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俄残党”到“苏联公民”——1917—1945年哈尔滨俄侨群体心态的转变过程
1
作者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29-32,共4页
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俄侨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俄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俄(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俄侨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俄... 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俄侨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俄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俄(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俄侨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俄国国内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在哈俄侨出于阶级立场等因素,普遍对苏维埃政权持不承认和敌对态度。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爆发逐渐唤醒了一些俄侨的家国情怀,开始承认自己苏联公民的身份。直至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哈尔滨,他们在政治身份和情感认同上最终完成了“白俄残党”向“苏联公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俄侨 心态史 中东铁路 伪满洲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