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89,95,共7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机器理论的发展,凝视问题受到电影学者的关注。论文首先回顾劳拉.穆尔维的突破性研究,她以精神分析方法为工具,基于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分析提出"男性凝视"的理论。但穆尔维未能充分讨论女性观众的观看...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机器理论的发展,凝视问题受到电影学者的关注。论文首先回顾劳拉.穆尔维的突破性研究,她以精神分析方法为工具,基于对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分析提出"男性凝视"的理论。但穆尔维未能充分讨论女性观众的观看快感和女性的主动观看,针对这些问题,女性主义者不断开展后续研究进行回应。她们从女性电影、女性人物、类型电影、男性作为情欲对象和种族差异等立场出发,深化女性的观看快感理论,反思观影方式的多元性,这一过程表现出女性主义学术的自省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观看方式 精神分析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劳拉·穆尔维
原文传递
大学生学术英语演讲论证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龙影 谷明樾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7,共9页
学术英语演讲中,论证能力是决定演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3名大学生为个案分析对象,探讨他们在学术英语演讲课中论证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生通过课程训练能在演讲中提供更多的概念定义和推理因素,更频繁使... 学术英语演讲中,论证能力是决定演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以3名大学生为个案分析对象,探讨他们在学术英语演讲课中论证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生通过课程训练能在演讲中提供更多的概念定义和推理因素,更频繁使用获取受众认同的策略,有效利用多模态资源;学生的论证能力受到学习经验和特定领域内容知识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支架和互动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论证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证能力 学术英语演讲 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取得的成就。基于不同立场的学者采纳不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话,挑战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电影研究 经典电影 身份
下载PDF
跨时空的融通:喜剧人物林亚珍与憨豆先生比较研究
4
作者 肖懿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从文化氛围、成长经历、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点止咁简单》中的林亚珍与《憨豆先生》中的憨豆在创作策略上有很多融通之处。两个人物均具有审丑基因,其相似的成长经历背后是喜剧人物的现实意义,而他们都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事实表明... 从文化氛围、成长经历、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点止咁简单》中的林亚珍与《憨豆先生》中的憨豆在创作策略上有很多融通之处。两个人物均具有审丑基因,其相似的成长经历背后是喜剧人物的现实意义,而他们都已成为文化符号的事实表明了喜剧的影响力;两个喜剧人物与饰演他们的明星之间相辅相成,明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符号,也是具有个人能动性的表演主体;喜剧创作带有挑战性与颠覆性,两个人物对性别身份的反叛或消解是喜剧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喜剧的狂欢和戏仿都潜藏着意义生产的解放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电影 跨文化传播 喜剧人物 林亚珍 憨豆先生
下载PDF
外语学习型慕课的类型、特征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薄巍 金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从第二语言学习视角出发,分析外语学习型慕课(MOOC)的互动特征,然后基于常规慕课的类型,围绕互动这一特征,梳理出三种主要的外语学习型慕课,归纳为"学生-教师"型、"学生-学习内容"型以及"学生-学生"型,... 从第二语言学习视角出发,分析外语学习型慕课(MOOC)的互动特征,然后基于常规慕课的类型,围绕互动这一特征,梳理出三种主要的外语学习型慕课,归纳为"学生-教师"型、"学生-学习内容"型以及"学生-学生"型,并对三者中的互动因素分别展开讨论。聚焦互动这一特征,进一步从第二语言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角度,对互动在外语学习型慕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中国外语学习型慕课带来的启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外语 互动 虚拟网络社区
下载PDF
谁是女权主义者?——由《上海宝贝》和“身体写作”引发的对中国女权主义矛盾立场的思考(上) 被引量:2
6
作者 钟雪萍 《励耘学刊》 2007年第2期44-63,共20页
本文围绕因小说《上海宝贝》所起的争论,检讨当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对"女权主义"的矛盾立场。本文通过回溯历史,检视在后毛泽东及后妇女解放时代,中国的女性与性别问题,因"文化转移"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认为,... 本文围绕因小说《上海宝贝》所起的争论,检讨当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对"女权主义"的矛盾立场。本文通过回溯历史,检视在后毛泽东及后妇女解放时代,中国的女性与性别问题,因"文化转移"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转移",既导致了当下女知识分子对于"女权主义"产生矛盾心态,同时,也意味着女权主义自身面临挑战。探讨这个现象,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个案对于"女权主义"既在其中又出乎其外的特殊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权主义 上海宝贝 女性知识分子 矛盾立场
下载PDF
她们读门罗 被引量:2
7
作者 艾晓明 柯倩婷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1期78-82,共5页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一百多位获奖者中第十三位女作家。消息公布后,国内许多媒体纷纷开始挖掘素材做文章,其中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邀请了男性作家或学者来点评门罗及她的作品。门罗的...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一百多位获奖者中第十三位女作家。消息公布后,国内许多媒体纷纷开始挖掘素材做文章,其中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地邀请了男性作家或学者来点评门罗及她的作品。门罗的创作以短篇为主,题材多是加拿大小镇女性的爱情婚姻与生命经验。女性眼中的门罗是否会与男性不同?为了听到更多“女性视角读门罗”的声音,2013年10月20日,新媒体女性和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合作,组织了一期读书会,邀请到艾晓明、柯倩婷、冯芃芃等多位女性主义学者,一起讨论门罗的作品《逃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男性作家 生命经验 爱情婚姻 教育论坛 中山大学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柯倩婷 李昀 +3 位作者 郭冰茹 郑岩芳 陈艾云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8期112-122,共11页
