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材料超声波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超声波再生是处理吸附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超声波再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影响超声波再生吸附材料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超声波再生与传统的热再生的比较,探讨了超声波再生的优势与劣势,并对超生波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 超声波再生是处理吸附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超声波再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影响超声波再生吸附材料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超声波再生与传统的热再生的比较,探讨了超声波再生的优势与劣势,并对超生波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再生技术 超声波再生
下载PDF
吸附材料微波辐射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8-331,共4页
吸附材料的再生处理愈来受到重视,微波辐射再生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再生技术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介绍了微波辐射再生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微波辐射再生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波辐射再生技术优缺点,并对微波辐射再生技术的发展方... 吸附材料的再生处理愈来受到重视,微波辐射再生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再生技术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介绍了微波辐射再生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微波辐射再生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波辐射再生技术优缺点,并对微波辐射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微波辐射 再生技术
下载PDF
吸附材料再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随着吸附材料日趋广泛的应用,其后处理成为重要议题。再生是处理吸附材料的有效途径,具有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现实意义。再生机理作为再生技术的重要内容,已得到关注。阐述了热再生、生物再生、电化学再生、微波加热再生、超临界... 随着吸附材料日趋广泛的应用,其后处理成为重要议题。再生是处理吸附材料的有效途径,具有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现实意义。再生机理作为再生技术的重要内容,已得到关注。阐述了热再生、生物再生、电化学再生、微波加热再生、超临界流体再生、超声波再生、光催化再生和等离子体再生等几种再生方法机理,总结了研究人员对各再生方法机理的不同认识,指出了各再生技术的优缺点。最后,从机理角度展望了未来再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再生 机理
下载PDF
2015-2021年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晓 颜俊 +2 位作者 牛继强 陈飞燕 闫军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基于2015—2021年河南省17个城市的污染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21年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累计出现8~60 d,平顶山、焦作、郑州、新乡和安阳出现次... 基于2015—2021年河南省17个城市的污染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21年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累计出现8~60 d,平顶山、焦作、郑州、新乡和安阳出现次数较多,周口、三门峡、信阳、鹤壁和南阳出现较少。PM_(2.5)-O_(3)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4—10月。PM_(2.5)与O_(3)呈现“夏正冬负”的相关性,在春季和秋季呈弱相关。PM_(2.5)污染等级为优时,与O_(3)呈正相关;而其它PM_(2.5)污染等级时,与O_(3)为负相关。河南省PM_(2.5)-O_(3)复合污染出现时的主要温度区间为20.1~25.8℃,相对湿度(RH)区间为54.0%~69.0%,风速区间为1.3~2.5 m/s,风向为NE—E和SSE—SSW。郑州市南部周边城市的污染传输对其PM_(2.5)-O_(3)复合污染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PM_(2.5)-O_(3) 复合污染 气象条件
下载PDF
人为排放对信阳市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 张一丹 +2 位作者 闫军辉 张向敏 赵承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5,共6页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_(2.5)和O_(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_(2.5)季节分量和O_(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_(2.5)污染排放减弱,O_(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_(2.5)和O_(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μg/(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人为排放
下载PDF
吸附材料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陈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0,42,共5页
综述了吸附材料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可概括为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再生,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吸附材料 吸附剂 再生方法
下载PDF
吸附材料电化学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2-1027,870,共7页
随着吸附材料用量的与日俱增,其后处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再生技术,电化学再生可有效地处理废吸附材料。本文阐述了电化学再生机理,探讨了影响电化学再生的主要因素。通过电化学再生与传统的热再生和溶剂再生的比较分析,... 随着吸附材料用量的与日俱增,其后处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再生技术,电化学再生可有效地处理废吸附材料。本文阐述了电化学再生机理,探讨了影响电化学再生的主要因素。通过电化学再生与传统的热再生和溶剂再生的比较分析,总结了电化学再生技术的优劣势。最后对电化学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再生技术 电化学再生
