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的细化分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09
1
作者 孙立忠 刘宁宁 +7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刘永民 刘志刚 董超 于存涛 马琼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病变程度再进行细化分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以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治疗主动脉夹层708例。其中StanfordA型夹层477例:... 目的探讨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病变程度再进行细化分型,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以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治疗主动脉夹层708例。其中StanfordA型夹层477例:(1)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程度分为3型。A1型(主动脉窦部正常型)212例,行保留主动脉窦部的主动脉替换;A2型(主动脉窦部轻度受累型)72例,行主动脉窦部成形63例、David手术9例;A3型(主动脉窦部重度受累型)19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2)根据主动脉弓部病变分为2型。C型(复杂型)78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象鼻术;S型(单纯型)399例,行部分主动脉弓部替换。StanfordB型夹层231例,(1)根据主动脉扩张的范围分为3型:B1型:降主动脉无扩张或仅有近端扩张,147例,行腔内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3例(B1S型)、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32例、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远端支架象鼻术12例;B2型:全部胸降主动脉扩张,53例,行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主动脉成形32例、全部胸降主动脉替换术21例;B3型:全部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扩张,31例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术。(2)根据左锁骨下动脉和远端主动脉弓部是否受夹层累及分为2型:C型(复杂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或远端的主动脉弓部,44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治疗;S型(单纯型):远端主动脉弓部和左锁骨下动脉未受夹层累及,187例,介入治疗103例、手术治疗84例(常温阻断下手术60例,股动脉-股静脉转流下手术24例)。结果StanfordA型夹层住院病死率为4·6%(22/477),并发症发生率为14·5%(69/477)。StanfordB型夹层:介入治疗组病死率1·9%(2/103),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03),轻度内漏发生率为9·7%(10/103);手术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为3·1%(4/128),并发症发生率为18·8%(24/128)。结论细化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时机、制定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分型 血管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外科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外科学组 王寅 +8 位作者 唐杨烽 徐飞 朱雨 罗天戈 徐志云 肖颖彬 孟旭 董念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心脏瓣膜病依然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据2019年中国体外循环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心脏瓣膜手术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年手术7.3万例,约占所有心脏手术量的30%[1]。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及瓣膜成形修复术... 心脏瓣膜病依然是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据2019年中国体外循环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心脏瓣膜手术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年手术7.3万例,约占所有心脏手术量的30%[1]。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及瓣膜成形修复术。机械瓣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由于较好的耐久性,而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同时结合我国心脏瓣膜病的疾病谱特点(中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比较高),机械瓣膜一直是主要的置换瓣膜种类,但受限于终身服用抗凝药,机械瓣膜置换后势必带来血栓栓塞及出血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病 机械瓣膜 心脏瓣膜手术 心脏手术 血栓栓塞 抗凝药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外科学组 王寅 +8 位作者 唐杨烽 徐飞 朱雨 罗天戈 董念国 徐志云 肖颖彬 孟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等)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和/或心脏内膜炎症。美国人群年发病率约15/10万, 近年有所上升[1];欧洲人群年发病率3~10/10万, 其中70~80岁老年人群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等)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和/或心脏内膜炎症。美国人群年发病率约15/10万, 近年有所上升[1];欧洲人群年发病率3~10/10万, 其中70~80岁老年人群年发病率达14.5/10万[2]。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比例增高, 心内置入物及血管内检查增多, IE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但尚无确切流行病学数据[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 血管内 中国专家共识 病原微生物 流行病学数据 老年人群
原文传递
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测量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盛寿 +1 位作者 段福建 张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容量测定及功能评价的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均较MRI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MRI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较MRI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与MRI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维超声及实时三维超声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左心室容量与功能准确可靠,较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二维超声(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容积更接近MRI测量值,但在术前室壁瘤患者,所测左心室容积与磁共振相比仍有明显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对比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立宇 段福建 +1 位作者 张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室壁瘤大小分组,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室壁瘤大小分组,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MRI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术前、术后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小室壁瘤组、中室壁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与MRI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F值与术后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三维超声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巨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及三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较MRI所测值低,而LVEF较MRI所测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仍较MRI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大室壁瘤及巨大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功能更接近MRI测量值,更准确可靠,但对于巨大室壁瘤患者所测术前左心室容积与MRI相比仍有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盛寿 吴洪斌 +2 位作者 宋云虎 王立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成形术 巨大室壁瘤 环缩法 心内膜 左心室室壁瘤 急性心肌梗死后 传统术式 冠心病病人
