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动态观察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窗溪 熊云彪 +3 位作者 韩国强 杨华 宋世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CT扫描 动态观察 异常改变 脑外伤后 动态变化 指导治疗 判断预后 临床资料 总结报告 非固定
原文传递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波 温权 +2 位作者 甘元华 刘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59-62,共4页
目的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 目的 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引流术 颅内压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波 温权 +1 位作者 刘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26-1828,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自制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中等量HICH患者分为两组,开颅组42例,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引流组39例,采用自制双腔引流...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自制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中等量HICH患者分为两组,开颅组42例,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引流组39例,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颅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引流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远期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引流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开颅组(P<0.05)。结论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引流管 钻孔引流术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开颅血肿清除术 尿激酶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学友 杨振宇 +6 位作者 宋佳泉 刘健 向欣 陈益民 董明昊 杨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共纳入2012年10月至2019年8月43例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分别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共纳入2012年10月至2019年8月43例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分别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内镜组,21例)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显微镜组,2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术中脑脊液鼻漏、垂体功能减退症、嗅觉障碍、鼻出血、术区出血)和肿瘤复发率。结果显微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0.67±33.27)ml对(111.33±49.26)ml;t=0.107,P=0.030]和手术时间[(81.77±26.40)min对(168.95±45.34)min;t=0.006,P=0.000]均低于内镜组,而肿瘤切除程度、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两种常用治疗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二者融合将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复发 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学友 杨振宇 +6 位作者 宋佳泉 刘健 向欣 陈益民 董明昊 杨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6-672,共7页
目的 探讨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及该模式下钻孔引流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经多学科诊疗模式下钻孔引流术共治疗37例高龄(≥80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根据Bender分级评价临床症状和... 目的 探讨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及该模式下钻孔引流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经多学科诊疗模式下钻孔引流术共治疗37例高龄(≥80岁)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根据Bender分级评价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头部CT评价手术疗效、KPS评分评价生活质量,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非张力性气颅(19例占51.35%)、硬膜下积液(5例占13.51%)、低颅压(2例占5.41%)和癫发作(1例占2.70%);高龄相关并发症为新发肺部感染(1例占2.70%)、血压异常(3例占8.11%)、血糖升高(2例占5.41%)、冠心病急性发作(3例占8.11%),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手术前相比,术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好转(Z=6.198,P=0.000),术后CT显示总有效率为86.49%(32/37);随访期间KPS评分≥60分,CT显示总有效率为96.43%(27/28)。结论 多学科诊疗模式可以优化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疗流程,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在该模式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引流术 老年人 80以上 诊疗模式 医师
下载PDF
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兵 杨华 +7 位作者 刘健 李玉明 隋建美 陈益民 胡阳春 向欣 匡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具用质量分数为20%的甲醛溶液固定的胚胎,行大脑血管彩色乳胶灌注。胎龄为16—40周,平均(28±6)周。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成窗的解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胚胎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具用质量分数为20%的甲醛溶液固定的胚胎,行大脑血管彩色乳胶灌注。胎龄为16—40周,平均(28±6)周。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成窗的解剖学特征。按胎龄分为16—20周7例,21—24周10例,25—28周19例,29—32周9例,33—36周12例,37—40周3例。结果胚胎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率为20%(12/60)。根据形态学大致分为4类:线型为8%(5/60),网状型为3%(2/60),丛状型3%(2/60),复合型5%(3/60),各组间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与胎龄无相关性(x^2=1.134,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胚胎个体发育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相关,并容易被误诊为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解剖学 前交通动脉 成窗
下载PDF
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华 +7 位作者 董明昊 章永祥 关锋 李文衍 刘来兵 唐贤 彭刚 刘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经介入技术进行进行治疗并得到随访。结果51个动脉瘤中27个单纯用弹簧圈栓塞,9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12个采用Onyx胶栓塞。除了3个未破裂动脉瘤只在载瘤动脉放置支架外,30个动脉瘤0级栓塞,11个Ⅰ级栓塞,7个Ⅱ级栓塞。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后再通;1例手术中破裂出血,术后昏迷,经治疗后GOS评分4分;3例术后血管痉挛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所有患者临床随访平均40.6个月(3—72个月),1例再出血,其中36例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复发,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诊断需要高排数的CTA或(和)3D—DSA;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有效的方法之一,位于4级以远的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Onyx胶栓塞,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治疗
原文传递
