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两种耕作制的产流产沙过程与水土流失观测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刚 高美荣 +1 位作者 林三益 刘淑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设计了一种径流观测系统,可以观测表面径流和壤中流。通过观测不同自然降雨和土壤初始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聚土免耕耕作制的产沙强度明显较常规种植的小,说明聚土免耕耕作制防治土壤流失是可行的;但当土... 设计了一种径流观测系统,可以观测表面径流和壤中流。通过观测不同自然降雨和土壤初始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揭示了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聚土免耕耕作制的产沙强度明显较常规种植的小,说明聚土免耕耕作制防治土壤流失是可行的;但当土壤达到饱和后,聚土免耕的径流强度与常规耕作制常规种植的差异较小,因此,聚土免耕能明显防治径流流失是有限的;水土流失观测小区的坡脚有渗漏阻碍面(墙),不能将表面流和壤中流分开,土壤达饱和后产流发生时,部分壤中流成为地面径流,而使所测得的结果与实际的差异较明显,径流偏多而蚀沙偏少。这一点,在建水土流失观测小区时,应足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过程 水土流失观测 准确性分析 紫色土 耕作制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近50年分季节降水变化的DFA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斌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艾南山 刘刚 覃发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6,共6页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春、秋季具有较弱的反持续性。植被生物量和盖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下垫面性质改变,是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元谋干热河谷降水量的变化对当地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A 干热河谷 分季节降水量 植被变化
下载PDF
四川低山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蚀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刚 朱波 +2 位作者 代华龙 张建辉 李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99,共4页
根据 3个观测站多年的观测结果 ,揭示了在四川低山丘陵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顺序是耕地、林地和封禁草地 ,人为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率的最根本原因。雨季初期是各种土地可侵蚀性较大期。封禁草地和成林地的侵蚀率随... 根据 3个观测站多年的观测结果 ,揭示了在四川低山丘陵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顺序是耕地、林地和封禁草地 ,人为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率的最根本原因。雨季初期是各种土地可侵蚀性较大期。封禁草地和成林地的侵蚀率随雨强的变化不大。因此 ,防治四川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规范或禁止人为活动 ,加强雨季初期的管理 ,以及增加地被盖度是 3大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特征 土地利用 紫色土
下载PDF
紫色泥页岩的风化侵蚀与工程建设增沙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波 高美荣 刘刚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S1期50-55,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与野外观测研究紫色泥页岩的风化速度与侵蚀特征 ,结果表明 ,紫色泥页岩年风化成土速率为 15 80 0t·km- 2 - 2 5 5 0 0t·km- 2 ,各种紫色岩的风化顺序为遂宁组 (J3s) >蓬莱镇组 (J3p) >沙溪庙组 (J2 s) >... 通过田间试验与野外观测研究紫色泥页岩的风化速度与侵蚀特征 ,结果表明 ,紫色泥页岩年风化成土速率为 15 80 0t·km- 2 - 2 5 5 0 0t·km- 2 ,各种紫色岩的风化顺序为遂宁组 (J3s) >蓬莱镇组 (J3p) >沙溪庙组 (J2 s) >城墙岩群(K1 c) ;风化侵蚀强烈是紫色泥页岩的独有特征 ,侵蚀模数为 12 380t·km- 2 ·a- 1 - 2 36 4 0t·km- 2 ·a- 1 ,风化与侵蚀的交替过程是紫色土水力侵蚀的基本过程。工程建设开挖山体 ,暴露母岩是引发紫色泥页岩风化侵蚀的首要外力 ,工程建设造成四川盆地的裸露紫色页岩面积高达 12 0 0km2 ,导致紫色岩地区每年工程增沙量高达 2 5 0 0万t。嘉陵江北碚水文站多年泥沙分析结果表明 ,196 0年代的“三线”建设曾引起嘉陵江流域泥沙的急剧上升。西部大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蜀道难”的同时 ,势必开山填沟 ,导致大量的岩石及土石方裸露、巨大的紫色页岩剖面裸露 ,预计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将会造成更大更广泛的工程增沙。工程建设增沙将对四川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及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挑战 ,控制工程增沙将成为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向。当前 ,工程建设增沙的预测及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已成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页岩 土壤形成 风化侵蚀 工程增沙 西部开发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波 高美荣 +2 位作者 刘刚 罗贵生 张先婉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利用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演替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在近30a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林地与旱耕地的消长促发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替,导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成... 利用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演替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在近30a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林地与旱耕地的消长促发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替,导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成,同时农田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复杂,随着施肥、水土保持等农田管理技术的进步,以土壤侵蚀为主的土地退化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大幅增长,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单产分别较建国初期增长约2~5培,农业生态系统呈正向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耕地 土壤侵蚀 农田管理 人为活动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制的产流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美荣 刘刚 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18-121,共4页
