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基于表温因子的栖息地模型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 被引量:78
1
作者 陈新军 +2 位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李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3,共7页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 根据1999—2004年8—10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在150—165°E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其表温及表温梯度,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基于表温因子(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AM栖息地指数模型和GM栖息地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在HSI大于0.6的海域,1999—2004年间其作业次数平均比重分别在70%以上,平均日产量均在2t/d以上。但AM模型稍优于GM模型。利用2005年8—10月生产数据及表温资料对AM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80%以上,各月平均CPUE均在3.0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表温水平梯度的AM栖息地模型能获得较好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模型 表温 表温水平梯度 渔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53
2
作者 钟俊生 郁蔚文 +4 位作者 龚小玲 薄欢军 胡芬 丁峰元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82,共8页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该水域的仔稚鱼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碎波带 仔稚鱼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潜力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金官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3期268-275,共8页
关键词 头足类 资源开发 发展潜力
下载PDF
2001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326-330,共5页
根据 2 0 0 1年 2~ 8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 ,结合表温资料 ,按经纬度 1°× 1°的格式进行分析 ,利用MarineExplorer4 .0软件作图。结果表明 ,产量主要集中在 6 0°W、4 5°S附近的公海渔场 ,2~ 3... 根据 2 0 0 1年 2~ 8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数据 ,结合表温资料 ,按经纬度 1°× 1°的格式进行分析 ,利用MarineExplorer4 .0软件作图。结果表明 ,产量主要集中在 6 0°W、4 5°S附近的公海渔场 ,2~ 3月为产量高峰期 ;4~ 5月产量开始下降 ;6~ 8月产量急速下降。在福克兰群岛海域平均日产量较高。作业渔场的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2~ 6月平均每月下降约 1.2℃。用K -S检验法对各表温值所累加的出现频度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表温与CPUE的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滑柔鱼 产量 表层温度 平均日产量 K-S检验
下载PDF
2000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及其与表温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新军 王跃中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200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和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进行统计,并用渔业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5月阿根廷滑柔鱼分布中心集中在45°S、60°W附近海域.各月... 根据2000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和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进行统计,并用渔业地理信息软件Marine Explorer 4.0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5月阿根廷滑柔鱼分布中心集中在45°S、60°W附近海域.各月产量和平均日产量有较大的变动,其中以2~3月为最高.1~5月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范围为7~14 ℃,并经过K-S检验.但各月的适宜表温有所不同,2月为11~12 ℃,3月为10~12 ℃,4月为8~9 ℃,5月为7~8 ℃.在表温比往年稍偏高的作业海域,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和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产量分布 作业渔场 表温 表温距平均值 K—S检验
下载PDF
利用衰减模型评估柔鱼西部冬春生群体资源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新军 钱卫国 +1 位作者 田思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根据2001-2004年8~11月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的柔鱼渔获及其平均个体等数据,利用衰减模型估算各年度西部冬春生群体8月上旬的初始资源量、旬自然死亡系数和逃逸率等参数。评估认为,各年度8月上旬初始资源量为134.89×... 根据2001-2004年8~11月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生产的柔鱼渔获及其平均个体等数据,利用衰减模型估算各年度西部冬春生群体8月上旬的初始资源量、旬自然死亡系数和逃逸率等参数。评估认为,各年度8月上旬初始资源量为134.89×10^6~182.80×10^6ind.,平均值为160.57±17.13×10^6ind。各年度初始资源量大小有所差异,其中2001年和2004年较高。2001-2004年可捕系数分别为3.722×10^-5、3.892×10^-5、8.491×10^-5和6.665×10^-5。各年度8~11月自然死亡系数在0.0377~0.0609/旬,平均值为0.0493±0.0118/旬。总死亡系数为0.1720-0.1957/旬,平均值为0.1834±0.0097/旬。2001~2004年11月末柔鱼的逃逸率在14.8l%~23.34%间,逃逸量为12824~24499t。分析认为,柔鱼西部冬春生群体的资源处在充分利用状态,年可捕量在8×10^4~1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西部冬春生群 资源评估 Delury衰减模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新军 钟俊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4-609,共6页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获得的114尾鸢乌贼(胴长为142~575mm)的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鸢乌贼耳石具有很大的翼区,背区则较小,其形态结构与一些其它科种类如黵乌贼科有明显...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获得的114尾鸢乌贼(胴长为142~575mm)的耳石,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鸢乌贼耳石具有很大的翼区,背区则较小,其形态结构与一些其它科种类如黵乌贼科有明显差异。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和翼区长WL等6个主要形态参数值与胴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P<0.05)。随着胴长不断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逐渐减小,背区、侧区、吻区、翼区的长度与耳石总长之比则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42%、57%、49%和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印度洋西北海域
