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三治融合”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倩倩 《甘肃农业》 2023年第4期80-84,共5页
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构成了新的乡村治理体系,三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构成新的统一体。其中,自治的村民主体性、德治的价值引导性和法治的强制性为乡村治理新路径建设指明新的方向。乡村治理新路径就是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三... 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构成了新的乡村治理体系,三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构成新的统一体。其中,自治的村民主体性、德治的价值引导性和法治的强制性为乡村治理新路径建设指明新的方向。乡村治理新路径就是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路径,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以先进文化和先进价值理念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以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维持乡村治理秩序,最终实现乡村治理民主、善治和稳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
作者 杨媚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我们可以从领导力量、价值导向、方式方法、基本保障四个层面来认识这一思想的丰富科学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我们可以从领导力量、价值导向、方式方法、基本保障四个层面来认识这一思想的丰富科学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维度和底色,为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道路对“乡村建设派”的超越探析
3
作者 陆倩倩 《甘肃农业》 2024年第4期94-98,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以“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治理方式,实现自身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乡村建设派”和中国共产...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道路本质上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以“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治理方式,实现自身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乡村建设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建设比较研究,了解其中的内涵,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乡村道路何以可能,对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建设派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村级党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九槐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倩倩 吴云航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基层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如何创新党建引领模式,使党建引领发挥最大效能,激发村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下村级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广西平南县九槐村依托村级党校服务,建强基层... 基层党建引领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如何创新党建引领模式,使党建引领发挥最大效能,激发村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下村级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广西平南县九槐村依托村级党校服务,建强基层党组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打造村级党校引领的“内部小循环+外部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增强村民内生发展动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村级党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党校 乡村治理 九槐村
下载PDF
OBE理念下“互联网+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
5
作者 陆倩倩 《改革与开放》 2023年第20期24-30,共7页
OBE理念与“互联网+思政课”具有耦合性。遵循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3个原则,能够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思政课”的发展。当前,OBE理念下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面临课堂供给和学生需求矛盾的教学目标困境、以学生为... OBE理念与“互联网+思政课”具有耦合性。遵循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3个原则,能够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思政课”的发展。当前,OBE理念下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面临课堂供给和学生需求矛盾的教学目标困境、以学生为中心和网课互动困难矛盾的中心地位困境、成果导向与学习过程监控困难矛盾的持续改进困境、评价体系单一与持续性评价要求矛盾的追踪评价困境。为解决以上困境,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体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学生主体课堂、以过程指标细化为指向的过程监控体系、以多元评价为依托的持续追踪测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互联网+思政课”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和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陆倩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3,共2页
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发展遵循"礼治秩序"向"政治秩序"再转变为"法治秩序"的路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取代传统的乡绅阶层治理,标志着中国乡村社会... 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发展遵循"礼治秩序"向"政治秩序"再转变为"法治秩序"的路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取代传统的乡绅阶层治理,标志着中国乡村社会进入"政治秩序"时代。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催生下"法治秩序"逐渐形成,新型的乡村治理体系初现端倪。从目前的趋势看,结合"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将是未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治理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变迁路径 礼治秩序 政治秩序 法治秩序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广西农学报》 2018年第5期73-76,共4页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分析实践活动过程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实践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实践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与理论的关...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分析实践活动过程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实践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实践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出发,揭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实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人类社会 现实性 认识
下载PDF
论析雄安新区范本之借鉴与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安宝 《改革与战略》 2019年第1期33-40,共8页
雄安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同为具有全国战略性意义的城市,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地理区域的不同,雄安新区将有专属自己的时代使命和区域发展目标。从时代意义上说,雄安新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上也是实现区域协... 雄安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同为具有全国战略性意义的城市,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地理区域的不同,雄安新区将有专属自己的时代使命和区域发展目标。从时代意义上说,雄安新区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上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创设雄安新区的规划理念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目标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生态文明规划理念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现代化发展
原文传递
“劳动最光荣”价值观探析——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天中学刊》 2019年第2期38-42,共5页
"劳动最光荣"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而在实践中却没有被很好秉承。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劳动的误读与歪曲,这表现在人们将劳动当作专门为资产阶级服务或用来奴役工人的工具,从拜物教和功利主义视角歪曲劳动的内涵。因此,要使"... "劳动最光荣"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而在实践中却没有被很好秉承。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劳动的误读与歪曲,这表现在人们将劳动当作专门为资产阶级服务或用来奴役工人的工具,从拜物教和功利主义视角歪曲劳动的内涵。因此,要使"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得到贯彻落实,应当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劳动最光荣"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延续与发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认识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青年时期习近平的信仰观探析
10
作者 《世纪桥》 2019年第6期21-2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深入人民群众的经历,使其确立了人民立场观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成为一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青年。青年时期习近平的心路历程对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是要求当代青年学马...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深入人民群众的经历,使其确立了人民立场观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成为一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青年。青年时期习近平的心路历程对当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是要求当代青年学马列、知马列、信马列和用马列;二是鼓励青年到基层去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实事求是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探究
11
作者 《世纪桥》 2019年第2期34-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是指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和独有的优秀品质。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是"两个转变"的核心要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对他们思想转变的完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是指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和独有的优秀品质。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和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是"两个转变"的核心要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思想对他们思想转变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指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品质。鉴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完成了"两个转变"和具备特有的优秀品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完备的主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概念 思想转变 优秀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