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郄秀书 +1 位作者 冯桂力 吴书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8-364,共7页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2005年8月1日发生在山东北部的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最...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2005年8月1日发生在山东北部的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最高频数达到260次/5min;与负地闪比较,正地闪呈现不活跃状态。负地闪主要落在〉40 dBz的强回波区内部及其边缘区域,而正地闪则分布在前部云砧和后部层状云降水区内。对地闪位置与回波强度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45~55 dBz的回波是最有利于地闪发生的区域,回波强度低于这一区域,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大,地闪活动呈递增趋势,地闪频数在50~55 dBz的回波区域内达到峰值,〉55 dBz的回波区域内地闪频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闪频数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闪电气象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郄秀书 孙竹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4-1068,共15页
闪电气象学是随着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也是大气电学和气象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闪电气象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回顾:在闪电气象学研究中发挥了... 闪电气象学是随着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也是大气电学和气象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闪电气象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回顾:在闪电气象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活动与雷暴的动力、微物理结构的关系,雷暴电荷结构探测和数值模拟,以及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中的预警预报作用和闪电的预报等,并指出了中国闪电气象学今后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活动 闪电定位 电荷结构 闪电资料同化 对流天气系统
下载PDF
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雷暴动力过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郄秀书 冯桂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4,共10页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阶段云闪与地闪的比例为2∶1,地闪主要分布在地面相对位温和对流不稳定能量均达到高值的区域;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大于40dBZ的回波范围内;正地闪则稀疏地分布在30~40dBZ的回波范围内。在低于-40℃的温度区域内地闪分布较多,而密集的地闪分布在温度梯度大的区域内。结合单多普勒雷达的水平风场反演,发现地闪集中出现在气流表现为气旋性切变或水平风呈现切变的区域。该区域与MCS的强回波区相对应,并且地闪易发生在上升气流达到最大并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水平风场 雷达回波 云顶亮温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继春 何孔旺 +4 位作者 何家惠 倪艳秀 侯继波 吕立新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7-29,共3页
选取猪链球菌 2型SS2 1、SS2 H、SS2 0 0 6 4 44、SS2 7和SS2 N (国外引进 )株 ,对BALB/c小鼠、猪、兔及普通小白鼠致病性进行试验。结果 :SS2 1、SS2 H、SS2 0 0 6 4 44、SS2 7株对BALB/c小鼠半数致死量 (LD50 )分别为 2 .1&#... 选取猪链球菌 2型SS2 1、SS2 H、SS2 0 0 6 4 44、SS2 7和SS2 N (国外引进 )株 ,对BALB/c小鼠、猪、兔及普通小白鼠致病性进行试验。结果 :SS2 1、SS2 H、SS2 0 0 6 4 44、SS2 7株对BALB/c小鼠半数致死量 (LD50 )分别为 2 .1× 10 6、3 .1× 10 7、5 .3× 10 7和 9.4× 10 7,SS2 N株以 2 .8× 10 8活菌对BALB/c小鼠不能致病 ;SS2 1株对猪LD50 为 4.2× 10 7,对猪半数感染量 (ID50 )为 1.3 3× 10 6 ,用 8.0× 10 8活菌对兔及普通小白鼠感染均不能致病。提示猪链球菌 2型人工感染可引起BALB/c小鼠和猪发病 ;其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和细胞外因子 (EF)的表现型与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无相关关系 ;BALB/c小鼠可用于猪链球菌 (2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毒力因子 动物致病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一次中尺度雷暴大风过程的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冯桂力 王俊 +1 位作者 牟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4,共7页
2005年6月21日山东北部出现了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伴有地面灾害性大风。作者综合闪电定位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这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系统初始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快速增加.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 2005年6月21日山东北部出现了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伴有地面灾害性大风。作者综合闪电定位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这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系统初始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快速增加.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且都在20次/5 min以上,在减弱消散阶段,正地闪比例超过负地闪。负地闪多发生在对流降水区,而正地闪则对应于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区。逐小时地闪次数峰值滞后于云顶最低温度峰值,小于-50℃的冷云覆盖面积峰值滞后于地闪次数峰值。这次地面大风主要是较强下沉气流底部外流造成的,利用WINDEX计算的地面最大风速潜势与观测的阵风值非常接近。地面大风阶段对应着剧烈的闪电活动,地闪频数的跃增略提前于地面强风发生时间,这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闪 灾害性大风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LNET):网络构成与初步定位结果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宇 郄秀书 +6 位作者 王东方 明远 苏德斌 沈永海 武智君 孙竹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82,共12页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由10个观测站组成,每个子站主要由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也称快、慢天线)和闪电甚高频(VHF)辐射探测仪构成,实现了对闪电的多频段的综合观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BLNET的... 