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和越南褐飞虱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凤宽 +4 位作者 龙丽萍 钟勇 尹文兵 黄所生 吴碧球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4-1380,共7页
2010年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和越南共14个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14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吡蚜酮和叶蝉散的LC50值分别在9.5287~46.6716、1.6621~17.8785、0.981... 2010年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和越南共14个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14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吡蚜酮和叶蝉散的LC50值分别在9.5287~46.6716、1.6621~17.8785、0.9818~8.4084、0.3315~12.5127和14.0914~187.1706mga.i./L之间,抗性倍数分别为105.87~518.87、6.20~66.71、25.17~215.60、0.17~6.56和3.63~48.24倍。目前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属高到极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属低至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属中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吡蚜酮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叶蝉散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褐飞虱 抗药性
原文传递
草地贪夜蛾对三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芊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有选择条件下和非选择条件下均表现出对玉米的偏好。但随着龄期的增长对玉米的取食偏好会逐渐减弱,在有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在玉米和水稻上的选择取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2%和23%,在非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取食3种寄主植物后幼虫体重增长均能与Logisitic生长模型较好拟合,取食玉米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最快,蛹重也最重。表明了当前新入侵广西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玉米的取食偏好要高于对甘蔗和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幼虫 取食偏好 体重
下载PDF
褐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国辉 +3 位作者 范桂霞 黄所生 黄凤宽 龙丽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5年南宁、韶关和阳江,2006年阳江及2007年永州5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处于敏...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5年南宁、韶关和阳江,2006年阳江及2007年永州5个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仍处于敏感水平外,其余种群处于敏感性降低或达到低水平抗性;而2006年阳江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其余的8个种群均达到了低或中等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抗药性
下载PDF
温度对瓜实蝇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韦淑丹 黄树生 +2 位作者 王玉群 曾东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 【目的】研究温度对广西瓜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5、20、25、30、35℃5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恒温条件下瓜实蝇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瓜实蝇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6、7.33、10.77、9.72和10.77℃,有效积温分别为12.68、117.91、107.15、364.43和602.17℃·d;在35℃时蛹不能存活,25℃时单雌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1428.30粒,15℃时最低,平均240.30粒;在15~30℃时,瓜实蝇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大于1,在25、30℃时,种群趋势指数最大,分别为447.37和301.19。【结论】15~30℃范围内瓜实蝇可正常发育,25~30℃为其最适生长发育及繁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温度 实验种群 生长发育 生命表
下载PDF
三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菜青虫的毒效 被引量:11
5
作者 龙丽萍 唐文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为了解闹羊花素-Ⅲ,印楝素和鱼藤酮对菜青虫的作用方式,采用叶碟法和叶碟饲喂法,室内测定了这3种植物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0.1%闹羊花素-Ⅲ乳油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均强,而0.3%印楝素乳油和2... 为了解闹羊花素-Ⅲ,印楝素和鱼藤酮对菜青虫的作用方式,采用叶碟法和叶碟饲喂法,室内测定了这3种植物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0.1%闹羊花素-Ⅲ乳油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均强,而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分别是毒杀活性的185.44倍和13.78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0.1%闹羊花素-Ⅲ乳油2000~6000倍液对菜青虫有较好的毒杀和保叶效果,药后1~3d菜青虫的死亡率为92.45%~100%,第3天的保叶效果为96.63%~98.18%;0.3%印楝素乳油1000~2000倍液药后1d对菜青虫的毒杀作用效果较差,菜青虫死亡率仅为20.00%~34.00%,但第3天的保叶效果较好,为91.34%~96.13%;500~15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对菜青虫的毒杀和保叶效果均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杀虫剂 菜青虫 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广西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范桂霞 +2 位作者 周国辉 黄唏 龙丽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0-42,11,共4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广西6个地区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6年南宁和永福2个褐飞虱种群对扑虱灵处于敏感性降低外,其余种群... 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广西6个地区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和氟虫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个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均达高或极高水平抗性;除2006年南宁和永福2个褐飞虱种群对扑虱灵处于敏感性降低外,其余种群对扑虱灵均达到低或中等水平抗性;除2006年南宁、玉林、永福和柳州4个褐飞虱种群及2007年贺州褐飞虱种群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性阶段,其余种群对氟虫腈均达到了低或中等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氟虫腈 抗药性