下载PDF
吸附材料再生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 欧阳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12,共4页
再生是处理吸附材料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几种典型的再生方法,如热再生、湿式氧化再生、溶剂再生等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再生机理、再生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吸附材料再生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吸附 吸附材料 再生方法
下载PDF
东亚城市地区春季气溶胶污染特征及退偏比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卢泰 潘小乐 +3 位作者 张小玲 田雨 刘晓 刘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16-2027,共12页
大气污染跨境传输过程和以及颗粒物理化特性的演变是东亚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2014年春季,利用气溶胶化学成分在线监测仪(ACSA-12)及偏振光学粒子计数器(POPC)在日本西部福冈县进行观测研究,获取了大气中PM2.5、PM2.5—10、硝酸盐(P... 大气污染跨境传输过程和以及颗粒物理化特性的演变是东亚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2014年春季,利用气溶胶化学成分在线监测仪(ACSA-12)及偏振光学粒子计数器(POPC)在日本西部福冈县进行观测研究,获取了大气中PM2.5、PM2.5—10、硝酸盐(PM2.5中硝酸盐称为细模态硝酸盐,fNO_(3);PM2.5—10中硝酸盐为粗模态硝酸盐,cNO_(3))、硫酸盐(fSO_(4)、cSO_(4))、BC等成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2.5三月日均浓度为(25.2±15.5)μg·m^(−3),PM2.5—10浓度为(13.8±12.5)μg·m^(−3),fNO_(3)浓度为(2.5±2.4)μg·m^(−3),BC浓度为(0.79±0.52)μg·m^(−3)。该地区污染主要以细粒子为主,且大多数污染过程中1—3μm粒子的退偏比值介于0.1至0.2,且粗模态粒子未表现明显的内部混合状态,说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混合作用,该地区春季污染过程主要受本地源影响。对比工作日休息日数据,休息日PM2.5浓度上升了26.0%,其中fNO_(3)浓度上升了21%,fSO_(4)浓度上升了37.5%,fWSOC上升了59.4%。PM2.5—10上升了20.6%,其中cSO_(4)上升了48.6%,cNO_(3)上升了12.5%,进一步说明了本地源对当地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硝酸盐 硫酸盐 退偏比 东亚
下载PDF
明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研究述论
10
作者 刘晓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6期79-80,共2页
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一年(1586—1593),北京国子监奉勑刊刻《十三经注疏》,此本为首次官刻全套《十三经注疏》。目前国内外虽《十三经》研究纷繁,但较多的是对阮刻本及《十三经》版本流传问题的讨论,而对万历北监本的专门性研究相对较... 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一年(1586—1593),北京国子监奉勑刊刻《十三经注疏》,此本为首次官刻全套《十三经注疏》。目前国内外虽《十三经》研究纷繁,但较多的是对阮刻本及《十三经》版本流传问题的讨论,而对万历北监本的专门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北监本《十三经注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包括其刊刻缘由、校刻过程及成书流传,论述其所呈现的基本面貌,分析版本特点,为目前经书注疏新的校勘整理工作提供版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 《礼记注疏》版本研究
下载PDF
“禹别九州,任土制贡”初探
11
作者 刘晓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5期52-54,共3页
禹治水十三年,走遍全国,划分九州区域,并根据九州地势出产,规定各州贡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赋税制度雏形。关于大禹治洪水、别九州、定贡赋,各家观点不一。结合《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相关的记载,大禹制定赋税应该... 禹治水十三年,走遍全国,划分九州区域,并根据九州地势出产,规定各州贡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赋税制度雏形。关于大禹治洪水、别九州、定贡赋,各家观点不一。结合《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相关的记载,大禹制定赋税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考虑了九州土壤的肥沃情况,贡品、赋税运输的便利程度,以及距离王城的远近等种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史记》 九州 赋税制度
下载PDF
焦作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刘铭 王西岳 +4 位作者 王明仕 喻国强 刘晓 王自发 潘小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焦作市是京津冀地区“2+26”通道城市之一.为研究焦作市大气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使用3个国控站点(马村区生态环境局、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和高新区政府)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1月焦作市边界站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 焦作市是京津冀地区“2+26”通道城市之一.为研究焦作市大气污染特征,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使用3个国控站点(马村区生态环境局、焦作市生态环境局和高新区政府)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以及2018年1月焦作市边界站PM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市大气污染以PM2.5污染为主,2017年ρ(NO2)、ρ(PM2.5)、ρ(PM10)、ρ(CO)和ρ(SO2)平均值分别为42.4μg/m^3、79.0μg/m^3、136.5μg/m^3、1.42 mg/m^3和38.3μg m^3,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10.5%、10.6%、11.2%、20.7%和37.6%.在时间分布上,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夏两季ρ(NO2)日变化较秋、冬两季呈更宽的“U型”,ρ(SO2)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推测原因与夜间高架源排放有关;在空间分布上,本地一次污染排放可能主要来自市区工地扬尘、西南地区交通源和东部污染点源.观测期间,ρ(NO3^-)、ρ(NH4^+)和ρ(SO4^2-)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9.42、23.66和23.01μg/m^3,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41.8%、25.1%和24.4%,占ρ(PM2.5)的27.4%、16.4%和16.0%.污染天的NOR(氮转化率)(0.35)和SOR(硫转化率)(0.43)明显高于清洁天的NOR(0.25)和SOR(0.18),表明污染天NO2和SO2二次转化程度更高.SOR和NOR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相对湿度较高时有利于NO2和SO2的二次转化.污染天和清洁天ρ(SOC)(SOC为二次有机碳)估算值分别为19.79和3.51μg/m^3,分别占ρ(OC)的79.4%和54.9%,占ρ(PM2.5)的9.8%和10.4%,表明焦作市SOC对OC有较大的贡献.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法)结果表明,本地源是影响焦作市秋、冬两季PM2.5的主要潜在源,太行山南麓区域输送也对其有一定贡献.研究显示,焦作市大气污染较严重,本地一次排放、二次转化和区域输送是焦作市PM2.5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时空分布 化学成分 潜在来源