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舒波 +2 位作者 甘鸿川 周顺军 刘昱甫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3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60岁)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发病后48 h内,n=25)...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60岁)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发病后48 h内,n=25)、早期组(发病后48~72 h,n=27)和延期组(发病后72 h以上,n=30)。比较3组患者术后栓塞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手术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测定3组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为88.00%(22/25),高于早期组的70.37%(19/27)和延期组的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高于超早期组的4.00%(1/25)与早期组的14.8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与早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为(2.16±0.88)分,低于早期组和延期组的(3.72±0.74)、(6.7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vWF、ET-1水平为(56.39±14.14)ng/ml、(31.76±10.57)pg/ml,低于延期组的(95.72±20.33)ng/ml、(56.87±11.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92.00%(23/25),与延期组的60.00%(18/30)和早期组的77.78%(2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取得较好疗效,早期及超早期实施介入治疗能够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健 +3 位作者 杨华 董明昊 隋建美 范光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 CT 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其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 CT 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 DSA 和手术作为参考标准,评... 目的探讨三维 CT 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其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 CT 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 DSA 和手术作为参考标准,评价3D-CTA 诊断价值。对其中的5例动脉瘤夹闭病例进行术后评价,术前术后均进行了 CTA 检查,通过比较两次 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根据 DSA 资料及手术结果,CTA 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3.9%。对5例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的患者通过 CTA 进行了随访,与术前 CTA 相比,颅内大血管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 3D-CTA 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是一种可靠、微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四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英俊 +4 位作者 余晖 沈桂权 汪春红 文伟 高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目的 从病灶检出及血管构筑显示方面探讨320排CT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CAVM患者行4D-CTA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示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 目的 从病灶检出及血管构筑显示方面探讨320排CT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CAVM患者行4D-CTA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示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及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深浅、数目方面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经4D-CTA诊断为CAVM,其中1例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瘘(CAVF);4D-CTA对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所示一致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CTA能实现颅内血流状态的无创性动态显示,在CAVM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制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四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320排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益民 +4 位作者 刘健 杨华 董明昊 韩锋 党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约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目前普遍采用DSA做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 约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目前普遍采用DSA做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倍受关注,它甚至能发现一些DSA所未能显示的微小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CT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诊治 诊断价值 “金标准” 微小动脉瘤 DSA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华 +4 位作者 董明昊 章永祥 关锋 王凡 刘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国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 人类健康 高复发率 致死率 致残率
原文传递
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益民 +3 位作者 杨华 董明昊 宋世宾 刘健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6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6例(24%);植物生存11例(16.6%);重残10例(15.1%);良好29...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探讨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66例外伤后急性脑肿胀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16例(24%);植物生存11例(16.6%);重残10例(15.1%);良好29例(43.9%)。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术后减压充分,从而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聚醚醚酮与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玉晨 +3 位作者 董明昊 冯鲁乾 刘健 钟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总结聚醚醚酮及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行颅骨成形术的25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聚醚醚酮,20例采用传统钛网。结果聚醚醚酮人工颅骨成形术5例中,2例术后3 d拔除引流管;3例术后6 ... 目的总结聚醚醚酮及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行颅骨成形术的25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采用聚醚醚酮,20例采用传统钛网。结果聚醚醚酮人工颅骨成形术5例中,2例术后3 d拔除引流管;3例术后6 d拔除引流管,其中2例发生硬膜下积液,但积液量较术后3 d拔管少且于2周内吸收完全,另1例住院期间恢复良好未有明显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年,5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钛网颅骨成形术20例中,3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余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年,1例发生顶部钛网外露,感染严重取出钛网;2例术后1年内癫痫发作。结论聚醚醚酮材料,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稳定性强等特点,手术简单易行,术后影像学检查干扰较小,远期并发症少,术后并发皮下伴硬膜外积液比率较高。钛网材料质量轻,强度较高,塑形较为容易,但受外力后凹陷、受温度影响较大,远期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成形术 聚醚醚酮 钛网
下载PDF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97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阳春 杨华 +3 位作者 王凡 隋建美 李玉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6-217,共2页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为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文献报道较少。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骨窗开颅并强调保留横窦外骨桥,但存在横窦显露不清及术后横窦受压等问题。笔者尝试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开颅清除血肿 颅内血肿 骨窗开颅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华 +5 位作者 刘健 隋建美 董明昊 陈益民 宋士宾 李玉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对8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分别进行直接手术切除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总结,探讨AVM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直接手术23例,均为AVM合并脑内血肿而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AVM切除术。(2)58例行血管内超选择栓塞术(NBCA... 目的通过对8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分别进行直接手术切除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总结,探讨AVM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直接手术23例,均为AVM合并脑内血肿而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AVM切除术。(2)58例行血管内超选择栓塞术(NBCA胶),栓塞前行二维或三维DSA检查。结果直接手术组,术后复查头部MRI或DSA示病灶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并在术后联合血管内栓塞达到痊愈,治愈率52.2%,病残率26.1%,死亡率21.7%。血管内栓塞组,以最后一期栓塞后的DSA资料统计栓塞程度,有49例达到完全栓塞,8例畸形血管团减少50%以上,1例减少50%以下。结论对脑AVM破裂出血且危及生命的应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尽可能切除畸形血管团。小型AVM、单支供血AVM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以下的病例,追求一期完全栓塞是有可能的;Ⅲ级以上的脑AVM,采用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可减少并发症和明显改善症状。因此,治疗脑AVM手段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NRG4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7