2013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中国对门罗的译介屈指可数,普通读者对她知之甚少,中国学界对她的小说研究不深。门罗小说的魅力和价值何在?为此,本刊编辑部与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13年11月25日... 2013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中国对门罗的译介屈指可数,普通读者对她知之甚少,中国学界对她的小说研究不深。门罗小说的魅力和价值何在?为此,本刊编辑部与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于2013年11月25日邀请了五位女性学者一起来探讨这一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艺术 诺贝尔文学奖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学界 小说研究 普通读者 女性学者 中山大学
下载PDF
附属的“第二性”——对《天边外》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天边外》 罗伯特 文学作品 第二性 奥尼尔 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角色 悲剧命运
下载PDF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文章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 ,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进行精神分析 ,挖掘其表层行为下的深层动机 ,通过解释个人面对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复杂的内... 文章以德裔美籍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的成人性格结构和防御策略理论为基础 ,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女主角玛丽·蒂龙进行精神分析 ,挖掘其表层行为下的深层动机 ,通过解释个人面对与环境的冲突以及复杂的内心冲突而采取的对策 ,揭示出蒂龙家家庭悲剧的心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精神分析 人际防御策略 内心防御策略 玛丽·蒂龙形象 文学评论 戏剧 美国
下载PDF
令人质疑的“个人选择”——女性杂志阅读经验与青年女性主体性
11
作者 Sue Thornham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09-317,共9页
作者对中山大学部分"80后"女大学生开展关于女性杂志阅读经验的访谈,通过女性杂志的受众反应研究方法,分析她们在讲述女性杂志阅读经验时表现的身份认同。文章针对她们关于围绕成功与消费、他者与自我、历史与现代等问题所作... 作者对中山大学部分"80后"女大学生开展关于女性杂志阅读经验的访谈,通过女性杂志的受众反应研究方法,分析她们在讲述女性杂志阅读经验时表现的身份认同。文章针对她们关于围绕成功与消费、他者与自我、历史与现代等问题所作讨论进行话语分析,探讨在当代中国消费社会形成过程中青年女性如何定位自己的主体位置,反思她们坚持的"个人选择"立场隐含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杂志 女性主义 受众反应 消费
原文传递
谁是女权主义者?——由《上海宝贝》和“身体写作”引发的对中国女权主义矛盾立场的思考(下)
12
作者 钟雪萍 《励耘学刊》 2008年第1期20-28,共9页
对"矛盾立场"的再思考如前所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批评家和西方的中国研究女权主义者似乎就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她们认为,"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妇女"之所以表现对"妇女身份"和"... 对"矛盾立场"的再思考如前所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批评家和西方的中国研究女权主义者似乎就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她们认为,"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妇女"之所以表现对"妇女身份"和"女性特质"的欲望,是对毛泽东时代共产党所谓"性别同一"(gender-sameness)的性别政策的反叛。林春在关于"中国女权主义"的讨论中指出:在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试图寻找她们自己的(女性主义)语言,来探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中的女性特质、妇女的权利和妇女的权力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EMINISM Shanghai BABY Female INTELLECTUAL
下载PDF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13
作者 雷淑叶 舒馨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1期25-28,共4页
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格林童话》在当代具有一种内在矛盾性:少年儿童是其主要的读者,但是这些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与暴力、残酷、恐惧相关的细节。文章研究《格林童话》的暴力叙事,分析其暴力伦理的特点。论文指出:这些故事中暴力的正... 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格林童话》在当代具有一种内在矛盾性:少年儿童是其主要的读者,但是这些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与暴力、残酷、恐惧相关的细节。文章研究《格林童话》的暴力叙事,分析其暴力伦理的特点。论文指出:这些故事中暴力的正义性是当时社会伦理的表达,也与社会等级、性别身份密切相关。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童话故事教育儿童,我们既要回到《格林童话》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其中暴力情节的合理性,又要在当代权力和正义伦理框架下反思这些暴力叙事可能对少年儿童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童话》 文学伦理学 暴力 正义
下载PDF
场景与银幕之间:早期罗马尼亚电影与重新发现“消失的”女性电影先驱
14
作者 安娜·葛雷吉克(文) (译) 吕睿(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0,共16页
虽然具有创新精神的女性人物对一些早期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有所贡献,但很少有女性的名字出现在巴尔干电影史中。原始档案与当时的报刊重现了罗马尼亚女性戏剧导演兼演员马里奥拉·沃伊库列斯库的电影制作活动,沃伊库列斯库的明星形象... 虽然具有创新精神的女性人物对一些早期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有所贡献,但很少有女性的名字出现在巴尔干电影史中。原始档案与当时的报刊重现了罗马尼亚女性戏剧导演兼演员马里奥拉·沃伊库列斯库的电影制作活动,沃伊库列斯库的明星形象和戏剧经验对里昂·M.波佩斯库艺术电影公司早期故事片的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沃伊库列斯库一生成就斐然,有丰富多彩的舞台生涯,并在1912年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在早期电影的制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沃伊库列斯库对罗马尼亚早期电影的贡献为切入点,可以充分阐释罗马尼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女性在大众文化中所占据的空间和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女性电影先驱 罗马尼亚电影 电影文化 妇女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