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始终忘不了,会有一曲这样美妙——答Y老师“读书之问”
1
作者 《福建教育》 2023年第14期5-7,共3页
近些年参与了多个读书会的组织与分享,得以结识一批有目标、有实践、有热情的年轻教师。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读书种子”,并且正将读书这样好的事情带给孩子们,令人感佩。日常交流中,他们会向我提问,或者把某些困惑讲出来。这一回,Y老师... 近些年参与了多个读书会的组织与分享,得以结识一批有目标、有实践、有热情的年轻教师。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读书种子”,并且正将读书这样好的事情带给孩子们,令人感佩。日常交流中,他们会向我提问,或者把某些困惑讲出来。这一回,Y老师就发来几段话,提到读书时间难以安排,以及读书虽多但抓不住重点,难见长进云云。想来这些疑问非Y老师一人所有,于是干脆写上一封书信,既是回答Y老师的问题,又是与有类似读书体验的教师聊一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种子 年轻教师 读书会 日常交流 老师
下载PDF
课题——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被引量:1
2
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文题目 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 感受能力 思维训练 个性化
原文传递
教育写作那些事儿
3
作者 《教育视界》 2017年第13期92-95,共4页
说到"写作",就想到我的家乡兴化,想到兴化籍作家毕飞宇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毕老师与朋友们回到家乡,朋友问他为什么兴化出了那么多作家,那时正是晚上九点钟,毕老师说:这个点,在兴化至少有两百个人正趴在桌上写作。结果一同在座... 说到"写作",就想到我的家乡兴化,想到兴化籍作家毕飞宇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毕老师与朋友们回到家乡,朋友问他为什么兴化出了那么多作家,那时正是晚上九点钟,毕老师说:这个点,在兴化至少有两百个人正趴在桌上写作。结果一同在座的兴化人说:毕老师,你太不了情况了,岂止两百个人,两千人都不止!我承认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作为"小说之乡",兴化写作的人确实不少,若以晚上九点钟来看,我也是趴在桌上写作的一员。只是,毕老师所指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教学思考 人说 专业阅读 教育实践 阅读观 人正 阅读教学 千人 学生学习情况
下载PDF
一个“庄稼人”的收成
4
作者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前些时,有位朋友想办一场有关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论坛,有老师留言说,做这个还不如多教教我们教学的技巧。朋友发现这么说的还不在少数。我想,且不论这说法背后的是与非,至少一下子就能看出,语文教师认为“传统文化”还没“教学... 前些时,有位朋友想办一场有关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论坛,有老师留言说,做这个还不如多教教我们教学的技巧。朋友发现这么说的还不在少数。我想,且不论这说法背后的是与非,至少一下子就能看出,语文教师认为“传统文化”还没“教学技巧”实用,对课堂、对专业,他们特别重视的还是:语文,该怎么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技巧 张老师 教学观 学生阅读理解 课堂导入 教学建议 文本解读 语言教学 教学意义 我的母亲
原文传递
由课到例:一个课例的诞生
5
作者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7年第9期72-73,共2页
课例,是指对一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的阐述、评析与反思,可以说,课例就是课堂教学纪实,它真实记录教学现场,反映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让教师同行虽不在现场也身临其境。课例当中,本课背景、资源、设计意图、教... 课例,是指对一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行的阐述、评析与反思,可以说,课例就是课堂教学纪实,它真实记录教学现场,反映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让教师同行虽不在现场也身临其境。课例当中,本课背景、资源、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得到平实的记录与呈现,透过阅读,读者可体验到教者的成功与不足,也可生成自己的有针对性的反思,受到启发,得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 教学实录 教学现场 课堂教学 教学预设 授课者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选文 习作教学
下载PDF
《神秘的日落山》的文本之旅
6
作者 《福建教育》 2018年第14期63-64,共2页
卡罗尔·肯德尔(1917-2012),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小学四年级时,她写下了一生中的第一部小说,开启了创作之路。由于十分钟爱孩子,并且认为孩子是不可思议的读者,因此她一生为儿童创作了多部作品,并以此被人们熟知。
关键词 《神秘的日落山》 卡罗尔·肯德尔 美国 《福建教育》
下载PDF
《蒲公英》让我走神了
7