原文传递
有经验术者行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期安全性比较:单中心31 075例手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展 袁昕 +7 位作者 陈斯鹏 宋云虎 王巍 王水云 王立清 刘盛 孙寒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比较在单一高手术量心脏外科中心,有经验术者行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近期安全性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1075例在阜外医院... 目的比较在单一高手术量心脏外科中心,有经验术者行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近期安全性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1075例在阜外医院由有经验术者(既往CABG完成超过100例)完成CABG的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根据意向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终点包括:30 d死亡率、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住院时间延长(prolonged length of stay,PLOS)、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延长(prolonged length of intensive care unitstay,PICULOS)、远端吻合口数目等。死亡率通过术后30 d随访完成,其他研究终点均为住院期间收集。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的基线资料。在匹配后的队列,使用McNemar检验对每一项终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按配对分层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校正。结果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10243组(共计20486例)患者完成配对,其中女性4605例(22.5%),年龄(60.7±8.6)岁。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两组间基线变量的标准化差值均<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CABG组30 d死亡率(0.2%比0.7%)、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5.7%比8.8%)、PLOS(3.2%比4.9%)、PICULOS(9.4%比12.2%)、远端吻合口数目[(3.3±0.8)个比(3.6±0.8)个],均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均<0.001)。多因素校正后,使用非体外循环手术仍为术后30 d死亡率(OR=0.29,95%CI 0.09~0.87,P=0.027)、主要并发症或死亡复合终点(OR=0.60,95%CI 0.53~0.68,P<0.001)、PLOS(OR=0.64,95%CI 0.54~0.75,P<0.001)、PICULOS(OR=0.76,95%CI 0.69~0.84,P<0.001)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有经验术者,相较于体外循环CABG,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可能与更优的近期安全性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死亡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外科治疗指征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外科学组 王寅 +8 位作者 唐杨烽 徐飞 朱雨 罗天戈 孟旭 董念国 徐志云 肖颖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我国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二,仍有较大的患者基数和一定的发病率[1,2]。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也是我国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3]。欧美发达国家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发病率极少,所编写的瓣膜病指南中所引... 我国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二,仍有较大的患者基数和一定的发病率[1,2]。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也是我国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3]。欧美发达国家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发病率极少,所编写的瓣膜病指南中所引用的关于风湿性二尖瓣的诊疗文献普遍年代较旧,尤其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推荐以瓣膜球囊扩张为主[4],并不能反映风湿性瓣膜外科的技术发展,以及适应我国的现实情况。近2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很多国家的专家在风湿性二尖瓣外科精益化治疗方面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较大成绩[5,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治疗指征 重大疾病 球囊扩张 中国专家共识 精益化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外科人工瓣膜选择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外科学组 王寅 +8 位作者 唐杨烽 徐飞 朱雨 罗天戈 肖颖彬 孟旭 董念国 徐志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5,共8页
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目前全球每年实施约28万例心脏瓣膜置换术, 我国每年约有6万例心脏瓣膜手术[1], 虽然采用的机械瓣或者生物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都不... 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目前全球每年实施约28万例心脏瓣膜置换术, 我国每年约有6万例心脏瓣膜手术[1], 虽然采用的机械瓣或者生物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现在临床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都不是完美和理想的,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能从自身瓣膜疾病的折磨转为置入人工瓣膜的困扰。因此, 通过结合患者个体病情综合考量, 个性化选择更适合患者的人工瓣膜,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们国内的具体情况, 充分讨论, 形成中国专家共识, 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脏瓣膜手术中人工瓣膜个性化合理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 心脏瓣膜手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瓣膜疾病 中国专家共识 机械瓣 人工心脏瓣膜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尹朝华 王水云 +6 位作者 赵振华 陈立宇 李巅远 孙寒松 宋云虎 王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1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自身病变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arrow术),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患者再次转机,1例因左室流出道狭窄解除不满意,1例有残余MR行MVP,1例残余MR行MVR.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1.9±6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2.7±39.8)min.超声心动图(UCG)显示术后左房大小、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MVP组有2例因再次MR行MVR.结论 此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是充分切除肥厚的室间隔肌肉,自身有病变的二尖瓣可考虑行MVR或MVP,如果条件许可,应首选M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75岁以上老年人两种冠脉搭桥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海平 +4 位作者 吕振乾 刘晓君 张涛 王刚 周保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的相关数据,明确两种手术对患者手术后早、中期的影响(2年内),为临床选择提供经验。方法比较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期间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75岁及... 目的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的相关数据,明确两种手术对患者手术后早、中期的影响(2年内),为临床选择提供经验。