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与三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保 卓敏 +5 位作者 李运乾 王绪太 邱龄 梁峰 史世平 温静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2周)接受EE... 目的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2周)接受EET、SPECT和DSE检查。将CAG结果分别与EET、SPECT和DSE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7.1%、94.3%和914%;特异性分别为:72.4%、75.9%和89.6%,准确性分别为:71.9%、85.9%和90.6%。结论DSE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费用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诊断 DSE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9
2
作者 薛树仁 张学禹 +5 位作者 王敬平 王彩霞 黄明光 卓敏 王绪太 李运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 0例扩张型心肌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5 0例给美托洛尔 2 5~ 10 0mg/d ,B组 5 0例服同等剂量安慰剂 ,两...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 0例扩张型心肌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5 0例给美托洛尔 2 5~ 10 0mg/d ,B组 5 0例服同等剂量安慰剂 ,两组基础治疗类同。定期来门诊随访 ,长期坚持服药 1~ 4年 ,平均服药时间为 494天 ,随访满 1年后均复查超声心动图 ,判定疗效的终点事件为病死率及临床心功能状况。结果 美托洛尔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减慢 ,心功能改善 ,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 ,左室射血分数增高。 1年随访病死率较对照组无减少 ,但心功能恶化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远期随访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长期坚持使用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药物疗法 美托洛尔 疗效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朝军 卓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前列腺素 冠心病
原文传递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牛凡 黄从新 +5 位作者 江洪 杨波 郭文玲 陈云霞 靳春荣 卓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和索他洛尔组(51例)。胺碘酮组服胺碘酮600mg/d,7d,400mg/d再服用7d,再减为200mg/d,转为窦律后200mg/d维持。索... 目的 比较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10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和索他洛尔组(51例)。胺碘酮组服胺碘酮600mg/d,7d,400mg/d再服用7d,再减为200mg/d,转为窦律后200mg/d维持。索他洛尔组服索他洛尔40~80mg/a,7d,第2周增至160mg/a,转为窦律后40~80mg/a维持。两组患者服用3周转窦律均停用药物。随访12~24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判断疗效。结果(1)胺碘酮组房颤复律成功40例,有效率78.4%;索他洛尔组房颤复律成功36例,有效率70.6%。(2)胺碘酮组在1周内转复窦律34例,索他洛尔组1周内转复窦律10例。(3)随访12个月,胺碘酮组27例(67.5%)仍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15例(41.7%);24个月,胺碘酮组12例(44.4%)维持窦律,索他洛尔组为4例(26.7%)。(4)随访6~12个月,索他洛尔组(80mg/d)10例患者因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停药,而胺碘酮组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5)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是窦律不易维持的预测因素。结论胺碘酮转复房颤有效率和索他洛尔相当,但维持窦律疗效优于索他洛尔.对心脏毒副作用小于索他洛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索他洛尔
原文传递
无心绞痛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9
5
作者 范甲卯 樊小莉 卓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无病史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和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海生 卓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5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旋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肾小球滤过率 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体外前列腺素E1增强尿激酶溶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朝军 卓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血栓 前列腺素 尿激酶 溶栓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预后专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逢曦 张海 +9 位作者 卢轶郎 张士儒 李详生 吴燕萍 李茹香 张水旺 卓敏 李运乾 田芳 陈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6,共8页
本项研究是在建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历数据库基础上统计分析、参考文献资料,吸收专家经验,提炼与AMI急性期预后较为密切的指标。而后用模糊集方法提出了危机度的概念,确定了各指标组间的关系及其权值。同时结合总结AMI临床诊治的过程... 本项研究是在建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历数据库基础上统计分析、参考文献资料,吸收专家经验,提炼与AMI急性期预后较为密切的指标。而后用模糊集方法提出了危机度的概念,确定了各指标组间的关系及其权值。同时结合总结AMI临床诊治的过程和经验,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指导,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模糊集与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出了一个以发病五天以内临床资料预估急性期(8)病情的专家系统。符合率及验证符合率均达90%以上。文中讨论了本项研究的方法、特点和实用价值。