下载PDF
京津冀典型工业城市沙河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晓 王自发 +9 位作者 王大玮 向伟玲 潘小乐 刘航 田雨 张瑜 王刘铭 李杰 苏方成 贺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1-874,共14页
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工业生产与居民燃煤是大气灰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河北省沙河市是京津冀地区以玻璃制造和加工为主的典型工业城市,本研究选取该城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2017年1月至12月国控站点的大气环境监... 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工业生产与居民燃煤是大气灰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河北省沙河市是京津冀地区以玻璃制造和加工为主的典型工业城市,本研究选取该城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2017年1月至12月国控站点的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数据,采用扩散模型、潜在源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主要结论有:(1)沙河市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季节特征,春季、夏季、秋冬季分别以PM10、O3、PM2.5污染为主,季节贡献率分别为43.3%、72.3%、61.5%。(2)受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排放的共同影响,PM10、PM2.5、SO2、NO2和CO浓度均有剧烈的季节-日变化特征。(3)冬季东北风时PM2.5、NO2、SO2均展现出高浓度和高相关性特征,表明站点可能受东北方向玻璃企业排放影响。同时,站点可能也受城中村散煤燃烧影响。(4)沙河市冬季PM2.5浓度为143μg m-3。冬季的一次重污染中硫氧化率SOR、氮氧化率NOR的最高值分别达0.67、0.39,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剧烈,高湿度利于二次粒子的生成。重污染中C(NO3-)/C(SO42-)均值为1.89,推测沙河市NO2主要来自大型运输车辆和企业的共同排放。(5)本地源是沙河市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周边几个重工业城市也有一定贡献。因此本研究建议沙河市PM2.5的治理除需加强本地污染源的削减和控制外,区域联防联控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城市 大气污染 时空特征 扩散模型
下载PDF
日照市夏季VOCs物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维杰 王大玮 +11 位作者 谢付莹 朱宏伟 孟祥宇 田雨 刘航 刘晓 张宇婷 雷山东 孙业乐 吴林 潘小乐 王自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4-722,共9页
2020年8月22~29日期间利用便携式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GC-SAW)对日照市区的主要企业源、居民源和道路开展了在线采样分析,获得了大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组分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碳原子... 2020年8月22~29日期间利用便携式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GC-SAW)对日照市区的主要企业源、居民源和道路开展了在线采样分析,获得了大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组分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碳原子大于5的VOCs(VOCC>5)主要以甲苯、正丙苯和正辛烷为主,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港口区、商业区和工业区ρ(TVOCC>5)分别为80.5、115.3和118.1μg·m^(-3),道路交通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影响共同导致了日照市区主要道路ρ(TVOCC>5)最大值出现在位于市中心的迎宾路附近,均值为164.37μg·m^(-3);胶粘剂加工、喷漆和玻璃企业厂区内ρ(苯系物)分别达到432.34、1010.84和1989.85μg·m^(-3);对VOCC>5中主要组分的化学反应活性分析表明苯系物和正辛烷是日照市区臭氧生成的重要活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空间分布 苯系物(BTEX) 臭氧生成潜势(OFP) 工业排放
原文传递
2015~2021年青藏高原地表臭氧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15
作者 刘晓 颜俊 +3 位作者 刘航 牛继强 闫军辉 苏方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8-3788,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12个城市2015~2021年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臭氧(O_(3))时空分布格局.采用KZ滤波将O_(3)-8h原始序列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分量,并利用气象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地分离出气象和排放的影响.结果... 基于青藏高原12个城市2015~2021年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臭氧(O_(3))时空分布格局.采用KZ滤波将O_(3)-8h原始序列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分量,并利用气象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地分离出气象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21年青藏高原12个城市地表ρ(O_(3)-8h)均值为78.7~156.7μg·m^(-3),O_(3)浓度超标率(国家二级标准)为0.7%~1.5%.O_(3)-8h月浓度变化呈单峰倒“V”型和多峰“M”型,浓度峰值出现在4~7月,谷值多出现在7月、9月和12月.经KZ滤波分解的O_(3)-8h短期、季节和长期分量对12个城市O_(3)-8h原始序列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9.6%、51.4%和9.1%.从整个区域看,2015~2017年气象条件对青藏高原O_(3)降低不利,使得O_(3)-8h长期分量升高0.2~2.1μg·m^(-3).2018~2021年气象有利于O_(3)浓度降低,导致O_(3)-8h长期分量降低0.4~1.1μg·m^(-3).气象条件增加了阿里、拉萨、那曲、林芝、昌都、海西和西宁的O_(3)-8h长期分量,其平均贡献率为30.1%.气象条件降低了日喀则和果洛的O_(3)-8h长期分量,贡献率分别为359.0%和56.5%.阿里、日喀则、那曲、海西和西宁O_(3)-8h长期分量的上升可能是由于PM_(2.5)长期分量快速下降[4.04μg·(m^(3)·a)-1]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臭氧(O_(3)) 时空特征 KZ滤波 气象影响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河南省区域背景臭氧浓度估算
