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区域宽频带数据反演鲁甸M_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47
1
作者 郑勇 +3 位作者 熊熊 付芮 单斌 刁法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28-3037,共10页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我们利用区域宽频带数据反演得到了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北北西向,破裂主要以左旋走滑为主,位移主要发生在震源左上方,最大滑动量为0.7 m,模型...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我们利用区域宽频带数据反演得到了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北北西向,破裂主要以左旋走滑为主,位移主要发生在震源左上方,最大滑动量为0.7 m,模型显示断层破裂可能接近地表,破裂长度约10 km.此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97×10^(18)N·m,相当于矩震级为M_w 6.1,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5 s释放.鲁甸地震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位移主要集中在浅部,从11 km起破点开始迅速向上传播,大部分位于10 km以上且最大位移位于深度3 km处,从模型来看,破裂可能接近地表,因此地表震动较为强烈;(2)应力降比较大,计算显示释放的同震静态应力降约为2.8 MPa;(3)破裂速度较快,在地表附近超过了2.5 km·s^(-1);(4)主震可能发生在一个共轭断层系上.这四个特点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区域宽频带数据 有限断层 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17年M7.0级九寨沟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及其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单斌 郑勇 +2 位作者 谢祖军 孔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9-1338,共10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M7.0级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判断余震可能的发生趋势、圈定震区周边未来可能的强震危险区,对于指导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岩石圈模型,计算...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M7.0级强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判断余震可能的发生趋势、圈定震区周边未来可能的强震危险区,对于指导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岩石圈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引起的应力场变化,讨论了九寨沟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九寨沟地震对余震分布以及周边主要活动断层上应力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显著增强了九寨沟地震震源处的应力积累,有效地促进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2)九寨沟地震所导致的同震库仑应力场变化较好地解释了目前所记录到的余震的空间分布;(3)东昆仑断裂玛曲-荷叶段、虎牙断裂北端受九寨沟地震影响,应力积累状态提升,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危险性 库仑破裂应力
原文传递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性质及发震构造初步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祖军 郑勇 +9 位作者 姚华建 房立华 张勇 王毛毛 单斌 张会平 任俊杰 季灵运 宋美琴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92,共14页
国际标准时间2017年8月8日13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附近发生了M_s7.0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确定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评估地震危险性,文章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运动背景、震源区速度结构、震源参数和破... 国际标准时间2017年8月8日13点19分四川省九寨沟附近发生了M_s7.0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快速确定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评估地震危险性,文章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构造运动背景、震源区速度结构、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库仑应力场,以及同震断层的三维形态等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构造转换带的子断层、位于虎牙断裂西北延长线的未标识断层上;(2)主震破裂位置和余震分布区域位于地震波速度变化剧烈的区域.地壳中下部剪切波在震源区西南侧呈低速特征,在东北侧转换为较正常的速度值;(3).余震呈西北-东南分布,区域较窄,大部分余震分布在5~20km深度;(4)主震以左旋走滑为主,震源机制解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52°,74°和8°.起破点深达20km,矩心深度则较浅,为6km左右,破裂集中在3~13km.矩震级为M_w6.5左右;(5)地震破裂增强了断层两端和邻近的塔藏断裂东段的库仑应力.基于定位结果和地质考察资料的发震断层几何模型显示,断层的倾角从西北向东南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为66°~89°,平均值在84°左右,断层呈接近直立的高角度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速度结构 震源参数 发震构造 地震危险性
原文传递
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 被引量:23
4
作者 白碧荣 王颖 《实用护理杂志》 1998年第12期658-659,共2页
目前护理队伍中,护理人员之间的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有高有低,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制订了专科各种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从1996年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标准健康... 目前护理队伍中,护理人员之间的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有高有低,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制订了专科各种疾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从1996年实施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的内容11入院介绍: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标准健康教育 计划
原文传递