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由10个观测站组成,每个子站主要由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也称快、慢天线)和闪电甚高频(VHF)辐射探测仪构成,实现了对闪电的多频段的综合观测。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BLNET的网络构成,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法对网络的定位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网络内部水平定位误差小于200 m,网络外部100 km处水平定位误差小于3 km,最后利用Chan氏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发生在2013年7月7日的一次雷暴过程分别进行了地闪和云闪定位,将定位结果和对应时次的雷达回波进行比较,发现地闪和云闪都出现在大于30 d BZ的雷达回波区,表明了探测网络和定位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闪电网 到达时间差 误差分析 闪电定位
下载PDF
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莹莹 杨莉 +5 位作者 杨金生 杨金洪 智斌 陈枫 袁海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索制约刮痧疗效(穴位刮痧、循经刮痧)的基本因素,确定刮痧部位、手法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电话拨号的方法分为穴位出痧组、循经出痧组、穴位不出痧组、循经不出痧组、针刺组5组... 目的探索制约刮痧疗效(穴位刮痧、循经刮痧)的基本因素,确定刮痧部位、手法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电话拨号的方法分为穴位出痧组、循经出痧组、穴位不出痧组、循经不出痧组、针刺组5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于刮痧或针刺治疗,连续治疗7次。5组均于治疗前、每次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记录VAS标尺图得分、ODI量表得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5组治疗后VAS得分、OD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随访1个月、3个月疗效稳定,以循经出痧组疗效最优(P<0.01),为89.7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是否出痧和循经刮拭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刮痧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腰痛症状,出痧和循经刮拭是刮痧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疗法 腰痛 疗效
下载PDF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艳军 崔敏 +2 位作者 李秀英 邢小明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年第1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做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由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结果:两组在遵医行为...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做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由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结果:两组在遵医行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项生理指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好术前护理访视,对于减轻手术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及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术前访视 效果 研究
下载PDF
北京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雷暴的贡献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东方 郄秀书 +7 位作者 袁善锋 孙竹玲 陈志雄 李进梁 张鸿波 明远 SRIVASTAVA Abhay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和SAFIR3000(Surveillance et Alerte Foudre par Interometrie Radioelectrique)定位网7年共423次雷暴的闪电资料,并按照雷暴产生闪电多少,同时参考雷达回波和雷暴持续时间,将雷... 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和SAFIR3000(Surveillance et Alerte Foudre par Interometrie Radioelectrique)定位网7年共423次雷暴的闪电资料,并按照雷暴产生闪电多少,同时参考雷达回波和雷暴持续时间,将雷暴划分为弱雷暴(≤1000次)、强雷暴(>1000次且≤10000次)和超强雷暴(>10000次),分析了北京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等级雷暴对闪电分布的贡献。北京总闪电密度最大值约为15.4 flashes km-2a(^-1),平均值约为1.9 flashes km^-2a(^-1),大于8 flashes km^-2a(^-1)的闪电密度高值区基本分布在海拔高度200 m等高线以下的平原地带。不同强度雷暴对总雷暴闪电总量贡献不同,弱雷暴(超强雷暴)次数多(少),产生的闪电少(多),超强雷暴和强雷暴产生的闪电分别占总雷暴闪电的37%和56%。不同强度雷暴对总雷暴的闪电密度高值中心分布和闪电日变化特征影响显著,昌平区东部、顺义区中东部和北京主城区是总雷暴闪电密度大于12 flashes km-2a(-1)的三个主要高值区中心,前两个高值中心受强雷暴影响大,而主城区高值中心主要受超强雷暴影响。总雷暴晚上频繁的闪电活动主要受超强雷暴和强雷暴影响,这两类雷暴晚上闪电活动活跃,分别占各自总闪电的69%和65%,而弱雷暴闪电活动白天陡增很快,对总雷暴午后的闪电活动影响大。另外,不同下垫面条件闪电日变化差异大,山区最强的闪电活动出现在白天,午后闪电活动增强很快,主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8:00,而平原最强的闪电活动发生在晚上,平原(山麓)的主峰值比山区推迟了约1.5小时(1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 时空分布 BLNET(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 SAFIR3000定位网
下载PDF
猪气喘病实验猪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邵国青 茂军 +4 位作者 孙佩元 王继春 杜改梅 周勇岐 《微生物与感染》 2007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 目的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制成攻毒用组织毒。安检合格,批号为20000324。给15头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气管内注射以KM_2培养基作10^(-2)、10^(-3)、10^(-4)和10^(-5)稀释的强毒,每头猪5ml,对照组注射培养基。攻毒后25d观察试验猪临诊症状,X线透视,记录病理变化。结果10^(-2)、10^(-3)、10^(-4)稀释的强毒试验组猪均出现了典型的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人工发病试验测得Mhp Js株组织强毒接种气管内注射最小发病剂量为10^(-4)稀释5ml,正式试验人工发病可用100个最小发病剂量即强毒冻干物1:100稀释气管内注射5ml,可确保攻毒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气喘病 猪肺炎支原体 实验猪模型
