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华宝教授临证运用佛手经验
1
作者 王雅楠 黄祎 +3 位作者 谭梅傲 李麟 华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8-360,共3页
刘华宝教授为全国名中医,重庆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会长等职务。从医32年,创“肝脾两脏一体”[1]“肝为气之治”新说。“肝为气之治”思想既认为肝脏不仅具有调节人体一... 刘华宝教授为全国名中医,重庆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病分会会长等职务。从医32年,创“肝脾两脏一体”[1]“肝为气之治”新说。“肝为气之治”思想既认为肝脏不仅具有调节人体一身气机运行的功能,同时认为肝病治疗离不开条畅通达肝脏气机。不论是胁痛、黄疸还是臌胀、积聚等疾病在治疗中均离不开调肝气这一根本治法。调肝气不仅是调和条畅肝之气机,还需要从肝气与肝血、肝阴、肝阳的关系入手,以肝气为本,兼和阴阳,才能使得肝脏阴阳协调,气血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刘华宝 用药经验
下载PDF
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拾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义 华宝 +3 位作者 童大勇 李小雨 曾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47-649,共3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入院的最常见原因。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始动因素和主要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活性增强、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也在腹...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入院的最常见原因。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始动因素和主要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活性增强、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也在腹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约为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鼓胀 刘华宝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肝为气之制”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雨 徐铭苑 +4 位作者 陈义 彭杰 万颖 华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709-713,共5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长期不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该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但现行西医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肝,累及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长期不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该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但现行西医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肝,累及脾、肾等脏腑,“肝体用失调”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众多医家多从“湿热”角度对其进行诊治。刘华宝教授是第二届全国名中医,长期从事肝病的基础教学和临床研究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理论创新。刘师认为肝脏气机失调是该病进展的中心环节,因而疏肝理气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末;文章介绍了基于刘华宝教授“肝为气之制”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经验,并附一则医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为气之制 肝为气之治 顺性而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刘华宝教授运用“燮理气机”思想治疗代偿期肝硬化医案1则 被引量:4
4
作者 童大勇 雨会 +2 位作者 曾金 华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5-376,共2页
1 病史摘要王某,男,47岁,患者于2017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肋疼痛,呈间断性隐痛,伴乏力、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入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正常,患者既往乙型肝炎“小三阳”病史8年,未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遂到... 1 病史摘要王某,男,47岁,患者于2017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肋疼痛,呈间断性隐痛,伴乏力、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入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正常,患者既往乙型肝炎“小三阳”病史8年,未规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遂到西南医院就诊,完善B超提示:肝脏包膜不完整,实质回声不均质、增粗,门静脉主干内径14 mm, 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内径增宽。HBV DNA 4×103 IU/ml, 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燮理气机 肝硬化 医案
下载PDF
0.05%环孢素A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英涵 +4 位作者 马骄 申展 胡博浩 彭荣梅 洪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5-813,共9页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纳入单眼进行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A、B两组:前3个月A组局部给予0.05%环孢素A+0.1%氟米龙+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0.1%他克莫司;后3个月两组均只使用0.05%环孢素A和玻璃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视力和眼压,并统计患者用药后的刺激症状。结果共纳入83例(83只眼)眼部cGVHD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为(28.57±15.67)岁;其中A组44例,B组39例。治疗后1个月,A组CFS由10.0(6.0,14.0)分降低至5.0(3.0,8.5)分(P<0.001);B组CFS由10.0(6.0,15.0)分降低至6.0(2.0,10.0)分(P<0.001),BUT由2.0(1.0,2.0)s增加至2.0(1.8,3.3)s(P<0.001);两组OSDI均无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OSDI、CFS、BU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时,A组OSDI由治疗前的32.5(10.7,51.1)分降低至15.9(7.5,33.7)分(P<0.05),CFS降低至6.0(2.0,9.5)分(P<0.05),BUT增加至2.0 s(1.0,3.5)(P<0.05);B组CFS降低至5.0(3.0,12.0)分(P<0.05),BUT增加至2.0(2.0,3.0)s(P<0.05),OSDI无明显降低(P>0.05);A组OSDI低于B组(P<0.05);两组间CFS、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A组OSDI评分、CFS评分和BUT分别为18.9(9.3,34.2)分、7.0(3.0,8.5)分和2.0(1.0,3.0)s,B组分别为10.9(3.6,35.4)分、5.5(2.8,10.0)和2.0(1.0,2.0)s。与治疗前相比,A组CFS降低、BUT增加,B组OS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BU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安全性:治疗1个月时B组眼压由13.2(11.0,19.0)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14.8(12.8,18.8)mmHg(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综合征 环孢菌素 他罗利姆 眼药水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骄 申展 +5 位作者 胡博浩 赵英涵 吴蓉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80-984,共5页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慢性oGVHD的患者60例60眼...