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鹿原》的戏剧改编、电影改编及其缺失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1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多重蕴含的作品,曾被改编为秦腔现代戏、话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由于受到特定的艺术形式的限制以及改编指导思想的影响,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故事的选取、情节的剪裁、人物的安排以及对原著精神内涵的呈现程度和间离程度等方面并非全无瑕疵,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诟病。
-
关键词
《白鹿原》
戏剧改编
电影改编
艺术形式
精神内涵
现代戏
小说
故事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J905
-
-
题名新见民国报刊载红楼戏考论
- 2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86,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报刊载板腔体新剧综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ZW138)
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戏曲鉴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23058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红楼戏是《红楼梦》改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从文本传播和舞台传播方面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新见民国报刊载红楼戏六种:《申报》载顾乾元《新十八扯》之晴雯被逐情节,《双林周刊》载陈文康《晴雯补裘》,《时事新报》载“明”《时髦的宝玉夫人》,《晶报》载郭小枫《尤二姐》,《都会》与《大观园·都会》载郭小枫《红楼梦传奇》,《大观园》载“贾雨村”《园聚:红楼梦篇外》。新剧目的发现,具有文献价值和认识价值,有利于丰富红楼戏剧目和全面认识红楼戏的文体特色与审美特征。
-
关键词
民国报刊
红楼戏
剧目
传播
-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编于成龙题材戏曲的艺术建构与经典化
- 3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3,共4页
-
基金
2022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山西廉政题材戏曲的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2YJ064)
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戏曲鉴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2305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在新编历史剧中,“于成龙现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文化现象,如京剧《廉吏于成龙》、晋剧《于成龙》等剧作通过不同角度,塑造了于成龙廉吏、能吏等艺术形象。在戏剧冲突方面,情节冲突和内心冲突则分别从剧情发展和感情状态两方面来塑造立体化的于成龙艺术形象。剧目通过跨剧种、跨媒介传播,是艺术形象经典化的重要基础,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考验以及学术评价与论争,并形成剧种和流派的代表性剧目。从戏曲创作、演出和学术评价层面体现了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形成典范效应,对当下的历史剧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
关键词
于成龙
新编戏曲
艺术形象
建构
经典化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王国维戏曲史观的百年学术递嬗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0-94,共5页
-
文摘
王国维先生对戏曲概念的辨析以及新的戏曲史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戏曲研究新模式。王国维认为戏曲起源于歌舞,同时确立"戏曲"、"戏剧"、"真戏曲"、"真戏剧"等概念,认为真正的戏曲成于宋元。王国维的戏曲史观,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及近30年引发了学者对于戏曲起源、形成与本质等问题的多次反思与探讨。学术论争经历的百年学术递嬗,也是对中国民族戏剧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的过程,研究者没有囿于一家之成说,反而走向了多元化和开放性,成为戏曲研究中的百年学案。这也应该是学术史论争的规律。
-
关键词
王国维
戏曲史观
真戏剧
学术递嬗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假定团圆现象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刘于锋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38,共6页
-
-
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
悲剧冲突
悲剧性
鬼魂形象
大团圆
悲剧意识
西方悲剧
苦难
假定性
悲剧意境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集曲在昆曲中的使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8期101-103,共3页
-
文摘
集曲是南曲特别是昆山腔发展的结果,从戏文到传奇,集曲的数量逐渐增加。集曲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管色相同或相通,板式上不冲突,所集曲牌的次序和句子数量也有一定的标准。集曲主要用于抒情,是细曲性质的体现。
-
关键词
昆曲集曲
组织规律
细曲性质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袁祖光《瞿园杂剧》《瞿园杂剧续编》创作考论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217-230,共14页
-
文摘
