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可疑颅骨骨折患者螺旋CT检查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海婷 张金玲 +3 位作者 赵成磊 刘白鹭 洪金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比较普通CT轴位骨窗扫描、CT骨窗薄层重建、及颅骨三维成像对颅骨线性骨折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颅脑外伤含有线性骨折并进行普通CT轴位扫描、颅骨CT三维成像检查的病例各50例,并对颅脑普通CT轴位扫描进行... 目的比较普通CT轴位骨窗扫描、CT骨窗薄层重建、及颅骨三维成像对颅骨线性骨折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颅脑外伤含有线性骨折并进行普通CT轴位扫描、颅骨CT三维成像检查的病例各50例,并对颅脑普通CT轴位扫描进行骨窗薄层重建。分为层厚为10 mm、6 mm、3 mm、1.5 mm轴位骨算法、骨窗图像4组及颅骨CT三维成像,共5组,由两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生使用盲评法为其对骨折线的显示情况打分。结果 10 mm、6 mm、颅骨CT三维成像与3mm、1.5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 mm、1.5 mm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层厚为10 mm、6 mm的图像可以显示部分线性骨折线,部分骨折线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层厚为3 mm、1.5 mm的图像基本可以显示所有线性骨折线,但是在波及范围的确定和三维立体观感的建立上不如颅骨CT三维重建的图像。结论层厚为3 mm CT骨窗薄层重建作为外伤怀疑颅骨骨折患者的最适合初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薄层重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评估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恢 张斌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2期1999-2001,F0003,共4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早期不论是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均疗效较佳。其成功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术前对动脉导管全面正确的评估。以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已...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早期不论是外科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均疗效较佳。其成功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术前对动脉导管全面正确的评估。以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在评估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已为多数临床医生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家属同期心理干预对CT增强患者心理情绪调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亚华 贾广生 +3 位作者 李大庆 赵德利 姜慧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05-206,共2页
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利于发现病变并进行定性诊断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由于多数患者为初次检查,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或因快速注射造影剂,可能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痛、荨麻疹等副反应,在扫描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紧张和... 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利于发现病变并进行定性诊断常用的影像检查技术。由于多数患者为初次检查,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顾虑较多,或因快速注射造影剂,可能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痛、荨麻疹等副反应,在扫描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紧张和恐惧情绪,对图像的采集影响甚大,严重者会导致检查失败,影响了随后的治疗,在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同时,分析家属的焦虑情绪,并针对性对家属实行同期心理干预,评价同期心理干预对改善CT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患者心理 心理干预 情绪调整 家属 影像检查技术 注射造影剂 定性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春洋 陈霰 +3 位作者 樊秋兰 陈敬一 王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NB)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腋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指导手术。方法对影像学考虑腋下淋巴结转移的41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NB)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腋下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指导手术。方法对影像学考虑腋下淋巴结转移的41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其中病理诊断为转移癌的36例患者行NAC,对比NAC前后UNB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根据乳腺癌TNM分期将NAC前后可疑腋下淋巴结分为临床N1、N2、N3组,对比各组UNB与病理腋下淋巴结转移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UNB的灵敏性94. 6%与92. 6%,特异性均为75. 0%,准确率分别为92. 7%与90. 3%,阴性预测值均为60. 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 2%与96. 2%。NAC前UNB评估N1、N2、N3组转移率分别为72. 2%、94. 4%、100. 0%(P=0. 045)。与病理结果相比N1、N2、N3组转移率分别为83. 3%、100. 0%、100. 0%(P <0. 001)。NAC后UNB评估N1、N2、N3组转移率分别为78. 9%、90. 0%、100. 0%(P=0. 089)。NAC后病理结果 N1、N2、N3组转移率分别为78. 9%、100. 0%、100. 0%(P=0. 012)。结论UNB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在NAC后并未降低,且具有特异性。NAC前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分期越高UNB诊断转移的准确率越高,UNB能够用于NAC化疗前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评估,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下淋巴结 转移率 UN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