基于GPS资料约束的2021年玛多地震发震断层的滑动速率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亚戈 刁法启 +2 位作者 付誉超 熊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8-1795,共8页
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观测结果显示,玛多M_(w)7.4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主边界内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而不是发生在昆仑主断裂上,其孕震机理引发广泛关注.断层的滑动速率是描述其运动学特征的关键参数,也能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定量的依据... 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观测结果显示,玛多M_(w)7.4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主边界内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而不是发生在昆仑主断裂上,其孕震机理引发广泛关注.断层的滑动速率是描述其运动学特征的关键参数,也能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定量的依据.但是由于缺少观测资料,此次玛多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还缺乏定量研究.文章以横跨发震区的震间GPS观测为约束,考虑发震断裂和昆仑主断裂的共同作用,估算了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结果显示,玛多地震发震断层的现今滑动速率为(1.2±0.8)mm a^(-1),昆仑断裂托索湖段的滑动速率为(5.4±0.3)mm a^(-1).结合现有震源破裂模型给出的平均滑动量,我们推算发震断层上的地震复发周期为1800_(-700)^(+3700)年(1100~5500年).基于前人研究和本文结果,推测昆仑断裂的滑动速率可能从托索湖段至尾端逐渐减小,发震断裂及其附近平行的次级断层和昆仑主断裂共同分担了两侧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断层滑动速率 大地测量观测 昆仑断裂 地震危险性
原文传递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对余震分布及周边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芮 单斌 +4 位作者 熊熊 郑勇 谢祖军 房立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4-1095,共12页
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岩石圈模型,计算了2014年8月3日发生的MS6.5云南鲁甸地震导致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讨论了主震对余震分布以及对周边主要活动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NNW向破裂面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化场能够更好地解释余震的... 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分层岩石圈模型,计算了2014年8月3日发生的MS6.5云南鲁甸地震导致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讨论了主震对余震分布以及对周边主要活动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NNW向破裂面计算得到的应力变化场能够更好地解释余震的空间分布,可能为主震的破裂面;2)目前余震主要沿主破裂面及破裂面以西的应力增强区分布,其他没有余震记录的应力增强区构造应力积累可能较低;3)鲁甸地震提升了昭通断裂南段、则木河-小江断裂巧家段以及莲峰断裂NE段上的库仑应力增量,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这些结果对于判断余震可能发生的区域、圈定震区周边未来可能的地震危险区,对于灾区人员安置、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加强震灾和次生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触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晓康 +1 位作者 万德安 施仲伟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精密测量,包括检测多种微生物、检测体液蛋白质、测定靶基因序列、检测红细胞凝集时间和沉降速度等, 也用于和生物医学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和食品卫生检验。
关键词 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 生物医学 精密测量
下载PDF
全球M W≥7.0强震震级与断层滑动尺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丁灿阳 冯雅杉 +1 位作者 熊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分类统计USGS 1990~2023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95次M W≥7.0强震的有限断层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矩震级M W与断层破裂长度RL(rupture length)、宽度RW(rupture width)和主破裂面积RA(rupture area)之间新的经验关系式。以走滑、逆... 分类统计USGS 1990~2023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95次M W≥7.0强震的有限断层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矩震级M W与断层破裂长度RL(rupture length)、宽度RW(rupture width)和主破裂面积RA(rupture area)之间新的经验关系式。以走滑、逆冲和正断型地震为例,利用新的经验关系式分别给出不同断层类型的几何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应力增强和减弱的区域分布与利用实际震源破裂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新关系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模型 强震 断层参数 经验关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仪器的关键技术分析
9
作者 郑宝晨 程俊卿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4期86-88,共3页
随着我国不锈钢工业的快速发展,不锈钢表面缺陷的精确高效检测对保证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要。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不锈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需要不断进步与创新。本文以不锈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为例,通过分析现有技术难点,提出采用模块化... 随着我国不锈钢工业的快速发展,不锈钢表面缺陷的精确高效检测对保证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要。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不锈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需要不断进步与创新。本文以不锈钢表面缺陷在线检测为例,通过分析现有技术难点,提出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整合高分辨率成像、智能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自动化精确检测,并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选型、软件流程、集成调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表面缺陷 在线检测仪器 关键技术
