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5年第1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军事辩证法思想
辩证关系
抗日战争
中国革命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指导规律
“工农武装割据”
解放战争
蒋介石
原文传递
《尉缭子》军事学之我见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1年第2期154-168,117,共16页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又有此书是后人伪托之说出现。所以,后来研究此书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多方考证其真伪上,而很少在探讨其内容上下功夫。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中的六篇,证明《尉缭子》确实是先秦古藉,否定了长期以来流传的那种“伪作”或“伪托”之论。这样,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对它的内容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
武议
武经七书
《孙子》
银雀山
武学
胜兵似水
明法审令
以佚待劳
暴兵
原文传递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6年第3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
人民战争
邓小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战略转变
中国革命战争
政治工作
抗日游击战争
原文传递
《孙子·形》篇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形”,在我国古代兵学理论中是一个属于哲学层次的重要范畴。《孙子》兵法13篇中的第4篇就是以“形”为篇名集中论述有关“形”的问题的。《形》篇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如“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于易胜”,“立手不败之地,...
“形”,在我国古代兵学理论中是一个属于哲学层次的重要范畴。《孙子》兵法13篇中的第4篇就是以“形”为篇名集中论述有关“形”的问题的。《形》篇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如“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于易胜”,“立手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等,不仅早已成为我国兵家之格言,而且一些外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今仍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其影响之巨大与深远,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该书中的《形》篇与《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学
先为不可胜
赵本学
哲学思想研究
哲学层次
于易
主孰有道
勇功
预解释
理论原则
原文传递
《孙子·势》篇哲学思想研究
5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0年第1期88-94,共7页
“势”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曾经以《势》为篇名对“势”作了专门论述。战国时期的孙膑也以“贵势”而流传于世,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一篇名为《势备》的。
关键词
兵学
太公望
兵圣
哲学思想研究
春秋末期
山东临沂
战国时期
六韬
奇正
以治为胜
原文传递
孙武的将的素质论
6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6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关键词
孙武
“信”
“勇”
战争
惠及民众
最高智慧
论语
理想人格
吕氏春秋
具体表现
原文传递
硅—硅键合界面的TEM观察
7
作者
詹娟
刘
先
廷
《电子器件》
CAS
199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本文主要利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硅片直接键合界面,在界面处存在一无定型过渡区,证实了依靠硅片表面吸附的羟基作用完成键合时,在界面会留下极薄的硅氧化物无定形区.
关键词
硅片直接键合
硅
界面
电子透射显微镜
观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周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谋略概要
8
作者
刘
先
廷
姚有志
《军事历史研究》
1987年第4期146-150,139,共6页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这期间,东周列国兵刃相见,几乎是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又频繁。在刀光血影的军事斗争中,又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的、外交的和思想的斗争,其斗争手段又是如此的争奇斗艳,...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这期间,东周列国兵刃相见,几乎是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又频繁。在刀光血影的军事斗争中,又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的、外交的和思想的斗争,其斗争手段又是如此的争奇斗艳,惊心动魄,从而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谋略遗产。军事谋略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产生于战争活动之中,又反转来服务于战争。为了使读者便于了解东周时期的谋略思想,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战争情况,谈谈东周时期军事谋略的概貌和产生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战争特点
社会剧变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
刀光血影
东周列国
军事斗争
长平之战
三家分晋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中的辨证法思想
9
作者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88年第4期160-174,共15页
被人们称之为“兵学圣典”的《孙子》一书,至今仍被军事学家所尊崇,并且陆续被一些哲学家所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部兵书不仅总结出一系列深刻的适用于军事领域各个侧面的理论原则。
关键词
《孙子》
兵学
九变
圣典
以众击寡
并敌一向
践墨随敌
亲而离之
中国哲学
君命有所不受
原文传递
“工农武装割据”与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10
作者
刘
先
廷
袁德金
《军事历史研究》
1987年第1期7-20,共14页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认真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对促进我军军事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这期发表的三篇文章,是深入研究土地革命战...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认真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对促进我军军事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这期发表的三篇文章,是深入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表其他各个历史时期有关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文章,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帮助和支持我们办好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这一专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科学理论基础
战略战术
非无产阶级思想
国民党军队
内线作战
革命根据地
城市武装起义
军队建设
原文传递
一部深层思考高技术战争的新著——《高技术战争哲理》简介
11
作者
刘
先
廷
《国防》
1995年第11期34-34,共1页
由梁必骎等同志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高技术战争哲理》一书,是近几年来出版的有关高技术战争的书籍中,唯一从军事哲学这一新的视角系统阐述高技术战争的学术专著。
关键词
高技术战争
深层思考
军事哲学
新著
高技术武器
学术专著
理性思考
唯武器论
指导艺术
藤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武侯的“喜”与楚庄王的“忧”
12
作者
刘
先
廷
《领导科学》
1986年第3期37-,共1页
在春秋时代的列国中,凡能登上霸主宝座者,都有这么一个明显的特点:重视人才。楚庄王(?——公元前591年)是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个霸主,也是视人才为其霸业的支柱的。《吴子》兵法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楚庄王和群臣讨论国家大事,谁都...
