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体内外抗肝癌细胞作用 被引量:47
1
作者 杜清友 刘明 +4 位作者 王福生 雷周云 孙文兵 陈菊梅 吴祖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7,330,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 ,体外诱导成CIK...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 ,体外诱导成CIK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 ,并与正常人的CIK细胞作对比。用51Cr释放法 ,测定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BEL 740 2 ,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并与LAK、PBMC细胞相对比。结果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 ,至培养 2 8天时达到最大增殖倍数 30 0多 ,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CD3+ CD5 6 + 双阳性细胞得到了大量的扩增 ,其含量由原来的 0 2 3%上升到第 2 1天的 17 8%。体外实验表明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自体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自体的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抑瘤率可达84 7% ,高于LAK细胞的 5 2 8%及PBMC的 37 1%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 ,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上肝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肝癌细胞 免疫活性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培养鉴定和功能特点 被引量:45
2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6 位作者 刘明 朱传琳 李捍卫 雷周云 王慧芬 张冰 金磊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 (DC)的功能特点 ,探讨其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离获得 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加入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 (DC)的功能特点 ,探讨其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离获得 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加入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胎肝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 (FLt3 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使DC细胞增殖、成熟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标志 ,同时检测DC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中的刺激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DC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 ,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增殖速度低于正常人 ;DC表面标志人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 (HLA DR)、CD 80 (B7 1)、CD 86 (B7 2 )和CD 1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 ,尤以CD 1α的降低更为显著。DC在MLR中的刺激能力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并且与正常对照相比 ,其产生的IL 12水平降低 ,而NO水平却增高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的表型不成熟和功能的缺失 ,由此导致IL 12的产生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 ,可能是HBV感染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福生 金磊 +9 位作者 雷周云 施红 洪卫国 徐东平 施明 蒋建东 汪悦 张冰 刘明 李跃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 HIV-1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中国普通人群中HIV-1感染辅助受体和配体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福生 金磊 +13 位作者 刘明 洪卫国 施红 雷周云 Wang Jiming 杜清友 侯静 张冰 蒋建东 汪悦 李跃旗 徐安龙 徐东平 刘发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9-573,共5页
实验目的是分析中国人群中HIV-1感染相关的CCR5-D32, CCR5-m303, 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 研究的人群包括2318例中国普通人群(来自全国各地8个民族), 年龄范围在15~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一例是HIV感染者. ... 实验目的是分析中国人群中HIV-1感染相关的CCR5-D32, CCR5-m303, 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 研究的人群包括2318例中国普通人群(来自全国各地8个民族), 年龄范围在15~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一例是HIV感染者. 从上述人群外周血的PBMC中抽提基因组DNA, 然后分别应用PCR和PCR/RFLP等方法做基因分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 结果发现: (1) 我国汉族、维族和蒙古族人群中CCR5- D32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6%, 3.48%和1.12%, 但是在藏族、佤族、瑶族、普米族和彝族人群未检测到CCR5- D32突变基因型. 与白种人相比, 我国人群中CCR5- D32基因突变频率很低. 对具有D32突变家系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突变可能以孟德尔规律遗传给下一代. (2) 在中国人群中, 未检测到存在CCR5-m303突变. (3) 我国人群的CCR2-64I和SDF1-3′A突变频率分别为19.15%~28.79%和19.10%~29.86%. 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国汉族人群中上述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上述结果提示在中国人群中除了维族以外, 其他民族人群的CCR5-D32遗传突变频率很低, 可能不是抗HIV感染的主要因素. 此外中国人群却具有较高的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 它们可能与延缓艾滋病发病进程有关. 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趋化因子受体5 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 突变 中国普通人群
原文传递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25
5
作者 杜清友 王福生 +6 位作者 徐东平 刘洪 雷周云 刘明 王业东 陈菊梅 吴祖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人体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 IFN-γ,IL-1,IL-2,CD3 mAb... 目的观察人体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 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 CIK 细胞和 LAK 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 LAK 细胞作对比,用 MTT 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 细胞在培养14d 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 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d 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 CIK 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 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 LAK 细胞。