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硒多糖的合成、表征及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思美 赵鹏 +6 位作者 张婷婷 李瑾 朱毛毛 杨艳君 贾晓斌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8-2946,共9页
该研究以乙酸为催化剂,探索地黄硒多糖的最佳合成工艺路线,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地黄硒多糖结构表征,并初步考察了地黄硒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地黄硒多糖的最佳条件为m(乙酸)∶m(地黄多糖)=0.80,m(Na_(2)S... 该研究以乙酸为催化剂,探索地黄硒多糖的最佳合成工艺路线,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地黄硒多糖结构表征,并初步考察了地黄硒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地黄硒多糖的最佳条件为m(乙酸)∶m(地黄多糖)=0.80,m(Na_(2)SeO_(3))∶m(地黄多糖)=1.25,反应温度80.0℃,反应时间7.0 h,在此工艺条件下,地黄硒多糖中硒质量分数为2.239 mg·g^(-1),与硝酸法相比,乙酸催化法的反应条件更加温和,且对多糖结构没有影响;IR、SEM、TG及AFM的实验结果显示地黄硒多糖制备成功。免疫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地黄硒多糖可明显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在15~240μg·mL^(-1),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显著,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该研究可为地黄多糖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硒多糖 制备 结构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地黄多糖工艺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宁 +5 位作者 崔涛 李瑾 蒲定涛 王国全 张丽华 赵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207,232,共7页
为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地黄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蛋白质脱除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指标选择具有较好纯化效果的大孔树脂,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根据响应面试验来优化地黄多糖的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HPD-400和LS-700... 为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地黄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蛋白质脱除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指标选择具有较好纯化效果的大孔树脂,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根据响应面试验来优化地黄多糖的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HPD-400和LS-700B型大孔吸附树脂混合纯化地黄多糖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树脂质量比(HPD-400∶LS-700B)为1.20,上样浓度6.0 mg/mL,温度30℃,上样速率1.5 BV/h,上柱体积1.5 BV。纯化后的多糖保留率为90.25%,脱色率为83.15%,蛋白质脱除率79.75%,综合评分为84.97%。本研究得到的纯化工艺适用于地黄多糖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多糖 脱蛋白 脱色 纯化工艺 大孔树脂
下载PDF
微波合成金银花硒多糖工艺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瑾 +5 位作者 张婷婷 王姣 张雪桃 贾晓斌 赵鹏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773-3780,共8页
该研究通过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金银花硒多糖,优化其最优工艺条件,并初步考察了金银花硒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在0.512%硝酸,反应温度70.0℃,微波功率600 W,反应时间44.0 min,m(Na_(2)SeO_(3))∶m(金银花多糖)=1.0的工艺条件下,... 该研究通过微波辅助的方法合成金银花硒多糖,优化其最优工艺条件,并初步考察了金银花硒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在0.512%硝酸,反应温度70.0℃,微波功率600 W,反应时间44.0 min,m(Na_(2)SeO_(3))∶m(金银花多糖)=1.0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金银花硒多糖的硒质量分数为3.89 mg·g^(-1)。体外免疫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金银花多糖与金银花硒多糖均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与金银花多糖组相比,质量浓度在20~160μg·mL时,金银花硒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并促进IL-1β和TNF-α因子生成。该研究为拓宽金银花多糖的应用途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多糖 硒化 微波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陕产地黄多糖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蒲定涛 +3 位作者 任佳妮 李瑾 张丽华 赵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0期15-21,共7页
以地黄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地黄多糖双氧水法脱色工艺条件,并对纯化后的地黄多糖进行了抗氧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脱色工艺条件为:双氧水与地黄粗多糖体积比为2.0... 以地黄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地黄多糖双氧水法脱色工艺条件,并对纯化后的地黄多糖进行了抗氧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脱色工艺条件为:双氧水与地黄粗多糖体积比为2.0∶1、脱色温度43℃、pH值8.2、脱色时间116 min,在此条件下,地黄多糖脱色率为88.03%,多糖保留率为77.56%;纯化后的地黄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多糖 纯化 双氧水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钱燕喃 +3 位作者 魏宝茹 周明华 尚国光 伯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5-68,共4页
