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版纳甜龙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荣 何明霞 +3 位作者 向明欢 孙安礼 杨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5-739,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测和统计学分析软件探讨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的发笋规律与幼竹生长节律。研究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从7月上旬开始发笋,10月上旬结束,笋期长达100d左右,期间可将版纳甜龙竹出笋过程定量地划分为3个时期:初... 本研究通过观测和统计学分析软件探讨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的发笋规律与幼竹生长节律。研究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从7月上旬开始发笋,10月上旬结束,笋期长达100d左右,期间可将版纳甜龙竹出笋过程定量地划分为3个时期:初期(7月27日以前)、盛期(7月28日至9月15日)和末期(9月16日以后)。出笋盛期笋体较大,个体平均重量1.40kg,笋产量最大,达8208kg/hm2,占总笋产量的66.75%。幼竹高生长历时105d,生长节律遵循"慢-快-慢"的趋势;盛期高生长量占全总量的60.4%。版纳甜龙竹在一天之内有2个生长高峰,分别是4:00~8:00时和18:00~22:00时两个时间段;而在14:00~16:00时为高生长的低谷,夜间生长比较均匀。同时,昼夜生长差异较大,夜间总生长量是昼总生长量的1.817倍。本研究初步掌握了版纳甜龙竹的发笋及幼竹高生长的基本规律,为版纳甜龙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发笋 幼竹高生长 规律
下载PDF
乌桕不同外植体高效再生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颖 曹福亮 +2 位作者 李淑娴 徐彩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42-2549,共8页
以乌桕的成熟胚、胚乳、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再生体系,并成功获得其再生苗。结果表明:(1)全胚乳带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其愈伤组织继续在MS+1.0 mg.L-1NAA+1.0 mg.L-16-BA培养基上培养,不定芽最多达15... 以乌桕的成熟胚、胚乳、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再生体系,并成功获得其再生苗。结果表明:(1)全胚乳带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其愈伤组织继续在MS+1.0 mg.L-1NAA+1.0 mg.L-16-BA培养基上培养,不定芽最多达15个/外植体。(2)去胚乳的胚不加调节剂则胚直接萌动成苗,萌动率和成苗率可达100%;去胚乳的胚在MS+0.05 mg.L-1NAA+0.3 mg.L-16-BA最佳培养基中培养,其胚轴处可直接诱导不定芽,最多达6个/外植体。(3)无菌苗叶片在MS+0.5 mg.L-1NAA+0.5 mg.L-16-BA培养基中诱导的有效不定芽数最高达18个/外植体,诱导率达90%。(4)茎段在MS+0.05 mg.L-1NAA+0.1-0.3 mg.L-16-B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较高(100%),直接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达17个/外植体。(5)芽苗在1/2MS+0.5mg.L-1IBA上生根率达到100%,但根系较细弱,而在MS+1.0 mg.L-1镧稀土中的生根率达100%,且根系粗壮;生根的小苗练苗移栽后温室内成活率为89.2%,移栽到室外沙质土壤中的成活率为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外植体 再生体系 离体培养
下载PDF
版纳甜龙竹笋不同部位营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荣 +2 位作者 向明欢 孙安礼 杨清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4期76-78,共3页
版纳甜龙竹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甜龙竹之一。通过对版纳甜龙竹竹笋不同部位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N、P、K含量由笋基部至尖部逐渐增加,尖部N、P、K含量分别是基部的2.26倍、2.11倍、1.45倍;总糖、... 版纳甜龙竹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甜龙竹之一。通过对版纳甜龙竹竹笋不同部位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N、P、K含量由笋基部至尖部逐渐增加,尖部N、P、K含量分别是基部的2.26倍、2.11倍、1.45倍;总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减少,粗蛋白质则由笋基至笋尖部逐渐增加;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增加,尖部分别是基部的1.40倍、1.43倍、1.39倍,其中尖部至中部变幅较小,中部至基部变幅较大。总体来看,以笋尖部品质较高,其次是笋中部,基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营养物质 氨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