<正>袁祖光(1875—1930?)~①,字瞿园、骥孙,号晓村、暖初氏~②,安徽太湖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①,曾做吏部主事,人进士馆,赴日本考察政治。袁祖光性情潇洒,被称为'有乾嘉老辈风趣''和而不流,介而有守',是'今日诗家射雕手'。~②袁祖光现存剧作有《瞿园杂剧》《瞿园杂剧续编》各5种,又有《瞿园诗草》8卷、《绿天霜雪移诗话》8卷。徐凌霄《(瞿园杂剧〉述评》称袁氏剧作:'代表庚子以后,一个时期,一般的骚人逸客,伤时忧国,愤世嫉俗的作风。'~③其文未涉及《瞿园杂剧续编》,所以并不是一种全面观照。
-
关键词
袁祖光
射雕手
进士馆
光绪二十九年
骚人逸客
诗草
诗家
钧天乐
戏曲创作
戏曲家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乾隆魁首金德瑛及其《观剧绝句》在晚清的流播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73,共8页
-
文摘
金德瑛是乾隆元年状元,曾作《观剧绝句》三十首,虽自称是游戏之作。主要强调其咏史价值,在流传中得到后世三十多位名人题跋和将近三百首的和作,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现存《观剧绝句》可知有两个版本,其一为乾隆刻本,其二为叶德辉观古堂刻本。《观剧绝句》的题跋、和作,与金德瑛德隆望尊的地位、人品学识及金德瑛后人的文化活动分不开,也体现了后世学人对康乾盛世文运昌隆的追怀。
-
关键词
金德瑛
观剧绝句
版本
题跋
和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冯小青现象在明清传奇中的题旨流变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54-55,共2页
-
文摘
由于《牡丹亭》的影响,冯小青的故事广泛流传。从《风流院》到《疗妒羹》再到《梅花梦》,创作的趣旨经历了失意士人的自我写照、扬贤惩妒的移风机趣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等流变过程。
-
关键词
冯小青
明清传奇
题旨流变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明清传奇杂剧组合体戏曲形态的变格
- 10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晚清文人戏曲创作变革研究”(16BZW074)
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明清山西传奇杂剧文献整理与研究”(22BB011)
+1 种基金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YJ064)
山西省教改项目“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戏曲鉴赏》教学改革研究”(J20230586)
-
文摘
明清传奇杂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体戏曲形态,属于戏曲形态的变格。第一种是隐藏式组合体戏曲形态,构成组合体的各个独立的“组件”隐藏于一部传奇的体制之中。第二种是泛杂剧体戏曲形态,包括“泛杂剧体杂剧”和“泛杂剧体传奇”。第三种是寄生性组合体戏曲形态,指戏曲作品寄生于小说中而组合成的变体形态。这些戏曲形态打破了固有戏曲体制的限制,形成多样化的戏曲文体样式,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
关键词
明清
传奇杂剧
组合体戏曲形态
泛杂剧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晚清文人传奇创作的“下凡历劫”模式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晚清文人戏曲创作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6BZW074)
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项目编号:2017YZKC-32)
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培育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晚清时期的文人传奇创作中,出现大量"仙天谪降——凡间历劫——重列仙班"结构的作品,从结构层次看,剧作形成了一种套式结构形式。"下凡历劫"的现象从昆曲创作之初就已出现,经过蒋士铨剧作的结构演变逐渐定型,受到晚清戏曲家的模仿。这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指向主要表现在表彰乱世女子英勇节烈、兴亡感慨与扶持世教、伤逝悼亡、家庭细事的情感表达几个方面。在剧作体现的文化因素上,体现在结构的团圆与排场的调节、"人世难圆天上补"的情感补偿功能、典范效应与创作风习三个方面。
-
关键词
晚清
文人传奇
下凡历劫
情感补偿
典范效应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新见冯叔鸾戏曲创作考论
- 12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戏曲研究》
2023年第3期209-224,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报刊载板腔体新剧综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ZW138)
山西省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戏曲鉴赏》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23058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冯叔鸾(1884—1942),原名远翔,署名马二先生、马二等,号啸虹轩主人,是晚清民国时期在戏剧创作和研究方面较有特色的作家,“以文学鸣于时”“以评剧见知于社会”1。冯叔鸾的剧评有《啸虹轩剧谈》《冯步鸾剧话》《戏学讲义》等,对戏剧改良、新剧与旧剧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近年学界对冯叔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戏剧批评、生平史实等方面1。
-
关键词
冯叔鸾
戏剧批评
晚清民国时期
戏曲创作
戏剧改良
戏剧创作
剧评
评剧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刘于锋
黄莹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5-326,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文人戏曲创作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6BZW074)
