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性强化材料矫直反弯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东冶 何安瑞 +1 位作者 王海滨 贺龙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83,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塑性强化材料在平行辊式矫直过程中一次反弯与二次反弯特性的关系,根据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强化弹塑性材料辊式矫直弯曲力学模型。通过解析法描述两次反弯过程中的应力关系,给出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弯曲过程... 为了深入研究塑性强化材料在平行辊式矫直过程中一次反弯与二次反弯特性的关系,根据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强化弹塑性材料辊式矫直弯曲力学模型。通过解析法描述两次反弯过程中的应力关系,给出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弯曲过程材料残余应力分布、弯矩比、加载应力变化过程。证明两次反弯过程中经历一次反弯后,二次反弯截面弯矩比与曲率比不再是原有简单M-C关系,而是与一次弯曲曲率比、二次弯曲曲率比与强化系数相关的函数。理论上证明原有弯曲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多次连续反弯矫直过程。解析结果表明,辊式矫直过程中经历二次反弯的材料截面弹性极限弯矩值下降,矫直弯曲减小,回弹比增大。同种材料考虑强化与不考虑强化矫直后残余应力均方差分别为71.2与65.6,回弹比均值分别为0.49和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强化 辊式矫直 残余应力 弯矩比 曲率比
下载PDF
辊式矫直过程弯辊量对边浪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东冶 何安瑞 +1 位作者 邵健 陈超超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5,共5页
针对辊式矫直过程建立具有边浪特征的带钢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工况实测矫直力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的矫直力,得到二者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分别采用原始曲率补偿法和塑性变形层增加法确定了4种弯辊量设定方... 针对辊式矫直过程建立具有边浪特征的带钢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工况实测矫直力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的矫直力,得到二者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分别采用原始曲率补偿法和塑性变形层增加法确定了4种弯辊量设定方案。采用上述方案对浪高为20 mm的带钢进行矫直,对比矫直后带钢平直度情况,得出按最高浪采用原始曲率补偿法计算得到的弯辊量矫直效果最优。同时随着弯辊量的加大,矫直力也随之增加,为现场边浪矫直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 弯辊 边浪 有限元 仿真
原文传递
塑性强化材料辊式矫直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安瑞 东冶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85-91,共7页
采用弹塑性弯曲理论与应力线性叠加原则对塑性强化材料连续弹塑性弯曲过程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考虑应力传递效应对矫直过程的影响,建立七辊辊式矫直机连续弹塑性弯曲矫直过程力学模型。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值,两者偏差平均值在8%以... 采用弹塑性弯曲理论与应力线性叠加原则对塑性强化材料连续弹塑性弯曲过程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考虑应力传递效应对矫直过程的影响,建立七辊辊式矫直机连续弹塑性弯曲矫直过程力学模型。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值,两者偏差平均值在8%以内,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的矫直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变形矫直策略残余应力与残余曲率控制能力均强于小变形矫直策略;由于应力传递效应对矫直过程的影响,使得小变形矫直策略随矫直过程的深入,残余曲率并未向零点逐步收敛,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变形矫直策略由于采用了逐步矫直的工艺设定思想,使其可以达到矫直的目的。这些分析结果为工业生产中矫直策略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矫直 塑性强化材料 应力 弯曲
下载PDF
热轧板形对冷轧钢带起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明清 陈超超 +2 位作者 邱增帅 东冶 黄珍 《江西冶金》 2014年第2期12-16,28,共6页
针对热轧板形不好导致冷轧带钢起筋问题,从热轧工序分析原因,得出凸度小楔形大、轧辊磨损不均匀等问题是导致起筋的重要原因,并对热轧的辊形配置、窜辊模型、工艺制度等进行优化。优化后热轧带钢断面形状有很大的改善,带钢板形质量明显... 针对热轧板形不好导致冷轧带钢起筋问题,从热轧工序分析原因,得出凸度小楔形大、轧辊磨损不均匀等问题是导致起筋的重要原因,并对热轧的辊形配置、窜辊模型、工艺制度等进行优化。优化后热轧带钢断面形状有很大的改善,带钢板形质量明显提高,带钢在冷轧中出现起筋缺陷的比例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筋 热轧 辊形配置 窜辊 工艺
下载PDF
倒角对变接触支撑辊辊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东冶 邵健 +2 位作者 何安瑞 鹏宇 李文俊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60,共5页
