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
乃
叔
敖桂华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刘乃叔,敖桂华语言是一种文化,反过来,语言还承载文化并积淀文化。因此,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又需要文化的诠释,这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于是跨...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刘乃叔,敖桂华语言是一种文化,反过来,语言还承载文化并积淀文化。因此,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又需要文化的诠释,这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于是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文化因素的渗透就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教学
文化渗透
语言教学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语言现象
语言与文化
谐音文化
教学中
“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汉语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
乃
叔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第11期54-55,共2页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已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这期间改革始终没有间断过。50—60年代,语言教学界的前辈们曾对古汉语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明确指出了古汉语课不应该仅仅是教授一...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已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这期间改革始终没有间断过。50—60年代,语言教学界的前辈们曾对古汉语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明确指出了古汉语课不应该仅仅是教授一点点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教学观念
高师院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全文增补中
“朕”本义考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
乃
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70,72,共3页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朕
本义
给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怒发冲冠”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
乃
叔
《辞书研究》
200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怒发冲冠”
主述结构
偏正关系
语言规律
现代汉语
古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Z1期63-65,共3页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到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说文》
新发于硎
《左传》
作者的原意
《汉语大字典》
古代文献
《古代汉语》
折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周行”“周道”辨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39-42,共4页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发表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列举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汉语中的SOV(主语+宾语+动词)语序(包括OV语序)和modified—modifier(中心语+修饰语)语序的例子,来进一步印证...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发表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列举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汉语中的SOV(主语+宾语+动词)语序(包括OV语序)和modified—modifier(中心语+修饰语)语序的例子,来进一步印证汉、藏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颇具启发性。但赞赏之余,稍感遗憾的是,有些例子略欠斟酌,选释得不够妥当。本文就是想对其中“周行”、“周道”的解释谈点不同看法,并对古注做些分析。我想这绝不影响张先生整个文章的说服力和观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耳
匪风
《诗》
语序
路曲
贤人
引诗
政令
小雅
《毛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寻“内部形式”是研究汉语造词法的又一途径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3-25,共3页
汉语造词法的研究,以往受西方语法学研究的影响,视野多局限于“语法形式”的分析上。应当说这种方法在对双音节构词现象的解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汉语的特点是,缺乏西方语言的所谓“屈折变化”。故古今汉语词汇中大量的单音词仅...
汉语造词法的研究,以往受西方语法学研究的影响,视野多局限于“语法形式”的分析上。应当说这种方法在对双音节构词现象的解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汉语的特点是,缺乏西方语言的所谓“屈折变化”。故古今汉语词汇中大量的单音词仅仅通过“形态变化”和“结构分析”很难解释其造词现象。探寻“内部形式”,寻求语词产生的“理据”,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词法
语法形式
内部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言》、《释诂》异同考辨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
乃
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69-78,共10页
《释诂》、《释言》是《尔雅》首二篇。是《尔雅》一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些二篇收词1300多,占全书总词数32%),也是《尔雅》作为语言词典的主要依据。那么,这两篇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历来的看法是:《释诂》与《释言》由于名称不同。
关键词
尔雅
方言
本义
异同
引伸义
训释词
语言
段注
词数
单音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至”“夏至”的理据及结构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
乃
叔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6期92-93,共2页
1989年1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刊载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很值得一读。但有些选例失于斟酌,解释得有欠妥当,也是无需讳言...
1989年1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刊载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很值得一读。但有些选例失于斟酌,解释得有欠妥当,也是无需讳言的。其中“冬至”“夏至”条,就是典型的一例。张先生的文中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上古汉语
定语后置
汉藏语系
语序
研究汉语
启示
二十四节气
北半球冬季
《现代汉语词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怒”在辞书中漏收的两项动词义
10
作者
刘
乃
叔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14-115,共2页
一、"举起"、"伸展"义:《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又《天地》:"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两"怒"字义同。陈鼓应注:"...
一、"举起"、"伸展"义:《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又《天地》:"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两"怒"字义同。陈鼓应注:"奋力举起"(《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一版);曹础基注:"奋举"(《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第一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庄子
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汉语大词典
不胜任
陈鼓应
举起
车辙
字义
原文传递
也谈“何……为”句中的“为”
11
作者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何……为
何以……为
疑问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
“何”
句子
《国语·晋语》
结构形式
史记·酷吏列传
“为”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书中“无以”新解
12
作者
敖桂华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6期31-34,共4页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介词
名词
语法因素
异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玦”的隐含义及词义分析的“坐标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
乃
叔
敖桂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9-40,共2页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玦
决绝
断绝
象征含义
坐标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尔雅》训诂方法浅释
14
作者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1-35,共5页
《尔雅》做为训诂学第一要籍,它标志着我国训诂学的诞生,在训诂和训诂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洪诚先生说:'《尔雅》产生的时代,就是训诂学产生的时代。'的确如此。《尔雅》产生之前,训诂虽已出现,但从现今能见到的材料看,...
