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论异同问题的管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4年第9期32-34,共3页
最近几期《金融研究》刊登了讨论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是否一致的文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意见:一是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是一致的;二是即使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流通与货币数量论实质上... 最近几期《金融研究》刊登了讨论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是否一致的文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意见:一是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是一致的;二是即使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流通与货币数量论实质上根本不同,完全对立,所谓相同点也仅仅是形式上、表面上的;三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但是这两种理论的渊源及货币本质观根本上是不同的、对立的。我赞成第三种意见。下面作些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币流通规律 货币数量论 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 马克思 数量增加 金属货币 金融研究 主导地位 劳动价值论
原文传递
货币派生系数的递增、递减效应
2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7年第7期23-28,共6页
1986年货币供应量(存款+现金)增长26.1%,各项贷款增长28.7%,工农业总产值增长9.3%,各项贷款与工农业总产值的速度比由85年的1∶1.35扩大为86年的1∶3.08。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银行各项贷款增加如此之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出现... 1986年货币供应量(存款+现金)增长26.1%,各项贷款增长28.7%,工农业总产值增长9.3%,各项贷款与工农业总产值的速度比由85年的1∶1.35扩大为86年的1∶3.08。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银行各项贷款增加如此之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由于实行"实贷实存"、计划管理过渡到资金管理的间接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讲,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计划考核以年末最后一天为基数,形成扩大年末贷款基数的内在动力。各家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贷款 资金来源 货币需求 专业银行 派生存款 高能货币 系数理论 存款准备金 贷款增长
原文传递
论货币的监测与控制
3
作者 刘吉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52-56,共5页
我国当前把货币发行和各项贷款作为货币监测目标,本文认为这种选择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货币供应量或总需求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经分析,作者认为应该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监测目标。控制货币,银行除了要充分利用利率、存款准备金、... 我国当前把货币发行和各项贷款作为货币监测目标,本文认为这种选择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货币供应量或总需求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经分析,作者认为应该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监测目标。控制货币,银行除了要充分利用利率、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资金运用等手段外,还要积极与财政收支、外汇收支等控制措施相配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监测目标 中央银行 货币发行 资金运用 货币控制 贷款规模 信贷收支 专业银行 外汇占款
下载PDF
论货币弹性的形成原因及其量的规定性
4
作者 刘吉 《南方金融》 1985年第10期33-34,共2页
货币弹性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决定的?有一种意见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形成了货币弹性。这种说法是似乎有道理,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它颠倒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在商品价格总额已定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就说明流通速度减慢,流通速度减慢就... 货币弹性是怎样形成的?是由什么决定的?有一种意见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形成了货币弹性。这种说法是似乎有道理,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它颠倒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在商品价格总额已定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就说明流通速度减慢,流通速度减慢就意味着货币量增加,二者说明同一种现象,并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货币量增加可能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引起的,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也能由货币量增加而产生。如果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而增加了货币量,这一货币量是货币必要量,而不是弹性货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量 货币资金 伸缩性 弹性货币 弹性区 货币供给 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总额 生产规模
下载PDF
贷款增长规律与派生存款
5
作者 刘吉 《财贸经济》 1985年第2期38-42,共5页
贷款增长与生产增长速度是什么关系?是否应该同步增长?或者考虑到商品率不断提高的因素,贷款应该比生产增长稍快一点?有人认为贷款与生产基本上应该保持同步增长,然而实际情况却与理论推断截然不同,相差甚远。如在1965~1983年的十八年... 贷款增长与生产增长速度是什么关系?是否应该同步增长?或者考虑到商品率不断提高的因素,贷款应该比生产增长稍快一点?有人认为贷款与生产基本上应该保持同步增长,然而实际情况却与理论推断截然不同,相差甚远。如在1965~1983年的十八年中贷款平均每年增长9.2%(按累计法计算,下同),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与贷款增长之比为1∶1.227。1978~1983年的五年中二者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3.4%和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周转 银行贷款 贷款总额 派生存款 资金来源 贷款增长 发放贷款 短期资金 同步增长 增长规律
原文传递
论货币刺激力
6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5年第2期25-27,共3页