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戏曲鉴赏”(项目编号:2017YZKC-3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由王旭峰等人改编的昆曲《红楼梦》和张弘改编的昆曲《红楼梦》是两部重要的红楼戏。前者是全本戏,注重与小说的贴合,后者为折子戏,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相对于全本戏,折子戏的形式更易于作品反复演出和剧目传承。两部改编的作品都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方式如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改编成戏曲电影、结合其他艺术形式演出。由经典小说改编为戏曲舞台作品,需要注重舞台作品的经典化,并且经过广泛的传播和观众的接受,进一步成为新的经典作品。
-
关键词
昆曲
红楼梦
折子戏改编
传承
经典化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曲学史上一次戏曲本体特征的论争
- 14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1-35,共5页
-
文摘
在中国古代曲学史上,明代关于《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孰高孰低的论争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是有关戏曲本质特征的论争,这一过程是曲家对戏曲语言、戏曲功能、戏曲音律等方面的探讨、碰撞与磨合的过程。在论争中,明代曲家在本色观上,认为本色与填塞学问无关,而在雅俗、深浅、浓淡之间。
-
关键词
曲学史
本体特征
论争
本色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晚清杨恩寿的词学主张及在湖湘派中的定位
- 15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2012年第4期56-60,共5页
-
文摘
晚清湖湘派词人杨恩寿以戏曲家、诗人名于世,在词学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论词绝句》三十首及《词余丛话》部分内容体现了推尊词体、推崇姜张和浙西词派词风、严审词律等词学主张。杨恩寿有《坦园词录》七卷,学习姜夔张炎词风,词境多为清冷、寂苦、伤感,在用词、修辞上,多选用寂冷色调,词境伤感清苦。杨恩寿词虽为曲家之词、诗人之词,在晚清湖湘词派中,被称为"同光三家词"之一。
-
关键词
晚清
杨恩寿
词学主张
《论词绝句》
湖湘派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代戏曲家陆和钧行实系年
- 16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华戏曲》
CSSCI
2013年第1期292-311,共20页
-
文摘
陆和钧是清代戏曲家,浙江萧山人,著有传奇《如梦缘》。对于陆和钧及其戏曲的研究,由于资料的限制,前人对其生平并未得到较为详细的勾勒,又由于抄本《如梦缘》无刊刻本,未得到广泛流传,也影响了对其创作的研究。陆和钧与戏曲家许善长交密,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①中有"陆菊笙"条,记陆和钧于同治三年(1864)
-
关键词
戏曲家
碧声吟馆
善长
隋堤柳
聊斋志异
戏曲创作
陆简
花之寺
东坡
如梦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清代剧目七种稽考
- 17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6,103,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代善本戏曲叙录与研究"(项目编号:13YJA760044)
-
文摘
清代戏曲剧作,近年来得到学者的深入考索,新增了大量剧目。但有的剧作因无传本,未得到进一步考察,有的剧作则是由于著录的错误,剧名一直沿误。根据相关别集、日记等文献,或补充,或辩误,新稽考清代剧目七种,包括陆商玉《蕉鹿梦》、吴兴负珊恨人《未了缘》、管庭芬《青鸟信》、张兴仁《青衫泪》、孙点《三梦记》、陈寿祺《哭张郎》、冯绪承《外国人查鼠疫》,并附考冯绪承民国时期剧作《蓟门落泪》、《岁阑金尽》、《伤端阳》三种。
-
关键词
清代
戏目
辩误
补充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昆曲集曲考释
- 18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2-55,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晚清文人戏曲研究"(项目编号:CXLX13_356)
-
文摘
集曲是昆曲中集合数曲而成一曲的形式。其组合方式有数字式的形式、嵌入的形式、犯调的形式、带过曲的形式等。集曲从明中叶开始大量出现,而且为重视格律的曲家大量创制。集曲一般用于过曲,只有[破齐阵]等可用于引子,集曲使用方式上有本牌连用、集相同曲牌的集曲连用、顶针式连环使用、用于南北合套、以缠达的方式使用等。集曲丰富了昆曲的表现形式,成为曲家用来表现特殊抒情功能的技术手段。
-
关键词
昆曲
集曲
考释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晚清文人戏曲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反思
- 19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代善本戏曲叙录与研究”(13Y JA 76004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11&ZD 10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晚清文人戏曲是古典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主要表现在戏曲分期与晚清时限的限定、晚清文人戏曲的特征与戏曲家的史实、晚清戏曲的体制变革与近代转型等方面。在研究趋势上,出现由零星的个别研究到系统的整体研究发展、由对一般现象的分析到对深层发展肌理探索的趋势。对晚清文人曲的研究的缺憾表现在对晚清戏曲家的群体格局、晚清戏曲的整体戏曲观念与创作心态、晚清戏曲曲体变化的内部机制等研究不足。
-
关键词
晚清
文人戏曲
史实研究
体制研究
缺憾
-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杨恩寿曲学思想新论
- 20
-
-
作者
刘于锋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0-63,共4页
-
文摘
杨恩寿的戏曲批评体现了传统曲学特征,又有新的特点。创作观上,重视戏曲题材的历史厚重性和情节结构的合理性;戏曲文辞方面,重视曲文的词采与文笔、重视剧作的性灵与气韵、重视词采对戏曲形象的塑造;戏曲声律方面,注意到声韵性质与脚色声口的关系、出字语气与舞台表现的关系等。
-
关键词
曲学思想
题材结构
戏曲文辞
戏曲声律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