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辨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广 孙世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0-25,共6页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涉及到保护人权与制裁犯罪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的辨析,反驳了在此问题上的许多片面观点和认识,强调了现代社会保护人权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多方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在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问题涉及到保护人权与制裁犯罪的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的辨析,反驳了在此问题上的许多片面观点和认识,强调了现代社会保护人权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多方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在刑事诉讼中对非法证据一律不得采信,即非法证据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证明力 证据能力 刑事诉讼证据 刑事诉讼法 保护人权 证据力 诉讼中 证据的客观性 法制建设
下载PDF
大数据侦查给证据法带来的挑战 被引量:57
2
作者 何家弘 邓昌智 +3 位作者 张桂勇 张建伟 刘广 常锋 《人民检察》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新年伊始,本刊新开辟的“学术沙龙”栏目与您见面了。该栏目以多元的视角以及对话等形式探讨热点、难点、前沿问题,交锋碰撞,启迪思想,开阔视野。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读者会从中获益良多。当前,信息发展日新月异... 新年伊始,本刊新开辟的“学术沙龙”栏目与您见面了。该栏目以多元的视角以及对话等形式探讨热点、难点、前沿问题,交锋碰撞,启迪思想,开阔视野。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信读者会从中获益良多。当前,信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给证据法之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有鉴于此,“学术沙龙”第一期以“大数据侦查与证据法发展”为主题,为读者呈现技术与法律融合的思想盛宴。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法 侦查 学术沙龙 信息发展 法律融合 栏目 读者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广 李艳霞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构建刑事速裁程序是司法实践中优化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化解简易程序提速难困境的切实需求。构建刑事速裁程序可以从域外省略式审判程序立法中寻求借鉴,从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和诉讼实践中寻找基础。我国刑... 构建刑事速裁程序是司法实践中优化诉讼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化解简易程序提速难困境的切实需求。构建刑事速裁程序可以从域外省略式审判程序立法中寻求借鉴,从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和诉讼实践中寻找基础。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试点一年来虽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速裁程序适用案件范围过窄等立法缺陷和司法实践不足。构建刑事逮裁程序应健全侦、诉、审、执、司的联动机制,完善刑事速裁的启动与回转程序、庭前准备程序,探索"多案并审"的集中审理模式,规范不公开审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速裁程序 试点 反思 重构
原文传递
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广 汤春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在单纯的民事诉讼中 ,公民或法人的精神受到损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这已不成为问题 ,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仅局限于物质损失 ,而没有提及精神损失。本文作者指出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是司... 在单纯的民事诉讼中 ,公民或法人的精神受到损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这已不成为问题 ,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仅局限于物质损失 ,而没有提及精神损失。本文作者指出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不仅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而且是协调不同部门法冲突的需要 ;不仅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本意 ,而且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当然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还要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与犯罪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广 杨厚瑞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0-54,共5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最能满足信息共享要求的最开放的网络系统恰恰是最不安全的系统,事实上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是网络上最大的悖论。由于受网络的影响,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网络不仅在犯罪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最能满足信息共享要求的最开放的网络系统恰恰是最不安全的系统,事实上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是网络上最大的悖论。由于受网络的影响,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网络不仅在犯罪中担任重要的角色,而且使有关犯罪的社会心态和个人心理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影响 犯罪
下载PDF
犯罪控制宏论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广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7,共11页
"犯罪控制"就是使犯罪不超出一定范围或使犯罪处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即将犯罪状况限制在正常度以内。所谓犯罪正常度是指具体时空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犯罪状况可以容忍的限度。犯罪控制的首要选择是社会控制,即通过对影响犯罪生... "犯罪控制"就是使犯罪不超出一定范围或使犯罪处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即将犯罪状况限制在正常度以内。所谓犯罪正常度是指具体时空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犯罪状况可以容忍的限度。犯罪控制的首要选择是社会控制,即通过对影响犯罪生成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控制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组织尽可能带进持续发展的有序状态。犯罪控制的次级方案是法律控制,包括刑事立法控制与刑事司法控制两个方面。应当说,司法控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犯罪控制的策略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其组成要素中的施控者、受控者和控制作用的传递者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同时犯罪控制是一个处于始终不断的信息变换和反馈状态中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 社会控制 法律控制 控制系统
原文传递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广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3-90,共8页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刘广三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研究和把握犯罪的概念,是犯罪现象论的中心课题之一,也是整个犯罪学乃至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犯罪的概念,主要就是回答“犯罪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给出科学的答案...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刘广三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研究和把握犯罪的概念,是犯罪现象论的中心课题之一,也是整个犯罪学乃至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犯罪的概念,主要就是回答“犯罪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要给出科学的答案,相当困难。长期以来,关于什么是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准犯罪 犯罪定义 法定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功能性 犯罪概念 非犯罪化 天气预报 犯罪行为
