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上)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振乾 贡冯保 +10 位作者 宋廷明 文绍星 宋文仲 李思恒 张正义 袁学善 乔秀仑 李为民 耿兆书 姚国勤 《中国粮食经济》 2005年第3期8-13,共6页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战略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粮食安全形势 科学发展观 战略问题 国民经济 主要指标 新战略
原文传递
稻米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被引量:6
2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课题组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课题组 +8 位作者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课题组 白美清 宋廷明 宋文仲 李思恒 扬卫路 笑然 石少龙 《粮食问题研究》 2008年第2期4-19,共16页
根据国家粮食局软科学研究课题的部署,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组织课题组,经过近两年时间,重点对我国稻米与粮食安全问题持续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 重中之重 稻米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 粮食安全问题 软科学研究 国家粮食局
下载PDF
优化稻米市场 提升稻米产业 被引量:2
3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12年第11期22-23,共2页
近年来,我国稻米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品种适应度提高,价格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市场稻强米弱,稻米加工企业有多做多亏之说,被稻米行业普遍关注。何故?是稻米多了或少了,还是市场不规范所致?一、稻米供求大致平衡,市... 近年来,我国稻米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品种适应度提高,价格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市场稻强米弱,稻米加工企业有多做多亏之说,被稻米行业普遍关注。何故?是稻米多了或少了,还是市场不规范所致?一、稻米供求大致平衡,市场风险依然存在全国稻米产量自1997年度突破两亿吨而使市场宽松后,近十二年均在1.7-1.95亿吨间徘徊。2003年一度下滑到1.6亿吨。从近十几年的供求状况看,稻米产量在1.9-2亿吨之间,供求大致平衡,低则呈紧缺态势。所谓大致平衡,一是数量,二是品种。这得益于东北大米的开发,既大幅度增加了数量,弥补了南方缩地减产之不足,又使粳稻占稻米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使粳籼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东北地区也付出了牺牲豆类等低产作物的代价。就粮食生产而言,我们都庆幸全国粮食“八连增”、“九连增”,但也必须意识到不能高枕无忧,粮食特别是稻米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一是粮食资源严重不足,综合生产能力有限。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水稻发展。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因开发占地和双改单等原因,逐年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有赖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增强以及耕作方式的改进等诸方面。对此,近十多年国家花了大力气,“八连增”、“九连增”也是得益于此,但潜力越来越小。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粮食特别是稻米产量很难再上新的台阶。二是粮食的垄断l生提速,依存度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粮食自给率问题上,一直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市场 稻米产业 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 水稻种植面积 粮食生产 优化 市场供求
原文传递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振乾 贡冯保 +11 位作者 白美清 宋廷明 文绍星 宋文仲 李思恒 张正义 袁学善 乔秀仑 李为民 耿兆书 姚国勤 《中国粮食经济》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战略研究 粮食生产 新战略 改革 消费 流通
原文传递
试谈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任务 被引量:1
5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01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粮食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 作用 任务 中国
原文传递
早籼稻米市场前景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05年第10期18-21,共4页
早籼稻米是粮食中的一个季节性品种,其市场前景取决于粮食总量和稻米占粮食的比重。虽然早籼稻品种更新换代,品质不断改善,但由于夏秋气候不同,同一品种的晚籼品质必然好于早籼。早籼稻米在稻米及粮食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是我国粮食安... 早籼稻米是粮食中的一个季节性品种,其市场前景取决于粮食总量和稻米占粮食的比重。虽然早籼稻品种更新换代,品质不断改善,但由于夏秋气候不同,同一品种的晚籼品质必然好于早籼。早籼稻米在稻米及粮食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南方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国家在制订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时,既要考虑总量,也要考虑品种;既要保护粮农利益,又不能刺激过饱和的品种扩大,更要有利于淘汰劣质品种;要更好运用市场调节功能,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米市场 中国 流通体制改革 农民利益 产量 消费需求
原文传递
创建新型城乡一体化寒地绿色生态粳稻产业特区——关于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垦区发展粳稻产业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 +5 位作者 中粮协大米分会联合调查组 白美清 宋廷明 李为民 唐炜 《中国粮食经济》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在全球粮食供求呈现紧平衡的态势下,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粳米供应一直偏紧,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居民口粮安全一个潜在的隐患。鉴于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粮协大米分会对我国北方新兴的寒地粳稻核心产区——黑... 在全球粮食供求呈现紧平衡的态势下,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粳米供应一直偏紧,成了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居民口粮安全一个潜在的隐患。鉴于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粮协大米分会对我国北方新兴的寒地粳稻核心产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垦区发展粳稻生产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被国家粮食局列为软科学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生产 垦区发展 农垦总局 专题调研 黑龙江省 城乡一体化 绿色生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原文传递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分解风险
8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1998年第3期4-6,共3页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分解风险刘与忠中央确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央和地方责权分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并赋予“四分开一完善”的实际内容。这是对前些年粮...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分解风险刘与忠中央确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中央和地方责权分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并赋予“四分开一完善”的实际内容。这是对前些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完善,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流通体制 体制改革 粮食经济 粮食生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统一” 购销政策 粮食部门 中央和地方 粮食企业
原文传递
略论稻米品种、品质、品牌与市场
9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10年第12期24-25,共2页