作者 《师道(人文)》 2007年第7期50-52,共3页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故事情节 小朋友 训话 听课 自主
下载PDF
《冬天》(节选)教学
8
作者 朱煜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第7期37-41,共5页
选文再现 冬天(节选) 朱自清(原文第一部分)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 选文再现 冬天(节选) 朱自清(原文第一部分)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 节选 教学 豆腐 朱自清 选文
原文传递
一寸一寸好人生
9
作者 《读写月报(新教育)》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绘本《一寸虫》的故事很简单: 一天,一只知更鸟看见一条一寸虫,正要吃它,一寸虫说它会量东西,知更鸟让它量尾巴,正好五寸。惊讶的知更鸟就载着一寸虫到处找其它鸟也来量,火烈鸟、巨嘴鸟……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夜莺,夜莺要一寸... 绘本《一寸虫》的故事很简单: 一天,一只知更鸟看见一条一寸虫,正要吃它,一寸虫说它会量东西,知更鸟让它量尾巴,正好五寸。惊讶的知更鸟就载着一寸虫到处找其它鸟也来量,火烈鸟、巨嘴鸟……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夜莺,夜莺要一寸虫量它的歌——歌怎么量啊?量不了。夜莺不管,说不量就把一寸虫当早点。于是,一寸虫请夜莺唱起来,自己则动身从草叶上慢慢下来,慢慢消失在密密的草丛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我们总要有出发”——读《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
10
作者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0年第4期62-63,共2页
2009年7月28日至30日,由“亲近母语”策划并召集,“七个关心、思考小学语文教育,真诚地想为小学语文教育变革做点事情的人”,相聚扬州,聚焦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对谈,这七个人中,有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有国内知名... 2009年7月28日至30日,由“亲近母语”策划并召集,“七个关心、思考小学语文教育,真诚地想为小学语文教育变革做点事情的人”,相聚扬州,聚焦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对谈,这七个人中,有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有国内知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有研究儿童文学、语文教育的大学教授和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育 “亲近母语” 儿童阅读推广 2009年 教育变革 语文教师 儿童文学
下载PDF
感知 理解 体验 升华 分享——窦桂梅老师《朋友》教学赏析
11
作者 《山东教育》 2005年第10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窦桂梅 《朋友》 课程改革 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片断 评析
下载PDF
“仍然值得感谢”
12
作者 《读写月报(新教育)》 2011年第7期18-21,共4页
布罗茨基说过一句简单而明确的话:“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对这句话的认同,使我内心常感惶恐,尽管,区区在下向来自诩有些“文学趣味”,可心里明白,读诗不多,更不懂诗——某日.,朋友忽来短信,内容是顾城的... 布罗茨基说过一句简单而明确的话:“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对这句话的认同,使我内心常感惶恐,尽管,区区在下向来自诩有些“文学趣味”,可心里明白,读诗不多,更不懂诗——某日.,朋友忽来短信,内容是顾城的一首诗,让我说道说道,我既欣喜于友人信任,又纠缠于诗之难解,将手机正来倒去瞅着信息如密码破译一样痴想半日,颓然放弃。我,读不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谢 文学趣味 布罗茨基 诗歌 顾城
原文传递
故事背后的思索
13
作者 《江苏教育研究》 2004年第3期61-62,共2页
朋友的孩子小寒聪明伶俐,活泼讨喜,几个月前刚入学,学习中趣事多多,朋友常常讲得眉飞色舞。最近又听了几个,一笑过后,再三咀嚼,我却愈加感觉不是滋味。
关键词 因势利导 师生关系 小学 数学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下载PDF
“学会关心”视野下的乡村德育转型
14
作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4年第2期38-43,共6页
一、“学会关心”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并在很广泛的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他强调,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 一、“学会关心”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并在很广泛的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他强调,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关心” 德育转型 乡村 海德格尔 教育模式 哲学家
