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了CMC/Eu(Ⅲ)、CMC/Tb(Ⅲ)、HPCMC/Eu(Ⅲ)、HPCMC/Tb(Ⅲ)纳米复合物,通过XPS、UV-Vis、流变学检测及TG-DSC研究了产物的"天线效应"、荧光性质、静态/动态流变性质以及热性质.XPS结果表明,Eu^(3+)、Tb^(3+)与CMC、HPCMC均...制备了CMC/Eu(Ⅲ)、CMC/Tb(Ⅲ)、HPCMC/Eu(Ⅲ)、HPCMC/Tb(Ⅲ)纳米复合物,通过XPS、UV-Vis、流变学检测及TG-DSC研究了产物的"天线效应"、荧光性质、静态/动态流变性质以及热性质.XPS结果表明,Eu^(3+)、Tb^(3+)与CMC、HPCMC均生成Ln(Ⅲ)—O,而且产物的紫外吸收与其激发光谱有重叠,证明纤维素衍生物所吸收的能量可以成功地转移到稀土金属,使之发光;流变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前述4种纳米复合物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黏流活化能分别为1.5964、2.5193、1.6047和1.4218 k J/mol,其黏度对温度具有依赖性;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角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纳米复合物与CMC-Na、HPCMC-Na有相似的热性质,且HPCMC侧链更易与水通过氢键结合.展开更多
文摘制备了CMC/Eu(Ⅲ)、CMC/Tb(Ⅲ)、HPCMC/Eu(Ⅲ)、HPCMC/Tb(Ⅲ)纳米复合物,通过XPS、UV-Vis、流变学检测及TG-DSC研究了产物的"天线效应"、荧光性质、静态/动态流变性质以及热性质.XPS结果表明,Eu^(3+)、Tb^(3+)与CMC、HPCMC均生成Ln(Ⅲ)—O,而且产物的紫外吸收与其激发光谱有重叠,证明纤维素衍生物所吸收的能量可以成功地转移到稀土金属,使之发光;流变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前述4种纳米复合物溶液均为假塑性流体,黏流活化能分别为1.5964、2.5193、1.6047和1.4218 k J/mol,其黏度对温度具有依赖性;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角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纳米复合物与CMC-Na、HPCMC-Na有相似的热性质,且HPCMC侧链更易与水通过氢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