下载PDF
铂膜电阻温度传感器耐高温结构设计与性能验证
10
作者 杨永超 +4 位作者 王大兴 傅巍 高云鹏 皮倩倩 李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2,110,共5页
针对铂(Pt)膜电阻温度传感器难以实现850℃高温环境长期稳定测量问题。采用磁控溅射法在996氧化铝(Al_(2)O_(3))陶瓷衬底沉积Pt膜温度敏感层,通过对Pt膜进行热处理、耐高温表面防护结构提升其耐高温性能,采用阻值修调技术控制传感器阻... 针对铂(Pt)膜电阻温度传感器难以实现850℃高温环境长期稳定测量问题。采用磁控溅射法在996氧化铝(Al_(2)O_(3))陶瓷衬底沉积Pt膜温度敏感层,通过对Pt膜进行热处理、耐高温表面防护结构提升其耐高温性能,采用阻值修调技术控制传感器阻值精度,结合微机电系统(MEMS)与厚膜工艺技术制备Pt膜电阻温度传感器。结果表明:Pt膜电阻温度传感器电阻温度系数(TCR)为(3851±3)×10^(-6)℃;0℃电阻值控制在199.92~200.06Ω范围内;传感器从室温阶跃至850℃热响应时间(τ_(90))为15.1 s;传感器经100次室温至850℃温度冲击后输出稳定;经850℃环境1000 h寿命考核,传感器0℃阻值漂移量小于0.5%。制备的Pt膜电阻温度传感器可长期保持850℃高温环境稳定测量,该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排放、发动机健康监测等高温测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膜 温度传感器 电阻温度系数 高温性能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S7.4地震导致的周边地区库仑应力加载及地震活动性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雅杉 熊熊 +1 位作者 单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0-1112,共13页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县附近发生MS7.4地震,由于其所在的巴颜喀拉块体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因此有必要对玛多地震对周边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基于库仑破裂准则,计算了玛多地震在周边区域及主要断层上引起的同震库仑应...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县附近发生MS7.4地震,由于其所在的巴颜喀拉块体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因此有必要对玛多地震对周边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基于库仑破裂准则,计算了玛多地震在周边区域及主要断层上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结合断层构造应力加载速率,评估了库仑应力变化对断层应力积累过程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地震目录除丛,得到反映构造作用加载的背景地震目录.同时,以断层滑移速率为约束,确定与断层性质相关的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库仑应力变化和速率-状态摩擦本构关系,计算了未来十年研究区的地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玛多地震提升了清水河断裂西北段(最大0.02MPa)、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两侧(最大0.01MPa)和玛多-甘德断裂西北段(平均~0.09MPa)的应力积累水平,未来这些地区地震活动性可能显著增强,地震危险性增加;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东端至玛沁-玛曲地震空区的库仑应力明显增强(最大0.67MPa),其地震危险性尤其值得关注;鄂拉山南端、东昆仑断裂玛多以西段和达日断裂西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因库仑应力卸载而降低.总体上,研究区未来十年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约为59%,相比于震前提高了约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断层滑移速率 地震发生率 速率-状态摩擦本构律
原文传递
GNSS约束的2022年泸定M6.8地震滑动分布及同震应力变化
12
作者 余建胜 赵斌 +11 位作者 董培育 徐锐 陈正松 黄功文 房立华 熊维 王明明 林牧 聂兆生 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2-1036,共15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6.8级强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末端,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并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迹象.本文基于震后科考GNSS流动观测和震中周边连续站观测资料,解算并提取震中90 km范围内31个测站的静态...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6.8级强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末端,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并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迹象.本文基于震后科考GNSS流动观测和震中周边连续站观测资料,解算并提取震中90 km范围内31个测站的静态水平向同震位移.结果显示:GNSS同震形变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观测到的最大水平向同震位移达23 cm,震中距50 km范围内同震位移量普遍大于1 cm.基于GNS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分布显示泸定地震地表破裂主要集中在磨西至田湾之间,主破裂深度2~8 km,最大滑动量~1.96 m,地震矩9.25×10^(18)N·m,对应矩震级M_W6.6.静态库仑应力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增强了震源破裂区周边活动断层的库仑应力,并触发了大量余震,余震主要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强区域.结合震间闭锁分布、历史地震及库仑应力变化,我们认为未来需要密切关注与磨西断裂交接的安宁河、大凉山断裂以及康定—磨西段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GNSS 同震位移 滑动分布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杭州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陈玥璇 顾玉海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4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对杭州地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式,对杭州地区近3年(2020—2022年)菌痢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2年杭州地区累计报告菌痢病例2123例,其中2020年报告病例615例,2... 