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带剪切挤压核桃破壳机理分析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明 李长河 +3 位作者 张彦彬 杨敏 侯亚丽 高连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6-273,共8页
传统的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多采用刚性元件,工作过程中易造成核桃仁过度破碎,同时剥壳率低、适应性差。为提高核桃破壳取仁效果,结合核桃机械破壳原理,设计了柔性带剪切挤压式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设备。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对核桃壳不同部位的刚... 传统的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多采用刚性元件,工作过程中易造成核桃仁过度破碎,同时剥壳率低、适应性差。为提高核桃破壳取仁效果,结合核桃机械破壳原理,设计了柔性带剪切挤压式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设备。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对核桃壳不同部位的刚度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部位失稳时的临界力;利用薄壳理论对核桃壳受挤压时的内力和形变进行分析,得出核桃不同部位裂纹产生和破壳时的临界力;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核桃破裂后裂纹扩展的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间距A、上下带速度差B及挤入夹角C对核桃破壳效果的影响,然后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3种因素的一组最优解。试验结果表明:在间距为23 mm,上下带速度差为0.19 m/s,挤入夹角为45°时破壳效果最为理想,一露仁率、二露仁率、碎仁率、未露仁率分别为75%、18%、5%、2%,即破壳率为98%,整仁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柔性带 剪切挤压破壳 机理分析 性能试验
下载PDF
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敦 冯中明 +7 位作者 刘旭盛 黎鳌 杨宗城 姜坤元 魏钜菊 傅琼芳 刘明 王振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78-380,共3页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病人常见的合并损伤,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研究和探讨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我们制成了烟雾吸伤的大鼠模型。介绍如下。
关键词 烟雾 损伤 吸入伤 烧伤 发病机理
下载PDF
SJR指数研究及其与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康 刘明 张旭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30,共4页
首先分析了影响因子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SJR指数的原理和特征,将其与期刊影响因子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2007年的实际数据对这两项指标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总结了两者在期刊评价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影响因子 期刊评价 文献计量 引文分析 SJR
下载PDF
核桃分级破壳取仁及壳仁分离关键技术与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明 李长河 +11 位作者 曹成茂 吐鲁洪·吐尔迪 李心平 车稷 杨会民 张效伟 石明村 赵华洋 高连兴 何光赞 贾东洲 李寒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94-310,共17页
中国是世界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国,高营养和经济附加值的核桃精深加工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核桃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核桃分级、破壳取仁和壳仁分离是初加工流程中最为关键的3个环节,而且是核桃精深加工必备的前道工序... 中国是世界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大国,高营养和经济附加值的核桃精深加工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核桃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核桃分级、破壳取仁和壳仁分离是初加工流程中最为关键的3个环节,而且是核桃精深加工必备的前道工序。然而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及功能简单的核桃初加工装置无法满足食品工业对核桃高品质及批量化要求,严重制约核桃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核桃初加工关键技术及装置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对于核桃分级,以尺寸特征为基础,锥辊式、栅条式、筛网式、视觉成像式是分级装置的4种原理。基于分级原理,分类总结分级装置现状及其应用特点;不同类型装置的多因素性能试验可得到各自优化参数组合。对于重点环节破壳取仁,核桃相应物理特性是破壳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如球度、壳厚、含水率等直接影响核桃壳、仁的机械性能,分类总结表征不同物理特性的参数值范围。基于物理特性,挤压式、碰撞式、气爆式是核桃破壳的3种主要原理,分类总结核心破壳机构特征及其应用,并重点介绍了3种创新型破壳装置与工作原理。多因素性能试验可优化各类型装置主要影响因素的参数组合。对于壳仁分离,风选式是目前相关装置的主要应用原理,核桃混合壳仁形态特征及物理参数是设置风速和风向的主要依据;在风选式壳仁分离机理的基础上,分类总结多种壳仁分离装置及各自多因素性能试验下的优化参数组合。该研究通过对核桃初加工3个关键环节各自对应的核桃物理特性、工作机理、装置及其性能优化试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和综述,期望加深对核桃初加工过程的理解,为提升核桃加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特性 裂纹扩展 柔性破壳 破壳取仁 壳仁分离 装置 核桃 分级