《尔雅》做为训诂学第一要籍,它标志着我国训诂学的诞生,在训诂和训诂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洪诚先生说:'《尔雅》产生的时代,就是训诂学产生的时代。'的确如此。《尔雅》产生之前,训诂虽已出现,但从现今能见到的材料看,当时的训诂只是对前人某一篇或某几篇著作随文下注;或在论述某个问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训诂方法
释言
释训
释词
释草
义训
释虫
释木
释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言文中的“吾”和“我”
15
作者
刘
乃
叔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期41-42,共2页
"吾"和"我"是文言文中两个用来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它们在表数上是一致的,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多数,没有人表示疑问。但是,在用法上,即在"格位"的限定上,语法学者的看法历来是有分歧的。王力先生在《汉...
"吾"和"我"是文言文中两个用来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它们在表数上是一致的,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多数,没有人表示疑问。但是,在用法上,即在"格位"的限定上,语法学者的看法历来是有分歧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册)》中说:"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数情况看来是这样的:"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盼宾语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王力
语法学
主格
前置宾语
第一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
体用法
动词
汉语史
原文传递
“登轼而望”解
16
作者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6-17,共2页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被高校文科教材所选用,也一直做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所以,其史料的注释,乃至语词的解诂都经过“千锤百炼”,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地方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或有待补充的,其中,“登轼而望”句...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被高校文科教材所选用,也一直做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所以,其史料的注释,乃至语词的解诂都经过“千锤百炼”,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地方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或有待补充的,其中,“登轼而望”句,就是典型的一例。 中学语文课本(初级)第六册,在该句下只注“轼”字: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登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古代汉语》
《周礼
教育学院
人民教育出版社
春秋左传
度量单位
中国古代
《曹刿论战》
中学语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语译注商榷
17
作者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7-28,共2页
现代人阅读古籍,参考古书译注,借助他人成果,必须用科学的、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它,持审慎严谨的态度。否则,轻则误释文义,以今律古;重则以讹转讹,贻害后人。 下面,就把浏览文献中,发现译注中不确切处,略例如下,提出商榷并就正于方家: 1....
现代人阅读古籍,参考古书译注,借助他人成果,必须用科学的、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它,持审慎严谨的态度。否则,轻则误释文义,以今律古;重则以讹转讹,贻害后人。 下面,就把浏览文献中,发现译注中不确切处,略例如下,提出商榷并就正于方家: 1.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所”,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指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很显然,这是把“所”看作指示代词,依照其常规的使用方法和意义来加以解释的,而且被很多教材所采纳,陈陈相因,视为定论。如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等教材就都沿用了此说。但,稍加研究和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其一,如果“所”字指代“方式方法”则与上文触龙所言内容,很难吻合;其二,“所”字若是指代“方式方法”,与句前动词“恣”的词汇意义,也很难搭配,整个语义也就无法释通了。那么,“所”字到底该如何解释才对呢?我们认为,在本句中唯一正确的解释当为“意”,乃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所”字
“月”
《古代汉语》
“内”
鹅鸭
“意”
语译
指示代词
《说文新附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汉语教学观念的更新及实践
18
作者
刘
乃
叔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4-67,共4页
一、古汉语教学观念的更新 古代汉语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这不仅因为它做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今词语
古汉语基础知识
篇章阅读
词义发展
被切字
现代汉语
源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文重文与识义校勘——重文利用之一
19
作者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2-75,共4页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共收字一万零五百一十六文,其中“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十二。这正反映了晚周以来,“诸侯力政,政令出,书不同文”的现状。许慎竭其所能,兼收并蓄,成为《说文解字》中归纳汉字的...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共收字一万零五百一十六文,其中“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十二。这正反映了晚周以来,“诸侯力政,政令出,书不同文”的现状。许慎竭其所能,兼收并蓄,成为《说文解字》中归纳汉字的一个重要条则,“给后来对‘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说文释例
部居
一百六
大徐
陈灵公
段氏
字考
《楚辞章句》
同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有“率”义考
20
作者
刘
乃
叔
《语文学习》
1995年第5期9-10,共2页
《鸿门宴》中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其中"从"字,多被解释为"使动用法",译成"使……跟从"的意思。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东北师大中文系编《古代汉语》都采用了类似的说法...