在春秋时代的列国中,凡能登上霸主宝座者,都有这么一个明显的特点:重视人才。楚庄王(?——公元前591年)是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个霸主,也是视人才为其霸业的支柱的。《吴子》兵法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楚庄王和群臣讨论国家大事,谁都没有他的见解高明,事后他的脸上呈现一派“忧色”。有人问他为什么发愁,他回答说:“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这番话,讲得是很富有哲理的。所谓“世不绝圣,国不乏贤”,是说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有才能出众之人,这与各式各样的人才空白论显然是对立的。此理虽非为楚庄王所发明,而是他听到的,但他却坚持以此认识问题,他发现群臣没有提出比自己更高的见解,便马上想到人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武侯
春秋五霸
群臣
吴子
前途问题
文侯
王错
志满意得
魏国
山河之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5年第1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军事辩证法思想
辩证关系
抗日战争
中国革命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指导规律
“工农武装割据”
解放战争
蒋介石
分类号
E0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尉缭子》军事学之我见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1年第2期154-168,117,共16页
文摘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又有此书是后人伪托之说出现。所以,后来研究此书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多方考证其真伪上,而很少在探讨其内容上下功夫。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中的六篇,证明《尉缭子》确实是先秦古藉,否定了长期以来流传的那种“伪作”或“伪托”之论。这样,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对它的内容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了。
关键词
尉缭子
武议
武经七书
《孙子》
银雀山
武学
胜兵似水
明法审令
以佚待劳
暴兵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6年第3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
人民战争
邓小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战略转变
中国革命战争
政治工作
抗日游击战争
分类号
E2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孙子·形》篇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2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文摘
“形”,在我国古代兵学理论中是一个属于哲学层次的重要范畴。《孙子》兵法13篇中的第4篇就是以“形”为篇名集中论述有关“形”的问题的。《形》篇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如“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于易胜”,“立手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等,不仅早已成为我国兵家之格言,而且一些外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今仍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其影响之巨大与深远,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该书中的《形》篇与《势》
关键词
兵学
先为不可胜
赵本学
哲学思想研究
哲学层次
于易
主孰有道
勇功
预解释
理论原则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孙子·势》篇哲学思想研究
5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0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势”是我国古代兵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春秋末期的兵圣孙武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曾经以《势》为篇名对“势”作了专门论述。战国时期的孙膑也以“贵势”而流传于世,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一篇名为《势备》的。
关键词
兵学
太公望
兵圣
哲学思想研究
春秋末期
山东临沂
战国时期
六韬
奇正
以治为胜
分类号
E1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孙武的将的素质论
6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6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关键词
孙武
“信”
“勇”
战争
惠及民众
最高智慧
论语
理想人格
吕氏春秋
具体表现
分类号
E89 [军事]
原文传递
题名
硅—硅键合界面的TEM观察
7
作者
詹娟
刘
先
廷
出处
《电子器件》
CAS
199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文摘
本文主要利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硅片直接键合界面,在界面处存在一无定型过渡区,证实了依靠硅片表面吸附的羟基作用完成键合时,在界面会留下极薄的硅氧化物无定形区.
