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CAI课件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永红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年第4期220-221,共2页
介绍了医学CAI(computer-aided learning)课件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其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同时介绍了医学CAI课件的制作过程,探讨了临床CAI课件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 CAI课件 医学教育 临床教学 教学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季斌 +6 位作者 杨东方 陆雅萍 俞歌 徐明民 谢箐 赵卫卫 施培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分析探讨ERAS理念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ERAS理念进行诊治的合并有老年性骨质疏松... [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分析探讨ERAS理念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ERAS理念进行诊治的合并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为ERAS组。2015年1月~2017年1月20例以往未引入ERAS理念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为传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ERAS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ERAS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ERAS组术后VAS评分、HAMA和HAMD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ERAS组负重站立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ERAS组骨量丢失显著少于传统组,末次随访时ERAS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ERAS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ERAS组髋部无畸形,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而传统组20例中,2例内固定失效,包括螺钉切割1例,螺钉松动退出1例;1例内翻畸形。[结论]将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更佳,恢复更快,满意度更高,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ERAS)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原文传递
肩胛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19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增斌 李哲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4期317-318,共2页
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如骨折累及肩胛颈部,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2005年6月-2011年8月,我院对19例肩胛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肩胛颈骨折 肩胛外侧入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戴利明 +2 位作者 陈其荣 吴可沁 杨东方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0-2016年行脊柱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患者术后发生SSI的49例患者为病例组,按1∶3配比原则,从经历脊柱手术的患者数据库中随机...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2010-2016年行脊柱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患者术后发生SSI的49例患者为病例组,按1∶3配比原则,从经历脊柱手术的患者数据库中随机选择147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脊柱术后SS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OR=4.114,95%CI:1.582~10.683)、术前吸烟史(OR=4.302,95%CI:1.324~13.992)、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OR=2.962,95%CI:1.062~8.271)、手术时间>135 min(OR=6.132,95%CI:2.421~15.522)、术后闭合引流时间>5 d(OR=3.182,95%CI:1.342~7.608)以及术前住院时间>13d(OR=4.231,95%CI:1.237~14.432)均与SSI发生的风险有关.结论 控制患者的血糖、尽早戒烟、缩短手术时间、尽早拔除引流管以及减少术前住院时间可降低患者脊柱术后S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脊柱外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补肾壮骨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力 吴可沁 +1 位作者 胡安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磺胺嘧啶片治疗,观察组服用补肾壮骨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功能指数、夜间痛、脊柱痛及中医...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磺胺嘧啶片治疗,观察组服用补肾壮骨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功能指数、夜间痛、脊柱痛及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治疗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功能指数、夜间痛、脊柱痛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vs 72.1%,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壮骨汤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功能指数、夜间痛、脊柱痛及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补肾壮骨方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跃根 杨亚东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变部位为胸腰段,2个椎体3例,3个椎体17例,4个...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变部位为胸腰段,2个椎体3例,3个椎体17例,4个椎体1例,皆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8.0±9.7)°。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例,E级12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及全身支持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化疗9~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脊柱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6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9.8±3.3)°,平均矫正17.2°,术前、术后比较,P<0.01,植骨均融合。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7例。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骨移植
下载PDF
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季斌 +2 位作者 徐跃根 沈卫锋 卢厚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4704-4705,共2页
目的探讨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一侧或双侧膝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注射液,每个关节腔每次注射2 mL,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70膝均获得随访,其中临床缓解29膝,显效2... 目的探讨施沛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一侧或双侧膝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注射液,每个关节腔每次注射2 mL,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70膝均获得随访,其中临床缓解29膝,显效20膝,有效18膝,无效3膝,总有效率96%。结论施沛特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沛特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 被引量:10
8
作者 戴利明 杨东方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48-349,35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1.3±4.6)周。末次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创伤较小,显露清晰,是一种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后踝骨折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处理方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秦力 胡安全 +2 位作者 李哲 吴可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51-255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处理方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与否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切除组65例与保留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处理方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与否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切除组65例与保留组9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手术效果,同时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测定比较,统计两组术后感染率。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多于保留组(P<0.05);切除组术后输血率41.54%显著高于保留组17.20%(P<0.05);与同组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1d、2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12周、1年上述指标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浅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深部感染发生率(4.62%vs 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4周、术后1年AKSS临床评分、AKSS功能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与否对患者炎症反应、患肢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滑膜切除会显著增加出血量及术后输血率,延长手术时间,且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滑膜处理 炎症反应 术后感染
原文传递
“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被引量:8
10
作者 贾福运 李琨 《甘肃科技》 2017年第4期31-32,48,共3页
分析了当前医学专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存在教学安排、教师教学经验与医学素养匮乏、教学实验设备设置落后、教材与医学专业相脱节、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缺点。对此,提出了在"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 分析了当前医学专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存在教学安排、教师教学经验与医学素养匮乏、教学实验设备设置落后、教材与医学专业相脱节、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缺点。对此,提出了在"云平台"背景下医学专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改革的新模式,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科 计算机基础课改革 云平台
下载PDF
势场改进蚁群算法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改丽 黄武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1-304,共4页
