药物小分子的结构进行修正,提出改善药物的药效学和动力学性质的方案,在"三维空间"中实现直观、可视化的药物分子设计。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根据已有的药物研发数据自动设计出上百万种与特定靶标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根据药效、选择性、ADME等其他条件对化合物进行筛选。而后筛选出来的化合物会被合成并且进行实验检测,然后实验数据会被反馈到AI系统中用于改善下一轮化合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药物设计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铜对灰铸铁性能和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伯明 胡家聪 +5 位作者 关洪国 吴英考 瑞芳 陈鹤涛 李树达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铜对含0.3%铬和普通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布氏硬度、质量指标、石墨形态、珠光体量、白口形成能力以及相应的铸造性能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分析发现:铬铜复合后加入灰铸铁中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合金化能力,含铬铸铁加入铜...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铜对含0.3%铬和普通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布氏硬度、质量指标、石墨形态、珠光体量、白口形成能力以及相应的铸造性能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分析发现:铬铜复合后加入灰铸铁中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合金化能力,含铬铸铁加入铜后,可以提高质量指标、改善石墨形态、稳定珠光体量、降低激冷倾向、改善铸造性能等有利作用,同时用回归方法分析了铜对强度、硬度和质量指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铸铁 性能 组织
下载PDF
分子对接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映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1期167-168,共2页
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其过程涉及化学、药学、医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药物研发的理想策略是能够同时直接针对药物研究的两个对象:受体和药物。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 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其过程涉及化学、药学、医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药物研发的理想策略是能够同时直接针对药物研究的两个对象:受体和药物。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药理作用。药物设计的目的是预测小分子与受体大分子的结合位点,最终目标是发现全新的先导化合物。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高、创新性强的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系统工程。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探测受体大分子的性质,解释实验结果以及预测由于配体和受体结构变化而引起的新性质;通过改变配体和受体分子形状和方向的操作,非常直观地看到小分子与受体大分子在靶点的相互作用,由此确定受体和药物的结合位点,还能对配体小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提出改善药物的药效学和动力学性质的改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模拟 药物研发 分子对接
下载PDF
6-氮杂吲唑类Pim-1激酶抑制剂的3D-QSAR、药效团模型研究和分子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吉文涛 王炳华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8-1148,1057,共12页
Pim-1激酶通过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或靶点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采用SYBYL-X2.1.1软件中的Topomer CoMFA、GALAHAD模块建立计算机模型,研究39个基于6-氮杂吲唑环的Pim-1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 Pim-1激酶通过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或靶点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采用SYBYL-X2.1.1软件中的Topomer CoMFA、GALAHAD模块建立计算机模型,研究39个基于6-氮杂吲唑环的Pim-1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及药效团特征元素。结果显示,Topomer CoMFA建模所得交叉验证系数(q2)和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6和0.951,结合外部验证表明此3D-QSAR模型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及较好的统计学稳定性,同时,用等势图描述了R1、R2基团处立体场、静电场对活性的具体影响。药效团研究结果表明,含氢键受体的芳香杂环母核结构,以及侧链取代基中含有芳香杂环结构对化合物的活性贡献较大。最后根据上述模型信息新设计了15个Pim-1激酶抑制剂分子并完成活性预测及分子对接模式研究,其中4个分子的预测pIC50高于建模分子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17,Surflex-Dock分析显示新设计分子均与Pim-1激酶形成较强氢键相互作用。基于6-氮杂吲唑环的Pim-1激酶抑制剂的3D-QSAR模型以及药效团模型可用于指导新型抑制剂的结构优化,为设计和开发具有较高活性的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氮杂吲唑环 Pim-1激酶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瑞娟 +2 位作者 王强 张叶 田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5期21-22,共2页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底物HMG-CoA具有类似的结构片段,能够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为甲羟戊酸,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为降脂药物中的首选药物,文章对这类药物的分类、结构特征、降脂作用机制、多效性研究和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分子结构 多效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通过分子对接确定并优化先导化合物 被引量:3
7
作者 柳耀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3期3-4,共2页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是新药开发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分子对接是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作为先导化合物再经过多轮反复与受体靶标分子进行对接,不断优化结构,最终产生可能成药的候...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是新药开发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分子对接是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作为先导化合物再经过多轮反复与受体靶标分子进行对接,不断优化结构,最终产生可能成药的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化合物 优化 候选药物
下载PDF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与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4期69-71,共3页
随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功能,进行药效基团模型模建虚拟受体图形,并作3D构效分析、推测受体的空间形象、挑选药物活性、计算配体与受体结合能量,从而发现新药。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与筛选已成... 随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功能,进行药效基团模型模建虚拟受体图形,并作3D构效分析、推测受体的空间形象、挑选药物活性、计算配体与受体结合能量,从而发现新药。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与筛选已成为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方法和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药效团 筛选
下载PDF
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期351-352,共2页
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是以桂皮酸衍生物桂皮酰氯的羰基和白藜芦醇类似物4-甲氧基-4'-氨基二苯乙烯的氨基键和,组成酰胺键,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确认其结构。本文利用拼合原理,将桂皮酸和白藜芦醇类似物4-... 桂皮酸衍生物的合成是以桂皮酸衍生物桂皮酰氯的羰基和白藜芦醇类似物4-甲氧基-4'-氨基二苯乙烯的氨基键和,组成酰胺键,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确认其结构。本文利用拼合原理,将桂皮酸和白藜芦醇类似物4-甲氧基-4'-氨基二苯乙烯结合以期制备低毒、高效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酸衍生物 白藜芦醇 合成
下载PDF
