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童里 耿小平 +2 位作者 谢坤 赵红川 刘付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多次胆道结石手术史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根据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及肝脏...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多次胆道结石手术史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根据肝内外胆管结石分布及肝脏储备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其手术方式包括胆管切开取石外引流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治疗遵循“取尽结石、祛除病灶、矫正狭窄,通畅引流”原则。术中抽取胆汁予以细菌培养,术后常规行抗炎、止血、保肝、抑酸、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观察指标:(1)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2)再次手术的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肝门阻断情况、结石清除情况。(3)再次手术的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胆汁细菌培养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监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术后6周开始定期随访,若无结石残留则3个月或半年随访1次;若有结石残留则1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再次手术的原因:85例患者均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其中合并原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合并继发胆道恶性肿瘤5例,合并胃肠道间质瘤侵犯肝内胆管2例。(2)再次手术的术中情况:85例再次手术患者中,行部分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25例,部分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外引流术1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部分肝叶切除+原胆肠吻合口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多次手术 原因 预后
原文传递
LC联合ERCP/LCBDE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田开亮 朱立新 +4 位作者 谢坤 赵红川 刘付 赵义军 耿小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关于对比分析LC+LCBDE与ERCP/S+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9篇研究纳入分析,包括1247例病人,其中LC+LCBDE组570例,ERCP/S+LC组497例。结果显示: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3-1.02,P=O.24)、(OR:O.46,95%CI:0.13~0.62,P=0.23)、(OR:0.89。95%CI:0.63~1.26,P=0.51)、(RD:0.00,95%CI:-0.01—0.02,P=0.54)、(OR:0.71,95%CI:0.45-1.12,P=0.1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LC+LCBDE组优于ERCP/S+LC组。结论LC+LCBDE与ERCP/S+LC两种微创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但前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后者,可能与ERCP/S+LC分阶段手术有关,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好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括约肌切开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付 王国斌 +5 位作者 罗毅钊 赵义军 陈江明 谢坤 毛长坤 耿小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联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MRCP检查评估结石分布及肝脏...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联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MRCP检查评估结石分布及肝脏功能,依据术前评估和分型,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应用胆道镜辨别胆管结石分布,引导取石或者网篮协助取石,评估胆总管下端Oddi括约肌功能.依据Oddi括约肌功能评估结果结合术中是否取尽结石个体化选择胆道引流方式: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者选择留置T管外引流;Oddi括约肌松弛者选择胆肠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中均不留置胃管,留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48 h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早期下床活动,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依据胆汁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予以调整;术后第1、3、7天检查肝功能,对症处理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4~6周开始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随访监测患者术后生活状态、肝功能、腹部超声,带T管者术后6周行胆道镜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接受2种及以上的影像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1%(66/68)、91.9%(57/62)、95.0% (57/60).胆色素性结石66例,胆固醇性结石2例.肝左叶结石32例,肝右叶结石15例,双侧肝叶结石21例,其中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肝胆管结石病Ⅰ型47例,Ⅱa型3例,Ⅱb型15例,Ⅱc型3例;其中附加型(E型)36例.肝功能Child A级50例,Child B级18例.52例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肝叶切除术,其中肝左外叶切除30例、左半肝切除5例、肝左外叶+尾状叶切除1例、肝右叶部分切除9例、右半肝切除1例、双侧肝叶部分切除6例;16例患者行单纯胆管切开取石术.胆道引流方式:T管外引流49例,胆肠内引流19例,其中胆肠吻合附带T管外引流3例.手术时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精准肝脏外科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付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肝内分支胆管内的结石,伴或不伴有肝外胆管结石.按照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胆红素钙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1].本病好发于东亚和拉丁美洲,欧美国家少见,其发病率呈现出巨大的地理差异...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肝内分支胆管内的结石,伴或不伴有肝外胆管结石.按照结石的成分可以分为胆红素钙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1].本病好发于东亚和拉丁美洲,欧美国家少见,其发病率呈现出巨大的地理差异,对于该病成因的研究多来源于国内文献,目前认为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菌感染、胆道微环境改变、寄生虫感染、胆道解剖性因素、胆汁代谢缺陷、人种因素等[2].本文探讨本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以期理解其发病机制,为防治本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病因学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付 毛长坤 +5 位作者 张志功 赵义军 赵红川 王国斌 吴鑫尧 耿小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2年6月间132例行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FTS组(56例)和对照组(76例),FTS组采用快速康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2年6月间132例行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FTS组(56例)和对照组(76例),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新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8.8±4.6)d vs.