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水琳
马丽娜
+3 位作者
王妍
李成荣
刀
明
宽
刘云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自然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特征(淀粉酶、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脲酶)。[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81,1.89,0.41 g/kg,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全磷含量为干香柏纯林下最高;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C∶P与N∶P最高,C∶N最高的为柏木+银木荷混交林。土壤淀粉酶活性为干香柏人工纯林最高,自然恢复植被恢复下最低,其余酶活性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pH值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且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主要养分因子为全氮,解释了72.3%的土壤酶活性变异。[结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不同,经18 a植被修复后,自然植被恢复和干香柏人工纯林两种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是该地区较为合适的植被修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断陷盆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丽娜
张水琳
+2 位作者
王妍
刘云根
刀
明
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区
经济林
生态种植
土壤细菌群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利用方式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刀
明
宽
刘云根
+5 位作者
王妍
姚平
邵晗
张水琳
马丽娜
张凌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选取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3个酶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5个肥力指标,利用土壤酶指数法(SEI)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IFI),对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选取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3个酶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5个肥力指标,利用土壤酶指数法(SEI)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IFI),对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20.15~40.05、32.05~109.59、0.81~1.06 mg/(g·24 h),土壤酶指数变化为灌草地(0.581)>乔灌草地(0.517)>玉米地(0.479)>猕猴桃地(0.381)>核桃地(0.369)>撂荒地(0.34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7.96~76.25 g/kg、99.40~263.45 mg/kg、1.002~2.35 g/kg、0.41~1.19 g/kg、4.67~21.73 mg/kg,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变化为撂荒地(0.978)>灌草地(0.868)>玉米地(0.733)>核桃地(0.665)>乔灌草地(0.476)>猕猴桃地(0.421);除猕猴桃地外,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为提高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地的修复和合理利用,对于撂荒地应极力减少人为干扰,对于有人为干扰的灌草地、乔灌草地、玉米地、核桃地、猕猴桃地,可通过合理的人工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灌草地可以作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石漠化
土地利用
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性
综合指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水琳
马丽娜
王妍
李成荣
刀
明
宽
刘云根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石漠化研究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典型苔藓植物对石漠化地区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及生态修复意义”(202001AT070115)。
文摘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自然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特征(淀粉酶、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脲酶)。[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81,1.89,0.41 g/kg,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全磷含量为干香柏纯林下最高;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C∶P与N∶P最高,C∶N最高的为柏木+银木荷混交林。土壤淀粉酶活性为干香柏人工纯林最高,自然恢复植被恢复下最低,其余酶活性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pH值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且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主要养分因子为全氮,解释了72.3%的土壤酶活性变异。[结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不同,经18 a植被修复后,自然植被恢复和干香柏人工纯林两种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是该地区较为合适的植被修复类型。
关键词
石漠化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断陷盆地
生态修复
Key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enzyme activity
fault bas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丽娜
张水琳
王妍
刘云根
刀
明
宽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及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岩溶地区聚落空间格局与石漠生态系统演变耦合关系研究”(32260420)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典型苔藓植物对石漠化地区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及生态修复意义”(202001AT0701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模拟喀斯特石质生境的草灌植物干旱逆境适应性研究”(2023Y0718)。
文摘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关键词
石漠化区
经济林
生态种植
土壤细菌群落
Key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economic forest
ecological planting
soil bacteria commun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利用方式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刀
明
宽
刘云根
王妍
姚平
邵晗
张水琳
马丽娜
张凌恺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与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420)资助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01AT070115)资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711,2020Y0388)资助。
文摘
选取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3个酶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5个肥力指标,利用土壤酶指数法(SEI)和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IFI),对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20.15~40.05、32.05~109.59、0.81~1.06 mg/(g·24 h),土壤酶指数变化为灌草地(0.581)>乔灌草地(0.517)>玉米地(0.479)>猕猴桃地(0.381)>核桃地(0.369)>撂荒地(0.34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分别为27.96~76.25 g/kg、99.40~263.45 mg/kg、1.002~2.35 g/kg、0.41~1.19 g/kg、4.67~21.73 mg/kg,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变化为撂荒地(0.978)>灌草地(0.868)>玉米地(0.733)>核桃地(0.665)>乔灌草地(0.476)>猕猴桃地(0.421);除猕猴桃地外,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和肥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为提高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地的修复和合理利用,对于撂荒地应极力减少人为干扰,对于有人为干扰的灌草地、乔灌草地、玉米地、核桃地、猕猴桃地,可通过合理的人工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灌草地可以作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石漠化
土地利用
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性
综合指数
Keywords
peak-cluster depress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use
enzymatic activity
soil fertility
correla-tion
composite index
分类号
S714.6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张水琳
马丽娜
王妍
李成荣
刀
明
宽
刘云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马丽娜
张水琳
王妍
刘云根
刀
明
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刀
明
宽
刘云根
王妍
姚平
邵晗
张水琳
马丽娜
张凌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