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鑫 王营 刘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方案为黛力新、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对照组为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分级、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有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率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黛力新能够加速慢性胃炎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康复。结论黛力新能够有效促进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改善病因性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 黛力新 奥美拉唑
下载PDF
一种体外扩增人γδΤ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复兴 刘军 +2 位作者 冯霞 张娟 张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2-66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Τ细胞的方法,以便进一步对γδ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10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含100mL/L小牛血清,50mL/L人AB血清,异戊烯焦磷酸(2μg/L)和IL-2(10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Τ细胞的方法,以便进一步对γδ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100mL,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含100mL/L小牛血清,50mL/L人AB血清,异戊烯焦磷酸(2μg/L)和IL-2(100IU/mL)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进行细胞毒杀伤活性测定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细胞培养10d时γδΤ细胞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增殖倍数可达80倍,悬浮生长γδΤ细胞CD44表达为86·39%、贴壁生长γδΤ细胞为94·0%。效靶细胞比为40:1时,对K562细胞和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5%和61%。结论:用一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中γδΤ细胞新方法,培养的γδΤ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Τ细胞 体外扩增 末梢血 异戊烯焦磷酸
下载PDF
化疗联合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徐永茂 徐冬云 +2 位作者 张南征 陈复兴 刘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质量、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研究组TTP为5.3个月、MST为11.9个月(95%CI6.5~15.6个月),对照组TTP为4.6个月、MST为10.4个月(95%CI4.5~12.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2,P=0.1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和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CIK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肺肿瘤
下载PDF
β-谷甾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娟 刘军 +7 位作者 陈复兴 周忠海 陈永强 李昳 骆晓梅 罗冠琴 杨阳 朱炳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用多种细胞因子和刺激分子联合诱导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共刺激细胞,不同质量浓度的β... 目的探讨β-谷甾醇对用多种细胞因子和刺激分子联合诱导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共刺激细胞,不同质量浓度的β-谷甾醇分别作用于共刺激细胞及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 h后,CCK8法检测共刺激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FCM检测共刺激细胞PFP、GraB、CD107a、IFN-γ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共刺激细胞中p-ERK1/2、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10 d后,共刺激细胞增殖倍数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质量浓度2.5~10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共刺激细胞的增殖率显著提高(P〈0.05),质量浓度10~80μg/ml的β-谷甾醇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并且0.3~5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的共刺激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共刺激细胞中PFP、GraB、IFN-γ及p-ERK1/2、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β-谷甾醇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共刺激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β-谷甾醇上调共刺激细胞PFP、GraB、IFN-γ的表达,活化p-ERK1/2、Bcl-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共刺激细胞 SGC-7901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合并腹水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姬会春 张振江 +3 位作者 朱芳 刘军 刘庆德 庞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51-215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保肝、...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保肝、退黄、利尿、白蛋白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PTA、HBV DNA载量、临床疗效及24 h尿量和腹水消退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PTA、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后TBil、ALT、AST、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l:(197.4±47.6)μmol/L vs(287.5±150.6)μmol/L,t=2.30,P<0.05;ALT:(189.4±63.8)U/L vs(263.4±79.5)U/L,t=2.73,P<0.05;AST:(138.7±87.5)U/L vs(250.8±90.4)U/L,t=3.43,P<0.05;PTA:(63.5±17.0)%vs(45.5±15.1)%,t=2.60,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0.48%vs 28.57%,χ2=4.32,P<0.05;总有效率:85.71%vs66.67%,χ2=4.20,P<0.05);治疗组患者腹水消退情况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7.62%vs 23.81%,χ2=13.20,P<0.05;总有效率:88.10%vs 52.38%,χ2=12.81,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腹水 前列地尔 恩替卡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复兴 刘军 +4 位作者 冯霞 王涛 张娟 张颂 陈桂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 目的:探讨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含IPP和IL-2的RPMI 1640培养基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10d的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后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10 d时γδT细胞迅速从4.21%扩增到70.35%.培养10 d时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人胃癌细胞株、胰腺癌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例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分剐为61%、50%和59%,高于悬浮生长的γδT(分别为50%、37%和37%)和CIK(分别为45%、34%和40%)细胞毒活性.结论:人末梢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贴壁生长的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悬浮生长的γδT细胞和CIK细胞.γδT细胞将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又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毒活性 消化系肿瘤 过继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体外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主鸿鹄 徐开林 +3 位作者 潘秀英 刘军 陈复兴 黄一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8-281,共4页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慢性拉细胞白血病 冻融抗原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白血病作用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人NK细胞杀伤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许琳 王营 +3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军 吕小婷 陈永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NK细胞杀伤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rhIL-2诱导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分别作用于NK细胞24 h、48 h及72 h后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情况;不...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人NK细胞杀伤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rhIL-2诱导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分别作用于NK细胞24 h、48 h及72 h后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汉黄芩素作用NK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K细胞GraB、IFN-γ、PFP、CD107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K细胞p-Akt、β-catenin、Bcl-2、p-ERK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MKN45的杀伤活性。