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五原县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1
作者 王瑞珍 李彬瑞 +1 位作者 刘润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8期50-53,共4页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五原县当地物候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对五原县引进的金岭37、金岭17、金岭67、金岭10、文玉3号、金亿418、金亿14号、金亿13号、金亿12号、金亿1157共10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比较其形态及产量指标...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五原县当地物候条件的青贮玉米品种。对五原县引进的金岭37、金岭17、金岭67、金岭10、文玉3号、金亿418、金亿14号、金亿13号、金亿12号、金亿1157共10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比较其形态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金亿13号青贮整株鲜重产量最高,为105 276 kg/hm^2。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最适宜五原县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为金亿1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原 青贮玉米 品种筛选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黄土风沙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高日平 赵思华 +5 位作者 高宇 任永峰 赵沛义 袁伟 高学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0-1377,共8页
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风沙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处置不当和农田土壤生态退化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0、3000、6000、12000 kg hm-2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农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0、3... 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风沙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处置不当和农田土壤生态退化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0、3000、6000、12000 kg hm-2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农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0、3000、6000、12000 kg hm^-2秸秆还田量分别相当于当地单位面积玉米农田年生产秸秆数量的0%、25%、50%和100%。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化趋势一致。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量25%、50%和100%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21.4%、30.9%和16.5%(P<0.05),秸秆还田量25%和50%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秸秆还田量50%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6.8%(P<0.05);秸秆还田量25%、50%和100%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7.3%、33.7%和28.7%,真菌数量提高了9.3%、13.0%和11.1%,放线菌数量提高了22.3%、31.9%、29.3%。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量50%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1.7%和12.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量25%(3000 kg hm^-2)、50%(6000 kg hm^-2)和100%(12000 kg hm^-2)均可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作物产量,尤其以秸秆还田量50%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风沙区 玉米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原文传递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日平 +4 位作者 高宇 任永峰 赵沛义 袁伟 高学峰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9,共7页
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为明确秸秆翻耕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蓄水保境效果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Okg/hm^2(CK)、3000kg/hm^2(SF1)、6000kg/hm^2(... 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为明确秸秆翻耕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蓄水保境效果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Okg/hm^2(CK)、3000kg/hm^2(SF1)、6000kg/hm^2(SF2)和12000kg/hm^2(SF3)4种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农田全生育期地温、土壤水分、植株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玉米叶面积指数提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2018年,SF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提高13.17%和10.70%;玉米全生育期0~30cm土层土壤温度、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F2>SF3>SF1>CK;2018年,SF1、SF2和SF3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8.5%、11.4%和9.3%。秸秆翻耕还田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促进植株生长、提升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6 OOOkg/hm^2还田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节水保墙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玉米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原文传递
有机肥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宇 +5 位作者 张雄 任永峰 赵沛义 贾有余 聂晶 骆洪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4期58-63,共6页
玉米为黄土高原区主栽作物,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进行大量化肥投入,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和作物产量降低,而施用有机肥是有效改善手段之一。试验设计5个处理,有机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M0)、11 250 kg/hm^2(M1)、22 500 kg/hm^2(M2... 玉米为黄土高原区主栽作物,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进行大量化肥投入,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和作物产量降低,而施用有机肥是有效改善手段之一。试验设计5个处理,有机肥用量分别为0 kg/hm^2(M0)、11 250 kg/hm^2(M1)、22 500 kg/hm^2(M2)、33 750 kg/hm^2(M3)和45 000 kg/hm^2(M4),分析不同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水分利用和产量形成等差异,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在有机肥施肥量为M2处理时各种指标均表现较好。其中叶面积指数为4.58,较对照高8.30%;干物质积累量为513 g/株,较对照高8.20%;水分利用效率为25.98 kg/(mm·hm^2),较对照高31.40%,籽粒产量为10 136.20 kg/hm^2,较对照高30.25%。因此,增施有机肥22 500 kg/hm^2可以作为当地玉米产量潜力提升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及农田水热条件和残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宇 王金莲 +6 位作者 赵沛义 贾有余 任永峰 李焕春 聂晶 狄彩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9-446,共8页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厚度 马铃薯 生长发育 残膜污染
下载PDF
垄膜集雨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剑 高宇 +5 位作者 任永峰 赵沛义 任冬 聂晶 骆洪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和不覆膜平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旱作向日葵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垄膜集雨和旱作农业丰产栽培理论。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有...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和不覆膜平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旱作向日葵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补充完善垄膜集雨和旱作农业丰产栽培理论。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半覆膜垄膜沟播>不覆膜平作,其数量各处理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试验认为全覆膜垄膜沟播可增加向日葵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土壤养分,可以为植株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创造良好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垄膜沟播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覆膜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贾有余 张雄 +8 位作者 高宇 张剑 任永峰 尹秀兰 赵沛义 聂晶 狄彩霞 安昊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
为探究地膜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向日葵产量及减轻土壤风蚀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区试验对不同覆膜方式和覆膜时间处理的土壤温度、水分,向日葵生长状况、产量及土壤风蚀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表现为春季全覆膜>秋季... 为探究地膜覆盖对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向日葵产量及减轻土壤风蚀效果的影响,通过大区试验对不同覆膜方式和覆膜时间处理的土壤温度、水分,向日葵生长状况、产量及土壤风蚀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表现为春季全覆膜>秋季半覆膜>春季半覆膜、全覆膜处理>半覆膜处理、垄上覆膜测定点>垄沟覆膜测定点;与春季半覆膜相比,春季全覆膜和秋季半覆膜全生育期累积地温分别增加了71.70℃和55.42℃,出苗时间分别提前了3d和1d,开花时间分别提前2d和1d,花期分别延长3d和1d,子实空秕率分别降低8.44和7.05个百分点,增产率分别为19.82%和9.84%,作物耗水量分别降低了5.82%和8.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0和0.73kg/(hm^2·mm);秋季半覆膜可降低土壤风蚀量,与大面积裸露农田相比可以降低土壤风蚀量73.87%左右,而且有利于增加冬春雨雪的储集,减少地表蒸发。试验认为春季全覆膜和秋季半覆膜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贮水量、促进向日葵提前出苗和开花并延长花期、增加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作用,秋季半覆膜还具有减轻土壤风蚀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覆膜方式 覆膜时间 水热状况 向日葵 土壤风蚀
原文传递
旱作向日葵垄膜种植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宇 任永峰 +6 位作者 张剑 赵沛义 任冬 常新娟 莎娜 骆洪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11-19,共9页
针对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抗旱减灾能力差和粮食低产不稳等突出问题,在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试验监测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FPM)的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垄作半覆膜(H... 针对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抗旱减灾能力差和粮食低产不稳等突出问题,在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试验监测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FPM)的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垄作半覆膜(HPM)和平作不覆膜(NPM)2种种植方式比较,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水分蓄积效应和增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PM在株间和行间的年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HPM和NPM提高了1.69、3.06和1.70、2.89个百分点;在不同强度的降雨条件下,FPM的土壤贮水量始终高于HPM和NPM,且在小雨条件下,蓄水保水能力效果最佳;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FPM与HPM、NPM比较分别能增加0.1~2.3倍和0.21~1.21倍的产流效果;FPM、HPM和NPM年均产量分别为3862.2、3326.9、2976.1 kg/hm^2,FPM较HPM和NPM分别增产16.09%和29.77%,不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FPM>HPM>NPM的规律,而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趋势相反,呈现NPM>HPM>FPM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向日葵 垄膜种植 降水蓄集效应 增产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