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物理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立文 邓羽松 +4 位作者 钙仁 许振欣 魏国余 黄智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1152,共12页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的6种不同林分(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尾巨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米老排林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和天然次生林)为对象,运用分...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的6种不同林分(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尾巨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米老排林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和天然次生林)为对象,运用分形学和森林水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颗粒组成以及水分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以黏粒为主,其次为粉粒和细砂粒,粗砂粒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杉木林、米老排林、红锥林、马尾松林和尾巨桉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水分物理特征存在差异,蓄水性能大小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米老排林、杉木林、红锥林、马尾松林和尾巨桉林,且土壤表层(0~10 cm)的蓄水能力要好于下层(20~50 cm);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主要受黏粒含量的影响,分形维数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而与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蓄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作为反映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区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综合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土壤水分物理 南亚热带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许振欣 邓羽松 +4 位作者 林立文 蒋代华 黄智刚 魏国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7,共8页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 【目的】分析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工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供基础科学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内的马尾松、杉木、尾巨桉、米老排、红锥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探讨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杉木和马尾松2种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相对较高,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的平均饱和导水率最低。不同人工林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均具有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且土壤表层(0~10 cm)的饱和导水率均显著高于土壤下层(10~50 c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黏粒含量均与饱和导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饱和导水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大于0.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密度、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是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砂粒含量、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是次重要因素。【结论】相比红锥、尾巨桉和米老排,杉木和马尾松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延缓地表径流产生,减少土壤侵蚀。应注重科学的人工林经营措施,以便有效提高土壤的导水与贮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南亚热带地区 人工林 灰色关联分析 土壤基本性质
下载PDF
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评价
3
作者 陈明珠 邓超 +1 位作者 彭培洺 《乡村科技》 2021年第7期109-111,共3页
为评估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与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熵值法,综合考虑居住条件、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业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建立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熵值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21个市(自治州)乡... 为评估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与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利用熵值法,综合考虑居住条件、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业环境五大影响因素,建立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熵值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21个市(自治州)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省会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得分最高,边界地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得分最低,分别为0.8327、0.1493;根据得分划分优势区(0.5946,0.8327]、良好区(0.5223,0.5946]、一般区(0.4027,0.5223]、较差区[0.1493,0.4027]。四川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以成都市最佳、边缘区最差,均有提升空间,可就分区情况进行针对性乡村居住、生活、经济、交通改善,进一步助推乡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熵值法 四川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