下载PDF
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密度分布与渔场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1 位作者 郑波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3,共6页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肜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77°W附近。南部和北部区域的温盐结构差异显著,南部区域各层的水温和盐度均低于北部区域相应水层。经分析,南部区域CPUE与上层(25~75m)水温和深水层(300~325m)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北部区域CPUE与深层水温(150—250m)和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资源密度 空间分布 温度 盐度 智利外海
下载PDF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2 位作者 田思泉 叶旭昌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265-271,共7页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51±114.06mg/m^3。鸢乌贼的平均日产量为4.6t,平均CPUE为3.90ind/线/h。在浮游动物中,生物量最高的种类为尖尾海萤,平均值为24.30mg/m^3,但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并且与中心渔场分布无关。其次为箭虫类、桡足类和糠虾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9.18mg/m^3、2.32mg/m^3和1.38mg/m^3,与中心渔场分布关系显著,并可作为渔场分布的指示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鸢乌贼渔场 印度洋西北海域 CPUE
下载PDF
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新军 钟俊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了解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掌握其生活史、估算种群数量及其资源变动。研究头足类年龄和生长的方法主要有长度频度分析法,利用角质颚的长度及其轮纹、耳石的结构及轮纹、内壳等。长度频度分析法...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了解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掌握其生活史、估算种群数量及其资源变动。研究头足类年龄和生长的方法主要有长度频度分析法,利用角质颚的长度及其轮纹、耳石的结构及轮纹、内壳等。长度频度分析法并不太适合用来研究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的头足类,耳石等硬质材料因其具有生长轮纹且信息较为稳定而被广泛应用。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同一种类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生长差异明显,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年龄、捕获日期等资料先分种群,然后按各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年龄与生长 长度频度分析法 耳石 角质颚 内壳
下载PDF
头足类贝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9,共8页
头足类是古老而高等的海生软体动物,贝壳是其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可分为外壳和内壳。其中内壳根据质地不同又可分为角质、石灰质和软骨质3种类型,三者在形态和组成成分上差异明显。头足类贝壳不仅是重要的分类性状,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 头足类是古老而高等的海生软体动物,贝壳是其重要的硬组织之一,可分为外壳和内壳。其中内壳根据质地不同又可分为角质、石灰质和软骨质3种类型,三者在形态和组成成分上差异明显。头足类贝壳不仅是重要的分类性状,而且在生物学、生态学上应用广泛。可利用外壳、石灰质内壳和软骨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属分类水平上进行应用;角质内壳的形态特征在各种间细微结构差异明显,需要不断积累资料和归类分析。角质和石灰质内壳是年龄和生长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生长纹的日周期性证实和选择合适角质内壳部位是研究的关键,其日纹形成与水温、食物丰度等因子关系密切。贝壳的形态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头足类的栖息环境,可通过对其同位素含量及其组成分析来揭示栖息地的水温、食物丰度等深层次的生态信息,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内壳 石灰质内壳 头足类 分类学 生物学 生态学
下载PDF
内壳在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6,共9页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内壳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内壳的提取、保存、制...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内壳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内壳的提取、保存、制备、观察,生长纹的特征,生长纹周期性以及日龄鉴定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头足类年龄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柔鱼类内壳因其生长早期的生长纹不清晰而无法用来鉴定其整个生活史的年龄;乌贼类内壳因其生长受环境尤其水温的影响显著,因此并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而章鱼类内壳在其年龄和生长研究中应用前景最广泛。今后的研究希望能够在年龄鉴定基础上,开展内壳时间序列上的微量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头足类的种群结构、摄食生态、栖息环境以及生活史等内容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纹 年龄 生长 内壳 头足类
下载PDF
