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53
1
作者 徐长贵 于海波 +1 位作者 王军 刘晓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8,共14页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印支期以来多期次构造演化形成了大规模的深埋低潜山圈闭,郯庐断裂活动形成了多类型储集层,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和古近系孔店组砂砾岩是本区优质储集层。巨厚的超压湖相泥岩与较弱的新构造运动配置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渤中19-6气田属于大型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为腐殖-腐泥气和干酪根降解气,具有气层厚度大、气柱高度大、成藏过程先油后气的特征,潜山为块状气藏,孔店组砂砾岩为层状气藏,气藏具有超压源岩多途径强充注、多套常压—弱超压储集层汇聚、厚层超压泥岩盖层保存、天然气超晚期快速成藏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19-6气田 凝析气 低潜山 变质岩储集层 成藏特征 太古界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05
2
作者 施和生 王清斌 +4 位作者 王军 刘晓 冯冲 郝轶伟 潘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巨大的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巨厚超压泥岩为大型凝析气田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首次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发现巨厚裂缝—孔隙型砂砾岩储层,突破了在凹陷区深部寻找厚层砂砾岩储层的禁区,大大拓展了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太古宇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多期次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体系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这些认识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渤中19-6凝析气田 砂砾岩 变质岩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太古界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5
3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2 位作者 刘晓 徐伟 郝轶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47,294,共14页
深埋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相对致密,裂缝发育程度是储层优质的决定因素。利用岩心、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等实验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太古界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渤中19-6构... 深埋变质岩潜山风化壳相对致密,裂缝发育程度是储层优质的决定因素。利用岩心、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等实验分析方法,对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太古界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渤中19-6构造太古界以片麻岩、变质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岩石中长英质矿物含量高、地层脆性强,极易形成裂缝,为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创造了较好的岩性条件;持续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发育带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关键;风化作用影响下潜山顶部形成大量次生溶蚀孔和沿裂缝溶蚀扩大孔,但深埋作用使顶部风化壳相对致密。在上述控制因素指导下,建立了“垂向贯通,横向连续”大型深埋变质岩优质储集层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优质储集层 潜山 太古界 渤中19-6构造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辣椒开花结果期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被引量:51
4
作者 谢小玉 马仲炼 +1 位作者 白鹏 刘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97-3805,共9页
在遮雨网室选用抗旱性较强的农城椒二号和抗旱性较弱的陕蔬2001,研究辣椒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不同时间的生长、产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辣椒的株高、分枝... 在遮雨网室选用抗旱性较强的农城椒二号和抗旱性较弱的陕蔬2001,研究辣椒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不同时间的生长、产量、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辣椒的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抗旱系数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与品种的抗旱性呈负相关;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相对值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相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抗旱性强的材料增加幅度低于抗旱性弱的材料;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呈上升—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材料上升速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胞膜透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旱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用作辣椒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是单株产量、株高、叶面积、分枝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POD、SOD、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做为辣椒抗旱性鉴定的次要鉴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 农艺性状 渗透调节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量:42
5
作者 吴林钢 李秀生 +4 位作者 郭小波 罗权生 刘晓 陈旋 姜振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53,共7页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作用;有机质热演化与无机矿物成岩演化在时空上相对应,有机质生烃高峰、孔隙度高值区、伊利石含量高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生烃过程形成的酸性流体溶解不稳定矿物,形成溶蚀孔隙,同时为伊利石化提供K+;矿物溶蚀孔和有机质残留孔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伊利石化可加速钾长石溶解,并造成矿物的体积收缩,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泥页岩中溶蚀孔隙的形成与有机质生烃、油气初次运移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 成岩演化 溶蚀孔隙 形成机制 马朗凹陷