结果 0.2~50μg/ml的汉黄芩素作用NK细胞24 h、48 h及72 h后,NK细胞的增殖率增高;同一质量浓度汉黄芩素作用48 h后的NK细胞的增殖率最高且在12.5μg/ml时达最高峰;汉黄芩素3.1~12.5μg/ml作用NK细胞48 h后:NK细胞的GraB、IFN-γ、PFP、CD107a表达增加、NK细胞的p-Akt、β-catenin表达增加、NK细胞对胃癌MKN45细胞的杀伤活性增高。结论汉黄芩素能够促进NK细胞的增殖,其促进NK细胞的增殖可能与Wnt信号传导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汉黄芩素增加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可能与汉黄芩素上调NK细胞GraB、PFP、IFN-γ及CD107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NK细胞 杀伤活性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41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传开 史跃 +3 位作者 刘英 冯晖 赵日光 刘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41例,获取其BMSCs后进行培养、扩增,经皮注射于骨不连部位。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X线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结果本组均...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41例,获取其BMSCs后进行培养、扩增,经皮注射于骨不连部位。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X线检查观察骨不连愈合状态。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9~24个月,骨不连愈合39例,CR片示骨痂出现时间为(8.6±2.5)周,骨折愈合时间为(4.7±1.4)个月;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肢恢复情况,疗效为优25例、良9例、可5例、差2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血肿、神经损伤、肌腱损伤及固定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自体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术 骨不连 四肢骨折
下载PDF
N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并序贯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永茂 徐冬云 +4 位作者 张南征 陈复兴 张国龙 刘军 李春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13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对比采用化疗、放射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化放疗+过继免疫)与对照组40例(... 目的:对比采用化疗、放射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化放疗+过继免疫)与对照组40例(化放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并序贯CIK细胞与DC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观察疗效、毒副反应、患者生活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8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23/40,P<0.05),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64.4%(29/45)与1年无进展生存率75.6%(34/56)显著高于对照组32.5%(13/40)与45.0%(18/40)(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期25.5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7.2个月(P<0.05),1和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培养的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可延缓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过继免疫细胞 综合疗法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史跃 尹文洲 +4 位作者 陈启忠 王安明 刘军 刘宏宾 高从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灌注 局部穿刺多点注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黏膜免疫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海莲 朱云 +1 位作者 刘军 王金春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lyori,Hp)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炎症通路激活、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释放改变胃黏膜周围微环境引起慢性炎症,持久性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萎缩、甚至诱发胃癌。正常机体T淋巴细胞...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lyori,Hp)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炎症通路激活、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释放改变胃黏膜周围微环境引起慢性炎症,持久性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萎缩、甚至诱发胃癌。正常机体T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其中正向调节与负向调节系统相互诱导和制约T细胞网络维持免疫系统平衡,当Hp感染后两项调节比例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引起免疫损伤。近年来免疫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成为临床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分子生物学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晓楠 刘军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创伤性骨折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了解创伤后患者Glu升高是糖尿病还是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方法将87例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17例)、创伤性骨折未...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创伤性骨折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了解创伤后患者Glu升高是糖尿病还是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方法将87例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按入院时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17例)、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22例,入院后确诊有糖尿病)、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48例),于入院时和治愈出院时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果糖胺法检测Glu和GSP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创伤性骨折各组入院时Glu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以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升高最为明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GSP水平高于其余3组(P均<0.05),而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G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创伤性骨折各组治愈出院时Glu水平均恢复正常;而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由于前期的高Glu导致GSP升高,因此,GSP结果仍明显高于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治愈出院时Glu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而GSP水平治愈出院时和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的一种方法。GSP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鉴别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Glu升高是属于应激性反应还是糖尿病性升高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创伤 骨折 急性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增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军 陈复兴 +2 位作者 黄键 周忠海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9-471,共3页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诱导人 CIK细胞和肿瘤细胞 ,以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人 CIK细胞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在银杏叶提取物浓度为 50 0μg/...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物诱导人 CIK细胞和肿瘤细胞 ,以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人 CIK细胞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在银杏叶提取物浓度为 50 0μg/ ml,作用CIK细胞 4h后能明显增强 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与对照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 P<0 .0 1 ;CIK细胞对经银杏叶提取物处理后的 K562 (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和 SGC-790 1 (人胃癌细胞株 )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银杏叶提取物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经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的 K562和 SGC-790 1更易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研究 肿瘤 细胞活性
下载PDF