(13.1±6.2)d]、住院费用减少[(3.0±0.6)万元vs.(4.0±0.5)万元],术后总体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下降[26.8%vs.44.7%,19.7%vs.36.8%],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5.4±3.8)d vs.(8.4±4.5)d,(1.9±0.7)d vs.(3.5±0.6)d](均P<0.05),全组患者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术中切口保护措施及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应用FTS理念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松 潘树波 +6 位作者 谢坤 黄帆 赵义军 刘付 赵红川 王国斌 耿小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细胞肝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影响HCC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切除术的207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准手术组在血流阻断比例、平均血流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细胞肝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影响HCC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切除术的207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准手术组在血流阻断比例、平均血流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较传统手术组显著下降。传统手术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9%、37%、19%,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精准手术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54%,中位生存时间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非R0切除、术中输血和肿瘤多发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非R0切除和术中输血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准肝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HCC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患者生存预后。血管侵犯、切缘阳性和术中输血是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精准肝脏外科 肝切除 生存预后
下载PDF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范围、术式选择及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颖斌 刘付 彭淑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胆囊肿瘤/外科学 诊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毛长坤 刘付 +3 位作者 赵义军 赵红川 王国斌 耿小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间手术117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特殊围手术期处理分为特殊...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间手术117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特殊围手术期处理分为特殊处理组与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他临床指标;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常规处理组比较,特殊处理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14.6%vs.36.8%),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切口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既往胆道手术史、胆汁培养阳性、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和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术后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 肝内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术可靠性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颖斌 朱锦辉 +8 位作者 王建伟 方河清 李江涛 刘付 薛建锋 王许安 蔡炜龙 王俊 彭淑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观察3种不同胰肠吻合术的愈合过程,比较其吻合口的可靠性。方法按吻合术式的不同,将54只实验家猪分为3组: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组(套入组)、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捆绑组)和“墨池”式胰肠吻合组(“墨池”组),分别于术中、术后5 d、术后1... 目的观察3种不同胰肠吻合术的愈合过程,比较其吻合口的可靠性。方法按吻合术式的不同,将54只实验家猪分为3组: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组(套入组)、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捆绑组)和“墨池”式胰肠吻合组(“墨池”组),分别于术中、术后5 d、术后10 d测定吻合口爆破压和离断力,吻合口周围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1)爆破压:套入组术中、术后5 d、术后10 d分别为(67±8)、(96±11)、(131±9)mm Hg(1 mm Hg=0.133 kPa);捆绑组分别为(140±8)、(179±10)、(269±13)mm Hg;“墨池”组分别为(102±10)、(171±18)、(254±24)mm Hg。捆绑组和“墨池”组较套人组在术中及术后5、10 d的爆破压均有明显增加(P<0.01);捆绑组较“墨池”组术中爆破压高(P<0.05),但在术后5、10 d捆绑组爆破压与“墨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离断力:套入组术中及术后5、10 d分别为(4.6±0.6)、(5.8±0.5)、(7.1±0.6)N;捆绑组分别为(4.5±0.4)、(6.6±0.4)、(10.0±0.6)N;“墨池”组分别为(4.6±0.3)、(6.5±0.4)、(9.1±0.9)N;3组两两比较术中离断力基本相同;术后5、10 d时捆绑组和“墨池”组基本相同,均明显高于套入组(P<0.01)。(3)组织病理学:捆绑、“墨池”组在术后10 d时吻合口均已基本由结缔组织修复,胰腺残端断面已基本由黏膜上皮覆盖。而套入组则由肉芽组织不完全修复,胰腺残端断面尚无上皮再生。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口愈合强度高、速度快。“墨池”式胰肠吻合口愈合速度也较快,但抗离断力方面不如捆绑式。套入式吻合口可靠性在3种胰肠吻合术式中最差,具有较大的胰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空肠吻合术 病理学 吻合口 实验
原文传递
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10