原文传递
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效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国辉 龙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6期202-206,共5页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不同杀虫剂对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的毒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最高,其LC50值为3.4595mg(a.i.)/L;...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对不同杀虫剂对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的毒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最高,其LC50值为3.4595mg(a.i.)/L;对氟硅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杀虫单、顺式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丙溴磷、三唑磷等杀虫剂敏感性也较高,其LC50值在6.3490~44.8607mg(a.i.)/L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氟硅菊酯水乳剂300、450、600g(a.i.)/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其防效均在80%以上,最高达87.35%;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6、4.8、7.2g(a.i.)/hm2和5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125、1500、1875g(a.i.)/hm2,对稻纵卷叶螟也有较好的防效,其防效在66.05%~86.7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杀虫剂 敏感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劳氏粘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9 位作者 蒋婷 龙迪 陈玉冲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目的】明确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方法】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中,测定劳氏粘虫分别在18、21、24、27、30℃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劳氏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 【目的】明确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onchel)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方法】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中,测定劳氏粘虫分别在18、21、24、27、30℃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劳氏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采用Logisitic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求出各虫态的发育最适温度及适宜温区。【结果】劳氏粘虫各龄幼虫在18-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3、13.89、14.20、﹣1.86和12.24℃,有效积温分别为52.55、254.53、118.15、121.89和542.2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0.71℃,发育适温区为12.65-28.78℃。【结论】根据广西代表地区气象资料,推算出劳氏粘虫在广西一年理论发生5.8-7.8代,与田间调查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粘虫 适宜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逻辑斯蒂模型
原文传递
3种粘虫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婷 黄芊 +8 位作者 蒋显斌 陈玉冲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粘虫 劳氏粘虫 淡脉粘虫 寄主植物 取食选择
下载PDF
黏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4 位作者 蒋婷 陈玉冲 龙迪 龙丽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0,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l)℃,湿度75%±5%,光周期L//D=12h//12h]以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叶片为食料饲喂黏虫,观察其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繁殖力并计算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黏虫幼虫历期以取食玉米最短,取食甘... 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l)℃,湿度75%±5%,光周期L//D=12h//12h]以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叶片为食料饲喂黏虫,观察其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繁殖力并计算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黏虫幼虫历期以取食玉米最短,取食甘蔗最长;非成虫期存活率在玉米上最高,在甘蔗上最低;雌成虫蛹重以取食玉米最重,取食甘蔗最轻;产卵量以取食玉米最多,取食甘蔗最少。黏虫在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132 1、0.116 2、0.095 1和0.103 3,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4、1.12、1.10和1.11。可见,在3种农作物中,玉米为黏虫最佳寄主,其次是水稻,最后是甘蔗。黏虫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在稗草上要优于甘蔗,因此,稗草可作为黏虫的优质中间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寄主植物 生命表参数
原文传递
除虫菊素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丽萍 +1 位作者 周国辉 唐文伟 《中国瓜菜》 CAS 2006年第4期20-21,共2页
采用除虫菊素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蔬菜蚜虫试验,结果表明: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80和120mL/667m2,施药后1d对蚜虫的防效为73.12% ̄89.21%,施药后3d的防效为76.69% ̄91.85%,施药后7d的防效为72.90% ̄91.33%;150、180mL/667m2,施药后1 ̄7... 采用除虫菊素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蔬菜蚜虫试验,结果表明: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80和120mL/667m2,施药后1d对蚜虫的防效为73.12% ̄89.21%,施药后3d的防效为76.69% ̄91.85%,施药后7d的防效为72.90% ̄91.33%;150、180mL/667m2,施药后1 ̄7d的防效均高于95%,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蔬菜蚜虫的有效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50 ̄180mL/667m2。该药剂对菜心安全,同时对菜青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虫菊素 蔬菜蚜虫 防效