该系统不但可以早期及时预估AMI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帮助医生寻找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施以恰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急性 心肌梗塞 预后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心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付德明 吕吉元 +2 位作者 蔡衡 康玉明 卓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组;COA+比索洛尔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比索洛尔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组;COA+比索洛尔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比索洛尔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ELISA_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IA 法检测心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通过 RT-PCR 检测心肌β_1-AR、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β_1-AR 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OA 组大鼠心功能恶化,血浆 NE 水平明显升高,β_1-AR mRNA 表达减少、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表达增加,β_1-AR 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少,AC 活性明显下降;比索洛尔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射血分数:COA+比索洛尔组:(66.7±8.4)%比 COA 组:(43.3±7.7)%,P<0.05],降低血浆 NE 水平[COA+比索洛尔组:(570.2±41.2)pg/mL 比 COA 组:(908.24±75.10)pg/mL,P<0.05],增高β_1-AR mRNA 表达[COA+比索洛尔组:(57.5±5.4)比 COA 组:(44.9±4.2)P<0.05],降低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表达[β-ARK1:COA+比索洛尔组:(38.0±3.2)比 COA 组:(52.4±4.1),P<0.05;Gi 蛋白:COA+比索洛尔组:(72.8±5.8)%比 COA 组:(102.9±8.5)%,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比索洛尔也增加β_1-AR 的蛋白水平表达[COA+比索洛尔组:(59.2±4.8)%比 COA 组:(30.9±2.3)%,P<0.05],AC 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比索洛尔能够调节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AR 信号转导通路,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信号转导 心功能 心力衰竭 大鼠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邬冬梅 卓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 连续搜集了急性胸痛的患者 12 1例 ,其中 AMI患者 6 3例 ,非 AMI患者 5 8例 ,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 c Tn I、Mb和...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 连续搜集了急性胸痛的患者 12 1例 ,其中 AMI患者 6 3例 ,非 AMI患者 5 8例 ,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 c Tn 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观察其变化规律 ,分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发病 6 h以内 ,Mb首先升高 ,敏感性达 87.1%。发病 18~ 2 4 h,c Tn I敏感性达 10 0 .0 % ,且于发病第 5日仍维持敏感性达 6 1.1%。入院即刻 Mb敏感性 92 .1% ,高于 c Tn I 5 5 .6 %和 CK- MB 5 7.1% ;Mb特异性82 .8% ,低于 c Tn I96 .7%。入院次日晨 c Tn I敏感性 96 .8% ,高于 Mb6 1.9%和 CK- MB77.8%。AMI患者入院即刻 c Tn I增高组与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2 .9%和 3.6 % (P<0 .0 5 ) ,校正基线特征等多变量因素后 ,c Tn I是 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OR值 1.171(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 ,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得到最佳体现。c Tn I亦有助于中后期 AMI的诊断。c Tn I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 血清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循环与心脏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RAAS的影响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德明 吕吉元 +1 位作者 徐歧山 卓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对循环和心脏局部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以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对循环和心脏局部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以及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Los组。Los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和心肌组织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结果COA+Vehicle组循环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和ALD含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5),循环NE水平增高而心肌组织NE含量降低;COA+Los组循环AngⅡ水平增高,NE和ALD水平显著低于COA+Vehicle组(P<0.05);心肌组织NE含量增高,而AngⅡ和ALD含量显著低于COA+Vehicle组(P<0.05)。心肌AngⅡ和ALD含量均与LVEDP呈显著性正相关(r1=0.8251,r2=0.8018,P<0.01),其相关性强于循环AngⅡ和ALD。结论心脏局部组织RAAS而非循环RAAS在慢性压力超负荷致心力衰竭中起重要作用,Los防止心肌肥厚和延缓心功能恶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阻断心脏组织RAAS,抑制心肌组织局部AngⅡ生成和机体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循环 心脏组织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丽兰 陈小平 +3 位作者 张水旺 韩清华 卓敏 李天亮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的斑块的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4例 ,分作无器官损害组 (A组 ) 38例及合并器官损害组 (B组 ) 1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8例 ,超声波检...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的斑块的特点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4例 ,分作无器官损害组 (A组 ) 38例及合并器官损害组 (B组 ) 16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C组 ) 18例 ,超声波检测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颈内、颈外动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情况 ,并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结果 A组及B组的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显著大于C组 [C组 (0 . 