针对全局静态环境下传统蚁群算路径规划时,易陷入局部最优、前期路径有效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优化蚁群算法的障碍物环境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算法通过斥力改进和虚拟力点设置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U形障碍物避免能力,并通过... 针对全局静态环境下传统蚁群算路径规划时,易陷入局部最优、前期路径有效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优化蚁群算法的障碍物环境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算法通过斥力改进和虚拟力点设置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U形障碍物避免能力,并通过改进势场优化蚁群算法的启发函数、信息素更新和状态转移函数,以调节信息素的自适应更新,从而平衡算法的收敛速度与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和搜索能力优于实验采用的已有改进蚁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地图栅格化 改进人工势场 蚁群算法 自适应信息素更新
下载PDF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医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淑艳 《甘肃科技》 2021年第17期53-55,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从传统课堂和书本逐渐延伸至网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网络课程的需求急剧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中国大学生MOOC和学习通平台以及广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需求,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从传统课堂和书本逐渐延伸至网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网络课程的需求急剧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中国大学生MOOC和学习通平台以及广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需求,分析了"计算机基础与医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建设并进行了应用研究,提出该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在高等职业医学院校实施的意见。通过该在线课程,高职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医学信息化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信息技术 在线平台 计算机基础 在线课程 高职院校
下载PDF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跃根 +2 位作者 卢厚微 杨东方 杨亚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 早期诊断 治疗 四肢 开放性损伤 交通事故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煤矿监控系统工作站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长青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基于RS485通信方式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节点数和通信距离有限以及节点间不能彼此通信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以CAN总线工作站取代原有RS485工作站的设计方案。在分析CAN总线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CAN总线工作站的硬件结构设计... 针对基于RS485通信方式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节点数和通信距离有限以及节点间不能彼此通信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以CAN总线工作站取代原有RS485工作站的设计方案。在分析CAN总线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CAN总线工作站的硬件结构设计以及软件实现流程。试运行结果表明,该工作站具有较多的节点数和较长的通信距离,可构建多主结构网络,且性能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监控 工作站 CAN总线 SJA1000 PCA82C250
下载PDF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淑艳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27-228,共2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仅仅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使用计算机解决其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该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不足之处,结合计算机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对策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可沁 +1 位作者 秦力 胡安全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人工关节组)和PFNA组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疗效及早晚期并发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关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人工关节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晚于人工关节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关节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组。1年后人工关节组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利弊,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承受情况、内科疾病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患者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季斌 徐明民 +5 位作者 王晓春 杨东方 吴可沁 赵增斌 冯祁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比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InterTAN组(22例)和PFN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 目的比较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InterTAN组(22例)和PFNA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nterTAN组均多(长)于PFNA组(P<0.05);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开始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InterTAN组均少(短)于PFNA组(P<0.05);而切口总长度、尖顶距、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及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FNA手术创伤更小,适用于基础情况不佳的患者。InterTAN稳定性更好,对于能耐受手术而又有更高活动能力要求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基于RLMD和Kmeans++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颜少廷 周玉国 +2 位作者 任艳波 颜世铛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为了提升轴承故障诊断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局部均值分解(RLMD)和Kmeans++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利用RLMD方法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乘积函数(PF),根据PF分量与原始振动信号的相关程度选择敏感PF分量,叠加敏感PF分量构成重构信... 为了提升轴承故障诊断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局部均值分解(RLMD)和Kmeans++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利用RLMD方法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乘积函数(PF),根据PF分量与原始振动信号的相关程度选择敏感PF分量,叠加敏感PF分量构成重构信号;通过计算原始振动信号和重构信号的时域、频域统计特征形成轴承故障特征集;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提取轴承故障的Fisher特征;通过Kmeans++聚类的方法对故障特征进行聚类,得到各工况轴承的聚类中心;通过计算测试样本与聚类中心之间的汉明贴近度来实现轴承故障诊断。利用含有不同信噪比的仿真轴承故障数据和Paderborn大学轴承数据中心的轴承故障数据评价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即使在样本数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轴承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故障诊断 鲁棒局部均值分解 线性判别分析 Kmeans++ 汉明贴近度
下载PDF
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游镇君 孙俊英 +4 位作者 蒋毅 吴可沁 李哲 秦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16例(16髋)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62.7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该次翻修术时间为3~1... 目的探讨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金属重建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16例(16髋)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62.7岁。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该次翻修术时间为3~15年,中位时间8.2年。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15例,Vancouver B3型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1例。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Ⅲ型12例,Ⅳ型4例;Paprosky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4例。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大腿疼痛情况;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于术后2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抗凝治疗后治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6.8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1.88±3.28)分,较术前(42.44±4.66)分显著改善(t=–106.30,P=0.00)。2例术后下地行走时出现轻度大腿痛,症状于术后1年消失。术后即刻髋臼外展角为37~54°,平均42.9°;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离和距泪滴外侧距离分别由术前的(33.67±12.19)mm和(34.98±12.30)mm改善至术后即刻的(20.67±9.63)mm和(40.04±6.6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P=0.00;t=–3.15,P=0.00)。术后4~12个月X线片示所有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区均获骨性愈合,随访期间金属重建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无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无1例因假体松动需行再翻修手术者。结论对于臼杯假体松动合并髋臼骨缺损者,采用金属重建杯行翻修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 翻修术 金属重建杯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自主模块选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福运 李琨 《甘肃科技》 2017年第3期28-29,14,共3页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与知识更新不同步,教学内容无选择性,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对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式模块选修教学模式以及"互联网+&qu...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与知识更新不同步,教学内容无选择性,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对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式模块选修教学模式以及"互联网+"教学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现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 模块选修 互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