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盐对土壤吸附一硫代砷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进贤 单慧媚 +4 位作者 廖丹雪 彭三曦 杜海玲 石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9-3857,共9页
通过设计批实验和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影响下,一硫代砷酸盐(MTA)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发现,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TA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和0.994,表明土壤... 通过设计批实验和表征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影响下,一硫代砷酸盐(MTA)在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发现,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MTA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和0.994,表明土壤吸附MTA发生在局部位置,吸附过程主要以非均相扩散为主,拟合所得最大单层吸附量为254.214mg/kg.MTA与磷酸盐共存时,随着溶液中磷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大,土壤对MTA的平衡吸附量逐渐下降,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逐渐增大;SEM-EDS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磷酸盐,反应后的土壤表面都能检测到少量As,但添加磷酸盐条件下土壤表面的As含量则相对较低,证实磷酸盐的存在降低了土壤对MTA的吸附;XRD结果表明MTA能与土壤中的铁铝矿物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内球络合物-[2Al(H_(2)AsO_(4))_(3)]、≡Al_(2)O_(2)AsO(SH)和-[2Fe(H_(2)AsO_(4))_(3)],而磷酸盐会与土壤表面的羟基形成内球络合物,导致土壤对MTA的吸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硫代砷 土壤 吸附 磷酸盐
下载PDF
纳米铁-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曾春芽 单慧媚 +1 位作者 赵超然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39-1747,共9页
纳米铁和氧化石墨烯(GO)修饰壳聚糖(CS)复合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的优越吸附性能,在环保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含量纳米铁和/或GO修饰C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成果却十分有限。因此,以CS为聚合物基体、GO和FeCl_(3)·6... 纳米铁和氧化石墨烯(GO)修饰壳聚糖(CS)复合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的优越吸附性能,在环保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含量纳米铁和/或GO修饰C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成果却十分有限。因此,以CS为聚合物基体、GO和FeCl_(3)·6H_(2)O为纳米填充物,采用溶液混合蒸发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纳米铁-氧化石墨烯/壳聚糖(Fe-GO/CS)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SEM、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铁和GO在CS基体中分散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分子相互作用力,未发生团聚及形成无定型结构的铁复合物。适量的纳米铁和GO能增强CS与填料之间的氢键作用,进而提高Fe-GO/CS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加入1wt%纳米铁时,对比纯CS,Fe-GO/C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27.5 MPa提高到65.4 MPa、弹性模量由925.8 MPa提高到2141.4 MPa,分别提高58%和57%,但过量的纳米铁导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及热稳定性降低。TG分析表明,1wt%纳米铁修饰利于提高Fe-GO/CS复合膜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纳米铁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力学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盘龙铅锌矿区的水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泽霖 +4 位作者 何乐 卢丹美 单慧媚 蒙万祖 文振兴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2-980,共9页
为了研究广西盘龙铅锌矿区水质污染情况,使用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选取的12处地表水和14处地下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指数法结果表明:1处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呈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铁和锰,分别超出地表水Ⅲ类... 为了研究广西盘龙铅锌矿区水质污染情况,使用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选取的12处地表水和14处地下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指数法结果表明:1处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呈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铁和锰,分别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限值的3.27、2.31和5.84倍;1处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呈轻度污染;其余监测断面的水质良好。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水质在Ⅰ~Ⅲ类水范围,其中,42.86%的地下水水质为Ⅰ类水,18.75%的地下水水质为Ⅱ类水,31.25%的地下水水质为Ⅲ类水。Ⅲ类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盘古和尾矿库周围,主要污染因子包括砷、铅和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水质评价 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流速及介质粒径对As(Ⅲ)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杜海玲 单慧媚 +3 位作者 黄健 曾春芽 张进贤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9-1469,共11页
为了解潜流带中地下水流速和介质颗粒对As(Ⅲ)迁移的影响,选用天然河砂为介质,配制地下水含As(Ⅲ)模拟液,开展室内批实验和动态柱实验并进行表征分析,探讨流速和介质粒径对As(Ⅲ)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1)粒径越小的河砂与As(Ⅲ)... 为了解潜流带中地下水流速和介质颗粒对As(Ⅲ)迁移的影响,选用天然河砂为介质,配制地下水含As(Ⅲ)模拟液,开展室内批实验和动态柱实验并进行表征分析,探讨流速和介质粒径对As(Ⅲ)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1)粒径越小的河砂与As(Ⅲ)相互作用平衡时间越长,As(Ⅲ)的单位吸附量(Q_(e))随着河砂粒径的增大而减小(0.15~0.18 mm的粒径河砂除外),单层最大吸附量(Q_(m))随着粒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2)As(Ⅲ)在河砂上的迁移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粒径和流速效应;一方面,河砂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增加了水-砂相互作用时间和限制了地下水冲洗速度,不利于As(Ⅲ)在河砂中的迁移;另一方面,流速越大导致空隙通道内的水力剪切力增强,紊流强度的提高减小了滞留边界层厚度,利于As(Ⅲ)在河砂中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 粒径 As(Ⅲ) 迁移 水文地质学
原文传递
铁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单慧媚 曾春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67-3180,共14页
为揭示改性方式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利用浸渍蒸发法和共沉淀法制备铁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分别命名为Fe-GOCS和Fe@GOCS。通过批实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水环境(pH=3、7和11)下对As(Ⅴ)、Cu(Ⅱ)、Pb(Ⅱ)和Cd(Ⅱ)的去... 为揭示改性方式对复合材料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利用浸渍蒸发法和共沉淀法制备铁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分别命名为Fe-GOCS和Fe@GOCS。通过批实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水环境(pH=3、7和11)下对As(Ⅴ)、Cu(Ⅱ)、Pb(Ⅱ)和Cd(Ⅱ)的去除效果,并结合FTIR、XRD、SEM和BET表征技术揭示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随pH增加,Fe-GOCS和Fe@GOCS对As(Ⅴ)的去除率(r_(e))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前者先增加后降低,pH=7时最高r_(e)为56.74%,而后者则逐渐降低,pH=3时r_(e)最大,为87.99%。表征结果证实2种材料对As(Ⅴ)的去除均与Fe—O键有关,去除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其不同的载铁形态有关(前者为α-Fe_(2)O_(3),后者为α-FeO(OH))。随pH增加,2种材料对Cu(Ⅱ)和Pb(Ⅱ)的r_(e)均逐渐增大,但去除效果在中性条件下最好,分别为49.45%和23.52%(Fe-GOCS),68.38%和50.85%(Fe@GOCS),但稍差于GOCS;对Cd(Ⅱ)的r_(e)也逐渐增大,但Fe-GOCS的最大r_(e)低于Fe@GOCS,分别为78.30%和99.16%。Cu(Ⅱ)和Pb(Ⅱ)的去除一方面与其离子水解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形成Fe—O—Cu和Fe—O—Pb配合物去除。而Cd(Ⅱ)的去除主要与水解作用有关。循环吸附5次后,Fe@GOCS对As(Ⅴ)的r_(e)仍在80%以上,而Fe-GOCS的再生能力较差。整体上,Fe@GOCS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略优于Fe-GOCS,而Fe-GOCS适用的pH范围相对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形态 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重金属 去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