4 5± 0 . 16 )mm ,A组 (0 . 6 7± 0 .2 0 )mm ,B组 (0 . 94± 0 . 2 8)mm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B组的IMT显著大于A组 ;三组间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1 78,P <0 . 0 1) ;患者IMT值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 0 1) ,与颈动脉的斑块数呈正相关 (r =0 . 5 1,P <0 .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 ,高血压患者的IMT与年龄及原发性高血压年数相关性较强 (r =0 .6 17,F =12 . 32 ,P <0 . 0 1)。结论 高血压可使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增加 ,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损害随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增加而加重 ;超声检测可作为一种简便的手段早期检测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IMT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颈动脉斑块 内-中膜厚度 粥样斑块 严重程度 情况 损害 手段
下载PDF
尿激酶和前列腺素E1联合溶解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保 马朝军 +2 位作者 卓敏 王绪太 李运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内联用尿激酶(UK)和前列腺素E1(PGE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溶栓效果。方法:将89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患者分为联合溶栓组[UK+PGE1n=51,第1组(病程<2周):先静脉注射U... 目的:观察静脉内联用尿激酶(UK)和前列腺素E1(PGE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溶栓效果。方法:将89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患者分为联合溶栓组[UK+PGE1n=51,第1组(病程<2周):先静脉注射UK10万IU,接着静脉滴注UK(3万IU/h)及PGE1(100μg/d)持续2~3天,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5~7天,再服用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为基础对照的1.5~2.0倍)3~6个月;第2组(病程>2周):静脉注射UK10万IU后,静脉滴注UK20万IU及PGE1100μg,每日1次,连用7~10天,再服华法林3~6个月]和常规治疗组(肝素,n=38,剂量同上)。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判断溶栓效果。结果:联合溶栓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其疗效与病程长短关系密切,病程小于2个月者疗效显著(显效率75%,总有效率96.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内联用UK和PGE1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14962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特征──中国心脏研究-Ⅰ 专题报告之五 被引量:9
14
作者 力生 龚兰生 +7 位作者 王文 李培雄 杨鼎颐 卓敏 李英慈 郭宝霞 湛桂娥 王志贤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149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用SAS604软件统计分析14962例AMI患者的4周总病死率和并发症。结果14962例AMI患者临床特征为:男性病人73.9%;平均年龄61.2±1... 目的分析149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用SAS604软件统计分析14962例AMI患者的4周总病死率和并发症。结果14962例AMI患者临床特征为:男性病人73.9%;平均年龄61.2±10.7岁;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分别占12.2%,40.4%,9.4%;基础血压126.6±24.3/81.3±14.6mmHg;基础心率79.3±18.8min-1。试验4周期间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为17.9%,休克4.6%,心室颤动3.2%,其他类型的心跳骤停2.3%,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2%,室性心动过速3.6%,梗塞扩展4.8%,脑卒中1.2%,心脏破裂0.5%。总病死率(28d)为9.43%,死于泵衰竭为3.25%,死于心律失常为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临床特征 心电图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邬冬梅 卓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预后评价。方法 对 6 4例 U A患者进行血清 c Tn I和 Mb定量测定 ,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活性 ,分组比较标志物升高...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和肌红蛋白 (Mb)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预后评价。方法 对 6 4例 U A患者进行血清 c Tn I和 Mb定量测定 ,同时测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MB(CK- MB)活性 ,分组比较标志物升高与近期、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 近期 (30 d) c Tn I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3%和 2 8.6 % (P<0 .0 0 5 ) ,远期分别为 2 .4 %和 2 0 .0 % (P<0 .0 5 )。近期 Mb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5 .0 % vs 2 0 .8% ,P<0 .0 5 )亦有显著差异。 c Tn I和 Mb对预测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 85 .7%和71.4 % ,阴性预测值为 97.7%和 95 .0 %。远期预后判断中 ,c Tn I的灵敏度为 80 .0 % ,阴性预测值 97.6 %。校正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冠状动脉病变及标志物升高等因素后 ,c Tn I是近期及远期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比数比 (OR值 )分别为 8.5 5 0 (P<0 .0 5 )和 4 .777(P<0 .0 5 )。结论  c Tn I联合 Mb是评估 U A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c Tn I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是 U A患者近期、远期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晋军 卓敏 +4 位作者 杨超慧 史世平 黄明光 李新亚 苏燕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30-31,共2页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王晋军,刘卓敏,杨超慧,史世平,黄明光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李新亚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为了解近年来房颤病因,本文就我所收... 