下载PDF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辐射源分布特征及云内电荷结构讨论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郄秀书 +2 位作者 王志超 吴学珂 潘伦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8-526,共9页
本文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3日发生于北京的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并讨论了电荷结构,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飑线的前部线状强回波区域内,仅在消散阶段在层云降水回波内发生的闪电数目明显增... 本文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3日发生于北京的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并讨论了电荷结构,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飑线的前部线状强回波区域内,仅在消散阶段在层云降水回波内发生的闪电数目明显增加.通过闪电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闪电与对流降水整体相关系数达到了0.82,云闪与对流降水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76,表明闪电的发生与雷暴云内动力和微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基于闪电的辐射源分布特征,讨论了飑线内电荷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飑线成熟阶段,闪电辐射源密度的分布呈现出双层结构的分布特征,下部的闪电辐射源中心位于4 km高度处,上部的辐射源中心位于11 km高度处,根据闪电双向先导的传输方式,闪电辐射源密度高值区对应于负先导在正电荷区的传播,飑线对流云区内总体呈现出中间为负电荷区,上部和下部分别为正电荷区的三极性的电荷结构:上部正电荷区位于10—12 km高度处,中部负电荷区位于8—10 km高度处,下部正电荷区位于4—7 km高度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辐射源 电荷结构 SAFIR3000
原文传递
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地闪与雷达回波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吴学珂 袁铁 +1 位作者 冯桂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0-540,共11页
利用山东省气象局地闪定位资料和青岛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异常活跃,最大频数达到1 212fl.(10min)-1,但正地... 利用山东省气象局地闪定位资料和青岛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异常活跃,最大频数达到1 212fl.(10min)-1,但正地闪仅有15次。在飑线系统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出现了两次"跃增"现象,地闪频数随时间的增加呈"阶梯状"发展特征。地闪主要集中发生在6km高度上雷达回波≥35dBZ的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以上强回波面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89,但也有少量地闪零星分布在弱回波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回波顶高的相关性要好于与35dBZ和50dBZ回波顶高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为了定量分析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之间的关系,定义了8个对流强度指数,其中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之和与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与所在高度的乘积之和以及地闪频数的关系非常稳定。对比分析不同强度的对流系统,发现不同雷暴天气过程中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关系明显不同,即对流越强,相应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相关关系也越好。另外,在飑线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地闪频数与0℃层以上和7~11km高度的冰相降水含量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地闪 雷达回波 冰相降水含量
下载PDF
一次具有对流合并现象的强飑线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动力场的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燕 孙竹玲 +7 位作者 周筠珺 袁善锋 陈志雄 王东方 田野 徐文静 郄秀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3-1406,共14页
受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暖湿气流影响,2015年7月27日北京地区爆发了一次具有明显对流单体合并特征的强飑线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总闪定位、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此次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 受东北冷涡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暖湿气流影响,2015年7月27日北京地区爆发了一次具有明显对流单体合并特征的强飑线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北京闪电定位网(BLNet)总闪定位、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此次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期间不同对流区的总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个飑线过程以云闪为主,地闪活动以负地闪为主;对流单体合并时云闪数量激增,飑线过程后期正地闪比例跃增。93%的闪电主要分布在距对流线10 km范围内,层云区闪电较少;层云区的闪电电荷来源主要是由对流区的电荷经过过渡区输送而来,正地闪更易发生在过渡区和层云区。对流合并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汽集中,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峰值超前闪电峰值24min。利用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对这次过程的三维风场进了反演,据此对单体合并期间闪电增强的动力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VDRAS反演的动力场来看,对流云单体合并主要发生在低层辐合区内,合并后上升运动加强,上升气流范围变大,闪电活动显著增强,并主要发生在具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的区域,少部分闪电发生在对流区后部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闪电 对流区 层云区 对流合并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动物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继春 何孔旺 +4 位作者 何家惠 倪艳秀 侯继波 吕立新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3-25,共3页
