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国伟 高建忠 +2 位作者 郑虎林 李军 彦西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4期2050-2052,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对89例Hunt-HessⅢ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对89例Hunt-HessⅢ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CV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改良分流技术治疗脑积水25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建忠 张昌荣 +3 位作者 李军 彦西 郑虎林 车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脑积水 改良分流术 疗效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国伟 高建忠 +2 位作者 郑虎林 李军 彦西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如补液、观察患者生病体征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如补液、观察患者生病体征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成功、死亡、致残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为22.22%,中残率为11.11%,重残率为5.56%,植物生存率为0.00%。对照组保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为33.33%,中残率为22.22%,重残率为16.67%,植物生存率为5.56%;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61.1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22.2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中残率、重残率以及植物生存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侧裂区损伤 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川芎嗪早期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彦西 高建忠 +5 位作者 王国伟 郑虎林 李军 宋彦彬 车震 郭艳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2期754-75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12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及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12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S评分。结果川芎嗪治疗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在治疗第1天和第3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3d内死亡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和3个月随访均进行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评定死亡率,治疗组死亡7例(10.9%,7/64),对照组死亡16例(25.4%,16/6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降低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颅脑损伤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彦西 郝东宁 +4 位作者 周峰 宋彦彬 李涵 王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83-8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增多,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已达30%~50%,在全部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0%~49%,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1]。发病急、病死率高、病情重、致残率高、出血量大是高血压脑出血患...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增多,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已达30%~50%,在全部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0%~49%,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1]。发病急、病死率高、病情重、致残率高、出血量大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外科手术治疗[2]。为此,寻找到一个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办法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郑虎林 拓磊 +6 位作者 李军 高建忠 郝东宁 彦西 车震 冯小宁 郭艳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或急诊手术后即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5d,并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则行常规治疗。均于入院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血糖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较常规组同一时期显著下降,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缓解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下降,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紊乱,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峰 郝东宁 +2 位作者 彦西 宋彦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髓栓系病儿的临床资料,均在显微镜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手术。结果 21例病儿成功行脊髓栓系松解术。MRI提示脂肪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3年,症状均有改...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髓栓系病儿的临床资料,均在显微镜下行脊髓栓系松解手术。结果 21例病儿成功行脊髓栓系松解术。MRI提示脂肪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3年,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儿童脊髓栓系早期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预后,待病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后再手术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瘤 儿童
下载PDF
ChiariⅠ型畸形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高建忠 彦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枕大池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8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亚玲 彦西 +1 位作者 张斌 侯英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083-1084,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早期症状隐匿,常以疾病损害的先后部位及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过去很多病例因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早期症状隐匿,常以疾病损害的先后部位及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过去很多病例因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SC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分析,为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变性 电生理神经学 神经变性/诊断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额纹入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峰 何华 +4 位作者 郝东宁 彦西 宋彦彬 吴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9-80,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脑挫裂伤,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脑组织局部或广泛挫伤、出血、肿胀,其治疗效果差,残、死率很高。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类型,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患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脑挫裂伤,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脑组织局部或广泛挫伤、出血、肿胀,其治疗效果差,残、死率很高。额叶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类型,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患者常常因突发脑疝而抢救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我院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双侧或单侧额叶脑挫伤、脑内血肿病例23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小骨瓣 额纹 脑内血肿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彦西 高大宽 +2 位作者 马亚玲 高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3期4462-4466,共5页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脑皮质细胞,部分细胞经siRNA沉默HSP70基因。细胞先以无糖培养基在低氧条件下培养,12 h后复糖复氧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乌司他丁预处理干...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脑皮质细胞,部分细胞经siRNA沉默HSP70基因。细胞先以无糖培养基在低氧条件下培养,12 h后复糖复氧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实施乌司他丁预处理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Bcl-2,Bax,HSP70,JNK和p-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P<0.05)、Bcl-2和Bax的表达量均有上调,Bcl-2/Bax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HSP70的表达无显著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处理组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Bcl-2/Bax的比值显著上调(P<0.05),HSP70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JNK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JNK则显著下调(P<0.05)。HSP70沉默后乌司他丁的脑保护作用消失,对以上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乌司他丁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表达进而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乌司他丁 细胞凋亡 JNK HSP70
原文传递