心房纤颤病因探讨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王晋军,刘卓敏,杨超慧,史世平,黄明光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李新亚山西省109医院苏燕萍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种。为了解近年来房颤病因,本文就我所收治住院病人中房颤进行分析。1临床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病因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保 卓敏 +6 位作者 温静霞 邱龄 梁峰 史世平 王惠仙 芦丽芳 李运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46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48枚。置入前降支35枚、回旋支2枚、右冠状动脉11枚。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46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48枚。置入前降支35枚、回旋支2枚、右冠状动脉11枚。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齐丽伟 卓敏 +3 位作者 韩清华 贾永平 张水旺 李思进 《中国医药》 2007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 研究卡雏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耐受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患者87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5例,Ⅲ级61例,Ⅳ级11例;LVEF〈45%。随机分成两组,入选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液体潴留,在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目的 研究卡雏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耐受剂量,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患者87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5例,Ⅲ级61例,Ⅳ级11例;LVEF〈45%。随机分成两组,入选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液体潴留,在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基础上,由小剂量开始服用卡雏地洛3.125mg,2次/d。可耐受者每2~4周增加剂量,直至患者的最大耐受量。目标剂量为50mg/d。随访时间为6~18个月,以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左室功能和容积。结果 经过6~18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卡雏地洛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增加,由(23.31±6.0)%增至(43.53士4.6)%(P=0.001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由(146.31士30.32)ml减至(69.56士14.27)ml(P=0.0026)。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由(189.97±29.9)ml减至(117.92±19.14)ml(P=0.0037)。卡雏地洛组有53例(60.9%)耐受目标剂量(50mg/d),用药中无特殊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脂、血糖、电解质和血象的变化。结论 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卡雏地洛,可以提高射血分数,缩小扩大的心室腔,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保 安健 +6 位作者 史世平 王晋萍 李运乾 卓敏 王绪太 王慧仙 芦丽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 0例冠心病患者 (男 18例、女 2例 ,年龄 5 3 4± 6 3岁 )的 2 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0 % (18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1 7% (2 2...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 0例冠心病患者 (男 18例、女 2例 ,年龄 5 3 4± 6 3岁 )的 2 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0 % (18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1 7% (2 2支 )。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5 6± 7 3) %降至术后的 (2 8 5± 9 4) %。术后随访 1~ 10个月 ,有 3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早期肾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海生 卓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保护作用方面的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5例,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厄贝沙坦组为36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观察12个月,治疗...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保护作用方面的疗效。方法入选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左旋氨氯地平组为35例,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厄贝沙坦组为36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观察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压。结果①左旋氨氯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在治疗后GFR均升高;厄贝沙坦组的疗效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P<0.01)。②左旋氨氯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在治疗后对血、尿β2-MG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组的疗效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P<0.05)。③两组在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达到目标值(P<0.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都能不同程度使血、尿β2-MG降低,使GFR升高;厄贝沙坦的作用优于左旋氨氯地平。它们对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氨氯地平 肾小球滤过率 厄贝沙坦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