通过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 ,对川中丘陵区旱坡地 3种典型的耕作制在 4次降雨过程中的产流过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产流过程遵循二次函数 ;3种典型的耕作制的产流量大小分别为聚土免耕 <平板种植 <顺坡种植 ;聚土免耕减少径流达 2 ... 通过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 ,对川中丘陵区旱坡地 3种典型的耕作制在 4次降雨过程中的产流过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产流过程遵循二次函数 ;3种典型的耕作制的产流量大小分别为聚土免耕 <平板种植 <顺坡种植 ;聚土免耕减少径流达 2 0 %以上 ,最大达 4 0 % ,其产流过程明显滞后。因此 ,在旱坡地上推广聚土免耕耕作制对川中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及拦蓄调洪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旱坡地 耕作制 产流过程
下载PDF
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建辉 刘刚 +2 位作者 倪师军 朱波 葛方龙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61-68,共8页
在人工去除地表植被条件下,采用大型冲刷槽(40 cm×10 cm×10 cm)测定四川丘陵紫色土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从土壤本身的角度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随地... 在人工去除地表植被条件下,采用大型冲刷槽(40 cm×10 cm×10 cm)测定四川丘陵紫色土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从土壤本身的角度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随地面坡度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关系降低,但坡度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指标均值比为1∶2.2∶2.5∶3.6(林地:新荒草地:老荒草地:耕地),表明了林地和草地利用有显著改善土壤抗冲性的效应.通过与径流场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在四川紫色丘陵区土壤抗冲性的强弱与土壤抗蚀性并非一致.在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属性变化对土壤抗冲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土壤抗冲性差异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地利用条件 地表植被 大型冲刷槽 四川 地面坡度 幂函数关系 土壤抗冲性指标
原文传递
紫色页岩风化侵蚀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朱波 高美荣 +2 位作者 刘刚 刘若刚 AtsushiTsunekawa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7,共5页
通过 田间试 验与野外 观测研究 紫色页 岩的风化 程度与 侵蚀特征 ,结果表 明,紫色页 岩年风化 成土速率 为15 800 ~25 500 t/k m 2 , 各 种紫 色岩 的 风化 顺 序为 遂宁 组( J3s) > 蓬 莱镇 组( J3p) ... 通过 田间试 验与野外 观测研究 紫色页 岩的风化 程度与 侵蚀特征 ,结果表 明,紫色页 岩年风化 成土速率 为15 800 ~25 500 t/k m 2 , 各 种紫 色岩 的 风化 顺 序为 遂宁 组( J3s) > 蓬 莱镇 组( J3p) > 沙溪 庙组( J2s) > 城墙 岩 群( K1c) ;风 化 侵 蚀强 烈 是紫 色 页 岩的 独 有特 征, 侵 蚀 模数 为14 380 ~23 952 t/ k m 2·a 。 工程建设 中开挖 山体、暴露 母岩是 引发紫色 页岩风 化侵 蚀的 首要 外力, 紫色页岩 区每年工 程增沙 量高达2 000 万t 。 为此, 控制 工 程增 沙成 为 改善 长 江上 游生 态环境 的重要 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页岩 土壤形成 风化侵蚀 工程增沙 环境效应 侵蚀模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常规耕作制下紫色土径流发生特征及其表面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刚 林三益 刘淑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在暴雨和大暴雨时,表面径流和壤中流都有发生;壤中流比表面径流滞后更明显;壤中流在雨后的产流历时与降雨无关;在大暴雨时,耕作层的壤中流水位过程曲线与表面径流相似,说明耕作层的大孔隙和管流明显。(3)在小雨和暴雨时,表面流由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在大暴雨时,表面流主要由饱和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只有少部分回归流。(4)表面径流的数值模拟能揭示表面产流的一般趋势,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性,通过调整模拟参数,能使模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丘陵区 紫色土 径流 表面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干热河谷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闫帮国 樊博 +5 位作者 何光熊 史亮涛 潘志贤 李建查 岳学文 刘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73-3181,共9页
以干热河谷6种草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水分、养分、刈割对生物量在根、茎、叶的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叶生物量质量分数从25.1%显著增加到31.2%,茎生物量质量分数从43.7%显著降低到34.2%;养分添加处理根生物量质量... 以干热河谷6种草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水分、养分、刈割对生物量在根、茎、叶的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叶生物量质量分数从25.1%显著增加到31.2%,茎生物量质量分数从43.7%显著降低到34.2%;养分添加处理根生物量质量分数从34.0%显著降低到30.8%;水分处理对生物量分配没有显著影响.物种对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适应贫瘠土壤的物种将更多生物量分配给叶和根,对茎生物量的分配相对较低.物种与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表明环境因子对不同物种的生物量分配影响不同.适应贫瘠土壤的物种叶-茎标度指数和异速生长常数大于其他物种,而茎-根标度指数和异速生长常数小于其他物种.养分显著增加了叶-茎和叶-根的异速生长常数,刈割显著降低了茎-根的标度指数,水分处理则没有显著效应.环境因素对器官间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生物量分配的种间差异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征可能对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刈割 养分 水分 异速生长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环境特性对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刚 刘淑珍 《山地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和野外实地观测,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主要立类燥红土的植被盖度与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区内具有季节性的自然荒漠化过程.季节性干旱、土壤储水和稳水性能差是本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是其... 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和野外实地观测,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主要立类燥红土的植被盖度与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区内具有季节性的自然荒漠化过程.季节性干旱、土壤储水和稳水性能差是本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是其直接动力,提出了防治水荒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金沙江 干热河谷 水环境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垄作土壤抗旱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刚 张先婉 +1 位作者 曾觉廷 魏朝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48-250,253,共4页