目的对杭州地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式,对杭州地区近3年(2020—2022年)菌痢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2年杭州地区累计报告菌痢病例2123例,其中2020年报告病例615例,2021年报告病例748例,2022年报告病例76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6.36/10万、6.13/10万、4.97/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81/10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发病高峰为6—9月,发病数占总例数的54.88%;男性1023例(48.19%),女性1100例(51.81%);其中年龄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拱墅区,为10.98/10万,其次为临平区,为8.58/10万,第三位为上城区,为8.01/10万;其中61~70岁组菌痢发病率最高,占比22.52%,其次为71~80岁组,占比20.44%,第三位为80岁以上组,占比17.80%;其中散居儿童菌痢率发病最高,占比23.03%,其次为学生,占比17.80%,第三位为离退休人员,占比7.62%。结论该地区近3年来细菌性痢疾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其中4—10月为高发季节,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重视程度,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其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特征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2022年芦山MS6.1地震应力触发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14
作者 肖阳 单斌 +1 位作者 周万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79-2991,共13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县地区发生了Ms6.1地震,造成4死14伤以及周围地区多县经济损失.考虑到地区丰富的断层背景、历史地震以及地震空区,对该地区重要历史地震序列的回溯研究以及未来危险性评估对防震御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性位错理...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县地区发生了Ms6.1地震,造成4死14伤以及周围地区多县经济损失.考虑到地区丰富的断层背景、历史地震以及地震空区,对该地区重要历史地震序列的回溯研究以及未来危险性评估对防震御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性位错理论以及地区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Mw7.9汶川地震以及Ms7.0芦山地震对本次地震在不同深度上的同震及震后粘弹松弛效应影响,讨论历史地震对本次地震发生的影响.同时,对未来十年该地区及周边活跃断层的应力积累进行计算,圈定未来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区域.结果表明:(1)Mw7.9汶川地震导致2022年Ms6.1芦山地震震中的同震应力增量为0.014MPa,可能有效的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而Ms7.0芦山地震的发生导致其应力释放0.174 MPa,起到抑制作用.考虑到震后粘弹松弛的影响,本次地震震中发震前应力积累为0.086 MPa,已恢复到较高应力水平,具备发震背景;(2)大邑地震空区中段、抚边河断裂带未来库仑应力增量进一步提升,地震危险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应力触发 地震危险性 库仑应力 地震学
原文传递
2013年7月22日甘肃定西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勇 +1 位作者 谢祖军 熊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北京时间2013年7月22日上午7: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了里氏6.6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远震P波数据(2 Hz)和S... 北京时间2013年7月22日上午7: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了里氏6.6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利用远震P波数据(2 Hz)和SH波数据(1 Hz)反演得到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其中,为了对数据的高频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改进了传统的震源时间函数,采用混合震源时间函数(包含高频和低频信息)对地震震源进行描述.研究发现,通过改进的震源时间函数,反演过程中数据的高频信息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反演结果与观测波形的拟合效果更好.从反演结果来看,此次地震的破裂分量主要以逆冲方式为主,起震深度在6 km左右;在起始破裂处有最大的滑移量,最大滑移量在0.65 m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3×10^(18)N·m,相当于矩震级为Mw6.1.根据滑动分布推断此次地震的主要应力降发生在震源附近,平均应力降约为1.5 MPa,应力释放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地震 震源时间函数 应力降 破裂过程
原文传递
Dicloromezotiaz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光月 英君伍 +4 位作者 罗焕 宋玉泉 杨辉斌 李斌 《现代农药》 CAS 2016年第5期22-25,共4页
Dicloromezotiaz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以2-氨基-3-甲基吡啶和3,5-二氯苯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dicloromezotiaz,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dicloromezotiaz对小菜蛾、黏虫以及桃蚜均具有... Dicloromezotiaz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以2-氨基-3-甲基吡啶和3,5-二氯苯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dicloromezotiaz,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dicloromezotiaz对小菜蛾、黏虫以及桃蚜均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在2.5 mg/L质量浓度下其对小菜蛾、黏虫和桃蚜的防效分别为90.2%、100%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loromezotiaz 合成 杀虫活性 新型介离子杀虫剂
下载PDF
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诱导人表皮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凋亡机制研究
17
