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格尔》与《圣经》神话原型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昌蕊
王晓利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1-64,共4页
-
文摘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发行时间最长,翻译成的语言最多,流行最广而读者面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记载了源远流长的蒙古族人民文化传统,描写英雄江格尔誓死保卫宝木巴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传奇事迹。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两部作品中都具备的三个神话原型:父亲,儿子,和蛇,有着惊人的相似和对应之处,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的神话原型,可以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作品联系在一起。
-
关键词
神话原型
《江格尔》
《圣经》
父亲
儿子
-
Keywords
mythological archetype
Epic of Jangar
The Bible
father
son
-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圣经视角下的生态与自然
- 2
-
-
作者
刘昌蕊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中国市场》
2015年第26期242-243,共2页
-
文摘
生态危机是时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今天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圣经》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从《圣经》中,我们能够概括出其看待自然界的基本原则。所以圣经中包含的一些教义,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观念入手,介绍上帝与自然,上帝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回归生态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真正的"新天新地"与自由。
-
关键词
圣经
生态
上帝
自然
危机
和谐相处
-
分类号
B97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保罗·奥斯特《玻璃之城》中的反侦探叙事艺术
- 3
-
-
作者
刘昌蕊
郭萌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97-99,共3页
-
文摘
保罗·奥斯特是当代美国备受关注的文学家,他的《纽约三部曲》被誉为反侦探小说的扛鼎之作,而保罗本人也因该作品名声大噪,成功地树立了他在当代文坛的至高地位,小说中的反侦探叙事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以三部曲中的《玻璃之城》为研究文本,从叙事内容及叙事结构两个方面来探究该小说的反侦探叙事艺术。
-
关键词
《玻璃之城》
反侦探
叙事内容
叙事结构
不确定性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中国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 4
-
-
作者
刘昌蕊
王晓利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2016年第8期71-76,共6页
-
文摘
一、西游记与儒家
《西游记》虽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但它的背后却隐含着很多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思想。事实上,《西游记》成书于中国儒学思想极为炽热的时代——明代。
-
关键词
《西游记》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
儒学思想
-
分类号
TS952.83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创伤的世界——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创伤探究
- 5
-
-
作者
刘昌蕊
王晓利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4-76,共3页
-
文摘
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姆·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文坛巨匠。他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他的作品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八月之光》是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再现了美国南方社会和个人经历变革之后的种种创伤。通过突显主人公个体的心灵创伤和种族创伤,以及美国南方社会整体的集体创伤,表现了生活在美国南方社会里的人民的迷茫与无助,凸显了福克纳对种族制度犀利的讽刺与控诉,和他极力渴望消除种族偏见,弘扬人性关爱的人文情怀。
-
关键词
《八月之光》
个体创伤
种族创伤
集体创伤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秋天到了
- 6
-
-
作者
刘昌蕊
徐德琼
-
机构
永川陈食镇两河小学
-
出处
《学语文(B版)》
2004年第6期20-20,共1页
-
-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学生作文
现代诗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