联芳基氨基噻嗪类BACE1抑制剂的3D-QSAR分析与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敬轩 +1 位作者 王晓 毕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为新型高效联芳基氨基噻嗪类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1(BACE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新型AD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41个联芳基氨基噻嗪类BACE1抑制剂分子,运用SYBYL-X 2.0软件包,以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与比较分子相... 目的:为新型高效联芳基氨基噻嗪类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1(BACE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新型AD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41个联芳基氨基噻嗪类BACE1抑制剂分子,运用SYBYL-X 2.0软件包,以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与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构建该类衍生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并以Surflex-dock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该类化合物与BACE1的结合模式。结果:以CoMFA法和CoMSIA法构建的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均大于0.5,表明其预测能力良好;所建三维等势图能直观反映不同位置引入取代基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Surflex-dock对接分析显示,联芳基氨基噻嗪类分子与BACE1中的ASP80、ASP276、TYR246等氨基酸残基具有氢键作用。结论:基于联芳基氨基噻嗪类衍生化合物所构建的3D-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指导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TYR246可能是联芳基氨基噻嗪类抑制剂化合物分子与BACE1结合的另一潜在活性功能残基。通过3D-QSAR分析与分子对接,可进行新型高效联芳基氨基噻嗪类BACE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进而用于研发新型AD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芳基氨基噻嗪类 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酶 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D(PDE4D)抑制剂的计算模型建立
11
作者 曹玉成 王恺奕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9-256,共8页
选择26个基于吡啶和嘧啶环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D(PDE4D)抑制剂,通过软件SYBYL-X2.1.1中的CoMFA,CoMSIA,Surflex-dock及GALAHAD模块研究其构效关系与分子对接模式.所得CoMFA建模的q^2和r^2分别为0.54与0.996,CoMSIA建模的q^2和r^2分别为0... 选择26个基于吡啶和嘧啶环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D(PDE4D)抑制剂,通过软件SYBYL-X2.1.1中的CoMFA,CoMSIA,Surflex-dock及GALAHAD模块研究其构效关系与分子对接模式.所得CoMFA建模的q^2和r^2分别为0.54与0.996,CoMSIA建模的q^2和r^2分别为0.536与0.942,表明2个模型均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SP367与GLN535可能是配体分子与PDE4D蛋白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药效团结果表明,芳香杂环的母核结构以及侧链具有多个氢键供体或受体取代基的结构对化合物的活性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为设计合成更多具有选择性的PDE4D抑制剂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与嘧啶类 磷酸二酯酶4D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药效团
原文传递
黄嘌呤型cPEPCK抑制剂的计算模型建立
12
作者 王晓 +1 位作者 倪敬轩 毕毅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通过SYBYL X 2.0软件包中Topomer CoMFA和Surflex-dock研究28种黄嘌呤结构的胞浆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PEPCK)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模式.所得优化的3D-QSAR模型q2和r^2分别为0.907和0.994(q^2〉0.5时... 通过SYBYL X 2.0软件包中Topomer CoMFA和Surflex-dock研究28种黄嘌呤结构的胞浆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PEPCK)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模式.所得优化的3D-QSAR模型q2和r^2分别为0.907和0.994(q^2〉0.5时,建立的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此类分子与cPEPCK的Asn 533,Asn 292和Phe 530等活性功能残基具有氢键作用.Trp516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残基.基于以上研究讨论,为设计和开发具有较高活性的新型黄嘌呤类cPEPCK抑制剂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EPCK抑制剂 黄嘌呤 Ⅱ型糖尿病 3D-QSAR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分子对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映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4期67-67,共1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针对药物作用靶点和药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与药物作用方式,来设计作用专一、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的新药。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药理作用。准确预测药物分子...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针对药物作用靶点和药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及与药物作用方式,来设计作用专一、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的新药。药物分子必须分布到受体生物大分子部位并与受体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药理作用。准确预测药物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结合的复合物的结构和结合位点,是药物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现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发现的目标。作为药物设计的核心技术,"分子对接"是基于受体分子结构虚拟筛选的核心,是一种模拟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结合三维结构及其结合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分子对接(docking)的方法,确定小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构象,并评价其与受体的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设计 分子对接 应用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映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3期52-52,共1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以计算机的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图形处理和数据库技术与功能为载体,运用化学和生物信息学提供的信息资源,直接模建或间接虚拟靶点图像,根据分子匹配理论和计算化学方法,模拟和...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以计算机的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图形处理和数据库技术与功能为载体,运用化学和生物信息学提供的信息资源,直接模建或间接虚拟靶点图像,根据分子匹配理论和计算化学方法,模拟和计算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并对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进行辅助解释和预测,设计出有效的先导物,再对先导物进行优化与改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既可用于先导物的衍生,也可以用于先导物的优化,是实现基于结构和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设计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叶 +2 位作者 王强 瑞娟 帖卫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5期84-84,共1页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对ACEI的发展史、作用机制、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作用 用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强 +2 位作者 瑞娟 张叶 孟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35期37-37,共1页
红细胞生成素,在众多的红细胞生成调节因子中,是特别重要的特异性因子。文章从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物特性、生理作用、临床应用、生成调控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以期临床工作者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使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发挥更有效、更积极... 红细胞生成素,在众多的红细胞生成调节因子中,是特别重要的特异性因子。文章从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物特性、生理作用、临床应用、生成调控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以期临床工作者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使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发挥更有效、更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奥氮平的合成工艺研究
17
作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2期268-268,共1页
奥氮平是氯氮平经结构改造后得到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药理特征与氯氮平都很相似,但不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奥氮平降低精神分裂症长期复发率的作用比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更强,已广泛用于临床。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奥氮平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