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垄作土壤抗旱力较平作地小03。究其原因一是垄作土壤贮水力较强—土壤孔隙率大、入透率较大和可防止水土流失等因素作用下,在0~50cm土层深内较平作地多贮水150mm;二是其保水力弱—在田... 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垄作土壤抗旱力较平作地小03。究其原因一是垄作土壤贮水力较强—土壤孔隙率大、入透率较大和可防止水土流失等因素作用下,在0~50cm土层深内较平作地多贮水150mm;二是其保水力弱—在田间条件下,垄表最易变干,沟内水分通过垄面散失,它较平作地多蒸散水分073mm/d,水分特征曲线同样表明其脱水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抗旱机理 丘陵区 紫色土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淑珍 范建容 刘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是土地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根据多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影响因子及荒漠化土地的表现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在土地荒漠中贡献率的分析和筛选,选择... 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是土地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根据多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影响因子及荒漠化土地的表现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在土地荒漠中贡献率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显著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的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地貌因子的切割密度和坡度,土壤因子的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植被因子的植被指数。在大量样方测算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首次建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荒漠化土地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 土地荒漠化 评价因子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形成机制 土壤 地貌 植被指数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刚 李兰 +1 位作者 周忠浩 张建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果树(枇杷)和“果树+饲草”这4种模式的水土流失状况,并用层次分析法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种草和种“果树+饲草”这2种模式,较作物模式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超过30%,其中“果树+饲草”模式的侵蚀量减少60%以上。同时发现,退耕地如果只种果树,水土流失量反而多于种作物地,揭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地表盖度。效益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式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大小次序是:“果树+饲草”>饲草>作物>果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效益评价 退耕 紫色土 丘陵区
下载PDF
干热河谷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闫帮国 刘刚 +4 位作者 樊博 何光熊 史亮涛 李纪潮 纪中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7-815,共9页
了解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生物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对预测全球变化下植物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化学计量学塑性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关系,该研究以当地的典型燥红土为基质,观察水分、养分以及二... 了解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生物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对预测全球变化下植物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化学计量学塑性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变化的关系,该研究以当地的典型燥红土为基质,观察水分、养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6种植物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分析这种作用与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水分、养分、物种及其二元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作用。养分添加处理增加了32.55%的生物量,高频次水分处理增加了31.35%的生物量,水分与养分复合处理下生物量增加了110.60%。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与植物生物量对处理的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植物总体K:Ca、K:Mg、K:Mn、K:Zn、Mg:Mn的变化与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水分和养分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影响了植物养分的平衡,主要的变化趋势是高含量元素与低含量元素的计量比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此外,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变化,处理类型和物种因素对多数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无显著影响,表明水分和养分处理对化学计量学的影响具有相同的驱动机制,即通过生物量变化最终影响化学计量学变化。植物生物量对水分和养分的响应可对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可塑性 生物量
原文传递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区植被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23
16
作者 罗君 周维 +6 位作者 覃发超 邓青春 罗明良 胥晓 刘刚 张斌 李国鸿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42,共8页