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oGVHD)后患者眼表干眼相关指标及泪液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慢性oGVHD的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30例30眼和环孢素组30例30眼。他克莫司组主要采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日;环孢素组采用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4次/日。此外,2个组患眼均采用0.1%氟米龙滴眼液2次/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3次/日、0.1%玻璃酸钠滴眼液8次/日点眼,进行抗炎和润滑治疗。用药后1个月随访并依据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最终将他克莫司组21例21眼和环孢素组12例12眼纳入后续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眼进行检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采用Luminex芯片法检测患眼治疗前后泪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OSDI差值分别为0.4(-5.6,21.5)和27.2(4.6,45.0),环孢素组OS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7,P=0.009)。他克莫司组和环孢素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差值分别为5.0(2.5,10.0)分和3.5(-0.5,13.8)分,BUT差值分别为0.0(-3.0,0.0)s和-1.5(-3.0,0.0)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26、-0.804,均P>0.05)。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治疗前后IL-6、IL-8、IL-17、EGF和TNF-α表达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87、-0.112、-0.412、-1.085、-1.198,均P>0.05)。结论2种药物治疗慢性oGVHD后,患者泪液中各因子含量的改变程度均未见显著差异。慢性oGVHD患者应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可能比0.1%他克莫司滴眼液有更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 泪液 细胞因子 环孢素 他克莫司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麟 童大勇 +2 位作者 赖俐伶 华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网络药理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刘华宝教授门诊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进一步对核心药...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网络药理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刘华宝教授门诊治疗肝硬化的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进一步对核心药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潜在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结果:共纳入处方99首,得出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的高频药物有柴胡、黄芩、白术、丹参、鳖甲等,分析获得13首新方组合。对高频药物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潜在靶点包括醇脱氢酶1C(ADH1C)、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腺苷受体A1(ADORA1)、雌激素受体1(ESR1)、白细胞介素1β(IL1B)等。主要通过影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氨基酸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挖掘了刘华宝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为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下载PDF
C类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生理学特性及其在疼痛中的作用概述
8
作者 曹峰 +2 位作者 李佳曦 赵燕 张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87-293,共7页
触觉是一种重要的躯体感觉,除在物体识别和环境感知中发挥作用之外,其在情感交流方面的作用亦十分重要。C类低阈值机械感受器(C-type low 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C-LTMR)被认为是介导情感性触觉的外周感受器。过去十余年间,人们对... 触觉是一种重要的躯体感觉,除在物体识别和环境感知中发挥作用之外,其在情感交流方面的作用亦十分重要。C类低阈值机械感受器(C-type low threshold mechanoreceptor,C-LTMR)被认为是介导情感性触觉的外周感受器。过去十余年间,人们对于这类感受器的形态特征、分子标记物、神经生理学特性及其相关神经元的中枢投射通路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人们对这类感受器激活所发挥的功能,包括其促进愉悦情绪的产生,发挥镇痛或致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文将围绕上述内容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TMR 情感性触觉 痛觉过敏 触诱发痛 镇痛
下载PDF
基于“肝为气之治”理论探讨肝硬化全病程中医防治机理及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梅傲 黄祎 +2 位作者 王雅楠 华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2-295,300,共5页
本文围绕全国名中医刘华宝教授提出的“肝为气之治”探讨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从防重于治的前瞻谋划、多维度布局的用药特点,探讨肝硬化失代偿诊疗难点,提出肝硬化需重视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构建慢性肝病管理模式等观点。以期提高中... 本文围绕全国名中医刘华宝教授提出的“肝为气之治”探讨肝硬化的病因病机,从防重于治的前瞻谋划、多维度布局的用药特点,探讨肝硬化失代偿诊疗难点,提出肝硬化需重视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协作”构建慢性肝病管理模式等观点。以期提高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并部分指导中西医结合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为气之治 学术经验
下载PDF
“脊髓→皮层→脊髓”环路易化触觉信息传递
10
作者 张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8-338,共1页
在躯体感觉研究领域,人们长期关注从外周到脊髓再到大脑,这样一条由下至上(bottom up)的传递通路,而对于来自大脑尤其是皮层发出的由上至下(top down)的感觉调控通路研究还比较少。2018年9月哈佛医学院何志刚和Clifford J.Woolf教授以... 在躯体感觉研究领域,人们长期关注从外周到脊髓再到大脑,这样一条由下至上(bottom up)的传递通路,而对于来自大脑尤其是皮层发出的由上至下(top down)的感觉调控通路研究还比较少。2018年9月哈佛医学院何志刚和Clifford J.Woolf教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WangHongkuan教授团队共同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指出躯体感觉皮层可通过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直接向脊髓背角深层发出纤维投射,易化触觉信息传递并参与病理性疼痛——触诱发痛的产生。该研究打破了人们传统上对CST是单纯的运动调控通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医学院 病理性疼痛 皮质脊髓束 调控通路 躯体感觉 脊髓背角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何志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