作者 梁超杰 刘付 +4 位作者 王国斌 赵义军 谢坤 陈志恒 耿小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28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资料。结果:28例患者根据既往肝外胆管连续性是否保留分为保留组与未保留组。保留组16例... 目的:探讨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28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资料。结果:28例患者根据既往肝外胆管连续性是否保留分为保留组与未保留组。保留组16例中,8例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拆除原胆肠吻合口,修复胆总管并行T管外引流,7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行胆肠吻合口拆除重建、标准胆肠Roux-en-Y吻合,1例合并胆管肿瘤无法切除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未保留组12例中,7例胆肠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修复重建,5例行吻合口切开取石后重建。两组共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9.3%),其中胆瘘3例,切口感染6例,腹腔出血2例,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保留组与未保留组即时结石取净率、最终结石取净率分别为68.8%和66.7%、87.5%和83.3%;术后随访生存状态的优良率分别为85.7%和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明辨既往手术方式及分析结石再形成原因,尽量取尽结石,依据Oddi括约肌功能选择胆道内外引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 肝外 复发 再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付 刘颖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关键词 胰腺肿瘤/外科学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遵循肝中静脉解剖学特点的精准半肝切除术 被引量:18
12
作者 耿小平 刘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718,共2页
随着肝脏功能解剖的阐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持续进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特别是在肝移植技术的带动下,现代肝脏外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和理念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广泛渗透,微创理念指导下进行精准肝切... 随着肝脏功能解剖的阐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持续进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特别是在肝移植技术的带动下,现代肝脏外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和理念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广泛渗透,微创理念指导下进行精准肝切除,肝切除已从传统模式逐渐步入发展中的“精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 肝中静脉
原文传递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淑牖 蔡秀军 +9 位作者 牟一平 洪德飞 许斌 钱浩然 刘颖斌 方河清 李江涛 王建伟 刘付 薛建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878-881,共4页
目的总结7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癌栓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我们为7例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患者实施了肝癌切除及右心房和(或)IVC切开取栓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来控制IV... 目的总结7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癌栓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我们为7例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患者实施了肝癌切除及右心房和(或)IVC切开取栓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来控制IVC血流。根据癌栓上极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5种不同术式:(1)静脉转流,心脏停搏,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2)静脉转流,心脏不停搏,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右心房和(或)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3)经腹部切口切开膈肌,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4)经腹部切口,经膈肌腔静脉裂孔小切口,心包外高位阻断肝上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5)经腹部切口,肝上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2例,右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7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周~26个月,平均9.8个月。已死亡的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3、9、11、2、17个月和2周,尚生存的1例患者已无瘤生存26个月。结论对合适病例实施肝癌切除和IVC切开取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右心流入道阻塞和肺动脉栓塞造成的猝死,并有可能获得相对提高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腔静脉 栓塞
原文传递
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大臣 耿小平 +3 位作者 朱立新 赵红川 刘付 赵义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0年2月的文献,对比分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两种方式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0年2月的文献,对比分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两种方式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总体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有4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539例患者,其中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52例患者,手术切除治疗287例患者。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之间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2、3、4年无瘤生存率均低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3,95%CI:1.67~4.15,P=0.000)。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0.09~0.22,P=0.000)。结论对于符合Milan标准且适应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指征的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相似。经皮射频消融具有侵袭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是手术切除能够较好的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对于不愿意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可推荐选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ETA分析 肝切除术 经皮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7例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淑牖 刘付 +8 位作者 刘颖斌 李江涛 薛建峰 王建伟 冯雪东 方河清 许斌 钱浩然 洪德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施行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7例.先将肝尾状叶从第一、第二肝门游离并与正常肝实质离断,最后处理肝短静脉而完成尾叶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中单独尾叶全... 目的探讨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施行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7例.先将肝尾状叶从第一、第二肝门游离并与正常肝实质离断,最后处理肝短静脉而完成尾叶切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中单独尾叶全切除4例,单独尾叶部分切除1例,联合右半肝的全尾叶切除2例.平均手术时间(273±44) min,断肝和尾叶分离时间歇阻断肝门,平均失血量(1114±241)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胸腔积液1例,并发腹水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 d,随访5~16个月,6例继续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内转移.结论当尾状叶肿瘤与IVC紧贴,难以游离肝短静脉时,或当肿瘤侵犯IVC或肿瘤巨大无法左右推动时,适于应用逆行性尾状叶切除术.该技术提高了肝尾状叶肿瘤手术切除率,增加了高难度尾叶切除的安全性,也适度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短静脉