结论 CIK 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免疫活性 CIK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中国五个民族的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施红 王福生 +7 位作者 金磊 刘明 洪卫国 杜清友 雷周云 侯静 施明 邢利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 5个民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蛋白 (mannose- binding protein,MBP)基因多态性特点 ,并比较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MBP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中国 5... 目的 分析中国 5个民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蛋白 (mannose- binding protein,MBP)基因多态性特点 ,并比较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MBP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中国 5个民族的 95 5份样品的 MBP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将2 2份汉族人样品的 PCR产物直接进行 DNA序列分析。结果 报告了中国汉族人 MBP基因第 1外显子及其两侧附近的 DNA序列 ;5个民族 MBP基因密码子 5 4(MBP- 5 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 :汉族 0 .181、维吾尔族 0 .12 8、蒙古族 0 .181、藏族 0 .179和彝族 0 .181;5个民族的 MBP- 5 4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与汉族人群相比 ,维吾尔族的 MBP- 5 4等位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 MBP- 5 4等位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所有人群中未检测到密码子 5 2和 5 7基因突变。结论 在所调查的 5个民族中 ,存在较高比例的 MBP-5 4基因突变 ,MBP基因的缺失并不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蛋白 遗传多态性 慢性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IV协同受体CCR5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明 王福生 +5 位作者 金磊 洪卫国 施红 雷周云 刘发军 张战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采集新疆维吾尔族血样 316份 ,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CCR5Δ32和CCR5m30 3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前者直接电泳 ,后者用HinCII酶切后电泳 ,进行基因分型。从中发现CCR5Δ32杂合子 2 2例 ,无突变纯合子 ,无CCR5m30 3突变。CCR5Δ32群... 采集新疆维吾尔族血样 316份 ,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CCR5Δ32和CCR5m30 3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前者直接电泳 ,后者用HinCII酶切后电泳 ,进行基因分型。从中发现CCR5Δ32杂合子 2 2例 ,无突变纯合子 ,无CCR5m30 3突变。CCR5Δ32群体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性别之间无差异。新疆维吾尔族人CCR5Δ32频率为 3.48% ,高于中国汉族人但低于欧洲高加索人 ,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民族接近 ,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由于CCR5Δ32突变杂合体可延缓AIDS发病进程 ,这一发现对于维吾尔族人的AIDS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协同受体 CCR5△32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艾滋病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明 孙才 包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287-128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8例DN患者、32例非糖尿病肾病(NDN)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ysC和尿mALB进行测定分析。结果:DN组血清CysC和尿mAL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NDN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8例DN患者、32例非糖尿病肾病(NDN)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CysC和尿mALB进行测定分析。结果:DN组血清CysC和尿mAL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ND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NDN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血清CysC和尿mALB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血清Cys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DN组73.7%(28/38),NDN组3.125%(1/32),正常对照组无异常;三组尿mALB异常检出率分别为:DN组52.6%(20/38),NDN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异常。结论:血清CysC与尿mALB一样,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学 西司他汀类/血液 白蛋白尿/诊断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CCR5Δ32、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和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明 王福生 +5 位作者 金磊 洪卫国 施红 雷周云 张战平 杜清友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A32、CCR2b-64I和SDF1-3A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 目的 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A32、CCR2b-64I和SDF1-3A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R5△32频率为3.48%,CCR2b-64I为19.45%,SDF1-3A为20.41%。三种突变等位基因群体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间无差异;任何两个基因之间也未发现连锁性。结论 维吾尔族人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接近于高加索人,CCR2b-64I基因频率则与汉族人相似,CCR5△32高于汉族人低于高加索人,与中亚地区少数民族接近。在维吾尔族人群中以上三种等位基因与艾滋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艾滋病 维吾尔族
下载PDF
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中与艾滋病相关的CCR5△32、CCR2b-64I、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峻杰 王福生 +3 位作者 彭林 金磊 丁明 刘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5-659,共5页
为了调查HIV 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32、CCR2b 64I、SDF1 3′A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此课题以101例傣族和113例景颇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PCR 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为了调查HIV 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32、CCR2b 64I、SDF1 3′A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此课题以101例傣族和113例景颇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PCR 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检测,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中未发现CCR5△32等位基因突变;傣族CCR2b 64I、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2130和0.2030,景颇族CCR2b 6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637和0.1770;与中国汉族人群相比较,傣族和景颇族中SDF1 3′A突变频率较低(P值分别为0.0322和0.0021);两个民族的CCR2b 6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群体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在性别之间分布无显著差异。