作者 舒波 +3 位作者 甘鸿川 黎浪 张胜 赵进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4(NRG4)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研究组)、对照组(同期健康志愿者)血清以及星形胶质细胞HA、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4(NRG4)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研究组)、对照组(同期健康志愿者)血清以及星形胶质细胞HA、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SHG44、LN229及T98G中NRG4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ErbB4)mRNA表达水平;将U251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对照)、NC组(转染不带RNA的质粒)、si-NRG4组(转染si-NRG4)和si-NRG4+ErbB4组[转染si-NRG4和ErbB4过表达质粒(pcDNA-ErbB4)]4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中关键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中p110α、p110β亚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中ser473和thr308 a以及蛋白激酶(AKT)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中NRG4和ErbB4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NRG4和ErbB4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NC组比较,si-NRG4组中NRG4基因表达下调,不仅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还降低了PI3 K-p110α,pAKT-ser473 and pAKT-thr308蛋白表达(P<0.05)。结论抑制NRG4表达可以减缓磷脂酰肌醇有关的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的激活,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U251细胞凋亡,因此NRG4有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G4 ERBB4 PI3K/AKT 神经胶质瘤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伴继发性闭经1例
18
作者 刘宗伟 穆德勇 +1 位作者 李运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和蝶鞍区,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相关。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 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和蝶鞍区,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相关。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内外针对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的诊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报道一例颅内原发性无形细胞瘤,为20岁女性,因停经9个月入院,行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无性细胞瘤。术后第6周开始“全脑+全脊髓”普通放射治疗,DT 30 Gy×15次(5次/周);随后,开始“全脑加量”普通放射治疗,DT 24 Gy×12次(5次/周)。病人入院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后,规律口服醋酸泼尼松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放射治疗完成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未见明显结节、肿块影,但月经尚未恢复。这提示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病人早期正确诊治对后期激素紊乱的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继发性闭经 放射治疗 垂体功能减退
下载PDF
松油烯-4-醇抑制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6
19
作者 詹琪 曾智锐 +6 位作者 任长城 凌园果 曾茜 刘孟涛 徐卡娅 刘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Terpinen-4-ol;T4O)对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和4μmol·L^(-1))的T4O处理U87和U251细胞后,采用CCK-8、克隆平板、流式细胞术、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松油烯-4-醇(Terpinen-4-ol;T4O)对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和4μmol·L^(-1))的T4O处理U87和U251细胞后,采用CCK-8、克隆平板、流式细胞术、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挖掘T4O的靶点及分析靶点与神经胶质瘤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TPN1、PTPN2、Bcl-2、Bax、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MMP-2与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T4O显著抑制U87和U25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与侵袭,并促进凋亡(P均<0.05);T4O有37个作用靶点,其中,靶点PTPN1和PTPN2的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T4O明显减少U87和U251细胞中PTPN1、PTPN2、Bcl-2、MMP-2与MMP-9的表达以及增加Bax与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均<0.05)。结论T4O抑制神经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TPN1和PTPN2的表达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松油烯-4-醇 侵袭 凋亡 PTPN1 PTPN2
下载PDF
贵州省颅脑创伤临床特点:附1931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学友 曾茜 +9 位作者 杨振宇 宋佳泉 刘健 向欣 陈益民 董明昊 隋建美 李玉明 杨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目的总结贵州省颅脑创伤患者社会人口学信息、致伤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探讨该地区颅脑创伤的救治思路。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的1931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数据调查表统一录... 目的总结贵州省颅脑创伤患者社会人口学信息、致伤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探讨该地区颅脑创伤的救治思路。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的1931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数据调查表统一录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地区、致伤原因、创伤类型、脑损伤部位、创伤严重程度、是否中线偏移、血肿部位、合并伤、是否院前急救、是否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窗、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感染等,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结果1931例颅脑创伤患者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488例(77.06%)、轻残134例(6.94%)、重残101例(5.23%)、植物状态生存134例(6.94%)、死亡74例(3.83%)。(1)社会人口学资料:不同年龄(F=6.411,P=0.000)和职业(F=5.446,P=0.000)之间预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6~55岁患者预后差于5~15岁者(t=5.047,P=0.000),个体经营者预后差于学龄前儿童(t=⁃3.570,P=0.021)、学生(t=⁃5.050,P=0.000)和厨师(t=⁃3.763,P=0.013);而不同性别之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3,P=0.902)。(2)致伤资料:不同致伤原因(F=2.585,P=0.017)、脑损伤部位(F=5.314,P=0.000)和创伤严重程度(F=238.321,P=0.000)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交通伤患者预后差于打击伤(t=⁃3.731,P=0.004),基底节区损伤患者预后差于小脑损伤(t=⁃3.340,P=0.002),重型(t=15.983,P=0.000)和中型(t=5.711,P=0.000)患者预后均差于轻型、重型患者预后亦差于中型(t=9.130,P=0.000)。非贵阳市患者预后差于贵阳市(t=⁃2.231,P=0.026),开放性损伤患者预后差于闭合性损伤(t=⁃3.069,P=0.002),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差于硬膜外血肿(t=4.559,P=0.000),中线偏移患者预后差于中线未偏移(t=⁃17.781,P=0.000),存在合并伤患者预后差于不存在合并伤(t=⁃4.725,P=0.000)。(3)治疗及并发症:院前急救患者预后差于未院前急救(t=4.343,P=0.000),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预后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