我省于1976年宣布基本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血防工作即转入巩固、监测,因此对全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现状必须作进一步清理。 步骤与方法:一、寻求临床治愈指标:用配对法观察晚血133例,按病情分为三类:临床治愈、病情稳定、尚需治疗... 我省于1976年宣布基本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血防工作即转入巩固、监测,因此对全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现状必须作进一步清理。 步骤与方法:一、寻求临床治愈指标:用配对法观察晚血133例,按病情分为三类:临床治愈、病情稳定、尚需治疗。二、验证指标:检查832例晚血,验证结果认为,上述指标比较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型 血防工作 流行区 肝脾肿大 肝癌发病率 食道静脉曲张 腹水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乙酸酐法合成乙酰化熟地黄多糖工艺及其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瑾 张婷婷 +7 位作者 蒲定涛 史亚军 左振宇 陈艳 贾晓斌 赵鹏 封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9-1545,共7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乙酸酐法研究合成乙酰化地黄多糖,优化其工艺参数并评估乙酰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地黄多糖乙酰基的取代度(D;)为评判依据,考察投料比(乙酸酐-地黄多糖)、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 该研究旨在通过乙酸酐法研究合成乙酰化地黄多糖,优化其工艺参数并评估乙酰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地黄多糖乙酰基的取代度(D;)为评判依据,考察投料比(乙酸酐-地黄多糖)、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法优化了合成乙酰化地黄多糖的工艺参数。采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初步分析了乙酰化地黄多糖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考察了乙酰化地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合成乙酰化地黄多糖的最佳条件是乙酸酐-地黄多糖2.70,反应时间3.0 h,温度48℃,在此工艺条件下,乙酰化地黄多糖的D;为0.327。IR和SEM的实验结果显示地黄多糖乙酰化成功。体外抗氧化性实验表明:相较于未经乙酰化修饰的地黄多糖,乙酰化地黄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地黄多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多糖 乙酰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藿香正气软胶囊囊壳配方优化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 +2 位作者 赵鹏 李瑾 史亚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77-2085,共9页
目的 为了改善藿香正气软胶囊内容物与囊壳间物质迁移所导致的崩解迟缓现象,对囊壳处方进行优化及性能评估。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研究了藿香正气软胶囊囊壳中铁元素的迁移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之上,以囊壳崩解时间和... 目的 为了改善藿香正气软胶囊内容物与囊壳间物质迁移所导致的崩解迟缓现象,对囊壳处方进行优化及性能评估。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研究了藿香正气软胶囊囊壳中铁元素的迁移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之上,以囊壳崩解时间和囊壳拉伸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枸橼酸与氨基乙酸质量比、抗氧剂添加量、甘油与明胶质量比和PEG400添加量进行优化;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分析了囊壳的力学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囊壳的老化现象。结果 藿香正气软胶囊的内容物与囊壳中存在铁迁移现象;当枸橼酸和氨基乙酸质量比为0.70,抗氧剂添加量为0.027(以明胶质量计,下同),甘油与明胶质量比为0.875,PEG400添加量为0.068时,崩解时间较短为24.04 min;根据优化处方制备的囊壳相较于未优化的囊壳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柔韧度;红外结果显示优化的囊壳不容易发生老化。结论 通过优化得到的软胶囊囊壳处方较好地改善了由于物质迁移而引起的崩解迟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软胶囊 物质迁移 崩解迟缓 响应面分析 囊壳
原文传递
地黄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子龙 +4 位作者 王睿 李瑾 陈艳 张丽华 赵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地黄多糖的酶法脱蛋白工艺条件。确定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用量1.05%、脱蛋白温度62.0℃、pH值7、脱蛋白时间103 min,采用酶法结合2次Sev... 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地黄多糖的酶法脱蛋白工艺条件。确定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用量1.05%、脱蛋白温度62.0℃、pH值7、脱蛋白时间103 min,采用酶法结合2次Sevage法进行脱蛋白处理,地黄多糖的蛋白脱除率可达86.71%,多糖保留率为77.45%。木瓜蛋白酶法结合Sevage法是一种较好的地黄多糖脱蛋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多糖 木瓜蛋白酶 脱蛋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地黄多糖铁(Ⅲ)合成工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瑾 +6 位作者 周宁 崔涛 张婷婷 蒲定涛 陈艳 张丽华 赵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703-1710,共8页
目的以地黄多糖为原料,合成地黄多糖铁(Ⅲ)。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合成地黄多糖铁(Ⅲ)的最优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光谱法(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测定其铁离子释放率。结果... 目的以地黄多糖为原料,合成地黄多糖铁(Ⅲ)。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合成地黄多糖铁(Ⅲ)的最优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光谱法(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模拟胃肠道环境测定其铁离子释放率。结果合成地黄多糖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三氯化铁):m(地黄多糖)=2.0,m(枸橼酸三钠):m(地黄多糖)=1.45,80℃,pH 8.0,反应时间1.05 h,地黄多糖铁(Ⅲ)中铁含量可达16.03%。IR和SEM的实验结果证实,地黄多糖和铁(Ⅲ)发生了反应。经过体外溶出实验和还原性实验可知地黄多糖铁(Ⅲ)具有易溶易还原的特点,且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铁(Ⅲ)在60 min内的释放率达80%以上。结论地黄多糖铁(Ⅲ)具有含铁量高、溶解性好等优点,有望开发成一类新型补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铁(Ⅲ) 合成 响应面法 优化