川芎嗪早期应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彦西 高建忠 +5 位作者 王国伟 郑虎林 李军 宋彦彬 车震 郭艳阳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3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12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 ...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川芎嗪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12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GO S评分。结果:川芎嗪治疗组GCS评分在用药3 d后开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3 d内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4 d的治疗期结束后和3个月随访后进行GO 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评定病死率,治疗组死亡7例(10.9%),对照组死亡16例(25.4%),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降低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颅脑损伤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尼卡地平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彦西 郝东宁 +4 位作者 周峰 王永 李涵 宋彦彬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0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微量注射泵输注尼卡地平控制降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降压药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结...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微量注射泵输注尼卡地平控制降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降压药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Ca O2)、氧摄取率(CEO2)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在睁眼反应、语言活动、肢体活动方面,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血压反跳、颅内压升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卡地平降压疗效确切、平稳,能有效改善脑氧代谢和术后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颅脑手术 脑氧代谢
下载PDF
小儿颅前窝粉碎性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东宁 李军 +3 位作者 彦西 李涵 马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61-562,共2页
小儿颅前窝粉碎性骨折并视神经损伤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和脑脊液鼻漏,手术处理有一定难度。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9例,均行视神经管减压、前颅底修补或重建[1],现结合文献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小儿颅前窝粉碎性骨折并视神经损伤是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伴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和脑脊液鼻漏,手术处理有一定难度。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9例,均行视神经管减压、前颅底修补或重建[1],现结合文献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14岁,平均1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砸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2 h,最长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小儿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慕怀玉 高建忠 彦西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5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诊疗抢救措施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预后:良好73例,中残1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8例。结论及早诊断、及时纠...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5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诊疗抢救措施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预后:良好73例,中残1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8例。结论及早诊断、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血氧、合理手术治疗、恰当使用脱水剂,正确的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复合伤 急救
下载PDF
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高建忠 安凤莲 +5 位作者 彦西 慕怀玉 李军 郑虎林 车震 宋彦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56-657,F0002,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ABC法检测RhoA在8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RhoA表达。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阳性率及免疫反... 目的:探讨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ABC法检测RhoA在8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RhoA表达。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别为56.25%、1.76±1.71。Ⅰ-Ⅳ级星形细胞瘤Rho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20)、45%(9/20)、65% (13/20)、80%(16/20)。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RhoA IRS分别为0.78±1.05、1.12±1.04、2.15±1.59、3.31±2.14。结论: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且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强,RhoA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凋亡 免疫组化 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miR-34a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7
作者 彦西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mi R-34a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i R-34a或anti-mi R-34a转染分离得到的MSCs,用notch抑制剂DAPT处理mi R-34a沉默的细胞;MTT分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RT-... 目的探讨mi R-34a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i R-34a或anti-mi R-34a转染分离得到的MSCs,用notch抑制剂DAPT处理mi R-34a沉默的细胞;MTT分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检测Notch1、Hes1的表达。结果 mi R-34a过表达明显抑制MSCs增殖,而沉默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5);此外,mi R-34a过表达促进细胞Neu N阳性比率,而沉默后细胞促分化能力降低(P<0.05)。mi R-34a抑制细胞中Notch1、Hes1的表达,加入DAPT后mi R-34a沉默诱导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分化能力增加。结论 mi R-34a可通过Notch1通路来抑制脐血MSCs的增殖及促分化,提示其将成为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4a脐血MSCs神经元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Notch1 HES1
下载PDF
持续脑室外引流治疗脊膜膨出并发脑脊液漏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建忠 彦西 +4 位作者 郝东宁 李军 车震 冯小宁 郭艳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68-368,共1页
硬脊膜脑脊液漏在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常有发生,一般漏液较少,常可自愈。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处理棘手,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直接修补硬脊膜[1,2]。我们从1993年至2001年10月共遇到8例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患儿,经侧... 硬脊膜脑脊液漏在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常有发生,一般漏液较少,常可自愈。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处理棘手,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直接修补硬脊膜[1,2]。我们从1993年至2001年10月共遇到8例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患儿,经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结果良好,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个月-2岁,平均3个月。入院诊断均为先天性脊膜膨出。脊膜修补术后发现硬脊膜脑脊液漏,最短1d,最长5d,平均4d。均采用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 2.治疗方法:床旁行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术后外接无菌输液器和无菌引流瓶,并将引流瓶置于床头。调节高度,控制引流滴速。最初引流速度较快,要适当控制,以防短时间内脑室压力骤降引发颅内出血。随着压力降低,引流速度会自然减慢。每日收集脑脊液量在20-120ml左右。当引流过程中出现明显颅内压降低或脱水迹象时,可抬高引流瓶,降低引流速度,同时静脉补液,并给予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引流期间还应及时更换引流瓶,以防逆行感染,并记录引流量。留取部分脑脊液进行常规检验,必要时做细菌培养,观察有无感染。也可经引流管向脑室内注射药物。如无漏口渗出且引流量日趋减少,夹管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脊膜膨出 脑脊液漏 引流
下载PDF
双侧同时开颅手术治疗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军 彦西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11期44-44,共1页
目的:探讨治疗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结果:68例患者3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43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 目的:探讨治疗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结果:68例患者3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43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率为63.2%,病死率11.8%。结论: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提高广泛性脑挫裂伤并脑疝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脑挫裂伤 脑疝 双侧 去骨辩减压
下载PDF
脑囊尾蚴病46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虎林 李军 +4 位作者 高建忠 张剑宁 彦西 车震 宋彦彬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系统囊尾蚴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