用 5株 2型猪链球菌对BALB/c小鼠、猪、兔和普通小白鼠进行攻毒试验 ,其中SS2 1、SS2 H、SS2 0 0 6 444、SS2 7株对BALB/c小鼠有致病性 ,其LD50 分别为 2 .1× 10 6、3.1× 10 7、5 .3× 10 7、9.4× 10 7,SS2 N株... 用 5株 2型猪链球菌对BALB/c小鼠、猪、兔和普通小白鼠进行攻毒试验 ,其中SS2 1、SS2 H、SS2 0 0 6 444、SS2 7株对BALB/c小鼠有致病性 ,其LD50 分别为 2 .1× 10 6、3.1× 10 7、5 .3× 10 7、9.4× 10 7,SS2 N株以 2 .8× 10 8对BALB/c小鼠不致死。SS2 1株对猪有致病性 ,LD50 为 4.2× 10 7,ID50 为 1.33× 10 6,而以 8× 10 8活菌攻击对兔和普通小白鼠均未致病。表明 2型猪链球菌可人工感染BALB/c小鼠和猪引起发病 ,2型猪链球菌MRP和EF毒力因子的表现型与其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无相关关系 ,BALB/c小鼠可用作疫苗免疫试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致病性 动物试验 猪病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Total Lightning Activity in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 Stratif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over Beijing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郄秀书 +1 位作者 熊亚军 冯桂力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66-878,共13页
Data from the Beijing SAFIR 3000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Doppler radar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stratiform (LLTS) meso... Data from the Beijing SAFIR 3000 lightning detection system and Doppler radar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leading-line and trailing-stratiform (LLT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ver Beijing on 31 July 2007. Most of the lightning in the LLTS-MCS was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while the mean ratio of positiv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to –CG lightning was 1: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majority of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convective region of the radar echo, particularly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front. Little IC lightning and little +CG lightning occurred in the stratiform reg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G lightning indicated that the storm had a tilted dipole structure given the wind shear or the tripole charge structure. During the storm’s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IC lightning occurred at an altitude of ~9.5 km; the lightning rate reached its maximum at 10.5 km, the altitude of IC lightning in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storm. When the thunderstorm began to dissipate, the altitude of the IC lightning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rainfall on the ground, although the peak value of rainfall appeared 75 min later than the peak lightning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cloud to ground (CG) lightning intracloud (IC) lightning SAFIR 3000
下载PDF
盆底重建术临床疗效及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桂香 王鲁文 +4 位作者 鲍颖洁 志超 王丽艳 李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4-847,共4页
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相关因素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的142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析其术后复发及网片侵蚀暴露等并发症情况。同时选取2006年2月... 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相关因素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的142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析其术后复发及网片侵蚀暴露等并发症情况。同时选取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因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行传统手术治疗的68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对照。结果:盆底重建术后复发率为2.1%(3/142),传统手术复发率为2.9%(2/68);盆底重建术的网片侵蚀暴露发生率为15.49%(22/142)。有糖尿病病史与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有关(P<0.05),保留子宫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则少于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控制糖尿病及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可能降低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的发生,术后长期临床效果可能较短期有所改善。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重建术 并发症 网片侵蚀暴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北京城区相继多次降雹的一次强雷暴的闪电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萌宇 郄秀书 +7 位作者 孙凌 王东方 袁善峰 陈志雄 徐文静 孙成云 苏德斌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1-610,共10页