下载PDF
柔性带差速挤压核桃脱壳性能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明 李长河 +3 位作者 张彦彬 杨敏 侯亚丽 高连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7,共9页
设计了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装置,但存在破壳不完全、碎壳未脱落的现象。为此利用装置中的柔性带差速挤压脱壳系统对核桃进一步脱壳取仁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上下带间距A、上下带速度差B及上工作带张紧力C对核桃... 设计了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装置,但存在破壳不完全、碎壳未脱落的现象。为此利用装置中的柔性带差速挤压脱壳系统对核桃进一步脱壳取仁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上下带间距A、上下带速度差B及上工作带张紧力C对核桃脱壳效果的影响,进而设计正交试验,分析试验因素对脱壳取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一露仁率和二露仁率,影响顺序为C、A、B;对于碎仁率和未露仁率,影响顺序为A、C、B。在上下带间距为14 mm、上下带速度差为0.19 m/s、上工作带张紧力为231 N的参数下脱壳效果最为理想,一露仁率、二露仁率、碎仁率、未露仁率分别为77%、16.7%、4.3%、2%,即脱壳率为98%,整仁率为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脱壳 柔性带 性能试验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晶 刘明 +4 位作者 胡小琴 陈雷 吴学仁 李丽萍 刘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2-363,共2页
目的 :了解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 (室颤 )的可疑因素及其致颤相关性。  方法 :分析既往 15年病例 ,按术前病情、麻醉管理、抢救及转归等进行病历摘要和归总。  结果 :2 46 5 1例中体外循环前发生室颤 34例 (1.379‰ ) ,先... 目的 :了解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 (室颤 )的可疑因素及其致颤相关性。  方法 :分析既往 15年病例 ,按术前病情、麻醉管理、抢救及转归等进行病历摘要和归总。  结果 :2 46 5 1例中体外循环前发生室颤 34例 (1.379‰ )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 0 .90 8‰ ,风湿性心脏病 2 .418‰ ,差异显著。心功能 级、二次手术发生率 (15 .931‰ )显著增高。  结论 :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管理不当是室颤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诱因 ,不良刺激和意外损伤是重要的直接致颤原因。围术期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术前准备、麻醉管理和手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心室颤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严重烧伤病人心功能的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跃生 黎螯 +3 位作者 杨宗城 陈发明 何宝斌 刘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9-274,共6页
本文通过检测57例烧伤病人心功能、心肌酶谱和病理检查结合临床情况对烧伤后心功能减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伤后1/2天,每搏量(SV)和每搏指数(SVI)降到最低值,1天后逐渐回升,但整个观测期(5天)内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伤后36h内,... 本文通过检测57例烧伤病人心功能、心肌酶谱和病理检查结合临床情况对烧伤后心功能减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伤后1/2天,每搏量(SV)和每搏指数(SVI)降到最低值,1天后逐渐回升,但整个观测期(5天)内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伤后36h内,心输出量(CO)也明显降低,心肌酶谱明显增高者,SV、CO和SVI等降低更明显,外周阻力(SVR)伤后早期明显增高。伤后1/2天,心肌酶谱CPK、LDH和GOT即明显增高,5天内均有较大幅度增高,15例心功能衰竭病人心肌酶谱增高幅度更大。伤后早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球压积(Ht)和全血粘度均大幅度增高。心功能衰竭死亡病人心脏增大,心肌纤维浊肿、断裂、结构紊乱、疏松、间质水肿、出血。这些结果表明,除了血容量减少和SVR增高是伤后早期心功能降低的原因外,烧伤后很早即可发生心肌的器质性损害,也是伤后早期心功能减退以至衰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心脏 心肌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低温微量润滑加工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明 李长河 +5 位作者 曹华军 张松 陈云 刘波 张乃庆 周宗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9-550,共22页
综述了低温微量润滑技术的最新进展,阐明了研究成果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先,系统分析了从传统设置到创新设计的低温微量润滑装备在切削中的应用形式和工艺特点。其次,揭示了低温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及其对切削热力演变和工件表面质... 综述了低温微量润滑技术的最新进展,阐明了研究成果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先,系统分析了从传统设置到创新设计的低温微量润滑装备在切削中的应用形式和工艺特点。其次,揭示了低温微量润滑的冷却润滑机理及其对切削热力演变和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低温微量润滑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形式,系统分析了低温微量润滑在车削、铣削、磨削中针对典型难加工金属的应用性能,发现低温微量润滑技术对抑制热力耦合损伤及提高表面质量的效果优于低温或微量润滑单独使用。最后,分析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为低温微量润滑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 低温微量润滑 应用 机理 性能