下载PDF
运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发生世代数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芊 +7 位作者 蒋婷 符诚强 钟勇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草地贪夜蛾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测定草地贪夜蛾在16、19、22、25和28℃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运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建立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采用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发生世代。【结果】草地贪夜蛾在16~28℃下均能完成生活史,19~28℃适宜草地贪夜蛾生长和繁殖,且发育历期除预蛹期外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预蛹、雄蛹、雌蛹、产卵前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95、12.29、3.86、11.16、11.82、12.86和10.64℃,有效积温分别为50.71、155.68、51.88、130.86、107.98、39.42和446.38 d·℃。【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的年理论发生世代为7~11代,发生世代多且全年均可发生,对广西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生长发育 发育速率 Logisitic曲线模型 广西
下载PDF
广西稻田粘虫越冬情况调查初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显斌 黄芊 +8 位作者 陈玉冲 蒋婷 符诚强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及虫源基数,为全国粘虫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稻田选取多个调查点,记录调查田块发现的粘虫虫态及数量,计算虫...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及虫源基数,为全国粘虫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稻田选取多个调查点,记录调查田块发现的粘虫虫态及数量,计算虫口密度。【结果】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有老熟幼虫和蛹,多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一般虫口密度为0.30-1.10头/m2,2014年和2015年均以桂林市全州县的虫口密度最高,分别达1.98和5.30头/m2;广西粘虫越冬虫口密度表现为东部较西部高,北部较南部高。【结论】广西粘虫分布较广,一般以老熟幼虫和蛹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粘虫 调查 越冬 广西
下载PDF
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钟勇 +4 位作者 尹文兵 黄凤宽 黄所生 吴壁球 龙丽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褐飞虱雌成虫的毒力(LD50值)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叶蝉散;浸苗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叶蝉散>吡虫啉;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九龙江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叶蝉散>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由此可见,目前氟虫腈、噻虫嗪和吡蚜酮药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毒力较高,毒死蜱、噻嗪酮毒力次之,吡虫啉和叶蝉散毒力较低,但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叶蝉散表现出较高毒力,噻嗪酮毒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毒力 生物测定
下载PDF
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碧球 李成 +7 位作者 孙祖雄 黄所生 周君雷 黄凤宽 蒋显斌 黄芊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1-1133,共13页
为探明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的关系,分别就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等因子对不同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R56... 为探明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的关系,分别就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等因子对不同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R56、Ptb33和570011对褐飞虱生物型II的抗性与PAL和PPO活性密切相关,RHT对II型的抗性与PAL、PPO和POD活性密切相关,RP1976-18-6-4-2对II型的抗性与PAL活性密切相关,570011对II型的抗性与PAL和PPO活性密切相关;IR56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与PAL、PPO和POD活性密切相关,Rathu Heenati(RHT)和RP1976-18-6-4-2对孟加拉型的抗性与与PPO密切相关,570011对孟加拉型的抗性与POD活性密切相关。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的单独作用或交互作用对不同水稻中防御酶活性有明显影响,但品种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单独或是交互作用显著影响IR56中PAL和PPO、RHT和RP1976-18-6-4-2中PPO、Ptb33中POD及570011中PAL和POD的活性,苗龄显著影响IR56和RP1976-18-6-4-2中POD的活性,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单独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RHT和RP1976-18-6-4-2中PAL的活性,施氮量显著影响RHT中POD的活性,光照强度显著影响Ptb33中PAL的活性;苗龄和光照强度单独或交互作用显著影响570011中PPO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龄 光照强度 施氮量 抗虫水稻 防御酶 褐飞虱
下载PDF
广西白背飞虱生物型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4 位作者 吴碧球 张雪丽 农春莲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测定广西白背飞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构,为抗白背飞虱育种和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指导。【方法】以TN1(感虫对照)、N22(含Wbph1基因)、ARC10239(含Wbph2基因)、Ptb33(含Wbph3基因)、N'DiangMarie(含Wbph5基因)为鉴别水稻品种,... 【目的】测定广西白背飞虱的生物型组成结构,为抗白背飞虱育种和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指导。【方法】以TN1(感虫对照)、N22(含Wbph1基因)、ARC10239(含Wbph2基因)、Ptb33(含Wbph3基因)、N'DiangMarie(含Wbph5基因)为鉴别水稻品种,采用群体集团检测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用蜜露量检测法测定白背飞虱田间种群个体生物型。【结果】不同监测点白背飞虱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总的表现为对含Wbph1、W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所监测的代表点白背飞虱以Ⅰ型所占的比例较多,近年来龙州、合浦、容县、田阳、永福白背飞虱Ⅱ型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在广西进行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亲本选择时尽量不要选用含Wbph1、Wbph2基因的品种;推广的抗虫品种必须抗白背飞虱Ⅰ型,且对白背飞虱Ⅱ型也要有一定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致害性 生物型 广西