方法比较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期间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75岁及以上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数据,分为体外循环组42例,非体外循环组68例,比较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1.0±6.3)%比(50.0±7.6)%,P=0.427]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2.0±6.1)mm比(51.0±5.7)mm,P=0.752]无明显差别;手术操作时间[(3.7±0.9)h比(3.3±0.3)h,P=0.242]、远端吻合口数[(3.3±0.9)比(3.1±0.6),P=0.304]、术后住院时间[(10.9±3.1)d比(11.1±3.7)d,P=0.548]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0.3±5.0)h比(13.8±5.7)h,P=0.038]、ICU居住时间[(87.6±19.2)h比(73.9±17.8)h,P=0.021]、术后输注红细胞量[(1.9±0.4)U比(0.7±0.6)U,P=0.035]及输血浆量[(320±121)ml比(180±88)ml,P=0.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至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3.0±8.1)%比(51.0±9.6)%,P=0.560]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47.0±11.3)mm比(49.0±10.2)mm,P=0.376]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内心功能分级、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比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术后早、中期(2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冠脉搭桥方法对75岁以上老年人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下载PDF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怀军 胡盛寿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再手术 病因 手术适应证 手术原则
原文传递
1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1 99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1月间 1 2例手术治疗的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者。男 1 1例 ,女 1例 ,手术年龄为 9个月~ 1 9岁 ,平均6 0 3岁± 6 ... 目的 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1 99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1月间 1 2例手术治疗的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患者。男 1 1例 ,女 1例 ,手术年龄为 9个月~ 1 9岁 ,平均6 0 3岁± 6 2岁。右肺动脉起源异常 9例 ,左肺动脉起源异常 3例 ,起源部位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右无名动脉和左侧动脉导管末闭 (PDA)。 1 1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 结果 无手术及住院死亡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3例 ,8例经造影、1例经超高速CT确诊。术式包括异常肺动脉与主肺动脉直接吻合 5例 ,采用同种血管 5例及人工血管 2例。 结论 该病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易于漏诊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起源异常 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合并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治疗策略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希尔艾力·铁木尔尼亚孜 徐飞 +2 位作者 宋仰午 南祎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同期不同方式处理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8年在本中心接受AVR且合并中度FMR的118例患者,其中...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同期不同方式处理中度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8年在本中心接受AVR且合并中度FMR的118例患者,其中男84例、女34例,年龄(58.1±12.4)岁。根据不同二尖瓣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未处理,11例)、B组(二尖瓣修复,51例)及C组(二尖瓣置换,56例)。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近中期生存情况,次要终点为FMR改善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9.5个月。围术期死亡5例,均为C组患者;术后早期A、B两组FMR改善率分别为90.9%、94.1%(P=0.694)。A、B、C三组中期死亡率分别为0.0%、5.9%、3.9%(P=0.264),而主要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9.8%、17.7%(P=0.230)。A、B两组中期FMR改善率分别为100.0%、94.3%(P>0.05)。结论对于接受AVR合并中度FMR的患者,不处理或同期修复二尖瓣更为合理,而二尖瓣置换可能会增加早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 二尖瓣置换术
原文传递
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恒强 吕锋 +4 位作者 许建屏 董超 张怀军 尹朝华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发生重大损伤的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实施再次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2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前次手术方式及前次手术心包缝合情况对再次开胸心脏手术重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及... 目的分析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发生重大损伤的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实施再次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2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前次手术方式及前次手术心包缝合情况对再次开胸心脏手术重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重大损伤发生率为2.1%(5/242),发生重大损伤组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与未发生重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年vs.(2±9)年],前次手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其他手术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1.8%),前次手术缝合心包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前次手术未缝合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7.4%),但二者开胸至体外循环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min vs.(74±20)min,P<0.0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7%(4/242),发生重大损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未发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7%)。结论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较安全,发生重大损伤可能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开胸 心脏手术 重大损伤
下载PDF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继强 张恒 +1 位作者 杜俊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 目的: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近远期临床预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组(体外循环组,n=331)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非体外循环组,n=43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间的临床指标和术后远期的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事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二次再血管化)发生率。结果:与体外循环组比较,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脑血管意外比例更高(P=0.023),冠心病家族史(P=0.012)、心绞痛(P<0.001)及紧急手术(P=0.015)的比例更低,静脉桥远端吻合口数更少(P<0.001),不完全再血管化率更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的临床指标,非体外循环组术后30天死亡率(P=0.038),血液制品使用率(P<0.001),辅助通气总时间超过24小时比例(P<0.001),肾功能衰竭(P=0.022)、肺部并发症(P<0.001)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P=0.021)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期间所有并发症复合终点(P=0.1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术后远期的临床结局,全因死亡率(P=0.477)及MACCE事件发生率(P=0.2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能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同时能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的应用,缩短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术后早期肾功能衰竭、肺部并发症和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远期死亡率和MACCE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老年人 妇女