下载PDF
RSS技术与信息媒体聚合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力 刘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6,共3页
阐述了RSS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回顾RSS的发展,分析其优势;介绍了RSS的基本工作模式和相关规范标准,分析了RSS技术实现信息推送模式、RSS消息结构以及常见的RSS客户端工具;展望了RSS的在电子商务、传媒、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信息聚合 RSS规范 RSS阅读器 信息推送 XML
下载PDF
二次平衡法测定吸入麻醉药液/气分配系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明 赵世军 +1 位作者 胡小琴 刘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604-607,共4页
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大气压和一定温度下,吸入麻醉药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时浓度比值。吸入麻醉药在不同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是决定其许多药理学特点的重要理化性质,但其测定方法国内尚无报道。为此,我们采用注射器... 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大气压和一定温度下,吸入麻醉药分子在两个物相间的运动达到平衡时浓度比值。吸入麻醉药在不同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是决定其许多药理学特点的重要理化性质,但其测定方法国内尚无报道。为此,我们采用注射器一锥形瓶二次平衡法测定了在1个大气压、37℃条件下异氟醚(接近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的橄榄油/气(O/G)、生理盐水/气(S/G)、水/气(W/G)分配系数,结果分别为90.2±2.41、0.626±0.019、0.741±0.025。虽然O/G和S/G相差150倍,但本结果中两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这表明本方法适用范围广且结果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液/气分配系数 二次平衡法 吸入麻醉
原文传递
烫伤和应用抗生素与肠道白色念珠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力 肖光夏 +3 位作者 张雅萍 王德旺 秦孝建 刘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本实验共用大鼠160只,动物烫伤后,腹腔注射苯唑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管饲标记的白色念珠菌。结果发现:给菌后1小时,内脏标记菌的总检出率为30%,6小时达70%;其中肝和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4%和80%;尿液直接镜检阳性率为40%,较血,尿... 本实验共用大鼠160只,动物烫伤后,腹腔注射苯唑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管饲标记的白色念珠菌。结果发现:给菌后1小时,内脏标记菌的总检出率为30%,6小时达70%;其中肝和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4%和80%;尿液直接镜检阳性率为40%,较血,尿培养敏感。烫伤和应用抗生素对肠道念珠菌的移位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生素 白色念珠菌
原文传递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56例围手术期处理和结果报告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源 朱家德 +14 位作者 杜娟 蒋鑫 吴艳 石丽 高歌 楼松 吉冰洋 杨静 伍丽明 刘明 罗勤 柳志红 荆志成 宋云虎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6-11本中心56例CTEPH患者PEA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用药调...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6-11本中心56例CTEPH患者PEA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用药调整、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的使用以及其他特殊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等。结果:5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2例(3.6%)患者出现灌注肺,2例(3.6%)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右心导管测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85.05±22.40)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术后末次(36.83±17.21)mmHg,肺血管阻力从术前(773.84±342.95)dyn·s·cm^(-5)降低至术后末次(293.59±214.95)dyn·s·cm^(-5)。所有患者术后指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85.03±25.78)mmHg降低至随访时(39.44±1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TEPH患者,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有利于改善其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针对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二次平衡法测定挥发性麻醉药的脂肪乳/气分配系数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晟 刘明 刘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利用挥发性麻醉药得到全身麻醉的目的与一般静脉麻醉药完全相似,其目的在于供给脑部适当的麻醉药浓度.