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脊柱韧带异位骨化为特点的常见疾患[1]。亚洲人群较欧美常见,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为1.9%~4.3%;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3.08%。发病以C5最为多见,其次为C4和C6。...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脊柱韧带异位骨化为特点的常见疾患[1]。亚洲人群较欧美常见,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为1.9%~4.3%;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3.08%。发病以C5最为多见,其次为C4和C6。大多数OPLL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性发病几乎是女性的两倍[2-5]。随着骨化的进展,特别是骨化块厚度的生长导致颈椎管逐渐狭窄,脊髓和神经组织受压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甚至瘫痪[6-7]。目前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机制的研究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生物力学因素、细胞内外细胞因子作用、生活习惯等。展开更多
文摘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脊柱韧带异位骨化为特点的常见疾患[1]。亚洲人群较欧美常见,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为1.9%~4.3%;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3.08%。发病以C5最为多见,其次为C4和C6。大多数OPLL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性发病几乎是女性的两倍[2-5]。随着骨化的进展,特别是骨化块厚度的生长导致颈椎管逐渐狭窄,脊髓和神经组织受压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甚至瘫痪[6-7]。目前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机制的研究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生物力学因素、细胞内外细胞因子作用、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