《鸿门宴》中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其中"从"字,多被解释为"使动用法",译成"使……跟从"的意思。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东北师大中文系编《古代汉语》都采用了类似的说法。单从文义看,做如是解并无不可,但若从语言实际出发,以科学、准确地阐释词义的标准来衡量,则大有商榷的必要。因为"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鸿门宴
词义系统
旦日
北师大
中文系
具体语言环境
锡良
实际出发
原文传递
题名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
乃
叔
敖桂华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43-45,共3页
文摘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刘乃叔,敖桂华语言是一种文化,反过来,语言还承载文化并积淀文化。因此,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又需要文化的诠释,这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于是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文化因素的渗透就尤...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教学
文化渗透
语言教学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语言现象
语言与文化
谐音文化
教学中
“打”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汉语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吉林省教科院高教所
出处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年第11期54-55,共2页
文摘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已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这期间改革始终没有间断过。50—60年代,语言教学界的前辈们曾对古汉语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明确指出了古汉语课不应该仅仅是教授一点点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教学观念
高师院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朕”本义考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70,72,共3页
文摘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
关键词
朕
本义
给予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怒发冲冠”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辞书研究》
200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怒发冲冠”
主述结构
偏正关系
语言规律
现代汉语
古汉语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Z1期63-65,共3页
文摘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到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说文》
新发于硎
《左传》
作者的原意
《汉语大字典》
古代文献
《古代汉语》
折骨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周行”“周道”辨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摘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发表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列举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汉语中的SOV(主语+宾语+动词)语序(包括OV语序)和modified—modifier(中心语+修饰语)语序的例子,来进一步印证汉、藏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颇具启发性。但赞赏之余,稍感遗憾的是,有些例子略欠斟酌,选释得不够妥当。本文就是想对其中“周行”、“周道”的解释谈点不同看法,并对古注做些分析。我想这绝不影响张先生整个文章的说服力和观点的。
关键词
卷耳
匪风
《诗》
语序
路曲
贤人
引诗
政令
小雅
《毛传》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寻“内部形式”是研究汉语造词法的又一途径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大中文系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摘
汉语造词法的研究,以往受西方语法学研究的影响,视野多局限于“语法形式”的分析上。应当说这种方法在对双音节构词现象的解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汉语的特点是,缺乏西方语言的所谓“屈折变化”。故古今汉语词汇中大量的单音词仅仅通过“形态变化”和“结构分析”很难解释其造词现象。探寻“内部形式”,寻求语词产生的“理据”,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
关键词
造词法
语法形式
内部形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言》、《释诂》异同考辨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69-78,共10页
文摘
《释诂》、《释言》是《尔雅》首二篇。是《尔雅》一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些二篇收词1300多,占全书总词数32%),也是《尔雅》作为语言词典的主要依据。那么,这两篇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历来的看法是:《释诂》与《释言》由于名称不同。
关键词
尔雅
方言
本义
异同
引伸义
训释词
语言
段注
词数
单音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至”“夏至”的理据及结构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6期92-93,共2页
文摘
1989年1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刊载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很值得一读。但有些选例失于斟酌,解释得有欠妥当,也是无需讳言的。其中“冬至”“夏至”条,就是典型的一例。张先生的文中认为:
关键词
语言教学
上古汉语
定语后置
汉藏语系
语序
研究汉语
启示
二十四节气
北半球冬季
《现代汉语词典》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怒”在辞书中漏收的两项动词义
10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14-115,共2页
文摘
一、"举起"、"伸展"义:《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又《天地》:"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两"怒"字义同。陈鼓应注:"奋力举起"(《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一版);曹础基注:"奋举"(《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第一版)。
关键词
词义
庄子
今注今译
中华书局
汉语大词典
不胜任
陈鼓应
举起
车辙
字义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也谈“何……为”句中的“为”
11
作者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
何……为
何以……为
疑问语气词
古代汉语虚词
“何”
句子
《国语·晋语》
结构形式
史记·酷吏列传
“为”字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书中“无以”新解
12
作者
敖桂华
刘
乃
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摘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关键词
以
介词
名词
语法因素
异化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玦”的隐含义及词义分析的“坐标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
乃
叔
敖桂华
机构
东北师大中文系
出处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9-40,共2页
文摘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关键词
玉玦
决绝
断绝
象征含义
坐标法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尔雅》训诂方法浅释