下载PDF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姚雪艳 陈君柱 +3 位作者 朱建华 陈宝仙 刘晓 范维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 评价阿替洛尔片和地尔硫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的降压、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7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SMI患者被随机分成 2组 ,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片 (阿替洛尔组 )和地尔硫缓释胶囊 (地尔硫... 目的 评价阿替洛尔片和地尔硫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的降压、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7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SMI患者被随机分成 2组 ,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片 (阿替洛尔组 )和地尔硫缓释胶囊 (地尔硫组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对心率、坐位血压、动态血压、48h动态心电图 (AEC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服药 8周后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心率分别平均下降 1 1 2次 /min和 8 8次 /min ,坐位血压分别平均下降 2 1 1 /1 9 1mmHg(1mmHg =0 1 33kPa)和 2 8 1 /2 0 7mmHg ,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 48hAECG示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缺血次数分别减少 59 9%和 86 6 % ,缺血时间分别减少 44 9%和 84 7% ,缺血时间减少两组间比较P <0 0 5。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 6 %和 1 1 1 %。结论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阿替洛尔减慢心率作用强于地尔硫 ,地尔硫减少心肌缺血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洛尔 地尔硫卓 疗效 钙通道阻滞药 高血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合并症 SMI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_(65)、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崔秀玲 王远征 刘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κB65、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C、D、E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80、160mg/(kg·d)腹腔注射,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65、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C、D、E组FBG、UAER、Scr、BUN均高于A组(P<0.01或P<0.05),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光镜及电镜下,C、D、E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且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较B组减少。结论葛根素能减少尿白蛋白,改善糖代谢、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NF-κB65、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药物疗法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葛根素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晓 顾顺忠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尿激酶治...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24、48小时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比较冠脉再开通和ST段回落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程度。结果治疗2、24 h后,观察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率75.36%,高于对照组的50.72%(P<0.05),无回落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3.19%(P<0.05);冠脉再通率82.61%高于对照组的62.32%(P<0.05);MACE发生率2.90%低于对照组的20.29%(P<0.05);出血率17.39%和轻中度出血率17.3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较小,有效促进冠脉再通,加快ST段回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大琪 杜建中 +6 位作者 张建琴 郝耀山 刘晓 王亦学 马恩波 张建珍 孙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研究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蜕皮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在飞蝗发育过程中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为实现基于RNAi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在东亚飞蝗EST数据库搜索几丁质酶基因片段,... 【目的】研究东亚飞蝗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蜕皮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筛选在飞蝗发育过程中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为实现基于RNAi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在东亚飞蝗EST数据库搜索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以飞蝗不同龄期第4天若虫和5龄东亚飞蝗不同组织部位为材料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RT-PCR方法研究时空表达特性;选取在表皮高表达的几丁质酶基因LmCht6,采用RNA干扰方法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基于东亚飞蝗EST库搜索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共获得7条几丁质酶基因片段;不同组织部位与不同龄期RT-PCR结果表明这7条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mCht6主要在表皮表达;LmCht6的RNA干扰试验表明:2龄飞蝗注射dsLmCht6后,其几丁质酶基因LmCht6表达量明显降低;飞蝗从2龄到3龄的龄期转化过程中,表现为发育延迟,新表皮与旧表皮无法完全分离,导致死亡率达到72.2%。【结论】东亚飞蝗拥有多个几丁质酶基因,它们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差异;LmCht6在飞蝗蜕皮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被沉默后飞蝗无法完成蜕皮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几丁质酶基因 RT-PCR RNA干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德英 王清斌 +2 位作者 刘晓 赵梦 郝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119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片麻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70%有利于形成潜山裂缝型优质储层;大气水风化淋滤作用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和沿裂缝的溶蚀扩大孔隙,极大改善了片麻岩潜山的储层物性;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节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储集空间,还可以作为渗流通道加大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促进深部岩石的溶蚀改造,加速风化过程。上述主控因素指导下建立自上往下发育粘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的片麻岩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发育模式 片麻岩 风化壳 潜山 渤海湾盆地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杜晓峰 刘晓 +2 位作者 张新涛 柳永军 徐燕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7,共13页