微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及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区采集了1 236组"土壤-坡度-坡向-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坡度和坡向这两个地形因子对干热河谷植被盖度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及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区采集了1 236组"土壤-坡度-坡向-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坡度和坡向这两个地形因子对干热河谷植被盖度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区,植被盖度呈现出随坡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变性土区域活跃性冲沟坡面上有无植被生长的临界坡度是50°,而燥红土区域稳定性冲沟的临界坡度为65°;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沟坡区植被生长的临界坡度是45°,影响较轻微的近自然状态沟坡区的临界坡度是65°;植被盖度分布和植被种类的优势方向同为东北向,平均盖度为40%,西北向为28%,西南为20%,东南为21%;植被种类东北向平均为1.8,西北向为1.4.西南向为1.0,东南向为0.5。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典型立地条件下植被对冲沟微地形条件的响应,可以为本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微地形 响应 元谋干热河谷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确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刚 刘淑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地荒漠化 评判指标
下载PDF
城市道路径流的排污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武俊良 任玉芬 +3 位作者 王雪梅 王效科 陈利顶 刘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91-3696,共6页
为了解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于2013年6~9月期间,观测了北京市区内环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状况,并分析了径流中颗粒物、氮和磷的排放特征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氮、磷和颗粒物的负荷.结果表明道路径流中颗粒物主要是1~10μm粒... 为了解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于2013年6~9月期间,观测了北京市区内环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状况,并分析了径流中颗粒物、氮和磷的排放特征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氮、磷和颗粒物的负荷.结果表明道路径流中颗粒物主要是1~10μm粒径的为主,占60%,道路径流中89%的氮是以溶解态排放(粒径小于0.45μm),80%的磷是以颗粒态排放.根据电导率(EC)和总悬浮颗粒物(TSS)与总氮(TN)和总磷(TP)相关性关系,EC和TSS可分别作为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溶解态氮和颗粒态磷污染程度的指示指标.据估算,北京环路径流中颗粒物、氮和磷污染物单位面积年负荷分别为16 725.69、1 777.91和24.23 mg·(m2·a)-1.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为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其降雨径流污染物控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径流 颗粒物 排放特征
原文传递
元谋干热河谷典型植被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魏雅丽 贺玉晓 +2 位作者 金杰 熊维满 刘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选取元谋干热河谷3种植被恢复典型人工纯林(印楝、新银合欢、桉树),通过对林下枯落物蓄积量的实地调查和室内持水过程试验,测定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持水过程。结果表明:1)3种林分单位面积枯落物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新银合欢(5.751t/hm2... 选取元谋干热河谷3种植被恢复典型人工纯林(印楝、新银合欢、桉树),通过对林下枯落物蓄积量的实地调查和室内持水过程试验,测定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持水过程。结果表明:1)3种林分单位面积枯落物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新银合欢(5.751t/hm2)>桉树(3.328t/hm2)>印楝(2.041t/hm2)。2)3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最大持水量、蓄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大小依次为新银合欢>桉树>印楝;自然持水量、自然持水率和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印楝>新银合欢>桉树。3)将3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过程分析得出: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分别与浸水时间呈显著的对数关系和幂函数关系,枯落物在1h内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吸水速率逐渐下降,24h后基本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能力 枯落物 持水过程 元谋 干热河谷
原文传递
金沙江干热河谷侵蚀陡坡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聂小军 张建辉 +2 位作者 刘刚 南岭 苏正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6-1640,共5页
植被恢复关系到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坡冲沟侵蚀的发育,土壤质量的演化。文章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陡坡为例,通过测定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的土壤质量,探讨了植被恢复对侵蚀陡坡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有效地防止了土壤侵... 植被恢复关系到金沙江干热河谷陡坡冲沟侵蚀的发育,土壤质量的演化。文章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陡坡为例,通过测定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的土壤质量,探讨了植被恢复对侵蚀陡坡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有效地防止了土壤侵蚀的发生。与侵蚀裸地相比,植被恢复地土壤剖面层次保持完整,母质层以上有明显的A、B层,土壤厚度变异小且厚度大,物理性粘粒含量高,基本保持着母质为粘土层的变性燥红土质地粘重特征。植被恢复在3年多时间内对土壤紧实度尚没有起到明显改善作用,土壤容重依然偏大。植被恢复对雨季陡坡土壤水分的改善效果好,而在旱季改善效果不好。雨季,植被恢复地水分含量高,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不明显。旱季,植被恢复地与侵蚀裸地土壤水分状况相似。两种类型的坡地土壤水分含量都很低,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明显,而且土壤水分含量沿向下坡方向降低。植被恢复减弱了陡坡土壤侵蚀带来的有机质流失,促进了有机质的积累。因此,针对目前植被恢复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保土保水,提高土壤水分储量,减小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同时降低土壤紧实度,是今后侵蚀陡坡植被恢复值得考虑的一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土壤侵蚀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