下载PDF
“有益矣,岂犹恨其晚哉!”——商伟《给孩子的古文》阅读随感
15
作者 《福建教育》 2020年第5期63-64,共2页
几年前,为了和女儿一起读点古文,我在选本上很费了番心思,不愿读那些以"小古文"为名的今人选篇,却又无钟叔河先生那般学问,能自己编一册《念楼学短》。直到最近,我看见中信出版社"给孩子"系列出了商伟先生所编注的... 几年前,为了和女儿一起读点古文,我在选本上很费了番心思,不愿读那些以"小古文"为名的今人选篇,却又无钟叔河先生那般学问,能自己编一册《念楼学短》。直到最近,我看见中信出版社"给孩子"系列出了商伟先生所编注的《给孩子的古文》,拿过来翻翻,不由得击节称佳,心想要是早几年看到,那一定就以这一册来作为女儿的古文启蒙书了。商伟先生现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东亚系 钟叔河 讲座教授 小古文 中国古典文学 中信出版社 愿读
下载PDF
孩子眼中的母亲形象
16
作者 袁建刚 蔡朝阳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10年第2期70-72,共3页
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对他们说:“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孩子 蘑菇 妈妈
原文传递
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17
作者 《读写月报(新教育)》 2011年第2期55-63,共9页
用作家残雪的话来说,人的成长是一种“趋光运动”,我很喜欢这个说法,既意味着某种结果,又表达了一个过程。后来读金子美铃,这苦命女子写下的“向着明亮那方”,不正是不屈不挠的趋光运动?成长,就是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靠近的过程... 用作家残雪的话来说,人的成长是一种“趋光运动”,我很喜欢这个说法,既意味着某种结果,又表达了一个过程。后来读金子美铃,这苦命女子写下的“向着明亮那方”,不正是不屈不挠的趋光运动?成长,就是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靠近的过程。梦想是纯洁的,是美好的,是一道温暖心房的光,是一扇开启未来的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 交集 人的成长 运动 梦想
原文传递
聆听文本内部的声音——《孙中山破陋习》教学三题
18
作者 《小学语文教学》 2016年第12期49-51,共3页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课文篇幅不长,但结构、内容并不浅显。从大处看,文题“破陋习”中“破”是文眼,但“怎么破”没有以更多笔墨呈现,仅是课文最后一节内容中数语提及;课文首节与第7节,以对比手法写姐姐缠...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课文篇幅不长,但结构、内容并不浅显。从大处看,文题“破陋习”中“破”是文眼,但“怎么破”没有以更多笔墨呈现,仅是课文最后一节内容中数语提及;课文首节与第7节,以对比手法写姐姐缠足前后的不同,第2节到第6节,孙中山目睹母亲给姐姐缠足时与母亲的一番对话。两处合起来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交代的正是“孙中山破陋习”之前因,坐实了文题中“破”所包含的“为什么破”。此外,缠足一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甚远,课文中的人物自身情感饱满,人物之间还形成了情感冲突,但这些情感是否可以落实到学生的阅读中,走入他们的心里,却是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陋习 教学 声音 文本 情感冲突 三年级上册 对比手法
原文传递
《一起寻找圣诞老人》教学录评
19
作者 周益民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5年第6期25-30,共6页
课堂实录KETANGSHILU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生(七嘴八舌):圣诞节!师:说到圣诞节,我们脑海里会立刻浮现一位老人的形象: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白眉毛,白胡子,赶着驯鹿,驾着雪橇,雪橇里装满了玩具和礼物。这就是———生(齐):... 课堂实录KETANGSHILU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生(七嘴八舌):圣诞节!师:说到圣诞节,我们脑海里会立刻浮现一位老人的形象: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白眉毛,白胡子,赶着驯鹿,驾着雪橇,雪橇里装满了玩具和礼物。这就是———生(齐):圣诞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诞老爷爷 课堂实录 泰迪熊 文学课程 对读 圣诞礼物 回过头 儿童文化 你怎么知道 这个世界
下载PDF
“好家伙,这才是长途跋涉呢!”
20
作者 《教育视界》 2017年第7期72-74,共3页
《划桨入海》由美国作家霍林·克兰西·霍林所著,获得了凯迪克奖和刘易斯·卡洛儿书卷奖两项大奖。有人会觉得,一本童书,小学生自己读读就行了,老师何必跟着凑热闹?但是,低年级的儿童在阅读上可能会出现某些困难,这时教师... 《划桨入海》由美国作家霍林·克兰西·霍林所著,获得了凯迪克奖和刘易斯·卡洛儿书卷奖两项大奖。有人会觉得,一本童书,小学生自己读读就行了,老师何必跟着凑热闹?但是,低年级的儿童在阅读上可能会出现某些困难,这时教师的指导就很有必要。那教师到底怎样指导才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 小学生 教师 老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