不同刺激因子对人CIK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军 朱云 +7 位作者 陈复兴 周燏 姬会春 杨宛莹 吕小婷 张颂 陶征中 李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本研究观察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对人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按常规方法从PB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然后根据加入CD28 mAb、IL-15和IL-21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 本研究观察不同的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对人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按常规方法从PBMNC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然后根据加入CD28 mAb、IL-15和IL-21将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CIK),CB28+IL-15+IL-21组,IL-15+IL-21组,CD28+IL-15组和CD28+IL-21组。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刺激因子诱导的CIK细胞的粒酶B(granzyme B),穿孔蛋白(perforin)和CD107α等分子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2、INF-γ和TNF-α的含量;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细胞刺激因子共刺激的细胞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A549)、乳腺癌细胞株MFC-7(MFC-7)和人黑素瘤细胞株HME1(HME1)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以含CD28、IL-15和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最高,在培养第10日时该组的增殖倍数为255.3±6.3,明显高于对照组,IL-21+IL-15组和CD28+IL-21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66.6±13.5、199.4±15.0和228.8±16.6(P<0.05),添加CD28和IL-15组则穿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所有共刺激组的穿孔蛋白、粒酶B和CD107a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A549、MFC-7和HME1细胞杀伤活性以含CD28+IL-15组最高(82.2%、59.3%和70.6%),明显高于对照组(60.9%、49.6%和48.4%)(P<0.05)。在CIK细胞培养体系中增加CD28+IL-15+IL-21组中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刺激因子活化的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培养体系中增加相应的细胞刺激因子对细胞功能定向培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 CIK细胞 细胞因子 杀伤活性
下载PDF
茶多酚增强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军 陈复兴 +3 位作者 巩新建 黄键 周忠海 王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7,367,共4页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 ( SGC- 790 1 )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 CIK细胞和 SGC- 790 1细胞株共同作用 ,然后测定人 CIK细胞...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CIK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 ( SGC- 790 1 )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 CIK细胞和 SGC- 790 1细胞株共同作用 ,然后测定人 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 SGC- 790 1细胞株作用 1~ 8h后 ,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 2 4 h,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 ,用 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 :茶多酚浓度 40 0 mg/L,作用 CIK细胞 4h后能明显增强 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 ,与未诱导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 ,P<0 .0 1 ;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 SGC- 790 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 CIK和 SGC- 790 1细胞作用1~ 8h,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 2 4 h后 ,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 ,在茶多酚浓度 40 0 mg/L、诱导时间 4h时最明显 ;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 SGC- 790 1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 CIK细胞对照组。结论 :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 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 ;经茶多酚处理的SGC- 790 1细胞株更易被 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 790 1死亡和凋亡 ,有效浓度内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茶多酚 T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杀伤作用 细胞转化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并增强MICA/B的表达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君 刘军 +1 位作者 吕小婷 费素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生长周期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链A/B(MICA/B)表达的影响。结果 HCT116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成球生长。球形细胞中CD133+细胞占91.07%±1.79%,CD44+细胞占90.33%±1.78%。与对照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CCSC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es作用48 h后,CCSC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下降,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加,CCSC的凋亡率增加,MICA/B的表达增强。结论从HCT116结肠癌细胞成功诱导培养出CCSC,Res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CSC的增殖,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Res能增强CCSC中MICA/B的表达,增强其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结肠癌干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相关链A/B(MICA/B)
下载PDF
侧柏酮对人γδ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颖 董武 +4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军 周燏 杨琨 白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侧柏酮对人W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sphate(IPP)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各浓度侧柏酮作用人γδT细胞48h,CCK-8法检测其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其表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表达CD1... 目的:探讨侧柏酮对人W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sphate(IPP)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各浓度侧柏酮作用人γδT细胞48h,CCK-8法检测其增殖力,流式细胞术测其表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表达CD107a,穿孔素(perforin),粒酶B(granzyme B)的情况。结果:300~600μmol·L^-1侧柏酮明显抑制人γδT细胞生长(P〈0.05);0.03625—150μmol·L^-1侧柏酮明显促进其生长(P〈0.05),9.4μmol·L^-1时达增殖最高峰(37.03±0.52)%,且穿孔素表达率明显升高(39.94±1.04)%(P〈0.05),余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9.4μmol·L^-1侧柏酮明显促进人γδT细胞增殖并上调其穿孔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γδT细胞 侧柏酮 穿孔素
原文传递
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静 刘军 +3 位作者 陈复兴 吕小婷 费素娟 杨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4期3078-3080,3082,共4页
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 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25~10.00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μg/mL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μg/mL时达最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自然杀伤细胞 胰腺癌SW-1990细胞株 细胞凋亡 杀伤活性
下载PDF
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月华 刘军 +5 位作者 曹卉 陈惠萍 陈复兴 陈玲 张颂 吕小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细胞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30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诱导培养CD3 AK细胞...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细胞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30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诱导培养CD3 AK细胞、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γδT细胞和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CD56+和γδ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及PBMC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阳性表达率。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结果:联合治疗组大多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联合组卡氏评分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PBMC的穿孔素、颗粒酶及CD107 a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患者(Ⅰb-Ⅳ期)1、2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和76.6%(23/30),明显高于放疗组的86.82%(33/38)、68.4%(26/38)和57.9%(22/38)(P<0.05);以Ⅱb和Ⅲ期患者疗效最显著。结论: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过继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