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基于上百口钻井的井壁取心、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渤海太古界变质... 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已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基于上百口钻井的井壁取心、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渤海太古界变质岩以片麻岩、变质花岗岩和混合岩为主,局部地区发育变粒岩和角闪岩,具有发育规模性优质储层的岩性基础;浅埋型潜山储层自上向下由黏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构成,深埋型潜山自上而下由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和基岩带构成。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整体受控于6个因素,构造应力控制了裂缝的形成,风化淋滤作用控制了风化壳溶蚀孔形成,古地貌控制了不同类型储层的分布部位,岩石类型控制了缝孔发育程度,深部热流体对储层具有双重控制作用,埋藏深度控制了优质储层的类型结构;优质储层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埋深储层控制因素有所差异,其中浅埋型变质岩潜山储层受风化淋滤作用和古地貌因素影响较大,而深埋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其次为岩性因素。本文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潜山储层研究相关理论认识,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同类潜山储层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太古界 变质岩 潜山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储层分带 风化淋滤 构造作用
下载PDF
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剑 李基民 +3 位作者 陈益 李学渊 刘晓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19例骶尾部压疮Ⅳ期创面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进行修复.其中男6例,... 目的 探讨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19例骶尾部压疮Ⅳ期创面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进行修复.其中男6例,女13例;年龄45~81岁,平均(61.5±3.0)岁.合并糖尿病8例,截瘫7例,偏瘫2例,阿尔兹海默综合征2例;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12例,合并贫血10例;病程:3个月~1年,平均(5±2)个月.前期均经手术行清创、VSD等处理后延期皮瓣加骨水泥串珠植人手术治疗.创面面积为3.5 cm×4.0 cm^12.5 cm×10.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骨水泥串珠均于疮口愈合后1个月取出.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创面渗液、积液及供区并发症及远期皮瓣质地、色泽、瘢痕等情况.门诊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严重并发症.12例创口一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出现部分创缘愈合不良,创口延期愈合.皮瓣供区均一期闭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为14个月,15例皮瓣血运良好,色泽与受区相似,皮瓣平整,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 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肌皮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技术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抗感染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螺旋桨肌皮瓣 骨水泥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雪芬 刘晓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30例和特殊护理组30例。结果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感染率、家属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特殊护理组急性胆囊炎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均P〈0.05)。结论特殊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道外科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大型太古界潜山储层形成条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心怀 王清斌 +4 位作者 冯冲 叶涛 刘晓 郝轶伟 周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4-1548,共15页
渤海海域近几年在太古界潜山领域获得了多个大型油气田发现,其中,渤中19-6构造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展示了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变质岩潜山储层规模是制约变质岩勘探的关键因素,落实规模性潜山储层形成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渤海海域近几年在太古界潜山领域获得了多个大型油气田发现,其中,渤中19-6构造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展示了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变质岩潜山储层规模是制约变质岩勘探的关键因素,落实规模性潜山储层形成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综合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分析了渤海海域太古界大型变质岩潜山储层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富脆性长英质矿物是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大型潜山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长英质矿物含量控制了裂缝发育程度,也为风化淋滤和深部流体等的溶蚀作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多类型压性构造控制了大型裂缝型储层的形成;风化淋滤作用对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发育的明显控制作用,是影响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的主要因素;深部流体对太古界潜山储层具有重要改善作用,扩大了裂缝的规模.在上述形成条件指导下,建立了太古界大型潜山储层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变质岩 太古界 潜山储层 形成条件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晓 王欣楠 +2 位作者 马岩 赵晶 齐志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breviscapine,Br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后复灌6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和记录再灌注15min、30min、60min时ST段的变...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breviscapine,Br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后复灌60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和记录再灌注15min、30min、60min时ST段的变化值,并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Bre能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降低ST段的抬高程度;可减少血中LDH和心肌中MDA的含量,保护心肌SOD活性。结论:Br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注射液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的表达特性、功能及调控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晓 崔淼 +3 位作者 李大琪 张欢欢 杨美玲 张建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0-1340,共11页