但在吸入途径给药时,首先必须在麻醉环路系统内达到一定浓度以后,经过肺以浓度分压差吸收入血中,再经循环系统分布至周围组织,到达中... 利用挥发性麻醉药得到全身麻醉的目的与一般静脉麻醉药完全相似,其目的在于供给脑部适当的麻醉药浓度.但在吸入途径给药时,首先必须在麻醉环路系统内达到一定浓度以后,经过肺以浓度分压差吸收入血中,再经循环系统分布至周围组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平衡法 挥发性麻醉药 测定 脂肪乳/气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30%脂肪乳剂对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晟 刘明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测定一定量的 30 %脂肪乳剂与血液混合后的异氟醚血 /气 (B/G)分配系数 ,观察血中含有不同浓度的 30 %脂肪乳剂后异氟醚B/G的变化。方法  (1)选择 18例接受择期心脏手术的病人 ,静脉诱导后采集桡动脉血 2 0ml,用微量加样器分别... 目的 测定一定量的 30 %脂肪乳剂与血液混合后的异氟醚血 /气 (B/G)分配系数 ,观察血中含有不同浓度的 30 %脂肪乳剂后异氟醚B/G的变化。方法  (1)选择 18例接受择期心脏手术的病人 ,静脉诱导后采集桡动脉血 2 0ml,用微量加样器分别配成含 4 %、2 %、1%、0 5 %及 0 2 5 %(Vol/Vol% )的 30 %脂肪乳剂与血的混合液。 (2 )用注射器 注射器二次平衡法测定 37℃、一个大气压下含不同浓度脂肪乳剂血液的异氟醚B/G。结果 异氟醚对含 4 %、2 %、1%、0 5 %及 0 2 5 %(Vol/Vol% )的 30 %脂肪乳剂的B/G分别为 2 5 2± 0 0 8、2 0 6± 0 0 9、1 72± 0 14、1 5 8± 0 11和1 5 2± 0 0 9,同时测定的异氟醚B/G为 1 4 2± 0 0 8。结论 临床应用的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脂肪乳剂 异氟醚 血/气分配系数 二次平衡法 麻醉药
下载PDF
心脏移植近远期疗效危险因素分析——从单中心经验看我国心脏移植特点和现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16 位作者 王巍 黄洁 廖中凯 丰雷 尹栋 李立环 刘明 郑哲 杨克明 刘盛 李志远 朱俊 张健 刘平 王勇 石丽 邱建丽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54-458,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心脏移植病例的特点和影响受者疗效的危险因素,并与国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单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00例,所有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均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形成数据库.对其中随访1年以上的160例的术后死亡及危险因素、支持... 目的 探讨我国心脏移植病例的特点和影响受者疗效的危险因素,并与国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单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00例,所有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均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形成数据库.对其中随访1年以上的160例的术后死亡及危险因素、支持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国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中,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者占8.1%,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者占10%.160例共行550例次心内膜活检(EMB),其中Ⅱ级及Ⅱ级以上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4.9%.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3.8%,吸烟史、术前肺动脉舒张压高、肺毛细血管楔压高、血清总蛋白低和白蛋白水平低与院内死亡相关.术后1年、3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4.4%,91.9%和88.8%,术前肺动脉舒张压高、血肌酐高和血清NT-proBNP高与总体死亡相关.160例的远期存活率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结果.结论 影响我国心脏移植受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与国外资料不尽相同.采取适当的临床治疗策略心脏移植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死亡率 危险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核桃剥壳取仁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彦彬 刘洋 +3 位作者 刘明 纪晓鹏 王龙 李长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6,146,共6页
针对传统核桃破壳取仁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核桃剥壳取仁机,包括传送平带剪切挤压破碎系统、二次柔性锤击离心系统和风力—绒辊分离系统,实现核桃剥壳及壳仁分离的功能。对核桃剥壳取仁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核桃平均直径为31.86mm... 针对传统核桃破壳取仁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核桃剥壳取仁机,包括传送平带剪切挤压破碎系统、二次柔性锤击离心系统和风力—绒辊分离系统,实现核桃剥壳及壳仁分离的功能。对核桃剥壳取仁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核桃平均直径为31.86mm的条件下(实验样本为平山棉核桃),当上下传送平带速度分别为3.36 m/s和1.60 m/s、两平带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16 mm、叶片轴转速为240 r/min时,剥壳效果最好,破壳率达到98%,高露仁率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剥壳取仁 柔性破碎 气力输送 绒辊分离