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的CCR2b 64I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与汉族人相似,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比汉族人低,此两种突变基因在艾滋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未发现CCR5△32基因突变,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对HIV 1感染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景颇族 基因多态性 趋化因子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转移诱导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6 位作者 刘明 张冰 邱兆华 雷周云 Masayoshi Namha 高兰兴 吴祖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BB-102)转染BEL-7402、HLE及HuH-7肝癌细胞后p53基因的表达,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方法BB-102以M... 目的观察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BB-102)转染BEL-7402、HLE及HuH-7肝癌细胞后p53基因的表达,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方法BB-102以MOI为50pfu/细胞 感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p53基因为野生型)、HLE及HuH-7(p53基因为突变型)。免疫组织化学祛检测BB-102携带的p53基因的表达,TdT法原位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BB-102携带的p53基因能在转染了 BB-102的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 BB-102后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染毒后第 4- 10 d期间, BEL-7402、 HLE及 HuH-7三株肝癌细胞的平均受抑率分别为 58.5%、 81.5%及71.1%,其中对 p53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对p53基因为野生型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转染BB-102还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BB-102通过其介导p53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这为BB-102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基因 脱噬作用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GM-CSF B7-1基因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相关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越塑 王福生 +2 位作者 刘明 金磊 洪卫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汉族健康人群和乙肝患者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HBV感染与TNF-α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对健康人群(103例)与HBV患者(232例)的TNF-... 目的:调查我国汉族健康人群和乙肝患者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点突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HBV感染与TNF-α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对健康人群(103例)与HBV患者(232例)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单碱基突变频率在HBV患者中的分布明显低于健康人群(4.7%vs9.7%,P<0.05).不同性别、不同HBV血清标记类型、不同HBVDNA肝炎患者之间TNF-α(-308G→A)基因型与突变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汉族人群TNF-α的基因启动子区-308nt单碱基多态性可能与HBV的发病及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启动子 突变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9
13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1 位作者 刘明 朱传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Φ)、B 细胞等,其中 DC...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Φ)、B 细胞等,其中 DC 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在体内外直接激活纯真(naive)T 细胞,提呈抗原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病因学 肝疾病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5 位作者 刘明 张冰 雷周云 邱兆华 高兰兴 吴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P53基因 肝细胞癌 顺铂 丝裂霉素-C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汉族人群RANTES基因多态性与艾滋病病毒-1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雪林 王福生 +2 位作者 金磊 刘明 徐德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71-975,共5页
目的 分析RANTES启动子和内含子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和艾滋病病毒 1(HIV 1)感染者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和DNA测序法对中国汉族HIV 1感染者以及健康人群的 53 8份血液样品... 目的 分析RANTES启动子和内含子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和艾滋病病毒 1(HIV 1)感染者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和DNA测序法对中国汉族HIV 1感染者以及健康人群的 53 8份血液样品的RANTES启动子 -40 3、-2 8和 3 0 0份样品的内含子In1.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汉族的健康人群 -40 3、-2 8等位基因具有 6个基因表型 ,AC AC、AC AG、AC GC、AG GC、GC GC、AG AG ,比例分别是 12 .4%、3 .5%、2 9 .2 %、10 .9%、42 .1%、1.5%。从单倍型看 ,以GC最高为 62 .7% ,AC为 2 8.7% ,AG为 8.6%。与AC AC比较 ,AC AG、AC GC、AG GC、GC GC的OR值显示有轻度的保护作用。汉族HIV 1感染者和汉族健康人群间RANTES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 ;RANTES内含子In1.1等位基因T T、C T和C C分别为 71.0 %、19.9%和 9.1% ;其中RANTESIn1.1T为 81% ,RANTESIn1.1C为 19%。男性感染者和健康人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RANTESIn1.1C比例与健康人比显著增高 ,显示RANTESIn1.1C是HIV 1感染的危险因素 ;但是女性人群比较差异不显著。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之间存在严重的连锁不均衡。结论 本项研究证实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RANTES启动子 -40 3、-2 8和内含子In1.1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RANTES基因 基因多态性 艾滋病病毒-1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BEL-7402、HLE及HuH-7细胞p53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3 位作者 刘明 金磊 施红 雷周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了解BEL-7402、HLE及HuH-73株肝癌细胞系p53基因突变状况,为研究利用此3株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NA测序及PCR-RFLP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状况。结果 BEL-7402细胞p53基因第5~8外显子未发生突变;HLE细胞p53基因第7外显子... 目的了解BEL-7402、HLE及HuH-73株肝癌细胞系p53基因突变状况,为研究利用此3株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NA测序及PCR-RFLP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状况。