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成性评价”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黄华兴 沈历宗 +5 位作者 立君 肇毅 史京萍 徐皓 吴蔚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医学教育的评价不能只以临床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来评判一个医学生的能力高低。为更好的评价外科学实践教学,外科学实践课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formative assessment,FA),即以督导专家为基础,构建学生与带教老师之间及带... 医学教育的评价不能只以临床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来评判一个医学生的能力高低。为更好的评价外科学实践教学,外科学实践课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成性评价体系(formative assessment,FA),即以督导专家为基础,构建学生与带教老师之间及带教老师相互之间,以及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学生以及单位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信息反馈系统,以确保外科实践课程能紧密结合临床,切实提高医学生外科临床操作能力。通过在2006级临床医学各专业中推广及运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医学生外科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外科学实践教学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紫菜多糖对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伟云 周建峰 +2 位作者 陈颢 立君 侯亚义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测定从条斑紫菜中得到的多糖PY3对小鼠免疫细胞及人肿瘤细胞K5 6 2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PY3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Y3对血癌细胞K5 6 2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测定从条斑紫菜中得到的多糖PY3对小鼠免疫细胞及人肿瘤细胞K5 6 2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PY3对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Y3对血癌细胞K5 6 2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多糖PY3不仅能够提高小鼠免疫细胞的功能 ,而且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细胞生长 药用价值 紫菜多糖 免疫细胞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机制及预防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朱倩男 夏添松 +1 位作者 立君 王水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自19世纪80年代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术式如何变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始终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自19世纪80年代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术式如何变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始终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LND后可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其中上肢淋巴水肿(upper limb lymphedema)迄今尚无良策,严重影响中重度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6% ~49%不等[2-3],即使仅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其发生率也波动于4% ~10%之间[4-5].因此,本文就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机制 预防 上肢 淋巴水肿
原文传递
术前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4
作者 沈恩超 栗翠英 +5 位作者 王聪 徐兆强 张浩 立君 王水 赵志泓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合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探讨其对腋窝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意义。 方法收集9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并对检查有... 目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合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探讨其对腋窝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及意义。 方法收集9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并对检查有异常的4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将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将粗针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全部病例中术后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7例,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49%、63.93%、72.45%及81.08%、91.80%、87.76%。两者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而特异性与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此外,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6.67%、100%、90.24%。 结论术前腋窝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粗针穿刺活检,可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并指导腋窝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超声造影 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冬 夏有兵 +2 位作者 立君 肖安菊 吕凯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8例)和浮针组(17例)。综合组在肱二头肌肌腹中央或于患侧乳头与乳房结节连线上、距乳房外缘约4cm处进行浮针操作,并配合活动...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18例)和浮针组(17例)。综合组在肱二头肌肌腹中央或于患侧乳头与乳房结节连线上、距乳房外缘约4cm处进行浮针操作,并配合活动患者上肢及乳房的再灌注活动。浮针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两组均在月经来潮前(7±3)天开始治疗,隔日1次,治疗3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初次治疗镇痛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在初次治疗起针即刻、治疗3次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SF-MP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综合组SF-MP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较浮针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综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上短于浮针组[(94.72±33.67)s vs(162.06±29.16)s,P<0.01]。综合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5.9%(1/17),优于浮针组的20.0%(3/15,P<0.01)。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均能安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在即时、远期治疗疼痛方面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疼痛 浮针 再灌注活动 即时疗效 远期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浩 周文斌 +3 位作者 周茜 刘晓安 王水 立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14例分别经环乳晕切口(A组)、肿块表面切口(B组)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A组46例,占40.4%,B组68例,占59.6%。术后随访6—42...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14例分别经环乳晕切口(A组)、肿块表面切口(B组)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A组46例,占40.4%,B组68例,占59.6%。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乳头、乳晕感觉障碍以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乳房对称性、瘢痕等美容评价优于B组(P〈0.01)。结论经环乳晕切口行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影响预后,并改善了患者乳房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环乳晕切口
原文传递
PBL与LBL相结合在基础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华兴 沈历宗 +5 位作者 肇毅 立君 史京萍 徐皓 吴蔚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基础外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实践教学既有基本技能,又有综合手术。笔者在2007年级七年制学生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设立PBL+LBL试验组和LBL、PBL对照组,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及调查问卷对教学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基础外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实践教学既有基本技能,又有综合手术。笔者在2007年级七年制学生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设立PBL+LBL试验组和LBL、PBL对照组,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及调查问卷对教学结果进行初步分析,试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课堂氛围、教师热情度、学生积极性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LBL 基础外科学实践 应用