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中华绒螯蟹胚胎和Z_1幼体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南天佐 成永旭 +3 位作者 吴旭干 王金庆 王丽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的湿重、胚胎直径、含水率、总脂和Z1幼体的体长、累计死亡指数(CMI)、50%死亡时间(PNR5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胚胎和Z1幼体的性能。结果表明,两次抱卵的胚胎直径,湿重、干重具...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的湿重、胚胎直径、含水率、总脂和Z1幼体的体长、累计死亡指数(CMI)、50%死亡时间(PNR5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第一次及第二次抱卵的胚胎和Z1幼体的性能。结果表明,两次抱卵的胚胎直径,湿重、干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次抱卵的胚胎含水率接近。在发育初期胚胎总脂的含量差异不大(P>0.05),在孵化前第二次抱卵胚胎的总脂含量低于第一次抱卵胚胎(P<0.05)。两次初孵Z1幼体的体长、总脂、CMI、PNR50差异显著(P<0.05)。综合各指标,第二次抱卵孵化所得的Z1幼体的质量不如第一次抱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 Z1幼体
下载PDF
2004年北太平洋柔鱼钓产量分析及作业渔场与表温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新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根据2004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生产数据,结合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 explorer 4.0 软件作图进行柔鱼钓产量及渔场与表温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7月在160°E以东海域作业,产量较低;8~1... 根据2004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生产数据,结合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ine explorer 4.0 软件作图进行柔鱼钓产量及渔场与表温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7月在160°E以东海域作业,产量较低;8~10月在150°~160°E海域作业,为生产作业的产量高峰期,占总产量的62.5%;11月在150°E以西海域作业,产量也较低.在150°E以西海域CPUE最高,150°~160°E中部海域次之,160°E以东海域最低.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各月适宜表温分别为:5月12~14℃;6月15~16℃;7月14~16℃;8月18~19℃;9月16~17℃;10月15~16℃;11月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北太平洋 产量分布 表温 K-S检验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南海鸢乌贼日龄和生长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雪辉 +4 位作者 杜飞雁 张鹏 梦娜 邱永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3,共12页
年龄和生长速度等参数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鸢乌贼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为研究鸢乌贼的日龄和生长,利用2016年10月—2017年9月灯光罩网作业方式采集的南海鸢乌贼样本,通过耳石微结构研究南海鸢乌贼不同种群、性别间的日龄... 年龄和生长速度等参数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鸢乌贼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为研究鸢乌贼的日龄和生长,利用2016年10月—2017年9月灯光罩网作业方式采集的南海鸢乌贼样本,通过耳石微结构研究南海鸢乌贼不同种群、性别间的日龄组成和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1)鸢乌贼中型群日龄范围48~125d,优势日龄61~80d,雌雄个体日龄组成差异显著;微型群日龄范围44~95d,优势日龄51~70d,雌雄个体日龄组成差异极显著。2)鸢乌贼中型群孵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1月和7—8月为孵化高峰期;微型群孵化时间为2016年6—10月和12月至翌年2月,1月和8月为孵化高峰期。3)中型群雌雄胴长、体质量与日龄分别符合对数和线性关系;微型群雌雄胴长与日龄分别符合对数和Logistic关系,而体质量与日龄符合Logistic关系。4)南海鸢乌贼微型群生长速度大于中型群,微型群雄性个体生长速度大于雌性,而中型群雄性个体生长速度小于雌性。通过对耳石生长纹的分析,了解鸢乌贼的日龄组成、推算孵化时间、选出合适的生长方程及估算生长速度,为渔业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日龄 生长 南海
下载PDF
三种常见经济虾蟹类眼柄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瑞 +7 位作者 华雪 冯春雷 张健 倪震宇 吴旭干 张虎 舒畅 鲁玉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三种虾蟹类的眼柄微结构特征,根据眼柄微结构,三种虾蟹类眼柄都分为4层: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表层质地...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三种虾蟹类的眼柄微结构特征,根据眼柄微结构,三种虾蟹类眼柄都分为4层: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表层质地均匀,色素层含有色素,钙化层内有明显的生长纹(宽带和细纹),膜层透明度最高。但是三者眼柄微结构也有差异,中国对虾眼柄色素层较薄,膜层较厚,中华绒螯蟹钙化层含有色素颗粒。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眼柄生长纹平均间距最大。钙化层的宽带是否与年龄或脱壳次数有关,细纹是否与日龄有关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通过眼柄微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为虾蟹类的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中华绒螯蟹 中国对虾 眼柄 生长纹
下载PDF
秘鲁外海茎柔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新军 +2 位作者 陈海刚 胡贯中 李建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53,共9页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体所占比例较小,雌、雄分别为10.4%和21.3%,但各月均有成熟雌... 根据我国鱿钓渔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秘鲁外海采集的2 489尾茎柔鱼样本,对其繁殖生物学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以雌性个体为主,雌雄比例为3.99∶1。渔获物成熟个体所占比例较小,雌、雄分别为10.4%和21.3%,但各月均有成熟雌性个体出现,说明茎柔鱼全年产卵。茎柔鱼Ⅰ-Ⅳ期性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生殖作用的进行性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缠卵腺重与缠卵腺长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茎柔鱼Ⅰ-Ⅳ期缠卵腺指数随着性腺成熟度等级增加而不断增大(P〈0.05),Ⅴ期时随着排卵作用进行缠卵腺指数较Ⅳ期有所下降。成熟个体比率与胴长拟合Logistic曲线显示,雌性茎柔鱼性成熟胴长为539 mm,雄性为50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秘鲁外海 繁殖生物学 种群 产卵场