下载PDF
口服胺碘酮预防7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海平 姜先雁 +3 位作者 吕振乾 刘晓君 张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5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随...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5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术前将156例患者分为两组,胺碘酮组: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术前3~5 d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0.2 g口服,每天3次,手术当日及术后停止服用。胺碘酮术前服用时间为(4.0±1.2)d,总剂量(2.6±0.5)g。对照组:76例,其中男35例,女41例;术前相同的时间给予安慰剂口服,服用时间(4.0±1.4)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手术时间、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15/80)vs.34.2%(26/76),P=0.028]。胺碘酮组随访73例(91.3%),对照组随访66例(86.8%),随访时间8~24个月。随访期间胺碘酮组因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死亡2例。术后6个月内胺碘酮组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73)vs.6.1%(4/66),P=0.860]。结论对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前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以降低术后住院期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胺碘酮 预防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对术后早期心肌梗死和术后30天死亡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展 袁昕 +1 位作者 杜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新发心肌梗死及30 d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单纯CABG且术前7 d内、术后48 h内均抽血检测cTnI水平的782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新发心肌梗死及30 d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单纯CABG且术前7 d内、术后48 h内均抽血检测cTnI水平的7826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早期新发心肌梗死、术后30 d死亡及二者的复合终点。采用ROC曲线方法判断术后48 h内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倍数(cTnI_(术后峰值)/cTnI_(术前峰值))预测终点事件的效力及界值。结果:7826例患者中,女性占21.6%(1688/7826)。术后30 d死亡率为0.6%(47/7826);术后新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5.2%(1189/7826);术后30 d死亡和术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5.4%(1207/7826)。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TnI_(术后峰值)/cTnI_(术前峰值)达80倍以上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30 d死亡复合终点有较满意的预测能力。其中,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和30 d死亡复合终点的ROC曲线AUC为0.80,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ROC曲线AUC为0.79,对30 d死亡ROC曲线AUC为0.68。按cTnI_(术后峰值)/cTnI_(术前峰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5倍组、5~<10倍组、10~<20倍组、20~<40倍组、40~<100倍组、≥100倍组。在不同分组中,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是6.1%、6.4%、6.9%、9.4%、15.7%和41.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nI_(术后峰值)/cTnI_(术前峰值)达20~<40倍、40~<100倍、≥100倍均是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在CABG患者中,术后48 h内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80倍以上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30 d死亡复合终点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肌钙蛋白I 死亡率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盛寿 +1 位作者 许建屏 孙寒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590-592,共3页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1月共完成Re-CABG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50~69岁,平均59.8岁;二次手术时间间隔3~93个月,平均44.7个月。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心绞痛症状消失,10例患者...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1月共完成Re-CABG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50~69岁,平均59.8岁;二次手术时间间隔3~93个月,平均44.7个月。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心绞痛症状消失,10例患者随访4~87个月,平均34.9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手术。其中9例随访期间无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1例术后二个月心绞痛复发,药物可控制。1例失访。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合理应用各项技术和方法,可使Re-CABG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疾病 乳内动脉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裴锋博 卫金花 +4 位作者 程兆晶 潘世伟 陈祖君 郑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纯行CABG患者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纯行CABG患者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基础疾病,术前超声射血分数(EF)值和术前血肌酐水平。终点指标为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谵妄发生率。结果共6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体外循环组495例,非体外循环组1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术前最后一次EF值、术前血肌酐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平均搭桥个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平均转机时间(123.7±46.8)min,主动脉阻断(89.9±33.6)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CU停留时间体外循环组高于非体外组[(3.0±1.8)d比(2.5±1.7)d,t=2.603,P=0.009]。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105例患者发生谵妄(21.2%),非体外循环组14例发生术后谵妄(12.5%)。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回归分析提示OR值为2.402(95%CI:1.337~4.317),P=0.004。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谵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