受东北冷涡和低层暖湿气流影响,2016年6月10日北京午后爆发了相继5次降冰雹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利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雷暴973)"2016年夏季协同观测期间获得... 受东北冷涡和低层暖湿气流影响,2016年6月10日北京午后爆发了相继5次降冰雹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利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雷暴973)"2016年夏季协同观测期间获得的闪电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雹暴的闪电活动和雷达回波特征。此次雹暴过程包括三个孤立的单体相继发展、并合,所分析的4次降雹过程中,总闪电频数在降雹期间都有明显增多,最高可达179 flashes min-1。云闪占全部闪电的80%以上,其中3次降雹前出现正地闪突增,其比例升高,占全部地闪的比例最高达58%。降雹时雷达回波>45 dBZ的面积增大,顶高超过13 km。整个雹暴过程,闪电辐射源主要分布在6~10 km的高度区域,与强回波具有一致性。所分析的4次降雹过程均出现明显的总闪频数跃增,并通过2σ阈值检验,其中3次提前时间为8~18 min,说明总闪频数对于降雹过程有一定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闪电活动 辐射源三维定位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广东省清远地区人群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特点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利华 +1 位作者 李伟明 李扬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15年广东省清远地区5 063例疑诊地中海贫血样本中α-地贫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检测人群基因组DNA样本中3种α-珠蛋白基因缺失--^(SEA)、-α^(3.7)、-α^(4... 目的分析2014-2015年广东省清远地区5 063例疑诊地中海贫血样本中α-地贫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检测人群基因组DNA样本中3种α-珠蛋白基因缺失--^(SEA)、-α^(3.7)、-α^(4.2);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技术检测3种常见的α-珠蛋白基因突变αWSα、αCSα、αQSα。结果 5 063例受检标本中,检出α-地贫基因1 735例,基因携带率为34.27%。α-珠蛋白基因缺失型α-地贫为1 598例(92.10%),其中以东南亚杂合子--~(^(SEA))/αα基因型最常见(1 265例,72.91%),其次为右缺失型杂合子-α^(3.7)/αα(233例,13.43%)和左缺失型杂合子-α^(4.2)/αα(97例,5.59%),而纯合子-α^(4.2)/-α^(4.2)为2例,双重杂合子-α^(3.7)/-α^(4.2)为1例。非缺失型α-地贫为80例(4.61%),包括αα^(WS)/αα37例、αα^(QS)/αα22例、αα^(CS)/αα20例及αα^(WS)/αα^(CS)1例。另外,双重杂合子-α^(3.7)/ααWS3例。血红蛋白H病(Hb H)为54例(3.11%),包括--^(SEA)/-α^(3.7)33例、--^(SEA)/-α^(4.2)16例、--^(SEA)/αα^(WS)4例、--^(SEA)/αα^(QS)1例。1 735例α地中海贫血中,静止型409例,轻型1 272例(血液学表现为轻度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 H病54例,临床表现为中重度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等。结论广东省清远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东南亚杂合子--^(SEA)/αα基因型最常见,临床存在较多的轻型α-地贫患者,该地区人群婚配生育Hb H病或重型α-地贫患儿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广东省
下载PDF
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家惠 侯继波 +6 位作者 徐筠遐 王继春 诸长贵 王伟峰 跃兴 杨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8,共2页
口蹄疫系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导致幼畜死亡,更重要的是使生产性能下降,对世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台湾省暴发猪口蹄疫、给岛内养猪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以来,国家要求沿海地区强制性进行疫苗接种。在... 口蹄疫系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导致幼畜死亡,更重要的是使生产性能下降,对世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台湾省暴发猪口蹄疫、给岛内养猪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以来,国家要求沿海地区强制性进行疫苗接种。在免疫预防中,疫苗质量和相应的免疫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免疫接种 疫苗注射
下载PDF
髂耻韧带固定术纠正中盆腔缺陷的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飞 胡清 +2 位作者 王鲁文 李蕾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收治的32例因中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Ⅱ度以上行髂耻韧带固定术... 目的探讨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收治的32例因中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Ⅱ度以上行髂耻韧带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POP-Q的Aa、Ba、Ap、Bp、C、阴道总长度(TVL)各指示点位置评价客观临床疗效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调查结果,评价该术式的主观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完成髂耻韧带固定术时间52~75min,平均时间(59.22±29.21)min;术中出血量10~400mL,平均(83.75±78.89)mL;留置尿管天数1~5d,平均(2.24±0.83)d;残余尿量0~100mL,平均(32.79±29.81)mL;术后住院天数5~12d,平均(7.41±1.59)d。围手术期发生无症状性下肢静脉肌间静脉血栓1例(3.13%);坠积性肺炎1例(3.13%),以上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出现盆腔不适感1例(3.13%),积极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TVL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对比[(7.94±0.84)cm vs.(7.73±0.60)cm vs.(7.61±0.5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示点Aa[(0.94±1.92)cm vs.-(2.81±0.40)cm vs.-(2.81±0.40)cm]、Ba[(2.28±2.62)cm vs.-(2.78±0.42)cm vs.-(2.78±0.42)cm]、Ap[-(2.00±1.41)cm vs.-(2.92±0.26)cm vs.-(2.91±0.30)cm]、Bp[-(0.91±2.78)cm vs.-(2.25±0.44)cm vs.-(2.25±0.44)cm]、C[(3.58±2.47)cm vs.-(7.72±0.58)cm vs.-(7.56±0.5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PFIQ-7[(77.56±40.87)分vs.(7.87±10.92)分]、PFDI-20[(68.55±35.05)分vs.(7.66±6.50)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耻韧带固定术为治疗中盆腔缺陷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但仍需大样本数据以及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髂耻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 中盆腔缺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