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品位钾长石制备多孔保温隔热陶瓷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琦琦 +2 位作者 于永生 朱盛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67-2273,共7页
以低品位钾长石为主要原料,碳化硅为发泡剂,通过高温发泡法制备多孔保温隔热陶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景深显微成像对保温隔热陶瓷的晶相组成和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对多孔保温隔热陶瓷孔结构、导热系数... 以低品位钾长石为主要原料,碳化硅为发泡剂,通过高温发泡法制备多孔保温隔热陶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超景深显微成像对保温隔热陶瓷的晶相组成和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对多孔保温隔热陶瓷孔结构、导热系数、抗压强度、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25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多孔陶瓷材料性能最优,样品的导热系数为0.072 W/(m·K),抗压强度为3.429 MPa,吸水率为13.5%,体积密度为0.542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保温隔热材料 钾长石 碳化硅
下载PDF
Y^(3+)∶CaF_(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2
作者 潘其悦 +6 位作者 曹悦 李思雅 王嘉顺 于永生 井强山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97-2003,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Y^(3+)∶CaF_(2)粉体,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透明陶瓷。通过XRD、SEM与TEM分析粉体特性,并研究Y^(3+)∶CaF_(2)透明陶瓷显微结构与透过率的关系。结果表明,Y^(3+)∶CaF_(2)粉体为立方萤石相晶体结构。随Y^(3+)掺杂量的增加,粉体的平均粒径尺寸逐渐减小,晶胞参数由5.4521增大到5.4655;在900℃下烧结3 h得到的5%Y^(3+)掺杂的CaF_(2)陶瓷透过率最高,样品在500和1500 nm处的透过率分别为73.1%和86.4%。改变Y^(3+)掺杂量与烧结温度均可调控陶瓷的显微结构。晶粒生长速率低,气孔不易排出,速率过高,气孔易被包裹在晶粒内部,两种情况均会降低陶瓷的透过率。本研究工作为制备高品质复合结构CaF_(2)透明陶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_(2)透明陶瓷 Y^(3+)掺杂 热压烧结 显微结构 透过率
下载PDF
YF_(3)和PrF_(3)共掺杂SrF_(2)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光谱特性
3
作者 李思雅 +5 位作者 潘其悦 王嘉顺 曹悦 于永生 井强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5-773,共9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SrF_(2)粉末原料,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YF_(3)掺杂量的Pr,Y:SrF_(2)透明陶瓷,研究了缓冲离子(Y^(3+))对Pr:SrF_(2)透明陶瓷透过率、显微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学质量,YF_(3)掺杂量...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SrF_(2)粉末原料,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不同YF_(3)掺杂量的Pr,Y:SrF_(2)透明陶瓷,研究了缓冲离子(Y^(3+))对Pr:SrF_(2)透明陶瓷透过率、显微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学质量,YF_(3)掺杂量为5.0%(质量分数)的Pr,Y:SrF_(2)陶瓷具有最高的透过率,其400 nm和1 200 nm波长处的透过率分别为90.1%和89.4%。高掺杂量下,Y^(3+)能够显著的促进陶瓷晶粒的生长,当YF_(3)掺杂量为10.0%时,陶瓷的晶粒尺寸超过200μm。此外,Y^(3+)缓冲离子可以有效提高透明陶瓷的吸收能力,并通过改变陶瓷基体内Pr^(3+)的团簇及局域配位结构,调控Pr,Y:SrF_(2)透明陶瓷的光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氟化锶
原文传递
Er,Yb:CaF_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梦盈 +4 位作者 井强山 李威威 宋京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17-2422,共6页
首先以(Ca(NO_3)_2·4H_2O、Er(NO_3)_3·5H_2O、Yb(NO_3)_3·5H_2O和KF·2H_2O等试剂为原料,选择化学沉淀法合成了Er,Yb:CaF_2纳米粉体,采用XRD和FE-SEM技术对纳米粉体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表征。以合成的纳米粉体为原料,... 首先以(Ca(NO_3)_2·4H_2O、Er(NO_3)_3·5H_2O、Yb(NO_3)_3·5H_2O和KF·2H_2O等试剂为原料,选择化学沉淀法合成了Er,Yb:CaF_2纳米粉体,采用XRD和FE-SEM技术对纳米粉体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表征。以合成的纳米粉体为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在800℃、30 MPa条件下制备了Er,Yb:CaF_2透明陶瓷,并对陶瓷样品的元素组成与分布、显微结构及热导率等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Er,Yb:CaF_2纳米粉体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平均尺寸在20~40 nm,并易形成尺寸为3~5μm的团聚体;Er与Yb元素在陶瓷样品中分布均匀,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μm左右,并由于不均匀烧结,样品中存在大尺寸的孔洞结构,随着Yb掺杂浓度的增加,陶瓷样品的热导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钙 透明陶瓷 热导率
下载PDF
糯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改性氯氧镁胶凝材料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张晓彬 +3 位作者 林晓如 殷博文 张瑞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4,共4页
研究了糯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改性对氯氧镁胶凝材料(MO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FT-IR等对样品的水化相、微观形貌和官能团键合情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糯米淀粉复合聚乙烯醇改性有利于保持MOC体系中的强度相,糯米淀粉和聚... 研究了糯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改性对氯氧镁胶凝材料(MO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FT-IR等对样品的水化相、微观形貌和官能团键合情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糯米淀粉复合聚乙烯醇改性有利于保持MOC体系中的强度相,糯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活性官能团与MOC发生一定的化学键合,使水化物呈现重叠交叉网状形貌,结构更加致密;3%糯米淀粉+1.5%聚乙烯醇复合改性MOC的软化系数达到0.89,耐水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聚乙烯醇 氯氧镁胶凝材料 抗压强度 耐水性
下载PDF
糯米淀粉对氯氧镁胶凝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张晓彬 +2 位作者 林晓如 殷博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1-867,共7页
研究了糯米淀粉(GR)改性对氯氧镁胶凝材料(MOC)性能的影响和泛霜抑制作用,通过XRD、SEM和FT-IR对样品的水化相、微观结构形貌和官能团键合情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加入有利于MOC体系中强度相的生成,糯米淀粉的活... 研究了糯米淀粉(GR)改性对氯氧镁胶凝材料(MOC)性能的影响和泛霜抑制作用,通过XRD、SEM和FT-IR对样品的水化相、微观结构形貌和官能团键合情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糯米淀粉的加入有利于MOC体系中强度相的生成,糯米淀粉的活性官能团与MOC发生一定的化学键合或物理结合,使水化物呈重叠交叉网状,结构更加致密。糯米淀粉的最佳用量为氧化镁质量分数的3%,在MOC中添加3%的生糯米淀粉(RGR),MOC的3 d、7 d、28 d抗压强度相对于空白样品分别提高46.78%、32.65%、29.49%,28 d软化系数为0.81;添加3%的糊化糯米淀粉(GGR),MOC的3 d、7 d、28 d抗压强度相对于空白样品分别提高38.26%、27.92%、24.91%,28 d软化系数为0.79。生糯米淀粉较糊化糯米淀粉对MOC性能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氯氧镁胶凝材料 力学性能 耐水性 泛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