14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摘
《尔雅》做为训诂学第一要籍,它标志着我国训诂学的诞生,在训诂和训诂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洪诚先生说:'《尔雅》产生的时代,就是训诂学产生的时代。'的确如此。《尔雅》产生之前,训诂虽已出现,但从现今能见到的材料看,当时的训诂只是对前人某一篇或某几篇著作随文下注;或在论述某个问题时。
关键词
《尔雅》
训诂方法
释言
释训
释词
释草
义训
释虫
释木
释器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言文中的“吾”和“我”
15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期41-42,共2页
文摘
"吾"和"我"是文言文中两个用来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它们在表数上是一致的,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多数,没有人表示疑问。但是,在用法上,即在"格位"的限定上,语法学者的看法历来是有分歧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册)》中说:"吾"和"我"的分别,就大多数情况看来是这样的:"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盼宾语①。
关键词
文言文
王力
语法学
主格
前置宾语
第一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
体用法
动词
汉语史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登轼而望”解
16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6-17,共2页
文摘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被高校文科教材所选用,也一直做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所以,其史料的注释,乃至语词的解诂都经过“千锤百炼”,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地方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或有待补充的,其中,“登轼而望”句,就是典型的一例。 中学语文课本(初级)第六册,在该句下只注“轼”字: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登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古代汉语》
《周礼
教育学院
人民教育出版社
春秋左传
度量单位
中国古代
《曹刿论战》
中学语文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语译注商榷
17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7-28,共2页
文摘
现代人阅读古籍,参考古书译注,借助他人成果,必须用科学的、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它,持审慎严谨的态度。否则,轻则误释文义,以今律古;重则以讹转讹,贻害后人。 下面,就把浏览文献中,发现译注中不确切处,略例如下,提出商榷并就正于方家: 1.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所”,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指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很显然,这是把“所”看作指示代词,依照其常规的使用方法和意义来加以解释的,而且被很多教材所采纳,陈陈相因,视为定论。如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等教材就都沿用了此说。但,稍加研究和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其一,如果“所”字指代“方式方法”则与上文触龙所言内容,很难吻合;其二,“所”字若是指代“方式方法”,与句前动词“恣”的词汇意义,也很难搭配,整个语义也就无法释通了。那么,“所”字到底该如何解释才对呢?我们认为,在本句中唯一正确的解释当为“意”,乃名词。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所”字
“月”
《古代汉语》
“内”
鹅鸭
“意”
语译
指示代词
《说文新附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汉语教学观念的更新及实践
18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一、古汉语教学观念的更新 古代汉语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这不仅因为它做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今词语
古汉语基础知识
篇章阅读
词义发展
被切字
现代汉语
源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文重文与识义校勘——重文利用之一
19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2-75,共4页
文摘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共收字一万零五百一十六文,其中“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占总字数的百分之十二。这正反映了晚周以来,“诸侯力政,政令出,书不同文”的现状。许慎竭其所能,兼收并蓄,成为《说文解字》中归纳汉字的一个重要条则,“给后来对‘异体字,
关键词
《玉篇》
说文释例
部居
一百六
大徐
陈灵公
段氏
字考
《楚辞章句》
同文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有“率”义考
20
作者
刘
乃
叔
出处
《语文学习》
1995年第5期9-10,共2页
文摘
《鸿门宴》中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其中"从"字,多被解释为"使动用法",译成"使……跟从"的意思。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东北师大中文系编《古代汉语》都采用了类似的说法。单从文义看,做如是解并无不可,但若从语言实际出发,以科学、准确地阐释词义的标准来衡量,则大有商榷的必要。因为"从"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使动用法
鸿门宴
词义系统
旦日
北师大
中文系
具体语言环境
锡良
实际出发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
刘
乃
叔
敖桂华
《汉语学习》
CSSCI
199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代汉语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
刘
乃
叔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8
9
全文增补中
3
“朕”本义考
刘
乃
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怒发冲冠”解
刘
乃
叔
《辞书研究》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周行”“周道”辨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探寻“内部形式”是研究汉语造词法的又一途径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释言》、《释诂》异同考辨
刘
乃
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冬至”“夏至”的理据及结构
刘
乃
叔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怒”在辞书中漏收的两项动词义
刘
乃
叔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11
也谈“何……为”句中的“为”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孟子》书中“无以”新解
敖桂华
刘
乃
叔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玉玦”的隐含义及词义分析的“坐标法”
刘
乃
叔
敖桂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尔雅》训诂方法浅释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文言文中的“吾”和“我”
刘
乃
叔
《语文学习》
1995
0
原文传递
16
“登轼而望”解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词语译注商榷
刘
乃
叔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古汉语教学观念的更新及实践
刘
乃
叔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说文重文与识义校勘——重文利用之一
刘
乃
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有“率”义考
刘
乃
叔
《语文学习》
199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