近年来,大米市场基本上是稳定的,且有引导稻米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在大米市场紧缺局面缓解之后,选购优质大米成为时尚,随之因稻米品种、品质、品牌导致的差价逐渐扩大。2006年前,晚籼稻和早籼稻差价很小,2... 近年来,大米市场基本上是稳定的,且有引导稻米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在大米市场紧缺局面缓解之后,选购优质大米成为时尚,随之因稻米品种、品质、品牌导致的差价逐渐扩大。2006年前,晚籼稻和早籼稻差价很小,2007年晚籼稻和早籼稻的差价上升为10%,现在达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市场 稻米 品种 品质 品牌 2007年 产业发展 优质大米
原文传递
稳定粮食 发展粮食
10
作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0-21,28,共3页
稳定粮食发展粮食刘与忠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都不能不首先解决好粮食问题。这是一条为历史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小平同志在《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 稳定粮食发展粮食刘与忠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都不能不首先解决好粮食问题。这是一条为历史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小平同志在《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要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经济 粮食问题 粮食价格 粮价波动 两个平衡 粮食战略 粮食发展 区域平衡 宏观调控
下载PDF
“卖粮难”的思考
11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1996年第7期16-17,共2页
“卖粮难”的思考江西省粮食局局长刘与忠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 “卖粮难”的思考江西省粮食局局长刘与忠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今年,江西、吉林等地又相继告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粮难” 粮食购销市场 消费水平 人均粮食占有量 粮食生产 经济合同 粮食流通 库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粮食资源
原文传递
加大调整力度 缓解粮食矛盾
12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1999年第11期4-7,共4页
关键词 粮食库存 粮食流通体制 大调整 粮食问题 粮食风险基金 粮食体制 粮食生产 保护价收购 粮食市场 粮食储备
原文传递
当前粮食状况与今后任务
13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关键词 粮食 中国 流通体制改革 生产能力 消费 市场 价格
原文传递
适应市场经济 推进粮食工作
14
作者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1993年第19期31-33,共3页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搞活粮食流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粮食工作已进入由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由传...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搞活粮食流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粮食工作已进入由产品分配型向商品经营型,由传统粮食业向现代粮食业转轨阶段。面临我省粮食工作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如何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呢,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作 粮食生产 粮食经济 转轨阶段 粮食经营 粮食流通 粮食宏观调控 粮食企业 粮食行业 国家储备粮
下载PDF
苏区粮食工作的启示
15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14年第3期25-26,共2页
1928年,朱德、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开辟了赣南根据地,建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根据地,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储备充足的粮食。当时苏区粮食状况如何?为什么要储备粮食?怎样储备粮食?中央苏区又开展了哪些粮食工作呢?我们... 1928年,朱德、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开辟了赣南根据地,建立了中央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根据地,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储备充足的粮食。当时苏区粮食状况如何?为什么要储备粮食?怎样储备粮食?中央苏区又开展了哪些粮食工作呢?我们从苏维埃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1933年3月5日发布的布告便可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工作 中央苏区 苏维埃政府 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 储备 赣南 内务
原文传递
调整粮食政策 理顺经济关系——略论粮食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
16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确立。一方面使粮食摆脱了产品经济的特殊制约,真正还原其商品形态,理顺了价格,从而也理顺了经济关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粮食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下,体现了“立...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确立。一方面使粮食摆脱了产品经济的特殊制约,真正还原其商品形态,理顺了价格,从而也理顺了经济关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使粮食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下,体现了“立足国内自力更生”的粮食方针,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体制改革 粮食政策 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粮食安全 产品经济 商品形态
原文传递
“卖粮难”的思考
17
作者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1996年第19期35-36,共2页
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今年,江西、吉林等地又相继告急,要求... 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今年,江西、吉林等地又相继告急,要求中央采取紧急措施,以缓解因粮食相对过剩而再度出现农民"卖粮难"。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现在中国人以占世界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粮难 农民 粮食问题 粮食供求 相对过剩 卖难 紧急措施 消费水平 平衡 库存
下载PDF
略论新时期的粮食工作
18
作者 《中国粮食经济》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粮食流通工作 国家调控 市场调节 行业协调
原文传递
过精过细也损失
19
作者 《农产品市场》 2010年第39期22-23,共2页
食品加工过精过细,既造成食品数量损失,又使其原生营养素流失。食品加工业一方面为求食品的感观精美而把其固有的天然营养素剥离,另一方面又将合成的某些营养素以添加剂的方式掺合进去。经过这样加工的食品,商家数次增值,消费者花... 食品加工过精过细,既造成食品数量损失,又使其原生营养素流失。食品加工业一方面为求食品的感观精美而把其固有的天然营养素剥离,另一方面又将合成的某些营养素以添加剂的方式掺合进去。经过这样加工的食品,商家数次增值,消费者花去更多的钱却买不回原有的食品的营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 食品加工业 营养素 添加剂 消费者 商家
原文传递
关于建立农村粮食储运服务站的探讨
20
作者 《企业经济》 1984年第3期46-47,共2页
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我省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以一九八三年同三中全会前的一九七八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27%,国家征购、超购、议购总入库量增长93.8%,国家库存增长108%。商品率... 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我省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以一九八三年同三中全会前的一九七八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27%,国家征购、超购、议购总入库量增长93.8%,国家库存增长108%。商品率由21.5%上升到33%。特别是近年来,增产部分基本上都成为了商品。出现了国家粮库满,户户有余粮的大好形势。由于粮食增多,商品率提高,现有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按照“四统一”(统一征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粮食流通体制,显得很不适应,以致出现农民“卖粮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粮库严重不足,运力困难,粮食堵塞。近五年,我省国家库存原粮增加35亿斤,而粮库容量只增加了15亿斤,缺仓20亿斤,加之调粮不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运 服务站 粮食产量 农村 商品率 承包责任制 国家粮库 贯彻落实 粮食流通体制 制度建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