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凝视的性别属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之女性观看方式研究 |
冯芃芃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2
|
大学生学术英语演讲论证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
冯芃芃
龙影
谷明樾
|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3
|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
冯芃芃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4
|
跨时空的融通:喜剧人物林亚珍与憨豆先生比较研究 |
冯芃芃
肖懿轩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5
|
外语学习型慕课的类型、特征与发展 |
薄巍
冯芃芃
金檀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9 |
3
|
|
6
|
谁是女权主义者?——由《上海宝贝》和“身体写作”引发的对中国女权主义矛盾立场的思考(上) |
钟雪萍
冯芃芃
|
《励耘学刊》
|
2007 |
2
|
|
7
|
她们读门罗 |
艾晓明
柯倩婷
冯芃芃
|
《华文文学》
CSSCI
|
2014 |
2
|
|
8
|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艺术 |
柯倩婷
李昀
冯芃芃
郭冰茹
郑岩芳
陈艾云
|
《创作与评论》
|
2014 |
1
|
|
9
|
附属的“第二性”——对《天边外》的女性主义解读 |
冯芃芃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9 |
1
|
|
10
|
进入内心世界的漫长旅程——对奥尼尔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蒂龙的精神分析 |
冯芃芃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000 |
1
|
|
11
|
令人质疑的“个人选择”——女性杂志阅读经验与青年女性主体性 |
冯芃芃
Sue Thornham
|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
2013 |
0 |
|
12
|
谁是女权主义者?——由《上海宝贝》和“身体写作”引发的对中国女权主义矛盾立场的思考(下) |
钟雪萍
冯芃芃
|
《励耘学刊》
|
2008 |
0 |
|
13
|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
冯芃芃
雷淑叶
舒馨怡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9 |
0 |
|
14
|
场景与银幕之间:早期罗马尼亚电影与重新发现“消失的”女性电影先驱 |
安娜·葛雷吉克(文)
冯芃芃(译)
吕睿(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