原文传递
论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广 汪枫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称谓,暂且将其界定为"专家辅助人",但由于规定得过于简略,对许多问题不够明确,在适用中可能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借鉴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和...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称谓,暂且将其界定为"专家辅助人",但由于规定得过于简略,对许多问题不够明确,在适用中可能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借鉴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和俄罗斯的"专家"制度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予以完善。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应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责,确立其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且应当明确专家辅助人意见为法定证据,赋予被追诉人和检察机关在审前阶段聘请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专家辅助人 证据种类 制度 完善
下载PDF
美国对手机搜查的法律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莱利和伍瑞案件的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广 李艳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莱利和伍瑞案件作出最终判决,明确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时若要搜查嫌疑人手机中的信息,必须获得搜查令。该判决是科技发展推动法律调整限制权力运行边界的产物,而利益衡量是法律调整限权边界的原则,法院独立的...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莱利和伍瑞案件作出最终判决,明确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时若要搜查嫌疑人手机中的信息,必须获得搜查令。该判决是科技发展推动法律调整限制权力运行边界的产物,而利益衡量是法律调整限权边界的原则,法院独立的居中裁判是利益权衡的关键;该判决亦带来实践中的新问题——有搜查令的手机解锁面临困境。我国刑事诉讼法缺少对手机搜查的法律规制,应当在利益权衡中确立手机搜查保护公民权利的原则,完善手机搜查的令状原则,规范搜查条件和程序、范围,建立程序性制裁机制,提高侦查人员的法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搜查 利益衡量 令状原则
原文传递
网络恐怖主义及其防治——以犯罪学中的遏制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广 李艳霞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7-94,共8页
利用网络实施颠覆性破坏是恐怖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如何有效地防控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以犯罪学家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是促成恐怖主义升级为网络恐怖主义的内... 利用网络实施颠覆性破坏是恐怖主义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如何有效地防控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以犯罪学家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是促成恐怖主义升级为网络恐怖主义的内部推力;实践中恐怖组织的不断受挫和利用网络实施恐怖活动的种种便利是推动网络恐怖主义产生的外部推力。因此,创建公平、公正、和谐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是消除网络恐怖主义的内部遏制力量,以立法为主导的综合防治对策是防控网络恐怖主义的外部遏制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制理论 网络恐怖主义 防控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的图像电子证据初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广 李文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日常生活和刑事诉讼过程中,电子形式的图像证据已经较为常见。对这种与传统的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新型证据形态,需要从证据规则、证明过程等角度进行新的探索。图像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离不开刑事鉴... 在日常生活和刑事诉讼过程中,电子形式的图像证据已经较为常见。对这种与传统的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新型证据形态,需要从证据规则、证明过程等角度进行新的探索。图像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离不开刑事鉴定和法庭科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为传统的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明理论提供了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电子证据的数据内容 表达内容 目的性冗余 功能性冗余
原文传递
我国犯罪原因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广 杨厚瑞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1,共8页
在经历了早期的繁荣与发展之后,我国的犯罪原因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目前几乎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犯罪原因理论的概念范畴含糊不清;实证研究方法极为匮乏;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中庸思想盛行;功能性目的性不明确等五个方面。如何突破困境,厘... 在经历了早期的繁荣与发展之后,我国的犯罪原因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目前几乎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犯罪原因理论的概念范畴含糊不清;实证研究方法极为匮乏;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中庸思想盛行;功能性目的性不明确等五个方面。如何突破困境,厘清对犯罪原因的科学认识,是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重视实证研究方法,摒弃中庸思想的不良影响,恢复犯罪原因研究的科学品性,建构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控制之间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原因 困境 实证
下载PDF
“标签论”述评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广 徐永芹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6期60-65,共6页
“标签论”认为 ,个体演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因而产生了“罪犯” ,而并非“罪犯”个体原因所致。“标签论”运用形象互动论的原理 ,认为犯罪是社会反... “标签论”认为 ,个体演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因而产生了“罪犯” ,而并非“罪犯”个体原因所致。“标签论”运用形象互动论的原理 ,认为犯罪是社会反应与行为人形成自我形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标签论”认为犯罪是相对的 ,阐明了“贴标签”与法定犯罪定义产生之间的因果联系、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为犯罪学的研究特别是犯罪原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标签理论有其局限性 ,其主观唯心色彩浓重 ,对标签化的后果解释简单化 ,对社会反应的揭示不全面 ,片面强调了犯罪因素中外部条件的作用 ,否定了犯罪行为与行为人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学 犯罪原因 标签论 个体演变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若干正义要求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广 周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103,共11页
"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毫无疑问,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追求快速实现正义。但是,效率和正义之间的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探求一条既能保证效率同时又能保证正义的途径。