原文传递
中西太平洋柳叶鳗状幼体物种分子鉴定及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8
作者 曾祥标 姜之信 +3 位作者 经纬 李慷 利平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6-847,共12页
调查野生柳叶鳗状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对于预测仔鱼营养需求以及开口饵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2022年和2023年两次“淞航”号中西太平洋科考航次捕获到的柳叶鳗状幼体进行物种鉴定... 调查野生柳叶鳗状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对于预测仔鱼营养需求以及开口饵料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2022年和2023年两次“淞航”号中西太平洋科考航次捕获到的柳叶鳗状幼体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样本进行菌群测序,以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识别优势菌群及其相关功能。物种鉴定结果表明,捕获的16尾柳叶鳗状幼体中14尾鉴定至种水平,分别为大美体鳗(Ariosoma majus)、科氏龟草鳗(Thalassenchelys coheni)、长尾突吻鳗(Gnathophis longicauda)、大眼锥体糯鳗(Ariosoma megalops)、米克氏美体糯鳗(Ariosoma meeki)、Muraenidae sp.KY17-483和带尾裸胸鳝(Gymnothorax zonipectis);其他2尾只鉴定至属水平,包括突吻鳗属(Gymnothorax)和裸胸鳝属(Gnathophis)。测序发现,太平洋柳叶鳗状幼体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分类水平上,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丰度占比较高。然而,不同物种以及不同站点之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此外,通过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代谢是相对丰度占比最高的一类。在代谢类别中,丰度最高的均为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说明柳叶鳗状幼体对于蛋白类物质有较高需求。本研究初步阐述了太平洋柳叶鳗状幼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组成,为柳叶鳗状幼体的摄食习惯及人工繁殖鳗鲡仔鱼的开口饵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鳗状幼体 肠道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开口饵料 中西太平洋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6
19
作者 连为 周永东 +2 位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5-1364,共10页
为检测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分析方法对鸢乌贼东海群体、南海群体与菲律宾海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与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82±0.006、0.012&... 为检测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分析方法对鸢乌贼东海群体、南海群体与菲律宾海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所有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与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82±0.006、0.012±0.006;菲律宾海群体对应的遗传多样度均最高,分别为0.973±0.014、0.015±0.008;南海群体与东海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959±0.026、0.943±0.031,核苷酸多样度均为0.006±0.003。3个地理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4.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两两群体间Fst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群体间均具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构建的单倍型邻接系统树和最小跨度树显示,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群体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谱系结构(谱系A、B、C),3个谱系单倍型类群间也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735~0.805)。(3)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均表明,谱系B可能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事件,发生群体扩张的时间在10.3~12.5万年前。综合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鸢乌贼的种群遗传结构模式及系统发育地理格局模式是由其栖息地海洋环境与更新世气候变化共同塑造的。建议在渔业管理上将3个地理群体划分为3个独立的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种群遗传结构 细胞色素B基因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土池低盐度水体河蟹生态育苗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3 位作者 南天佐 贺诗水 沈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3,共5页
2003年3~5月,在上海崇明进行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低盐度水体的土池中育苗实验,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亲本的强化培育、施肥养水、敌害生物的控制和利用、活饵料的科学使用和水质调控等。结果表明:(1)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提高... 2003年3~5月,在上海崇明进行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低盐度水体的土池中育苗实验,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亲本的强化培育、施肥养水、敌害生物的控制和利用、活饵料的科学使用和水质调控等。结果表明:(1)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提高其生殖性能;(2)土池育苗中各期幼体的变态时间长于工厂化育苗,因而总的出苗时间比工厂化育苗长5~7d;(3)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在低盐度(9—12)条件下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单产和出苗率分别为(60.18±30.17)kg/hm^2和(3.12±1.55)%,总的出苗时间为(25.2±1.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生态育苗 低盐度 土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