下载PDF
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探索——构建“外科临床能力实验课程” 被引量:15
8
作者 立君 吴勉华 +2 位作者 肇毅 沈历宗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自1996年建立了以自行研制的SM(S标准化外科模型人)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及考核体系;经过近10年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以SMS、SP(标准化外科病人)和CCS病案库为载体的实践... 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自1996年建立了以自行研制的SM(S标准化外科模型人)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及考核体系;经过近10年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以SMS、SP(标准化外科病人)和CCS病案库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外科临床能力实验课程,通过临床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为解决医学生临床能力低下的问题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生 方法研究
下载PDF
浮针疗法对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冬 夏有兵 +3 位作者 立君 符仲华 肖安菊 吕凯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 目的观察浮针与药物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女性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每组各35例。浮针组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5h;夏枯草组采取夏枯草口服液口服;维生素E组采取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3组均在经前(7±3)天开始治疗,浮针隔日1次,治疗3次,夏枯草口服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维生素E每日服1次,经期停止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月后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表的变化、浮针组初次治疗疼痛缓解时间及3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乳腺增生病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浮针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夏枯草组、维生素E组(P<0.01),且在随访1月内保持较好疗效(P<0.01);夏枯草组在乳腺增生病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维生素E组(P<0.05)。浮针组在初次治疗乳房疼痛缓解时间上取效迅捷。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能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持久,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优于夏枯草口服液和维生素E软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疼痛 浮针 即时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沈伟娟 立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综合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栗翠英 巩海燕 +10 位作者 立君 杜丽雯 苏彤 蒋燕妮 王聪 邓晶 彭晓静 李奥 许迪 王水 王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00-1805,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及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病变(BI-RADS 3-5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527个乳腺病灶(BI-RADS 3-5类)进行检查,分析乳腺病灶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及参...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及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病变(BI-RADS 3-5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527个乳腺病灶(BI-RADS 3-5类)进行检查,分析乳腺病灶的增强模式、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及参数等指标,再次判定肿块的BI-RADS分类,以BI-RADS 4A类判定可疑恶性,并与术后病理及粗针穿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27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254例,恶性肿块273例;(2)肿块内部血管走行紊乱、边缘见放射状增强、造影后范围增大、是否高增强、边界是否清晰等在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及非向心性增强、是否充盈缺损在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状增强内部弱于周边,穿入及扭曲血管、造影后范围增大及周边放谢增强OR较高(46.84、14.89、11.06);(4)时间强度曲线类型:本组病例对203个结节进行了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分布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恶性与正常组织差值及良性与正常组织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常规超声ROC曲线下面积US检查为0.767,两者联合应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BI-RADS分类较单纯常规超声更为准确,对结节进行更准确的BI-RADS分类,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活检,可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乳腺 BI-RADS 时间-强度曲线
下载PDF
加强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倩男 立君 +7 位作者 黄华兴 沈历宗 肇毅 夏添松 史京萍 徐皓 王巍 王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3-177,共5页
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转变的桥梁课程,是提高医学生外科学基础技能的关键课程之一。我们通过规范带教内容、合理采用网络质控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层层过关考核及课程结束时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 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转变的桥梁课程,是提高医学生外科学基础技能的关键课程之一。我们通过规范带教内容、合理采用网络质控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层层过关考核及课程结束时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方法,加强了医学生外科基础实践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有效利用各项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外科学基础技能。在2010级学生中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在全国技能大赛取得较好成绩,为医学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与考核病案库的研制和运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立君 陈荣明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软件 临床思维能力 训练 考核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癌术前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沈恩超 王水 +3 位作者 立君 赵志泓 栗翠英 蒋燕妮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前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150例,术前均采用钼靶X射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评估乳腺病灶性质、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是否可行保乳术。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乳腺病...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前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150例,术前均采用钼靶X射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评估乳腺病灶性质、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是否可行保乳术。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乳腺病灶检出率高于钼靶X射线(90%和94%vs.82%)(P<0.01和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行钼靶X射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特异度相仿(85.11%、77.66%和79.79%)(P>0.05)。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MRI评估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高于钼靶X射线(73.21%、82.14%vs.28.57%和76.00%、80.67%vs.64.00%)(P<0.01或P<0.05)。