原文传递
吡喹酮缓释片治疗血吸虫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燕喃 +7 位作者 李堂 汉涛 黄继平 邓荷 彭伯轩 世基 陶波 影维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1-24,共4页
应用吡喹酮缓释片治疗23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並以吡喹酮普通片236例作对照,按双盲法进行,剂量40mg/kg1次顿服。缓释片的无反应率31.74%,普通片17.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主要副反应头昏、腹痛、恶心,头痛等也以缓释片发... 应用吡喹酮缓释片治疗23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並以吡喹酮普通片236例作对照,按双盲法进行,剂量40mg/kg1次顿服。缓释片的无反应率31.74%,普通片17.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主要副反应头昏、腹痛、恶心,头痛等也以缓释片发生率明显为少,反应程度也轻,治后3个月粪孵阴转率两种剂型无差异(p>0.05)。认为吡喹酮缓释片40mg/kg1次顿服,值得现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临床观察 普通片 阴转率 陈名刚 有效血药浓度 反应程度 重疫区 副反应发生率 双盲法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德威 钱燕南 +1 位作者 邵静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调查了4950例晚血,709例(14.3%)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已切脾者有出血史的532例中,术前出血338例,268例(79.3%)术后未再出血,术后复发出血70例(20.7%)。切脾前无出血史者2781例,术后发生出血的194例(7%)。提示单纯脾切除对防治上消... 调查了4950例晚血,709例(14.3%)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已切脾者有出血史的532例中,术前出血338例,268例(79.3%)术后未再出血,术后复发出血70例(20.7%)。切脾前无出血史者2781例,术后发生出血的194例(7%)。提示单纯脾切除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效果,但术前有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术前无出血者高。对近年有出血史的50例晚血作了纤维胃镜检查,74%的患者伴有胃十二指肠病变.并对晚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肾病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须大卫 包献清 +3 位作者 王雅珍 钱燕喃 景维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7-50,共4页
5组家兔共56只,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200、400、800和1,600条,每组各选2只作为治疗组,另设健康对照。感染后30d起,各组每隔15d解剖2只。结果46只感染兔中36只出现蛋白尿和/或血尿,连同查出血尿和/或蛋白尿阳性后再供治疗的10只,... 5组家兔共56只,分别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200、400、800和1,600条,每组各选2只作为治疗组,另设健康对照。感染后30d起,各组每隔15d解剖2只。结果46只感染兔中36只出现蛋白尿和/或血尿,连同查出血尿和/或蛋白尿阳性后再供治疗的10只,感染后尿阳性率达82.1%(46/56)。肾组织有病理改变者占91.3%(42/46)。用免疫组织定位技术,在所有感染兔肾内发现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抗体。抗原沉积高峰在感染后45d,以后下降,继而略有回升。抗体在感染后30d即有明显沉积,45d时下降,以后又回升。对照组未发现变化。实验结果提示血吸虫肾病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並有可能导致继发性基底膜局部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抗体 抗原检测 特异性抗原 抗体滴度 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 腹部皮肤 兔肾
下载PDF
腹水直接回输体内浓缩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77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业翔 陈佳 +3 位作者 陈华盛 景维新 钱燕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采取了腹水浓缩后再回输体内。如超滤浓缩、透析浓缩、冰冻浓缩等,这些方法均需一定的设备。我们采取直接回输、体内浓缩,曾获满意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再观察77例,效果亦佳,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采取了腹水浓缩后再回输体内。如超滤浓缩、透析浓缩、冰冻浓缩等,这些方法均需一定的设备。我们采取直接回输、体内浓缩,曾获满意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再观察77例,效果亦佳,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7例中男50例、女2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5岁,平均45岁,共回输322人次,最多1例达19次,最少仅1次。其中血吸虫病肝纤维化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直接回输 顽固性腹水 超滤浓缩 肝炎后肝硬化 肝纤维化 腹水回输 有效血容量 中男 临床资料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德威 邵静鸣 +1 位作者 钱燕喃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8-118,共1页
我们采用1:2配对法调查了同一地区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与慢性血吸虫病已经抗虫治愈(有史)及无血吸虫病史(无史)人群感染HBV的情况,51个月后进行了复查。同时还探索晚血HBV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 在同一地区随机... 我们采用1:2配对法调查了同一地区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与慢性血吸虫病已经抗虫治愈(有史)及无血吸虫病史(无史)人群感染HBV的情况,51个月后进行了复查。同时还探索晚血HBV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 在同一地区随机选择晚血43例,男12例,女31例。年龄【35岁2例,35~55岁20例,56~70岁21例。均为巨脾(已切除)。每例晚血均选性别相同、年龄相近(±5岁)居住同一自然村的有史、无史各1例作为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HBV感染 慢性血吸虫病 巨脾 免疫功能 黄疸肝炎 阴转率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Ig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