货币供给必须以经济增长为客观依据,经济不增长就不能供给货币,这只表现出货币供给必须为经济活动服务的一重性质。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对经济有强烈的促进或破坏作用。当货币供给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时,就促进经济发展,否则就对经济活... 货币供给必须以经济增长为客观依据,经济不增长就不能供给货币,这只表现出货币供给必须为经济活动服务的一重性质。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对经济有强烈的促进或破坏作用。当货币供给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时,就促进经济发展,否则就对经济活动产生副作用,阻碍经济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最后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在论述货币积累转化为现实生产要素时曾设立了两个假定:"1.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货币额足以增加正在执行职能的不变资本,或者足以开办一个新的工业企业。但是,情况也可能是这样:在开始这个过程以前,即进行实际积累和扩大生产以前,剩余价值向货币的转化和这个货币的贮藏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2.假定事实上生产在以前已经按扩大的规模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 货币积累 刺激力 扩大再生产 生产要素 马克思 经济发展 经济的 客观依据 前提条件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的货币派生系数
7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6年第9期22-24,共3页
派生存款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存在于一切货币信用经济之中。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实贷实存"办法的贯彻执行,我国货币供给与控制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派生存款规律的作用也愈益明显,掌握运用这一规律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间... 派生存款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存在于一切货币信用经济之中。随着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实贷实存"办法的贯彻执行,我国货币供给与控制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派生存款规律的作用也愈益明显,掌握运用这一规律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间接控制,关键的问题是精确地计算货币派生系数,即货币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来源 存款准备金制度 派生存款 专业银行 系数 人民银行 货币供给 资金运用 中央银行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一九八五年外贸贷款增加的原因
8
作者 刘吉 《华北金融》 1986年第3期23-24,共2页
外贸贷款是对从事外贸商品进出口企业的贷款,这种贷款实质上是商业贷款的一种。如商品出口时,进出口企业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收购出口产品,经过一定的程序销售给国外客户,然后收进外汇,卖给国家,取得人民币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进口的过程... 外贸贷款是对从事外贸商品进出口企业的贷款,这种贷款实质上是商业贷款的一种。如商品出口时,进出口企业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收购出口产品,经过一定的程序销售给国外客户,然后收进外汇,卖给国家,取得人民币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进口的过程与此相反,进出口企业先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然后支付给国外客户买进商品,在商品运输、装卸、库存和销售过程中仍然需要进出口企业垫付资金,在从事进出口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主要是由银行垫付贷款。从上述过程来看,影响外贸贷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商品库存数量,二是结算时间,三是进出口数量。1985年各项贷款增加额大大少于1984年,但是只有商业贷款增加额超过198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贸贷款 人民币资金 银行贷款 国外客户 进出口数量 结算资金 企业自有资金 出口产品 商品运输 专项贷款
下载PDF
市场与货币
9
作者 钟起瑞 王相品 刘吉 《中国金融》 1988年第5期35-38,1,共5页
从去年下半年起,一些城市猪肉、鸡蛋、食糖供应紧张,有的地方恢复了定量凭票供应,城市居民提菜篮子上街,共同的话题是钱“毛”了。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票子问题?货币与市场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看钟起瑞、王相品、刘吉诰合写的文章《市... 从去年下半年起,一些城市猪肉、鸡蛋、食糖供应紧张,有的地方恢复了定量凭票供应,城市居民提菜篮子上街,共同的话题是钱“毛”了。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票子问题?货币与市场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看钟起瑞、王相品、刘吉诰合写的文章《市场与货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发行 货币回笼 市场 银行 商品 固定资产投资 货币投放 物价上涨 城市居民 流动资金
原文传递
1987年紧缩信贷与1985年相比的几个特点
10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8年第5期55-56,共2页
(一) 采取灵活手段,避免了"一刀切",保证了收购农副产品的合理资金需要。1985年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发行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一刀切"。当时不少基层行处关门学习,停止了正常的业务活动,收购农副产品打白条子的现象... (一) 采取灵活手段,避免了"一刀切",保证了收购农副产品的合理资金需要。1985年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发行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一刀切"。当时不少基层行处关门学习,停止了正常的业务活动,收购农副产品打白条子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该压的压不下来,该支持的支持不了,给国民经济正常的运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987年四季度紧缩信贷,从一开始就强调了要区别对待,以紧促活,不准搞"一刀切"。尤其对收购农副产品的资金要优先保证,不允许对农民打"白条子"。 (二) 压一般保重点,始终把调整信贷结构作为轴心。当前一方面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偏多,另一方面企业叫资金紧,其主要原因是资金结构不合理。因此,这次紧缩的目的和最大特点是,始终围绕以压促保,调整信贷结构这一中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缩信贷 调整信贷结构 农副产品 农村信用社 中央银行贷款 结构不合理 存款准备金 收购 资金需要 货币供应量
原文传递
1985年外贸贷款增加的原因
11
作者 刘吉 《金融研究》 1986年第6期74-74,共1页
1.外贸进出口增加幅度大,超过年初计划。1985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完成年计划的101.2%,比去年同期增长5.7%,进口完成年计划的109.9%比去年同期增加31.8%。
关键词 外贸企业 进出口总额 企业贷款 外贸进出口 年计划 原因 同期 进口 幅度 完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