术前行MRI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可行保乳术的准确率高于钼靶X射线和彩色多普勒超声(92.00%vs.83.33%和84.67%)(P<0.05)。结论综合三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判断的准确性,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射线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莉 立君 +3 位作者 周玉春 夏国守 陈海燕 林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proteindecompoundproduction,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proteindecompoundproduction,FD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机制。方法:12 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测定1、3、5、7、2 1d的血FIB、FDP含量,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活血通腑方组降低术后血FIB含量,5、7、2 1d(P <0 .0 1) ;升高术后血FDP含量,3、5、7d(P <0 .0 1) ;降低腹腔粘连级别评分(P <0 .0 1)。结论: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腑方 FIB FDP 腹腔粘连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静梅 黄爱军 立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于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于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各25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对照研究。对照组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mg,每日三餐时分别服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曲美他嗪组口服曲美他嗪6个月后,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均改善,ET-1水平及CEC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显著延长运动致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对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曲美他嗪 内皮素-1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虚拟手术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华兴 袁艺标 +6 位作者 王水 沈历宗 立君 肇毅 史京萍 宋兵 徐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外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法律法规、患者配合程度以及教学资源等的限制。为此本教研室开发了虚拟手术教学系统,它互动性强,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及场地限制,相比于传统手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外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法律法规、患者配合程度以及教学资源等的限制。为此本教研室开发了虚拟手术教学系统,它互动性强,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及场地限制,相比于传统手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外科实践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手术教学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保留乳房手术患者行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翔 王水 +3 位作者 刘晓安 立君 丁强 査小明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通过前哨淋巴通道(SLC)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以指导保留乳房手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患者行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在BCT患者中采用联合示踪法通过SLC行SLNB。对术中检... 目的研究通过前哨淋巴通道(SLC)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以指导保留乳房手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患者行选择性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在BCT患者中采用联合示踪法通过SLC行SLNB。对术中检出的前哨淋巴结(SLN)行细胞印片和冰冻切片检查,根据SLN的术中病理结果行选择性ALND,其中SLN阳性、行ALND者为A组,SLN阴性仅行SLNB者为B组。定性资料的比较选用χ2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联合示踪法行SLNB的BCT患者共43例,检出42例,A组28例,B组14例。两组患者的SLC均被显影。每例患者被检出SLN1~3枚,平均1.4枚,共被检出59枚。SLNB检出率为97.7%(42/43)。术后病理检查共检出阳性SLN29例,其中术中细胞印片、冰冻切片及二者联合病理检测分别检出阳性淋巴结27、27、28例。A组ALN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03)。结论通过SLC行SLNB有助于准确定位SLN,能够指导BCT患者行选择性ALND,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前哨淋巴通道 保留乳房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组织中胶原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蒋立新 赵郁 立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组织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清洁级)120只,造模后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和四个给药组),术后第1d、2d腹腔给药,术后饲养14d,于术后第15d处死小鼠,并取粘连组织, 进行病理HE染色、免疫组化S...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组织中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清洁级)120只,造模后随机分成五组(模型组和四个给药组),术后第1d、2d腹腔给药,术后饲养14d,于术后第15d处死小鼠,并取粘连组织, 进行病理HE染色、免疫组化SABC法及Masson染色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 HE染色提示C与A、B、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479,P=0.0319);Masson染色提示C与A、B、D、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llagen Ⅰ免疫组化提示C、D分别与A、B、C、E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对粘连组织中胶原含量影响的效果为C≥D>B>E≥A,丹参酮ⅡA、川芎嗪及尿激酶均有预防并减轻腹腔粘连作用,尤以川芎嗪与尿激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腹腔粘连 胶原 小鼠 研究
下载PDF
槐耳清膏体外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三苯氧胺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薛丹青 立君 +3 位作者 肇毅 刘晓安 王水 查小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体外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三苯氧胺(TA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药物处理对耐TAM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R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后MCF-7/R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体外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三苯氧胺(TA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药物处理对耐TAM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R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后MCF-7/R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CF-7/R不同处理后各组Phospho-P44/42MAPK(ERK1/2)及P44/42MAPK(ERK1/2)表达的差异.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MCF-7/R的联合用药组抑制率(45.99±6.06)%和单药组抑制率(40.20±5.54)%分别与TAM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TAM对照组比较,MCF-7/R的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G1期峰前出现显著的凋亡峰,且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20.03%)与单药组的凋亡率(11.06%)与TAM对照组(2.15%)比较作用显著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经灰度分析显示,药物作用12 h后Phospho-P44/42MAPK(ERK1/2)蛋白在联合用药组的表达(0.3153±0.0179)和单药组的表达(0.5362±0.0030)分别与TAM对照组(0.9752±0.0034)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具有体外逆转MCF-7/R细胞对TAM的耐药作用,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MAPK通路磷酸化蛋白ERK1/2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槐耳清膏是一种有意义的耐药逆转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耐药 三苯氧胺 槐耳清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