作者 黎雯 +1 位作者 曾维花 吴伟伟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亚甲蓝光动力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亚甲蓝与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共同孵育,经630 nm红光照射。采用CC... 目的研究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以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亚甲蓝光动力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最佳治疗参数。方法采用亚甲蓝与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共同孵育,经630 nm红光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确定培育时间、亚甲蓝浓度对A43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431细胞在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前后细胞色素c(Cyt-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最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动力治疗后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动力组对A43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与亚甲蓝的药物浓度以及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后的孵育时间具有密切相关。Cyt-c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空白对照0%,光照对照组8%,亚甲蓝对照组12%,光照后1 h 22%,光照后2 h 26%,光照后4 h 31%,光照后6 h 54%。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亚甲蓝光动力作用激活A431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启动Bcl-2家族参与凋亡过程。随着亚甲蓝光动力作用后孵育时间的延长,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结论亚甲蓝光动力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与启动细胞色素c相关的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动力疗法 鳞状细胞癌 A431细胞株 凋亡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液压挖掘机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福强 +1 位作者 管琪明 杜希亮 《现代机械》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联合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刚柔耦合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际挖掘机工况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通过仿真,得到了挖掘机的主要作业性能参数及各关键铰接点的受力曲线...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联合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刚柔耦合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际挖掘机工况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通过仿真,得到了挖掘机的主要作业性能参数及各关键铰接点的受力曲线图,同时对刚体系统与刚柔耦合系统各铰接点受力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可知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曲线能更准确反映挖掘机实际挖掘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可为后期挖掘机结构设计和产品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刚柔耦合 运动学仿真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超高温高精度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振廷 +2 位作者 贺天昊 齐娜 王元委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3,97,共4页
针对航天器超高温及相对复杂的恶劣环境,给出了一种能够耐受2700℃高温的传感器探头结构;并且根据传感器需测量精度高的实际应用特点,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冷端补偿方法,经补偿,超高温温度传感器在全温区保持着高精度的温度测量。经传感... 针对航天器超高温及相对复杂的恶劣环境,给出了一种能够耐受2700℃高温的传感器探头结构;并且根据传感器需测量精度高的实际应用特点,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冷端补偿方法,经补偿,超高温温度传感器在全温区保持着高精度的温度测量。经传感器结构参数仿真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通过隔热材料后,其内部温度可以下降到450℃左右。经温度试验表明:设计的传感器不仅能在超高温温度下实现温度测量且非线性误差控制在满量程的0.25%,全温区(0~2700℃)精度控制在满量程的1.5%以内,能够实现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的高低温高精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冷端补偿 高精度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TssE-6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素芳 谭晶晶 +2 位作者 费鹏 夏乾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TssE-6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PCR纯化产物和pET30a(+)载体后连接,构建pET30a(+)-tssE-6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大肠埃希菌中,利用1 mmol/L ITPG诱导,获得... 目的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TssE-6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PCR纯化产物和pET30a(+)载体后连接,构建pET30a(+)-tssE-6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大肠埃希菌中,利用1 mmol/L ITPG诱导,获得目的蛋白,进行10%SDS-PAGE、Western blot验证及Ni;柱纯化,利用生物学信息学软件对TssE-6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成功对TssE-6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经10%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包含组氨酸标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4.2×10^(3)。TssE-6为不可溶包涵体蛋白,Ni;柱纯化蛋白的浓度为3.0 mg/ml,目的条带单一。TssE-6蛋白为含有170个氨基酸的不稳定亲水蛋白,带负电荷,分子式C_(851)H_(1349)N_(235)O_(255)S_(7),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9.176 91×10^(3),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分别占46.47%和40.00%。结论获得高纯度的重组TssE-6蛋白,预测该蛋白具有亲水性,为进一步研究TssE-6在T6SS中的功能以及新的检测标志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VI型分泌系统 TssE-6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