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介入治疗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上仕 朱红艳 +4 位作者 赵若池 郑小军 陆琦 刘善湖 崔翰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荟萃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4年6月发表的NLR与STEMI患者预后相关的文献... 目的 荟萃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4年6月发表的NLR与STEMI患者预后相关的文献,并追踪获取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标准,用标准表格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荟萃分析共纳入6篇临床试验文献,1 953例患者.与NLR> 3.30患者相比,NLR≤3.30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和远期(≥12个月)全因死亡(住院期间RR:0.29,95% CI:0.19 ~ 0.46,P<0.001;远期RR:0.33,95% CI:0.23 ~0.45,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住院期间RR:0.38,95% CI:0.31 ~0.46,P<0.001;远期RR:0.27,95% CI:0.20 ~0.35,P<0.001)的风险均较低;此外,NLR≤3.30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RR:0.43,95% CI:0.28 ~0.67,P<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RR:0.32,95% CI:0.19 ~0.53,P<0.001)和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RR:0.34,95% CI:0.14 ~0.86,P=0.020)的风险亦较低.结论 荟萃分析表明,NLR对PCI术后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有预测价值,但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及NT-proBNP对AMI的预测价值分析
2
作者 贺骞 黄婷 +1 位作者 刘善湖 刘裕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M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NT-proBN...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M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UAP患者NT-proBNP水平。随访1年,记录UAP患者AMI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AMI将其分为两组:发生组(n=23)和未发生组(n=97)。对发生AMI的UAP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T-proBNP对UAP患者AMI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严重程度UAP患者NT-proBN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T-proBNP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NT-proBNP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UAP患者中有23例(19.17%)发生AMI。发生组重度UAP占比、NT-proBNP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UAP[OR=3.550,95%CI(1.213,10.387)]、NT-proBNP[OR=3.991,95%CI(1.364,11.676)]均是UAP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预测UAP患者AMI发生的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79.81%,AUC为0.721[95%CI(0.635,0.797)]。结论:UAP严重程度及NT-proBNP水平均是UAP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NT-proBNP对UAP患者AMI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方慧瑾 贺骞 +2 位作者 刘善湖 汪霞 俞冰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6-2770,共5页
目的观察吲哚布芬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氯吡格雷75 mg(qd)联合吲哚布芬2... 目的观察吲哚布芬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按队列法分为试验组[氯吡格雷75 mg(qd)联合吲哚布芬200 mg(qd)]与对照组[氯吡格雷75 mg(q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qd)]。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出血事件和MACE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入组32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30例/32例)和78.13%(25例/3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T-proBNP分别为(202.65±30.77)和(283.52±31.42)pg·mL^(-1),cTnⅠ分别为(0.06±0.01)和(0.12±0.03)ng·mL^(-1),FIB分别为(3.17±0.51)和(3.84±0.59)g·L^(-1),PT分别为(15.87±1.23)和(14.92±1.35)s,AT-Ⅲ分别为(138.95±14.18)%和(125.17±14.96)%,PDW分别为(17.04±2.04)%和(19.13±2.32)%,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5.6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8%和15.63%,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CI术后患者MACE总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5.0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可以降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片 氯吡格雷片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估
4
作者 方慧瑾 贺骞 +1 位作者 刘善湖 汪霞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 建立临床药师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其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上饶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 目的 建立临床药师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其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上饶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药师给予常规的药学服务;试验组住院期间,药师给予全程化药学服务,出院后,药师继续给予药学干预,内容包括: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建立药学服务档案,制定随访计划,跟踪、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我健康管理宣教、心理疏导等。结果 患者出院半年后,试验组治疗目标、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及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1年后,试验组服药依从性、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发生率、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治疗目标、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情绪管理以及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危险因素控制明显改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行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危险因素,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全程化药学服务 老年患者 冠心病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