原文传递
胆肠内引流术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付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有效手段,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原则秉承黄志强院士提出的“去除病灶,取净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目前一致认为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它切除了肝段内的所有结石和... 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有效手段,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原则秉承黄志强院士提出的“去除病灶,取净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目前一致认为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它切除了肝段内的所有结石和狭窄的胆管,既满足了去除病灶又达到取净结石之目的,显著降低残石率,减少结石复发和胆管细胞癌的风险。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胆道通畅引流的选择没有一致的金标准,致使一些本该选择胆肠内引流的而选择了外引流,应该选择外引流的却选择了胆肠内引流,这也间接导致了术后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手术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内引流 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
下载PDF
安徽地区肝内胆管结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袤 刘付 +7 位作者 耿小平 赵红川 赵义军 王国斌 张志功 黄帆 谢坤 方德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7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收集和分析安徽地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生活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均选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住院病例。病例组样本均为经手术... 目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收集和分析安徽地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生活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均选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住院病例。病例组样本均为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采用1∶1配对方法,选择经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胆道系统结石的患者。数据收集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收集2组样本的一般情况、生活环境和体格检查等资料,并录入SPSS 13.0软件中。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对可能受到混杂因素干扰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因素拟合主效应模型并分别计算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身高体重指数(P<0.001,OR=17.295,PAR%64.19%)、低油脂饮食(P<0.001,OR=7.583,PAR%54.23%)、井水水源(P=0.008,OR=7.806,PAR%55.06%)、胆道蛔虫病史(P=0.001,OR=7.537,PAR%24.63%)和胆道炎症史(P<0.001,OR=12.491,PAR%25.64%)。结论安徽地区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身高体重指数、低油脂摄入、井水水源、胆道蛔虫病史和胆道炎症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付 耿小平 +3 位作者 赵红川 王国斌 赵义军 张志功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胆源性SAP并发胆管炎急诊手术6例,非胆道梗阻性1例因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采用腹膜后入...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胆源性SAP并发胆管炎急诊手术6例,非胆道梗阻性1例因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采用腹膜后入路引流。非胆源性SAP19例的手术时机方面:急性炎症反应期手术2例,感染期内手术10例,残余感染期手术7例,手术入路方面:14例采用本组推荐的经左结肠旁沟腹膜后入路有限清除胰体尾或胰头坏死组织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12/26),其中并发结肠瘘2例,十二指肠瘘2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右侧腹膜后积脓导致高热不退2例。22例治愈,1例十二指肠瘘带管出院随访中,1例十二指肠瘘自动出院,死亡3例(11.5%),术后住院时间20~120d不等。结论正确地把握SAP的外科手术时机,采取经腹膜后入路的有限清除加置粗管冲洗引流,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手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胆道外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2 位作者 陈江明 赵义军 刘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4-1057,106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 近年来,随着光学及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胆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肝肿瘤精准定位、肝段标记和肝切除切面引导、胆道显影、胆漏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ICG荧光影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不足,为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并在胆道外科精准诊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术中胆道造影 胆漏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受体CD36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薛建锋 庞志刚 +3 位作者 刘超 王广田 刘付 彭淑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HCC)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受体CD36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43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CD36的表达、CD34标记微血...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HCC)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受体CD36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43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CD36的表达、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与有癌栓、包膜不完整、侵袭转移能力强呈负相关;CD36的表达与有癌栓、侵袭转移能力强呈负相关,两者呈正相关,并且两者阳性组的微血管密度均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血小板反应蛋白-1可抑制肝癌的生长、延缓侵袭转移、抑制血管生成,受体CD36可能是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肝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