辊间接触应力分布直接影响轧辊疲劳状态与磨损状态,进而影响支撑辊的使用寿命。在支撑辊辊形为VCR+条件下对不同倒角长度与倒角深度的54种工况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论证了在不同倒角条件下辊间接触应力峰值大小与位置... 辊间接触应力分布直接影响轧辊疲劳状态与磨损状态,进而影响支撑辊的使用寿命。在支撑辊辊形为VCR+条件下对不同倒角长度与倒角深度的54种工况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论证了在不同倒角条件下辊间接触应力峰值大小与位置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倒角性能参考量来评估倒角形式对轧辊疲劳失效的影响。最终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结合支撑辊下机磨损状态提出了在VCR+辊形条件下倒角优化方式,为现场支撑辊倒角优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辊 倒角 VCR+ 接触应力 轧辊
原文传递
宽幅横切线全线跟踪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东冶 何安瑞 +1 位作者 王海滨 贺龙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7,共6页
根据横切线的工艺特点对全线进行了跟踪区域划分,并由此划分跟踪层次.确定了全线跟踪功能的总体方案、横切线跟踪设计思路、数据流,采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物料状态描述方法对物料跟踪过程进行管理.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设计出横切线全线跟踪... 根据横切线的工艺特点对全线进行了跟踪区域划分,并由此划分跟踪层次.确定了全线跟踪功能的总体方案、横切线跟踪设计思路、数据流,采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物料状态描述方法对物料跟踪过程进行管理.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设计出横切线全线跟踪系统,并给出程序流程.设定参数采用逐步下达方式,解决了无法两卷带钢同时在线的问题,若不投入使用探伤设备,采用某厂同样工艺流程,预计年产量提高11%,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生产应用表明,该跟踪系统可靠、准确,没有出现钢板信息丢失问题,实现了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 跟踪 跟踪层次 跟踪区域 跟踪系统
下载PDF
横切线模式飞剪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张飞 郭强 +1 位作者 李冉影 东冶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4,71,共5页
分析了横切线模式飞剪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形式,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针对剪切过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采用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APC系统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飞剪精度补偿。调试和生产运行表明,整个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操作... 分析了横切线模式飞剪的机械结构和运动形式,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针对剪切过程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采用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APC系统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飞剪精度补偿。调试和生产运行表明,整个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和维护方便等特点,满足生产高质量横切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飞剪 横切 定尺剪切
下载PDF
花纹板浪形的控制措施
8
作者 王宇阳 东冶 邵健 《山西冶金》 CAS 2021年第5期73-75,81,共4页
针对国内某热轧2250带钢生产线的花纹板浪形存在质量异议问题,根据花纹板的浪形形貌,分析了精轧出口板形、层流冷却出口浪形以及成品实物浪形之间的关系,综合带钢浪形和温度均匀性的相关机理,确定了层流冷却出口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不均... 针对国内某热轧2250带钢生产线的花纹板浪形存在质量异议问题,根据花纹板的浪形形貌,分析了精轧出口板形、层流冷却出口浪形以及成品实物浪形之间的关系,综合带钢浪形和温度均匀性的相关机理,确定了层流冷却出口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不均问题是成品产生浪形的主要原因,并找到了影响花纹板开平浪形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卷取温度工艺制度、调整精轧穿带和轧制速度、更改层流冷却模式等手段,可提高层流冷却区域带钢温度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纹板 冷却浪形 层流冷却 卷取温度 轧制速度 冷却模式
下载PDF
基于精轧平坦度优先的凸度分配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东冶 何安瑞 +1 位作者 邵健 陈超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53-3259,共7页
为了得到较高的平坦度,在板带不发生曲屈失稳的前提下,通过由精轧入口机架向出口机架以及出口机架向入口机架递推得到合理凸度控制范围。通过优化函数得出各个机架出口的凸度,在合理的凸度控制范围内对优化函数的凸度分配结果进行修正,... 为了得到较高的平坦度,在板带不发生曲屈失稳的前提下,通过由精轧入口机架向出口机架以及出口机架向入口机架递推得到合理凸度控制范围。通过优化函数得出各个机架出口的凸度,在合理的凸度控制范围内对优化函数的凸度分配结果进行修正,得出基于平坦度优先的凸度分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实验成品凸度与平坦度目标值分别为50μm和0μm/m,模型计算凸度与平坦度分别为47.2μm和0μm/m,成品头部实际凸度与平坦度平均值分别为48.7μm和43μm/m;该策略在保证精轧出口平坦度的前提下,能保证凸度与目标凸度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度 平坦度 热轧 板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