下载PDF
两个广西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芊 +9 位作者 蒋婷 庞国群 蒋显斌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钟勇 龙丽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0,共7页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50值在0.2544~0.7207mg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mg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下载PDF
劳氏黏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芊 蒋显斌 +9 位作者 蒋婷 陈玉冲 龙迪 符诚强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黄凤宽 龙丽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温度(24±1)℃、湿度(75±5)%、光周期为12 h光∶12 h暗的室内条件下,分别以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叶片为寄主植物,观察劳氏黏虫...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温度(24±1)℃、湿度(75±5)%、光周期为12 h光∶12 h暗的室内条件下,分别以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叶片为寄主植物,观察劳氏黏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成虫繁殖力并计算生命表参数。【结果】劳氏黏虫幼虫历期取食玉米时间最短,为20.18 d,取食甘蔗时间最长,为25.24 d。非成虫期存活率在玉米上最高(68%),在稗草上最低(58%);雌成虫蛹质量以取食玉米的最高(32.43 mg),取食稗草的最低(22.61 mg);取食玉米的产卵量最多,单雌产卵量为1 019.42粒,取食甘蔗的产卵量最少,单雌产卵量为665.27粒。劳氏黏虫在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3、0.12、0.10和0.10,净增殖率(R0)分别为226.54、211.48、153.71和171.85。【结论】在4种寄主植物中,玉米为劳氏黏虫最优寄主,其次是水稻,甘蔗和稗草可作为寄主或中间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黏虫 寄主植物 生长发育 繁殖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中国与越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物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2 位作者 吴碧球 龙丽萍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533,共9页
【目的】监测我国与越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生物型,为抗虫育种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群体集团检测法和蜜露量检测法研究了中国广西、云南、河南、湖南、重庆、贵州和越南河内、... 【目的】监测我国与越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生物型,为抗虫育种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应用群体集团检测法和蜜露量检测法研究了中国广西、云南、河南、湖南、重庆、贵州和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和九龙江田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致害特性和生物型组成结构。【结果】我国主要稻区(除云南思茅外)和越南中北部的田间褐飞虱以Ⅱ型的比例多,对含Bph1、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表现为致害;云南思茅的田间褐飞虱以Ⅱ+Ⅱ型的比例多,对含Bph1、bph2和bph4基因的鉴别品种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的田间褐飞虱以Ⅱ+Ⅱ型的比例多,对含Bph1、bph2、Bph3、bph4基因的鉴别品种主要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我国白背飞虱以Ⅰ型比例较多;越南顺化和河内以Ⅱ型比例多;所有监测点白背飞虱的致害特性总体表现为对含Wph1、Wbph2基因的鉴别品种的致害能力较强,对Wbph3的致害能力表现不一,对含Wph5基因的鉴别品种表现为中等致害。【结论】抗虫育种选择抗源时,不要选含Bph1、bph2基因的水稻品种作为褐飞虱抗源,不要选含基因Wbph1或Wbph2的水稻品种作为白背飞虱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生物型 中国 越南
原文传递
中国南宁和越南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燕 吴碧球 +3 位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龙丽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0-196,共7页
比较了我国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九龙江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的褐飞虱种群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而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 比较了我国南宁、越南河内、河静、顺化、胡志明市、九龙江6个褐飞虱地理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南宁、河内、河静、顺化的褐飞虱种群能致害含Bph1和bph2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而越南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致害能力更强,对含Bph1、bph2、Bph3、bph4抗虫基因的水稻品种均表现为致害或强致害;南宁、河内、河静、顺化褐飞虱若虫在水稻品种TN1、Mudgo、ASD7上的存活率均在52%以上,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存活率均低于44%;胡志明市、九龙江褐飞虱若虫除了在Rathu Heenati上的存活率低于50%外,在其他品种上的存活率都在50%以上.南宁、河内、顺化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河静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上的发育历期与在Rathu Heenati、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TN1、ASD7上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选择性试验表明,接虫192h后,南宁、河内褐飞虱若虫在Rathu Heenati、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和ASD7上的虫口密度;河静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上的虫口密度;顺化、胡志明市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Mudgo、ASD7、Rathu Heenati上的虫口密度;九龙江褐飞虱若虫在Babawee、Ptb33上的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在TN1、ASD7上的虫口密度.本研究发现,我国南宁褐飞虱田间种群与越南河内、顺化、河静(属于越南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褐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相似,从而为"越南中北部是褐飞虱迁入我国的虫源地"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地理种群 致害性 存活率 发育历期 取食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