结果 BEL-7402细胞p53基因第5~8外显子未发生突变;HLE细胞p53基因第7外显子第244密码子由GGC变为GCC,相应的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成丙氨酸(A);HuH-7细胞p53基因第6外显子第220个密码子由TAT变为TGT,相应的氨基酸由酪氨酸(Y)变成半胱氨酸(C)。结论 BEL-7402具有野生型p53基因,HLE及HuH-7细胞具有突变型p5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 P53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CCR5基因新突变位点及CCR5-894C缺失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明 王福生 +4 位作者 洪卫国 王波 金磊 雷周云 侯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IV 1辅助受体CCR5基因编码区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 ;分析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在中国普通人群和HIV 1高危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相关意义。方法 针对CCR5编码区用 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设计测序引物对 45例...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IV 1辅助受体CCR5基因编码区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 ;分析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在中国普通人群和HIV 1高危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相关意义。方法 针对CCR5编码区用 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设计测序引物对 45例汉族人样本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用DNAstar分析测序结果 ,寻找SNP位点。采用错配PCR RFLP法对中国汉族、蒙族、藏族普通人群 ,性传播疾病和静脉吸毒高危人群及HIV 1携带者 ,共 62 7份样品进行了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在 45例汉族人CCR5基因编码区共发现 6个SNP位点 ,4个 (1 84A→G、50 3G→T、668G→A、999G→T)引起氨基酸改变 ,两个无义突变 ;此外还发现 1个单碱基缺失 (894C缺失 ) ,引起移码突变和提前终止。其中 1 84A→G、50 3G→T、999G→T三个中国汉族人所特有的SNP位点为首次发现 ,它们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1 .1 1 % ,2 1 .1 %和 1 0 .0 % ;其中 50 3G→T分布明显不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汉、藏、蒙等民族的普通人群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频率为 1 .1 1 %、0 .53 %和 0。在汉族HIV 1性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高危人群中 ,HIV 1阳性个体和阴性个体间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汉族普通人群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CR5受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
原文传递
汉族人IL-12b和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永纲 刘明 +2 位作者 王福生 金磊 洪卫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感染及其转归显然有人种、人群差异。本研究对我国汉族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感染和发病与白介素-12p40(interleukin-12p40,IL-12b)、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启动子... 目的: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感染及其转归显然有人种、人群差异。本研究对我国汉族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感染和发病与白介素-12p40(interleukin-12p40,IL-12b)、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ed enzyme-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的方法对非相关人群的健康人群与HBV感染患者(轻、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和HBV感染家系中的HBV携带者、既往HBV感染者、健康人群的IL-12b,IL-10启动子区-540C、-592A(IL10-5’A,IL12-5’C)单碱基多态性(SNP)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两个突变位点进行了基因测序。使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L10-5’A、IL12-5’C在非相关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非相关人群IL10-5’A、IL12-5’C突变等位基因在HBV患者中的频率近似于健康人群(IL10-5’A,HBV患者42.08%,健康人41.9%,P>0.05;IL12-5’C,HBV患者55.8%,健康人64.6%,P>0.05)。IL10-5’A与IL12-5’C基因分布在慢性肝炎(轻中)和慢性肝炎(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IL10-5’A,IL12-5’C单碱基多态性(SNP)对乙型肝炎病情轻中无影响;HBV感染家系中IL10-5’A,IL12-5’C单碱基多态性在携带者、健康人群以及既往感染者三组间均匀分布,IL12-5’C突变频率与非相关人群相似(非相关人群-540T 55.3%,相关人群-540T 55.9%);IL10-5’A 突变频率与非相关人群有显著性差异(非相关人群-592C42.0%,相关人群-592C 19.5%,P<0.01)。结论:IL10-5’A突变比IL12-5’C突变在HBV感染家系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或影响相关人群对HBV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 IL-12b IL-10 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HBV感染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P40
下载PDF
非采暖期和采暖期青岛市及中国东部臭氧和细颗粒物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常明 刘晓环 +2 位作者 刘明 张强 高会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5,共12页
利用WRF-CMAQ模式对2013年5月17日—6月7日(非采暖期)和11月8—12月1日(采暖期)青岛市以及中国东部地区O3和PM2.5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WRF-CMAQ模式能够合理的模拟出青岛市不同时期O3和PM2.5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青岛市非采暖期O3... 利用WRF-CMAQ模式对2013年5月17日—6月7日(非采暖期)和11月8—12月1日(采暖期)青岛市以及中国东部地区O3和PM2.5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WRF-CMAQ模式能够合理的模拟出青岛市不同时期O3和PM2.5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青岛市非采暖期O3浓度平均值高于采暖期,且非采暖期高于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值;而非采暖期PM2.5平均值低于采暖期,且均高于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值。青岛市不同时期近地面O3主要来源为垂直传输。青岛市PM2.5的来源在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存在差异,其非采暖期主要来源为一次源排放和液相化学过程;采暖期其主要来源仅为一次源排放。青岛市O3二次生成在非采暖期受VOC和NOx协同控制或VOC控制;在采暖期,青岛市的O3生成受VOC控制。削减华北区域的NH3和SO2可以最好的控制非采暖期青岛市PM2.5浓度;在采暖期,削减华北区域的NH3和NOx排放,对青岛市PM2.5降低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MAQ PM2.5和O3 日变化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8
20
作者 邢利和 王福生 +4 位作者 刘明 朱传琳 李捍卫 雷周云 王慧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91-593,共3页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最常见的病因[1-5].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产生有效的针对H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不能彻底清除HBV,使HBV病毒得以不断增殖,导致病变进行性发展.
关键词 免疫学 树突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