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5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396
1
作者 李平 李秀彬 刘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 ,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 ,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矛盾。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选取 11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 ,分省份计算了驱动力指数。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以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和环境安全驱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指数 空间分异 中国 基本竞争模型 土地收益 边际效用
下载PDF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被引量:248
2
作者 王朝辉 刘学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本研究设计了原位测定田间土壤氨挥发的一种通气法 ,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和传统的密闭法相比 ,通气法不仅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回收率为 99 5 1% ,变异系数仅为 0 77% ... 本研究设计了原位测定田间土壤氨挥发的一种通气法 ,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和传统的密闭法相比 ,通气法不仅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回收率为 99 5 1% ,变异系数仅为 0 77% ;由通气法测定的田间不同施肥小区氨挥发的平均速率和总量分别介于N 0 0 7~ 0 87kg·hm-2 ·d-1和N 2 93~ 35 6 9kg·hm-2 ,明显高于密闭法。可见 ,通气法更适于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氨挥发 通气法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2
3
作者 刘学 赵紫娟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氮肥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 被引量:199
4
作者 巨晓棠 刘学 +2 位作者 邹国元 王朝辉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93-1499,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氨挥发的累积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 12 .8(N0 )、2 2 .0(N12 0 )、33.0 (N2 4 0 )和 6 4 .5kgN(N36 0 ) ,氨挥发损失率依次为 3.8%、4 .2 %和 7.2 %。用乙炔抑制 土柱培养法测定的冬小麦生育期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每公顷小于 1kgN ,氮肥的硝化 反硝化损失率仅为 0 .2 1%~ 0 .2 6 %或痕量。夏玉米季硝化 反硝化总损失量为每公顷 1~ 14kgN ,相当于当季施氮量的 1%~ 5 %。在北京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 ,氮素的气体损失不超过总施氮量的 10 % ,氮肥的主要损失途径是淋洗出 0~ 10 0cm土体 ,在下层土壤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素 损失途径分析 氨挥发 反硝化 硝态氮
下载PDF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195
5
作者 巨晓棠 刘学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氮素平衡 肥效
下载PDF
基于DEM坡度坡向算法精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57
6
作者 刘学 龚健雅 +1 位作者 周启鸣 汤国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坡度坡向是两个最基本的地形因子,目前对DEM坡度坡向计算模型和精度存在一些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误差来源和分析评价方法的不同。本文对DEM坡度坡向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旨在... 坡度坡向是两个最基本的地形因子,目前对DEM坡度坡向计算模型和精度存在一些不同的甚至矛盾的观点,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误差来源和分析评价方法的不同。本文对DEM坡度坡向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旨在澄清目前关于坡度坡向计算模型上的矛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坡度 坡向 算法 精度
下载PDF
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与修改算法 被引量:117
7
作者 刘学 龚健雅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8,共7页
顾及地形特征线的散点域 (约束数据域 )三角剖分是建立高精度数字地面模型的基础 ,在 GIS、地学分析、计算几何、多分辨率 DTM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约束数据域的 Delaunay三角剖分问题 ,简要分析了现存的算法特点并提出... 顾及地形特征线的散点域 (约束数据域 )三角剖分是建立高精度数字地面模型的基础 ,在 GIS、地学分析、计算几何、多分辨率 DTM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约束数据域的 Delaunay三角剖分问题 ,简要分析了现存的算法特点并提出了约束数据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不规则三角网 DELAUNAY三角剖分 约束数据域 GIS 迭代算法 删作算法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28
8
作者 张颖 刘学 +3 位作者 张福锁 巨晓棠 邹国元 胡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33-1639,共7页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kg/(hm。·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mg/L...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kg/(hm。·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mg/L和1.85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素沉降 湿沉降 华北平原 北京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5
9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下载PDF
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快速构建算法研究 被引量:72
10
作者 刘学 符锌砂 赵建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 TIN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动态创建和维护三角形拓扑关系的方法 ,建立了快速确定点在三角形中的算法原理及空外接圆判断法则的简易表达式 ,所设计的逐点插入算法有着较高的执行效率 ,算法复杂度... 系统地研究了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 TIN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动态创建和维护三角形拓扑关系的方法 ,建立了快速确定点在三角形中的算法原理及空外接圆判断法则的简易表达式 ,所设计的逐点插入算法有着较高的执行效率 ,算法复杂度与点数几乎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三角不规则网 算法 拓扑关系 TIN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NO_3^-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被引量:89
11
作者 巨晓棠 刘学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6,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H+ 4 N一般也低于 4mgkg- 1 ,NH+ 4 N的含量不能反映土壤有效氮的水平。土壤剖面中的NO- 3 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低施氮量条件下 (N <12 0kghm- 2 ) ,NO- 3 N主要在 0~ 40cm土层内移动 ,但当施氮量高于N 2 40kghm- 2 时 ,冬小麦季即有相当数量的氮移出 0~ 10 0cm土体。NO- 3 N在土体中的移动存在着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干旱年份 ,即使夏玉米季 ,NO- 3 N向深层移动的可能性也很小。试验年份中 ,除 1999年夏玉米季发生了较严重的气体损失以外 (该季节特别干旱 ) ,其余季节损失的肥料氮主要以NO- 3 N的形式在深层土壤剖面中累积 ,这在两个试验点的结果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NO3^-N 土壤剖面 养分累积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被引量:92
12
作者 王朝辉 刘学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 ,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 ,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 ,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 ,氨挥发速率...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 ,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 ,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 ,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 ,氨挥发速率低且呈波动变化 ,未出现高峰值。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 ,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1 2 0、2 4 0、36 0 kg时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 4 .4、6 .9、1 3.0、38.4 kg N/hm2 ,夏玉米为 8.4、1 5 .1、2 0 .0、2 6 .1 kg N/hm2。按我国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播种面积 1 86 4 .4万 hm2 计 ,每年由氨挥发向大气排放的氮素达 2 3.8~ 1 2 0 .2万 t,其中 1 7.2~ 96 .4万 t来自氮肥 ,相当于氮肥投入的 2 .1 %~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土壤氨挥发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1