关键词
硅片直接键合
硅
界面
电子透射显微镜
观察
分类号
TN304.12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周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谋略概要
8
作者
刘
先
廷
姚有志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87年第4期146-150,139,共6页
文摘
东周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这期间,东周列国兵刃相见,几乎是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又频繁。在刀光血影的军事斗争中,又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的、外交的和思想的斗争,其斗争手段又是如此的争奇斗艳,惊心动魄,从而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谋略遗产。军事谋略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产生于战争活动之中,又反转来服务于战争。为了使读者便于了解东周时期的谋略思想,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战争情况,谈谈东周时期军事谋略的概貌和产生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战争特点
社会剧变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际
刀光血影
东周列国
军事斗争
长平之战
三家分晋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孙子》兵法中的辨证法思想
9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88年第4期160-174,共15页
文摘
被人们称之为“兵学圣典”的《孙子》一书,至今仍被军事学家所尊崇,并且陆续被一些哲学家所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这部兵书不仅总结出一系列深刻的适用于军事领域各个侧面的理论原则。
关键词
《孙子》
兵学
九变
圣典
以众击寡
并敌一向
践墨随敌
亲而离之
中国哲学
君命有所不受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工农武装割据”与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10
作者
刘
先
廷
袁德金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87年第1期7-20,共14页
文摘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和精髓。认真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对促进我军军事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这期发表的三篇文章,是深入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表其他各个历史时期有关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文章,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帮助和支持我们办好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这一专栏。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科学理论基础
战略战术
非无产阶级思想
国民党军队
内线作战
革命根据地
城市武装起义
军队建设
分类号
E0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一部深层思考高技术战争的新著——《高技术战争哲理》简介
11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国防》
1995年第11期34-34,共1页
文摘
由梁必骎等同志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高技术战争哲理》一书,是近几年来出版的有关高技术战争的书籍中,唯一从军事哲学这一新的视角系统阐述高技术战争的学术专著。
关键词
高技术战争
深层思考
军事哲学
新著
高技术武器
学术专著
理性思考
唯武器论
指导艺术
藤器
分类号
E82 [军事—战役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武侯的“喜”与楚庄王的“忧”
12
作者
刘
先
廷
出处
《领导科学》
1986年第3期37-,共1页
文摘
在春秋时代的列国中,凡能登上霸主宝座者,都有这么一个明显的特点:重视人才。楚庄王(?——公元前591年)是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个霸主,也是视人才为其霸业的支柱的。《吴子》兵法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楚庄王和群臣讨论国家大事,谁都没有他的见解高明,事后他的脸上呈现一派“忧色”。有人问他为什么发愁,他回答说:“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这番话,讲得是很富有哲理的。所谓“世不绝圣,国不乏贤”,是说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有才能出众之人,这与各式各样的人才空白论显然是对立的。此理虽非为楚庄王所发明,而是他听到的,但他却坚持以此认识问题,他发现群臣没有提出比自己更高的见解,便马上想到人才问题。
关键词
魏武侯
春秋五霸
群臣
吴子
前途问题
文侯
王错
志满意得
魏国
山河之固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5
2
原文传递
2
《尉缭子》军事学之我见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1
3
原文传递
3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6
2
原文传递
4
《孙子·形》篇军事哲学思想研究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2
1
原文传递
5
《孙子·势》篇哲学思想研究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0
0
原文传递
6
孙武的将的素质论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96
0
原文传递
7
硅—硅键合界面的TEM观察
詹娟
刘
先
廷
《电子器件》
CAS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东周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谋略概要
刘
先
廷
姚有志
《军事历史研究》
1987
0
原文传递
9
《孙子》兵法中的辨证法思想
刘
先
廷
《军事历史研究》
1988
0
原文传递
10
“工农武装割据”与毛泽东军事辩证法
刘
先
廷
袁德金
《军事历史研究》
1987
0
原文传递
11
一部深层思考高技术战争的新著——《高技术战争哲理》简介
刘
先
廷
《国防》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魏武侯的“喜”与楚庄王的“忧”
刘
先
廷
《领导科学》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