【目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昆虫几丁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由于高等动物不存在该酶,而被认为是设计安全高效杀虫剂的潜在靶标。论文在已克隆得到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cDNA序列(LmCHS2,GenBank登录号:GU067731)... 【目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是昆虫几丁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由于高等动物不存在该酶,而被认为是设计安全高效杀虫剂的潜在靶标。论文在已克隆得到飞蝗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cDNA序列(LmCHS2,GenBank登录号:GU067731)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该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功能及调控,为基于RNA干扰技术的飞蝗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已知LmCHS2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表达引物,运用RT—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卵、若虫及成虫期的表达特性;体外合成LmCHS2的dsRNA后,分别注射至成虫期第1天的雌虫和雄虫,收集第5天的中肠样本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后,采用RT—qPCR方法检测LmCHS2沉默效果。解剖飞蝗整个肠道后,观察中肠的形态变化及围食膜的完整性,探讨该基因在成虫期的生物学功能;饥饿处理飞蝗不同时间后,再重新进食,观察试虫肠道的变化,进一步运用RT—qPCR技术检测LmCHS2的表达。【结果】LmCHS2在飞蝗卵发育的前期和中期几乎没有可检测到的表达,卵发育后期表达量急剧上升,在4龄、5龄若虫和成虫期稳定表达;分别对羽化后第1天的雌、雄成虫注射dsCHS2,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试虫LmCHS2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取食量明显减少,雌虫和雄虫死亡率分别达78%和85%;解剖消化道后发现,注射dsCHS2后飞蝗中肠几乎不含有食物,中肠和胃盲囊长度显著缩短;对中肠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飞蝗围食膜发育完整,而注射dsCHS2后围食膜被严重破坏甚至缺失;饥饿处理飞蝗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组中肠几乎不合有食物,长度亦显著缩短。H&E染色结果表明,饥饿组围食膜被严重破坏,对照组围食膜结构完整,与RNAi的结果非常相似;重新进食后围食膜发育良好;饥饿处理24 h和48 h后LmCHS2的表达被显著抑制,重新进食0.5 h后,其表达量快速上调,表明进食影响Lm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几丁质合成酶2基因 表达特性 RNA干扰 调控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德英 刘晓 +2 位作者 邓辉 刘永江 李德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4-1346,共13页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渤中19-6区潜山构造受华北、华南和古太平洋3大板块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前印支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次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断裂体系。印支期北西向断层控制了太古宇和古生界整体的圈闭和地层展布规律;燕山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使潜山圈闭更加复杂化,喜马拉雅期断陷下沉,潜山整体构造面貌最终定型。多幕次构造运动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是太古宇规模性裂缝形成的关键时期,燕山期构造转换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太古宇裂缝储层发育规模,喜马拉雅期构造转换对早期裂缝“再活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期时-空构造转换作用是太古宇发育大规模储层的关键。提出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与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联机制,为中国东部潜山储层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指导类似盆地内的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地层结构 圈闭成因 太古宇潜山 构造转换 中-新生代 渤中19-6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中药多糖与过继免疫联合治疗卵巢癌 被引量:16
18
作者 许云霞 刘晓 屈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多糖干预后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特异性杀伤卵巢癌SKOV3细胞的效果,探讨中药与过继免疫联合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4组,CIK组、PBOC-CIK组、SKOV3Ag-PBDC-CIK组及SKOV3Ag-ADC-...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多糖干预后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特异性杀伤卵巢癌SKOV3细胞的效果,探讨中药与过继免疫联合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4组,CIK组、PBOC-CIK组、SKOV3Ag-PBDC-CIK组及SKOV3Ag-ADC-CIK组。联合猪苓多糖(100 mg.L-1)、茯苓多糖(100 mg.L-1)、黄芪多糖(100 mg.L-1)及多种细胞因子对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IK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和扩增,以卵巢癌细胞株SKOV3冻融抗原致敏外周血与腹水来源的DC细胞,比较单纯CIK、未经抗原负载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CIK、经抗原负载的外周血DC活化的CIK、经抗原负载的腹水DC活化的CIK对SKOV3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动态观察CIK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CIK与DC共培养可显著增加CIK增殖倍数(P<0.01);②中药多糖干预后CIK对SKOV3卵巢癌细胞株有明显杀伤作用,且杀伤率随效靶比增加而提高,细胞杀伤率分别为(9.12±0.21)%,(10.15±0.27)%,(11.20±0.34)%和(12.73±0.43)%(P<0.05);③SKVO3冻融抗原负载的外周血DC可显著增加CIK特异性杀伤卵巢癌SKOV3细胞的能力,杀伤率显著高于未负载抗原外周血DC活化的CIK细胞和单纯CIK细胞(P<0.05或P<0.01);④腹水来源DC负载抗原后所活化的CIK细胞对SKOV3细胞杀伤率,与负载抗原的外周血来源DC活化的CIK无明显差异。结论:经SKOV3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DC,可促进中药多糖干预后CIK细胞扩增,增强CIK细胞对SKOV3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卵巢癌腹水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中效应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IK细胞 树突细胞 中药多糖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有利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19
作者 葛岩 黄志龙 +3 位作者 宋立忠 白连德 刘晓 王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91-2700,共10页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储层为一套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现今洼陷内储层均已致密,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最基本因素,物源区岩性决定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沉积相、砂岩粒径及深部流体溶蚀是控制登娄库组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有机酸溶蚀
下载PDF
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晓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植物多糖 抗肿瘤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