关键词 简易程序 司法效率 司法正义 适用范围 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暂缓起诉裁量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广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6,共7页
随着起诉裁量权的扩大化,在刑事起诉程序中运用高质量的犯罪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使人们积极行动并且积极合作;它还可以很好地实现有限司法资源的适当配置,从而实现诉讼效率。暂缓起诉的价值就在于它在起诉阶段将一部... 随着起诉裁量权的扩大化,在刑事起诉程序中运用高质量的犯罪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使人们积极行动并且积极合作;它还可以很好地实现有限司法资源的适当配置,从而实现诉讼效率。暂缓起诉的价值就在于它在起诉阶段将一部分刑事案件进行分流,使其不必进入审判程序,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的经济原则,同时国家检察机关通过暂缓起诉对刑事案件的介入处理,也可以达到弱化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关系,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从而实现犯罪控制的社会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 起诉政策 暂缓起诉 恢复性司法
原文传递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完善——以实证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广 李艳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3,共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适用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减少社会对抗,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但当前我国法律职业人与被告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认识存在诸多差异,这一差异折射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缺陷...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适用有利于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减少社会对抗,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但当前我国法律职业人与被告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认识存在诸多差异,这一差异折射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为"认罪""认罚""从宽"内涵界定不明、从宽效力和幅度缺乏规定以及程序设置缺失。应在厘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价值取向基础上,明晰"认罪""认罚""从宽"的内涵、明确从宽的效力与幅度、完善程序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立法完善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对犯罪构成刑事推定功能的质疑——兼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证明责任分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广 庄乾龙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33,共8页
四要件犯罪构成改革论者将刑事推定对象泛化,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公然违反。犯罪构成与刑事推定之间是一种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刑事推定以修正犯罪构成的方式降低证明难度是出于诉讼效率及其他刑事政策的考虑。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身证明的... 四要件犯罪构成改革论者将刑事推定对象泛化,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公然违反。犯罪构成与刑事推定之间是一种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刑事推定以修正犯罪构成的方式降低证明难度是出于诉讼效率及其他刑事政策的考虑。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本身证明的困难使得其缺乏实践操作性,在以坚持四要件犯罪构成维护司法公正基础上,有必要设置刑事推定以修正其犯罪构成,增强本罪名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刑事推定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证明责任
原文传递
刑事速裁程序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C区法院为样本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广 李晓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135,共8页
刑事速裁程序试点过程中,通过适用速裁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诉讼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存在着适用率不高、效率提升不明显、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改革中,应明确速裁程序以效率为价值追求,全程简化诉讼流程,建立强... 刑事速裁程序试点过程中,通过适用速裁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诉讼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存在着适用率不高、效率提升不明显、被告人权利保障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改革中,应明确速裁程序以效率为价值追求,全程简化诉讼流程,建立强制律师帮助制度,改革审理方式,明确量刑优惠幅度,原则上实行一审终审,进而完善速裁程序,使其成为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之外的第三种诉讼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速裁案件 速裁程序 诉讼效率 第三种诉讼程序
原文传递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论纲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广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就国家启动刑事诉讼而言,打击犯罪是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而人权保障是保证刑事诉讼不偏离既定方向的有力手段,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必须统一在犯罪控制的"力度"范围之内。换句话说,犯罪控制既是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的"... 就国家启动刑事诉讼而言,打击犯罪是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而人权保障是保证刑事诉讼不偏离既定方向的有力手段,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必须统一在犯罪控制的"力度"范围之内。换句话说,犯罪控制既是刑事诉讼中打击犯罪的"度",也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度"。本文从犯罪控制的角度出发,选择刑事诉讼总论中的目的、效率和模式等重要问题展开全新的诠释,既反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过分注重打击犯罪,也反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片面追求人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 刑事诉讼 人权保障 诉讼目的 诉讼效率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瑕疵证据补正之探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广 马云雪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1,共5页
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对瑕疵证据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关于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分理论界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二者之间的界定关系到瑕疵证据存在的合理性,在充分论证瑕疵证据补正合理性的基础上,以瑕疵实物证据与瑕... 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对瑕疵证据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关于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分理论界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二者之间的界定关系到瑕疵证据存在的合理性,在充分论证瑕疵证据补正合理性的基础上,以瑕疵实物证据与瑕疵言词证据为区分标准,对瑕疵言词证据和瑕疵物证补正规则分别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瑕疵证据补正适用的程序及瑕疵证据补正之限度进行构建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瑕疵证据 非法证据 补正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