下载PDF
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狗)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佩芳 黎鳌 +11 位作者 陈发明 王墩 姜坤元 王天一 吴振中 李照州 魏巨菊 何宝斌 王凤君 刘明 李元平 史景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7-9,T0002,共4页
用狗成功地制成了一个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文中详细阐述了模型制作的方法,烟雾发生的材料,致伤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血气等变化。讨论了致伤时的注意事项。作者认为该模型易于复制,设备简单可得。适于作吸入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之用。
关键词 烟雾吸入性损伤 损伤模型 模型制作 重度 一氧化碳浓度 意事项 实验研 致伤
原文传递
二步法配制吸入麻醉药高压标准气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其泉 刘进 刘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二步法 配制 吸入麻醉药 高压标准气
原文传递
凸轮摇杆双向挤压核桃破壳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明村 刘明 +2 位作者 李长河 曹成茂 李心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针对当前核桃破壳装置自定位结构复杂,破壳行程无法控制,脱壳率低,核仁损伤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核桃失稳破壳、裂纹扩展临界条件及破壳位移分析,基于定间隙单果挤压破壳原理,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双向挤压核桃破壳装置。进行了双螺杆定... 针对当前核桃破壳装置自定位结构复杂,破壳行程无法控制,脱壳率低,核仁损伤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核桃失稳破壳、裂纹扩展临界条件及破壳位移分析,基于定间隙单果挤压破壳原理,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双向挤压核桃破壳装置。进行了双螺杆定量喂料、凸轮摇杆双向挤压破壳机构、挤压/落料U形块结构、凸轮机构运动角及位移、摇杆位移方程以及凸轮轮廓曲线等设计。以挤压间隙、凸轮轴转速、核桃周径作为试验因素,以一露仁率、二露仁率、碎仁率、脱壳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核桃周径、挤压间隙、凸轮轴转速;最优水平组合为核桃周径范围34~37 mm、挤压间隙7 mm、凸轮轴转速53 r/min。以最优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一露仁率为61.39%,二露仁率为23.30%,碎仁率为15.31%,脱壳率为92.36%,与传统型核桃剥壳取仁装置相比,高露仁率提高14.69个百分点,满足核桃产业初加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破壳装置 凸轮摇杆
下载PDF
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乐意 李长河 +9 位作者 刘明 李康 叶祥瑞 王子文 范林 王仁坤 赵华洋 坎杂 张国华 邬健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共28页
中药材在采收后需经过产地初加工处理,其中干燥是产地初加工的必要环节,并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传统的自然干燥方式效率低,且药材干燥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尤为迫切。基于此... 中药材在采收后需经过产地初加工处理,其中干燥是产地初加工的必要环节,并直接影响到中药材的品质。传统的自然干燥方式效率低,且药材干燥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尤为迫切。基于此,该研究综述了中药材干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中药材的干燥脱水过程与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分析了药材自身特性与干燥条件对水分脱除速率与干燥品质的影响机制。其次,针对热风、热泵、红外、微波、真空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以干燥机理为基础,总结各类干燥技术的装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干燥装备存在的干燥不均匀、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并探讨了相应改善方法。同时,研究了各类干燥技术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干燥效果,分析了干燥温度、切片厚度、真空度等工艺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预处理、阶段式变温变湿、间歇式干燥等赋能干燥效果的工艺手段,并综合干燥品质、干燥效率与干燥成本,得到了各类干燥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进一步地,分析了微波-真空、微波-热风与远红外-热泵三类联合干燥技术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干燥机理,阐述了各类联合干燥装备的研发进展,探讨了联合干燥技术相较于单一干燥技术的优势以及装备和工艺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提高中药材品质评价标准、完善干燥相关模型、加强干燥装备研发三方面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材干燥技术研究与装备创新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干燥 机理 装备 效果 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