13
作者 巨晓棠 刘学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 196 5年Bremner提出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方法 ,对 15年有机肥与化肥定位试验中的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氮组成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磷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显... 采用 196 5年Bremner提出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方法 ,对 15年有机肥与化肥定位试验中的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氮组成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磷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的含量 ;但在酸解性氮中 ,氨基糖氮显著下降 ,而酸未知氮极显著增加。与不施氮相比 ,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的含量 ;在酸解性氮中 ,氮肥显著提高了氨态氮的含量但降低了氨基糖氮的含量 ,氨基酸态氮和酸未知氮的含量增加不显著。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 有机氮 非酸解性氮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9
14
作者 刘学 巨晓棠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8-462,共5页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在夏玉米季 ,在上季减半施N的基础上停止施N后作物产量和吸N量均比原固定施N处理显著下降 .N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减量施N条件下 0~ 1m土壤N残留和表观损失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原有施N量处理 ,作物N利用率显著提高 ,但在 1~ 2m层次中累积的硝态氮却不因减量施N而下降 ,说明这一土层的硝态氮可能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见 ,在前茬高施N量下减少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 硝态氮残留 氮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98
15
作者 刘学 赵耀辉 《经济学(季刊)》 2009年第1期693-710,共18页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就业率 工资
原文传递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94
16
作者 汤国安 刘学 +1 位作者 房亮 罗明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9-1066,共8页
基于DEM尺度的概念与类型、DEM地形分析的尺度效应、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关键问题、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自然地面与DEM模拟地面之间的... 基于DEM尺度的概念与类型、DEM地形分析的尺度效应、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关键问题、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自然地面与DEM模拟地面之间的尺度匹配、尺度冲突与尺度耦合的关系;空间尺度参数对DEM地形分析影响的过程与机理;DEM格网单元地形分析的异质性效应。在尺度层面上,提出不同地形复杂度条件下的DEM地形分析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规律,建立以尺度为自变量的多尺度地形分析模型,建立DEM地形分析的尺度转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形分析 尺度 尺度效应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5
17
作者 杨昕 汤国安 +2 位作者 刘学 李发源 祝士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8-1070,共13页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的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为四类,即坡面地形因子分析、特征地形要素分析、地形统计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地学模型分析,并简要总结了每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及尺度问题,指出尺度效应、最适宜尺度选择以及尺度转换是DEM地形分析中的基本尺度问题;然后,论文介绍了DTA在地貌、水文、土壤、地质灾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地形分析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地形分析的概念框架亟待完善、模型构建精度有待提高、地形分析方法需要扩展,尤其是实现DEM模型嵌入的一体化分析方法,以求得到与现实世界地理环境更为接近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地貌
下载PDF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被引量:79
18
作者 范明生 江荣风 +2 位作者 张福锁 吕世华 刘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32,共9页
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 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力下降或徘徊不前,灌溉水日益短缺,养分管理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等.本文在综述水旱轮作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解决该系统养分投入、作物生产和环境风险之间的矛盾.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从整个轮作系统角度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化肥、有机肥及环境养分),使养分供应匹配作物需求,并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使养分管理与节水、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早轮作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高产 环境保护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65
19
作者 范长河 谢光荣 +11 位作者 陈凤华 谢永标 苗国栋 殷青云 李婷 周亮 王达平 徐贵云 朱荣华 刘学 施佳 何卫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抑郁症是否伴有免疫激活的表现 ,抗抑郁药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 3 1例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及 2 3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结... 目的 探讨抑郁症是否伴有免疫激活的表现 ,抗抑郁药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 3 1例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及 2 3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结合珠蛋白 (Hp)和转铁蛋白 (Tf)水平。结果 抑郁症组血清Hp ,IL 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组血清IL 6,TNFα水平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及焦虑 /躯体化 ,绝望感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且IL 6水平与睡眠障碍 ,TNFα与阻滞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 ;血清Tf水平与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相关。 5~ 6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和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治疗均使抑郁症组血清Hp、IL 6、TNFα和Tf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抑郁症伴有免疫激活的表现 ;血清IL 6,TNFα水平可能是反映抑郁症症状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免疫激活 细胞因子 急性期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土壤覆盖物对旱作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王甲辰 刘学 +3 位作者 张福锁 吕世华 曾祥忠 曹一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2-929,共8页
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 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的缺锰症。在覆麦秆处理裂区灌施 2‰的 Mn SO4 溶液 (每次 4 5 0 kg/ hm2 )两次后 ,水稻株高、分蘖和生物量都迅速增加 ,说明覆麦秆处理水稻受到了锰的胁迫。其原因与地膜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而覆麦秆处理却具有降温作用有关。试验还发现 ,灌施锰肥能够补偿温度降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产量以覆地膜处理最高 ,其次是覆麦秆灌锰处理 ,再次是传统淹水处理 ,覆麦秆未灌施锰肥处理产量最低 ,后者与其它处理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覆地膜条件下 ,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 ,但当施氮量为 1 5 0 kg/ hm2后产量变化不大。与传统淹水相比 ,覆盖旱作处理显著降低总耗水量 ,节水率达 6 3.1 % ;并在产量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覆盖物 旱作水稻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