16
作者 刘晓 颜俊 +4 位作者 刘航 苏方成 姚丹 牛继强 闫军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11-4418,共8页
厘清臭氧(O_(3))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对控制O_(3)污染有重要意义.为量化区域背景O_(3)浓度及其时空变化,采用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TCEQ法在内的多种方法,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了综合研究.基于2019~2021年河南省59个国控站监测数据,使... 厘清臭氧(O_(3))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对控制O_(3)污染有重要意义.为量化区域背景O_(3)浓度及其时空变化,采用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TCEQ法在内的多种方法,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了综合研究.基于2019~2021年河南省59个国控站监测数据,使用4种方法估算区域背景O_(3)浓度.方法1是传统方法,进行O_(3)单变量-多站点的PCA分析.方法2使用二氧化氮和气象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多变量-单站点的PCA分析.方法3将PCA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结合,借鉴源解析思想,确定区域背景贡献.方法4为TCEQ法,将观测的最低O_(3)-8h浓度作为区域背景.结果表明,方法1和方法2估算的区域背景ρ(O_(3)-8h)基本相等,方法3和方法4估算的浓度比方法1低约37~60μg·m^(-3).2019~2021年,方法1~4估算的区域背景ρ(O_(3)-8h)变化分别为1.6、-13.4、5.9和-3.5μg·m^(-3).多种方法平均估算结果表明,2019~2021年河南省区域背景ρ(O_(3)-8h)分别为82.0、79.0和79.7μg·m^(-3),分别占区域O_(3)-8h总量的75.9%、76.4%和78.7%.4种方法估算的区域背景O_(3)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背景浓度 主成分分析(PCA) TCEQ法 多元线性回归(MLR)
原文传递
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与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 王自发 +9 位作者 王大玮 向伟玲 潘小乐 刘航 田雨 张瑜 王刘铭 李杰 苏方成 贺泓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为了解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市区3个省控站点(司法局、市政府、宣传中心)的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污染物浓度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冬季司法局、市政府和宣... 为了解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市区3个省控站点(司法局、市政府、宣传中心)的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污染物浓度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冬季司法局、市政府和宣传中心站点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8.0 μg/m^3、121 μg/m^3和135μg/m^3。在大气自然活动和人为污染排放的共同作用下,PM10、PM2.5、SO2、NO2和CO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整个冬季沙河市的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值分别为0.57和1.05(ρ为各物质的浓度)。且随着污染加重,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明显升高,表明燃煤贡献增加;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位于3个站点东北处的玻璃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监测站点造成了一定影响。污染物空间差异分析表明,区域污染范围越大、强度越高,大气污染的空间差异性越小;潜在源分析表明:沙河市PM2.5的强潜在源区分布在其周边区域,随着PM2.5浓度增加,强潜在源区呈缩小趋势。沙河市东南部的本地源对PM2.5浓度有主要贡献,而此处正是玻璃企业的聚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城市 大气污染 时空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基于EPAS技术的日照市大气单颗粒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维杰 谢付莹 +9 位作者 王大玮 田雨 刘航 刘晓 张宇婷 雷山东 孙业乐 吴林 潘小乐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8-620,共13页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 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复杂,理清单颗粒精细的化学成分和混合状态对于大气污染溯源和精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被动式气溶胶采样器分别在山东省日照市城区和钢铁园区两个区域进行了定点采样,并利用智能扫描电镜环境颗粒物分析系统(IntelliSEM EPAS)对采集的大气单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由不规则碳质颗粒(C-rich)、含硫颗粒(Ca-S、Na-S-Ca)与矿物颗粒组成。其中,城区样品中C-rich颗粒数量贡献为53.5%,是钢铁园区样品的2.5倍,大于1μm的颗粒物数量为9.0%,是钢铁园区样品的1.7倍,城区居民活动和工业过程是城市中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二次细颗粒的主要来源。钢铁园区样品中含硫颗粒物数量贡献为72.9%,含硫颗粒物质量贡献为30.9%,富铁颗粒物质量贡献为5.3%,分别是城区样品的1.8倍、3.6倍和2.9倍,表明钢铁园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钢铁企业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单颗粒 颗粒形貌 数量贡献 质量贡献 工业排放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